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賽艇隊隊員正在進行訓練 號稱要持續「百年」的「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在連續舉辦10屆後走到了今年無賽可比、即將夭折的尷尬境地。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昨天對記者表示,目前賽事因影響力等多種原因估計難以持續,但「若有機會還會比賽」。多次主辦該賽事的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聽說過「取消」一說,但目前尚沒有舉辦該賽事的安排。
第十一屆比賽中國高校間的對抗賽始於1999年北大和清華之間的角逐。據媒體公開資料,當年在北京舉辦的「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其本意是效仿牛津和劍橋,欲將其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賽事,而這場比賽也在日後的媒體報導中,被稱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百年賽艇對抗賽」。雖然比賽並不局限於彼此的對賽,雖然每年的比賽不止一場,但是這兩支賽艇隊就像一對組合一樣,以「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的名義接連舉辦了10年。在應該開始第十一屆比賽時,卻沒有了消息。
對於「比賽是否取消了」,北大方面諱莫如深,清華方面則推測「估計辦不起來了」。清華大學體育部教師劉波表示,往年參加比賽,都是賽事承辦方的組委會和他們聯繫,但今年還沒有人和他們接洽。他的推測是他基於賽事如今的影響力、媒體的關注度等多個因素作出的。
不過劉波表示,學校的賽艇隊並沒有解散,仍然和往常一樣在校園內做一些陸上訓練,「如果有比賽,還是會去參加的。」而北大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還在維持訓練。
作為連年主辦這一賽事的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其一名負責人表示,往年舉辦「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除了需要兩所學校同意外,還要從社會上募經費,中心截至目前尚沒有舉辦這一賽事的打算。對於該賽事未來的安排則拒絕透露。
競爭日益激烈劉波還表示,學校之間競爭激烈,先後出現被取消成績的事情,造成不好的影響,違背了組織比賽的初衷,也可能是賽事暫停的原因之一。
2008年在福建廈門參加比賽時,清華賽艇隊因為參賽選手資格問題被取消成績。劉波表示,比賽剛剛開始,許多規則都是在遇到事情之後才制定的。當年比賽在8月份進行,賽艇隊招收的體育特長生已經被錄取,但是在9月份開學後才能建學籍,在參加比賽後因此被認定為「不符合資格」。劉波表示學校並非故意違規,而是與有關部門對比賽相關規定的理解不同。
2009年10月,在天津,北大、清華賽艇隊再次交手。
據媒體報導,北大也因一名選手參賽資格問題而被取消比賽成績。兩校比賽中都曾使用專業運動員的事,也被放到了桌面上。一位要求匿名的北大賽艇隊成員告訴記者,去年在天津的比賽北大有一名報名選手臨時受傷,想用一名退役的運動員頂替,這一要求被主辦方拒絕。
兩高校同時取消與賽事面臨夭折的尷尬局面相對應的是,北大和清華今年「默契」地同時取消了賽艇特長生的招生。
北大體育教研部主任郝光安解釋:「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們現在開始重點發展籃球。」在郝光安看來,北方缺少合適的訓練場地、常年外訓對學生學業的影響、巨大的資金投入,這些都是取消賽艇特長生招生的原因。取消招生很容易,但比賽沒了,賽艇隊以後怎麼辦?「未來的發展現在不好說。」郝光安說。
清華大學體育部教師劉波表示,清華大學停止招收賽艇專業的特長生,「和當時開始招收一樣,都是由當前的形勢決定的。」他表示北京沒有適合訓練的水域,學生需要到外地集訓,對學習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賽艇在中國尚沒有特別有名的賽事,且關注度不夠高、影響不大,這都讓他們「暫停招生」,重新考量這個項目。
本版文/本報記者 高淑英
關慶豐作為最能體現團隊精神的戶外水上項目,賽艇運動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展得比較廣泛,許多知名高校之間也組織了對抗賽,以學術之外的另一種形式開展多層面的交流和競爭。其中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自1829年至今、每年一次的八人艇對抗賽,以及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持續了150多屆的賽艇對抗賽,都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賽事,並在舉辦賽事的同時擴大了學校影響力。
據媒體公開資料,1999年在北京舉辦的「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其本意也是效仿牛津和劍橋,欲將其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賽事,而這場比賽也在日後的媒體報導中,被稱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百年賽艇對抗賽」。
對於這一「百年」稱號,參與清華大學賽艇隊復建的清華大學體育部教師劉波表示,「百年對抗賽」是當年在福建琅岐島比賽時,人們提出的一個美好願景,而兩所高校的名氣和地位也使得媒體樂於以這個新聞點宣傳。但在他們自己看來,「參加這樣的比賽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賽事最初幾年的輝煌,讓人沒有理由去懷疑它會有一個長達百年的光明未來——媒體極其關注,央視對賽事的現場直播;賽艇隊先後和牛津、劍橋等名校的賽艇隊舉辦比賽,其知名度不斷提高;社會各界關注,還有企業對賽艇隊進行贊助……從2002年開始,兩所高校的賽艇隊開始到外地去比賽。雖然各地主辦的賽事不同、參賽隊伍也各異,但是「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即使不是大賽名稱,也以一個「暨」字成為比賽的「重頭戲」。
一個形似過山車的十年在關注度如此高的賽事中,清華和北大從上到下對這場賽事以及賽艇隊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隊員們都「卯足了勁兒」欲一比高下:一篇署有清華賽艇隊隊員姚笛名字的學術文章《教練式領導——清華大學賽艇教練案例及分析》中提到,清華大學在1999年7月底於北京舉行的「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中失利,給校內外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許多同學感到失望,許多校友來電詢問失利的原因,校領導出訪時還被問到為何輸了……這一切都給隊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學校層面的努力也非常明顯。根據媒體公開資料,1999年清華大學在對抗賽中失利後,學校從全校學生中選拔隊員,賽艇隊還專門從武漢聘請了有著輝煌歷史和豐富經驗的趙衛星、李榮華夫婦來擔任教練,並於寒假期間到浙江千島湖集中訓練,備戰比賽。而北京大學後來也開始聘請知名教練、招收體育特長生。
「兩個學校比賽,不是輸就是贏,輸了自然要贏回來。」劉波並不否認兩支賽艇隊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及輸贏給賽艇隊帶來的壓力。但他表示,學校對賽艇隊不斷投入並擴招體育特長生,是因為這一賽事當年影響很大,學校作出的調整計劃是「很正常的」。
但是這一曾經影響很大的賽事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悄悄變味。
(責任編輯:徐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