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發布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人工智慧機械手臂彈奏樂曲。 張亨偉 攝

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發布 中國居亞洲前列

中新網上海6月27日電 (張亨偉)全球科技公司LivePerson26日晚在上海發布2019《亞太及日本企業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在運用人工智慧(AI)指導方針及管理標準方面位居亞洲前列。

LivePerson的這項研究所涉及到的國家包括:中國、越南、新加坡、日本和菲律賓企業的2,500名IT、客戶體驗和數字決策者展開調查。

LivePerson創始人兼執行長RobLoCascio解讀研究內容。 張亨偉 攝

LivePerson創始人兼執行長RobLoCascio表示:「與亞太其他市場相比,中國企業在解決人工智慧問題方面付諸了更多的努力。在該研究所涉及的國家中,中國的企業最有可能確保使用由不同背景的人員所開發的AI技術。」

根據該項研究,98%的中國受訪數字領導者正在積極地將人工智慧納入其業務範疇,以便為其企業、員工和客戶帶來積極成效。相比還未運用AI技術的受訪者,現已運用AI技術的中國受訪者對收入增長有著更高的期待,其中更有高達99%的受訪人士對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頗有信心,在此基礎上有79%的人預測增長率將會超過10%。

當前,在人工智慧技術創造雖然累累碩果,但也引發了人們對其帶來倫理道德新問題的隱憂,尤其是在探討AI對社會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據研究,中國企業最為關切的問題有:人工智慧技術被惡意利用,未經授權的數據訪問以及隱私洩露。

RobLoCascio在受訪時說道:「人工智慧正在為企業和消費者創造無限可能。然而,與任何新技術一樣,企業需要從道德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審視人工智慧的開發與實施。」

「我們認為有責任亮明其中存在的風險,並圍繞AI倫理道德的重要性展開嚴肅討論。商界領袖應建立『道德人工智慧思維』,因為這是奠定推行明確的人工智慧倫理道德戰略的根柢,若缺失這一點,我們將面臨人工智慧成為下一個分裂我們的數位技術的風險」,RobLoCascio說道。

相關焦點

  • 一文帶你透視美軍的人工智慧倫理準則
    導讀:2019年10月,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Defense Innovation Board)發布《人工智慧準則:推動國防部以符合倫理的方式運用人工智慧的建議》報告。2020年2月24日,美防長正式籤署這一文件,使其成為美國防部在人工智慧倫理領域的官方政策。
  • 網絡倫理道德及其對策研究
    一、網絡倫理道德問題的表現形式   網絡倫理道德是人們通過 電子 信息網絡進行社會交往時而表現出來的道德關係。信息的全球化既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倫理道德問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布或傳播虛假信息,這既包括虛假承諾,也包括在網站上的以訛傳訛。   2.剽竊他人的勞動成果,這包括營銷 企業 在網站或電子刊物上未經允許便採用他人製作的網頁背景圖案,圖片,外觀設計,程序代碼,轉載其他媒體(包括書籍)上的信息資料等。   3.違背他人意願強行發布商業信息。
  • 歐盟發布人工智慧倫理準則,希望以「歐州優勢」邁向全球標準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綠會顧問、原聯合國辦公廳高級官員杜暉賢(Fred Dubee)教授與中國綠髮會的小夥伴們分享了一篇關於人工智慧倫理的文章。經周晉峰秘書長指示,綠會工作人員將其編譯發布。
  • 中國AI全景論文:關注AI發展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
    論文寫道,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的長遠目標,不僅要加大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慧的潛力,而且要更加關注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諸多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負責任人工智慧治理原則》。
  • 李學勇: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重視生物安全與倫理道德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翁陽)轉基因和幹細胞研究同屬當今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對於可能涉及的生物安全和倫理道德問題,中國政府表示高度重視,將採取積極穩妥的方式推進其產業化。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今天在十七大首場記者招待會上稱,中國有關部門現已制定了一個生物安全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導則,用來指導規範上述領域研究。
  • 新冠疫情與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
    中國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於2019年5月發布,提出了15條人工智慧倫理準則,包括研發、使用、治理三方面,強調通過推動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助力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實現對人類和自然有益的人工智慧。2020年1月,美國白宮提出十條 AI 監管原則,包括公眾信任、公眾參與、科學完整性與信息質量、風險評估與管理、靈活性、公平和非歧視、公開與透明、安全與保障等方面。
  • 亮點紛呈,2019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的聚變與裂變
    一系列行業創新、合作標杆性項目落地,GAITC成為行業創新成果聚集地「智匯南京」人工智慧產業運營管理平臺發布儀式,京東雲(南京)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園及麒麟智能館上線儀式,京東雲與南京信投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產業園入駐企業籤約儀式、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大中小企業融通專業賽京東專場啟動儀式等一系列行業創新、合作標杆性項目落地儀式借2019全球人工智慧大會平臺正式落地。
  • 人工智慧「大火熱」,道德倫理卻要「冷思考」,4大場景敲響警鐘
    被日本的「妻子機器人」、中國的交互式機器人「佳佳」、韓國的人工智慧主播「金柱夏」、美國的成人機器人「亨利」和「洛克茜」等群美環繞,逢年過節也不怕父母「逼婚」。外出購物付款時,華為等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善解人意,能夠智能識別用戶、感知外界環境,自動提供相應的服務。步入老年後,銀行工作人員將老年人抱起來進行人臉識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相關業務的辦理!
  • 推行醫藥企業倫理準則 塑造健康產業環境
    早在去年10月,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中國醫藥保健進出口商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等九大協會聯名對外發布了《中國醫藥企業倫理準則》,呼籲淨化醫藥市場。該《原則》 源於亞太經合組織(APEC) 在2012年9月提出的生物製藥領域的商業道德準則,即《墨西哥城原則》。
  • 《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發布,顯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社會道德及傳媒職業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從年初的《甘柴劣火》引發「洗稿」討論到歲末對《南方周末》「不寒而慄的愛情」報導的爭議,2019年傳媒倫理熱點事件頻出、引發熱烈討論。
  • 「管理科學」人工智慧體引發的倫理困境
    人工智慧體的研究和應用,在極大程度上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體的性能不斷豐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倫理性問題。因此,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而言,找到走出人工智慧體倫理困境的方法至關重要,這也已經成為技術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
  • 人工智慧倫理三問:如何對待機器和自身的關係?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引發的倫理爭議也不斷出現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角色與倫理》。針對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報告在提出一系列建議的同時,也希望推動問題的充分討論。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中國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包括深度學習在內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計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合作建立一個開放的國際研究平臺,從而為人類做出重要的科學貢獻。其原因是:2019 年中國行動支付用戶規模為 5.77 億(目前全球最大),自主駕駛和智能健康是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重要領域,人工智慧 + 物聯網幫助中國人活得更智能。挑戰和機遇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
  • 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
    解局人工智慧技術的倫理風險丨數據政治經濟觀察網 劉志毅/文 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主要是以計算機為載體推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基於數據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用各種自動化裝置取代人們的各種生產活動,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效率。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的效能提升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我們需要去仔細評估AI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未來?以及人工智慧的風險是如何產生的?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課題由東南大學倫理學研究所承辦,合作單位有: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項目最終成果有以下三種形態構成:專著《中國倫理道德報告》(55左右萬字);《中國倫理道德狀況資料庫》(75萬字左右);58篇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並標註為本課題成果的學術論文。
  • 對話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人工智慧倫理非常重要
    從早前的無人問津,到ZAO換臉火爆朋友圈,一波波科技巨潮將人工智慧技術推上風口浪尖。今年是5G商用元年,更是人工智慧應用迎來巨大變革的一年。在人工智慧界,有一本名為《機器學習》的書廣為流傳。因其封面印有多個西瓜圖案,這本書被諸多IT男戲稱為「西瓜書」。該書作者便是AI領域各大主流學會的「大滿貫」會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兩部報告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重大招標課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當前我國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兩大課題研究為依託,集中呈現了歷時五年,在對江蘇、廣東、廣西、新疆四省(區),政府公務員、企業家與企業員工、青少年等六大群體「萬人大調查」基礎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包括了十三份倫理道德狀況報告和二十三份大眾意識形態狀況報告
  •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可辨別性取向的人工智慧引發爭議,專家稱應用需符合倫理道德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劉樂凱 2017-09-14 17:54 來源:澎湃新聞
  • 人對智能機器行為的道德判斷:現狀與展望
    然而,並非所有研究都支持了公眾對智能機器和人採用不同的道德評價標準的觀點,極少數研究也發現了人們對人和智能機器行為可能存在同樣的道德判斷標準。Komatsu(2016)採用日本人被試重複了Malle et al.(2015)的研究(不過僅測量了道德錯誤度[moral wrongness]一個指標),但獲得了完全不同的研究結論。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中國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包括深度學習在內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計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合作建立一個開放的國際研究平臺,從而為人類做出重要的科學貢獻。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還將實現從追求智能機器到混合增強智能(人機混合智能)的小步跨越,以及強調無需人工幹預就能執行操作的智能系統(智能自主系統)。與其他國家提出的人工智慧戰略不同,中國的人工智慧計劃不僅包括科學技術問題,還提供有關教育和道德的指導方針。人工智慧計劃旨在培育中國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