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說敦煌|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2020-12-04 澎湃新聞

天下第一說敦煌|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2020-05-01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國家,漢文史籍對此有比較確切的記載。至於其實物,在中原地區早已蕩然無存,人們只能憑藉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了解中國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值得慶幸的是,數百年之後,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數百枚回鶻文木活字,使人們得以一睹人類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實物標本的風採。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活字。

1900年,法國人伯希和到敦煌考察,在莫高窟464窟(伯希和編181窟)中發現了一桶回鶻文木活字,計有數百枚之多,伯希和將其悉數掠走。至今,這些寶物仍沉睡在法國國家博物館裡,大部分沒有公布於世。儘管這些木活字絕大部分被劫走,但在我國至今尚有留存;這就是敦煌研究院珍藏的6枚回鶻文木活字。這是國內僅存的活字歷史實物。

據敦煌學者研究,早在1949年以前,這6枚木活字即為當時的敦煌藝術研究所所獲,但由於缺記錄,已無從查證確切的出土地點和具體的發現者,很有可能是當地民間捐獻的,出土地點當與伯希和所獲在同一洞中。經測量,6枚木活字高度寬度相等,分別為2.2釐米和1.3釐米,長度則根據回鶻文音素文字的特點長短小一,最長者2.5釐米,最短者僅0.3釐米。是用鋸子將硬木(可能是棗樹類木料)鋸成大小不一的方塊。用刀在面上刻字而成。側面較光滑,由於人手觸摸,顏色已有些變黑,失去原木本色。除一枚活字稍有損傷外,其餘都保存完好。經敦煌研究院學者楊富學轉寫翻譯,這6枚回鶻文木活字的意思分別為「依靠」「柳樹」「說」「我」以及一個標點符號和字母「七」的後連書體形式。伯希和根據同一洞窟發現的其他遺物將這批木活字考證為公元1300年左右的遺物,實際上,這只是活字被棄用而封存的年代,而雕刻與使用它的年代必定比之更早。

回鶻文是八至十五世紀回鶻人使用的文字,源自粟特文,屬音素文字類型,是古代維吾爾人在採用阿拉伯文字以前使用最廣、目前保存下來文獻較多的一種文字。早在八九世紀,漠北回鶻人即已使用此種文字。9世紀中葉,漠北回鶻汗國在外族打擊下崩潰,汗庭西遷,先後在新疆、河西走廊、中亞地區建立了高昌回鶻土國、甘州回鶻和喀拉汗土朝等三大割據政權。還有一勢力較小的集團和沙州回鶻、肅州回鶻和涼州回鶻活動在河西走廊地區。莫高窟發現的回鶻文木活字即是居住在沙州的回鶻人的遺存。由於回鶻人的廣泛分布,回鶻文也廣泛傳播於中亞各地,在十三至十五世紀回鶻文曾被作為元朝以及中亞細亞的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汗國的官方文字,現在的蒙古文和滿文就是來源於回鶻文。大約從十世紀開始,回鶻人從中原地區學會了雕版印刷技術。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後,回鶻人又學會了活字印刷術,並創造性地把畢昇視為「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小平,兼與藥相粘,小可取」(《夢溪筆談·技藝門》)的木料製作成適合回鶻文的特點的木活字,成為最早使用木活字的民族之一。這是我國古代回鶻人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原標題:《天下第一說敦煌|世界上最早的活字——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敦煌文物珍品 回鶻文木活字
    第三次是1944~1949年間,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收集的回鶻文木活字6枚。至於這6枚回鶻文木活字是何人何時何地所收集,已無從考辨,估計也出自莫高窟北區。第四次是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於1988-1995年發掘莫高窟北區時,在B56窟、B59窟、B160窟、B162窟、B163窟、第464窟等6個洞窟內發現的,共計發現回鶻文木活字48枚。
  • 回鶻文木活字: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實物
    原標題:回鶻文木活字: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實物在敦煌,不僅僅發現了藏經洞這一寶庫,還有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重大發現。近日,記者採訪了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長兼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富學,他告訴記者,在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收藏著極為珍貴的回鶻文木活字,且這裡是我國唯一收藏有回鶻文木活字的單位,國家博物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所收藏的回鶻文木活字,均為從敦煌研究院所複製的複製品。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目光投向了敦煌。敦煌飛天、敦煌壁畫、敦煌彩塑、敦煌樂舞……凡是與敦煌相關的名詞,漸漸地成為大眾所熟知的內容。然而,敦煌藝術走出西北一隅,其實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時光。時間回到百廿年前。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即今編號第17窟)內發現的數萬件古文獻及數百件精美繪畫,震驚了英國人斯坦因和世界考古學界。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回鶻、党項等少數民族政權,這些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著敦煌的居民,形成了漢民族與周邊各民族和諧相處、文化交融的狀況。西夏服裝,可說是漢、夏混合裝。元代壁畫中有蒙古族人物的形象,如榆林窟第6窟明窗壁畫中有4鋪夫婦二人供養像,男子頭戴寶頂蓮花冠,垂辮髻,著質孫(蒙古民族的袍式一色服),足登六合長靿靴。女子頭戴顧姑冠,身穿交領窄袖長袍。
  • 趣話化學史——四大發明(三)——材料與活字
    上一期我們說到的是造紙術的改進,這實際上是一種技術上的改良與革新。可以說,紙張,尤其是便於書寫成本低廉的紙張的出現是提升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基礎。因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強大,很重要的一個體現就是教育的好壞。然而,一部優秀的著作要廣泛傳播,光靠徒手抄寫那是相當費時費力,因此必須要有印刷技術才能解決這一困境。
  • 古代發明人物故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
    畢升於宋仁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  活子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 走進浩瀚無垠的敦煌和嘉峪關
    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和雄偉的嘉峪關是復繞神奇誘人的土地。今天大連旅行社的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份敦煌和嘉峪關的旅行攻略,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千傳承千年的絲路文化,走進浩瀚無垠的敦煌和嘉峪關把。莫高窟敦煌市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郝春文:歷史學方面,首先是依據對敦煌文獻中保存的漢文、吐蕃文、回鶻文、于闐文、粟特文等公私文書的研究,改寫了9世紀中葉至11世紀初敦煌乃至西北地區的歷史,使我們對這一時段我國西北地區歷史變遷、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狀況與相互間交往有了全新認知;其次,對文獻中有關唐代均田資料的深入研究,為「均田制實施與否」的爭論畫上了圓滿句號,並對均田制的實質形成了新認識;最後,對敦煌、吐魯番文獻中勾檢資料的研究
  • 敦煌的文化價值與標本意義
    在古代世界,人就是生產力,敦煌這個人口較少的西北邊緣之郡,絕不會是最富庶的地方,但敦煌卻造就出輝煌燦爛的文化,十分值得我們深思。敦煌是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無垠的戈壁與綠洲交相輝映,大山之外是大漠,點點綠洲連接起來的道路,就是東西交往的孔道。敦煌就矗立在東西要道的中心點上,再往前就是西域,一片更為神奇的土地,也是漢帝國走向世界的關鍵。
  • 誰為敦煌上了把鎖:解密敦煌藏經洞
    歷史上的敦煌上是輝煌的,它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河西走廊的軍事重鎮。唐代的時候,這裡商旅往來如織,經濟、文化非常繁榮,出現了朝市、晝市、夜市等繁華的商業場景。從五代到明清,隨著航海業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已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的地位,來敦煌的商旅日漸稀少。莫高窟沒落了,孤獨地躺在荒莽荒涼的戈壁灘腹地。
  • 來到敦煌:戈壁上的西海艦隊——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來到敦煌:戈壁上的西海艦隊——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有18000公裡的海岸線,有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茫茫西部戈壁灘哪來的「艦隊」呢? 這裡來到的是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 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至今,上海字模一廠仍保留著大量的金屬活字。這些活字雖然無法在印刷線上繼續「工作」,卻代表著漢字印刷字體歷史上的重要一環。「漢字印刷從木刻鉛印到電腦印刷是如何演變的?黑、宋、仿、楷四種字體是如何適應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現代倉頡們是怎樣用心血和智慧讓印刷字體書寫技藝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從古代走來的活字怎樣和當今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 中國書的流變:最早的中國書是簡策
    世界在進步,新的電子媒介形式的出現,讓讀書這件事變得更加容易。而在歷史上,書籍形制的進化其實是十分艱難的,可以說,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步而行。   1.   最早的中國書是簡策   簡書是指寫在竹木材料上的文字記錄,又稱簡策,它也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正式圖書形式。我國古代的奠基著作當時都是寫在簡策上的。
  • 古維吾爾族 語言文字 回鶻文
    早期由右向左橫寫,後來改為由上向下直寫,分印刷體和書寫體。書寫體又分楷書和草書兩種。楷書用以書寫經典,草書用以寫一般文書。回鶻文是在維吾爾族歷史上(在採用阿拉伯字母文字以前)使用最廣、保存下來的文獻最多的一種文字。公元八世紀中葉以前,古代維吾爾人已在漠北高原使用過這種文字。
  • 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一浩瀚的佛教世界就赤裸裸地展現在世界面前,無數獵手覬覦著它。第一個來的是英國人斯坦因,他假裝成唐玄奘的信徒,騙取王圓籙的信任,用200兩銀子買到經書、圖畫、刺繡等9000多件,裝了滿滿29大箱。沒錯,不僅敦煌學在國外,最好的敦煌文物也在國外。世上最早有紀年的雕版《金剛經》,生於中國,活在英國。
  • 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
    120周年,國家圖書館聯合中國郵政,將它的鎮館之寶敦煌遺書,結合敦煌壁畫,做成了這套《敦煌拾遺—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郵票典藏本這是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的藏品,也是第一次將它的整體文化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 神奇敦煌開講啦!當詩詞遇見敦煌
    為長河落日裡的大漠古道,曾匆匆而行的是一代又一代,積極奮進的和平身影; 因為735個洞窟裡的一斧一鑿,曾跪地匍匐的是一個又一個,與人為善的慈悲之心; 因為4.5萬平方米壁畫上的一幅幅畫卷,記錄著的是一朝又一朝,生民的真實生活。 看敦煌,從來不能孤立地看。
  • 敦煌寫經:古人世界的折射鏡
    1900年,敦煌藏經洞無意被開啟,敦煌學也隨之興起。敦煌藏經洞所出文書,學界一般稱為「敦煌文書」或「敦煌遺書」。在敦煌文書中,九成左右的文書屬於佛教文獻,種類繁多,數量可觀。這些豐富的材料記載了敦煌地區轟轟烈烈的抄經歷史。
  • 中國最早印刷品,書法驚豔世人!
    (唐鹹通九年敦煌雕版印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長卷展開圖) 水墨紙本 規格:27.6 x 499.5 cm 發現於敦煌藏經洞的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標有明確刊刻日期的印刷品。
  • 敦煌星象圖 精確超過想像
    星圖繪製的具體年份或許尚待進一步求證,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是世界最古老的手繪星圖,精確程度超越了千年以後的歐洲天象圖。  敦煌《全天星圖》(局部)  目測手繪星圖十分精確   這份發現於敦煌藏經洞中的《全天星圖》,又稱《敦煌星圖甲本》,為絹本彩色手繪,長1.9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