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木頭融化成液體,科學家要是能做到,會改寫現有物理學嗎?

2020-10-16 神馬看世界

根據目前人類的科學發展水平,我們可以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進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科學家在物理和化學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探索,總結出豐富的理論。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物體擁有三種狀態,分別是氣態、液態和固態,而在科學家看來,不同的物體只是內部分子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所以只要外部的條件有所變化,它們也能夠發生反應。

最簡單的物質形態轉化就是水加熱沸騰後由液態轉化為氣態,這一反應每時每刻都會上演,研究溫度對物質的形態變化也成為科學家關注的重點之一。有時候,為了研製出更加先進的儀器,科學家也需要利用物質形態的轉化,從而讓這些物質在更多方面發揮更大的價值。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提出了另一種顛覆人們普遍認知的說法,也就是我們已知的溫度其實並不是只有冷和熱,這只是一種物質內部微粒運動劇烈程度的描述。

科學家表示,當物質內部微粒劇烈運動時,它的溫度也就越高,地球上最耐熱的物質是鎢,而它遇到太陽表面劇烈運動的分子依然會在瞬間熔化,由此可見,物質的形態變化在整個宇宙中都十分普遍。

然而,人們還對一些物質感到好奇,比如木頭為什麼不會出現形態轉化,甚至為什麼它們無法轉化為液體?

科學家對此給出的回答是,如果人類能夠讓木頭變成液體,那麼我們也將擁有創造宇宙的能力。這聽起來有些誇張,不過事實的確是如此,科學家解釋道,金屬和水都可以轉化形態,而木頭是一種纖維,它們曾經也具有生命,並且本身擁有大量的碳,如果用溫度進行轉化的話,很有可能會化為灰燼,而不是變成一灘水。

並不是人們所有的奇思妙想都有可能變為現實,在宇宙的規律之下,仍然有很多物質無法隨意轉化形態。

相關焦點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比如金屬,大多數的金屬都是以固態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將它們加熱到相當的溫度,它們才會融化變為液體,比如將鐵加熱到1538攝氏度,它就會融化,從而變為鐵水,而將銅加熱到1083.4攝氏度,它就會融化,從而變為銅汁,目前已知的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它的熔點達到了3380攝氏度。
  • 物質形態可以轉化,金屬都可以熔化變為液態,為什麼木頭不行?
    比如金屬,大多數的金屬都是以固態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將它們加熱到相當的溫度,它們才會融化變為液體,比如將鐵加熱到1538攝氏度,它就會融化,從而變為鐵水,而將銅加熱到1083.4攝氏度,它就會融化,從而變為銅汁,目前已知的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它的熔點達到了3380攝氏度。
  • 將固體物質不斷地打碎後,最終會成為液體或氣體嗎?
    打碎固體時,需要破壞固體內分子(或者原子)間的化學鍵,這個過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碎到了分子(或者原子)程度自然就成了液體,其實整個過程消耗的能量足以把固體融化為液體,所以「打碎」與「加熱融化」最終的結果是等價的。
  • 其他的液體環境會產生生命嗎,它們會長什麼樣子?
    這樣的行星,它的生存環境對地球生物可謂十分惡劣了,但是科學家也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樂觀地想像著,也許這樣的行星上面會生存著長著四肢和樹葉的步行植物呢。步行植物周身披著綠色葉子外衣,卻又長著動物的四肢,可以靈活運動。光照充足的午後它會靜靜地沐浴著日光進行光合作用,而資源緊張的時候,四肢能幫助它們競爭和奪取生存物資。在炎夏和寒冬,它們會逃離到溫度適宜的地區,又或者靠著長長的睡眠越冬。
  • 「透明的木頭」完美替代玻璃,生態又環保,真的能做到嗎?
    於是科學家提出了一種玻璃的替代產品,透明的木頭,這個想法提出之後,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木頭是否可以作為透明玻璃的替代產品呢?而使用的這種替代產品就是木材,也就是說將木頭做成既堅固又透明的材料,這樣就可以替代傳統的玻璃,應用到建築之中,其實木材也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建築材料木材,它的特點是比較堅固而且比較輕,所以在很多地方木材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說到木材大家會想到它並不是透明的,而想要讓它變成透明的,也並不是那麼的容易。
  • 為什麼冰山融化時水位上升,而冰在一杯液體中融化時卻不會上升?
    如你所知,這是由於冰山的融化所致。然而,這就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問題:如果冰川是造成此問題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在較小的範圍內我們沒有觀察到類似的影響呢?畢竟,如果你將冰融化在玻璃杯中,而水的體積卻保持不變。為什麼海平面會上升?自19世紀中期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就在密切監視這一現象。
  • 科學家發現一種全新熱傳遞方式,或改寫物理教科書
    我們會發現,以往的熱傳遞方式都是我們可以通過宏觀的手段來進行觀測的。但是一直以來,在這個領域有個看不到的「幽靈」纏繞著科學家們。在真空中如果要實現熱傳遞,按照上面說到的三種方式,目前來看只有通過電磁波。那如果沒有電磁波,能實現熱量的傳遞嗎?
  • 這個粒子神秘地分解,我們無法用現有物理學來解釋
    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來解釋另一種粒子的神秘衰變。介子粒子是一個特例,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它們都是被稱為強子的整個家族的一部分。當k介子粒子衰變時,極少數會發生令科學家困惑的變化。它能被現有的物理學解釋嗎?許多介子被發現是因為它們本身是其他物質衰變的結果,反過來,它們衰變成不同的粒子,比如質子和中微子。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在科幻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書本上,經常有人類在液體中呼吸的情節。例如,不慎掉入怪異的流動液體,冷靜下來之後竟發現自己可以正常呼吸。 最 的例子就是電影《深淵》,男主角潛下深淵時吸的紅色液體。
  • 文明的起源:13.物理學的開端
    然而,僅就物理學而言,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年-前212年)的光輝更閃耀。當我們坐進澡盆時,水位會上升;一塊石頭丟向水面會下沉,而雅典海軍的戰船卻能漂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麼?阿基米德給出了解釋,2000多年後,他的浮力定律仍然是物理學教科書中的真理: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公式是這樣的:F浮=G液排=ρ液gV排,ρ為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g為重力與質量的比值,也叫做重力加速度,單位是牛頓每千克或者米每秒平方(N/kg或者m/s^2),V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是立方米。
  • 木頭溼了可以風乾曬乾,做人一旦壞了,就是被腐蝕的木頭
    小朋友長大後,成了渣男。因為知錯能改,是件大善事,所以不斷犯錯,不斷改就是一個不斷行善的過程。吸毒了,改!依然是健康陽光的鮮肉。出軌了,改!繼續談笑風生且行且珍惜。嫖娼了,改!一個性情君子更受人待見。騙炮了,改!那只不過是一時糊塗開的玩笑。
  • 冰如何融化成水
    冰如何融化成水 2016-12-15 科技日報 房琳琳 【字體:大,其性質始終未明,現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帶領的國際團隊,成功利用先進的表面特異性光譜技術和計算機模擬,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水樣層的屬性,發現冰融化成水是隨溫度變化逐層發生的。
  • 冰塊外面裹棉被,會更快融化嗎?
    這讓站在旁邊的羅志祥無法淡定了,「不會更快融化嗎」,他忍不住問。然後,童年時家裡沒有冰箱的黃渤和王迅,和羅志祥「分享」了自己在棉被裡存放冰淇淋的經驗,並試圖從科學的角度讓羅志祥明白棉被不會把冰塊「悶」融化。然而羅志祥卻更加迷惑……其實,節目裡黃渤和王迅已經解釋得很好了,只是不夠詳細。這裡,小編就來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任務——向「羅志祥們」解釋明白。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好奇妙
    經過一番歷程,他們發現液體能夠更均勻地擴散壓力,而且抗壓能力比氣體更強。困難的是,怎麼才能找到可注入潛水服的特殊液體,而且此種液體能夠進入肺部而達到供氧,就像人能在水中呼吸一樣。電影末尾是男主成功地在一種紅色液體裡呼吸,並且拯救出隊員。這背後是否有什麼科學依據?若要在液體中正常呼吸,兩個條件必不可少。
  • 因為真空是空的所以不能傳播聲音嗎?科學家的發現或改寫物理書!
    物理書「真空不空」理論在物理書的「聲現象」這單元裡,有這樣一句話:「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科學家把這樣的物質稱為介質」。並且稱:「因真空沒有可以傳播聲音的介質,所以聲音不可以在真空裡傳播。」也就是說,《自然》使全國的物理書都將改寫。事實上,真空中存在物質,還存在很多粒子。如:中微子、光(能量粒子)、暗物質,真空的實際定義也不是不存在任何物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人員發現,熱量會穿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光也有可能。他們把研究發現投入到《自然》中,在2019年12月發表。
  • 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許玥凡、李東海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許玥凡 李東海超越天然材料的新型材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是國防工業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超材料,主要指擁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屬性的人工複合材料,能實現天然材料望塵莫及的彎曲、散射或傳輸電磁波等特殊性能。超材料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可對現有材料通過人工構建不同「模塊」,形成超越天然材料的新型材料。超材料也因此被譽為「一種由材料組成的『材料』」。事實上,研製超材料就是按照特定的規則組合,搭配出不同電磁響應屬性的人工複合材料。
  • 科學家發現新型基本粒子 或改寫物理定律
    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自信認為他們理解亞原子物理,50年代,先後共發現數十種新基本粒子,迫使科學家重新改寫物理理論模型。目前,2007年發現的一種新粒子現證實具有亞原子結構,將挑戰當前物理理論模型。
  • 遇強則強的非牛頓液體,如果說人體內也有這種液體,你會相信嗎?
    想像一個畫面:一個人從「水面」奔跑而過卻不會落入水中,這聽起來就像武俠小說一般的場景,我們也不會相信不藉助外力就可以做到這種事情。而事實上想做到「水上漂」的功夫並不難,但這裡的水並不是純粹的水,而是一種特殊的液體,你可能或多或少的知道它——非牛頓流體。
  • 鐵會融化,磁鐵融化時會發生什麼?
    所有金屬都會融化,只要溫度足夠,鐵的熔點是1538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鐵就會變成液態。銀白色的純鐵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它絕對沒有黑色的磁鐵神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磁體有很多種,如釹鐵硼磁體,鋁鎳鈷磁體,鐵氧體磁體等,但這些磁體一般都是工業產品。
  • 1.4億億億億度,為什麼會被科學家認為,是溫度的上限?
    但10萬億℃的記錄肯定也會被打破,因為高能物理學家們覺得現有的對撞機功率太小了,所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在升級,我國也準備耗費巨資建造超級對撞機。那麼人造高溫的徵程會像遇到零下273.15℃的絕對零度一樣,遇到「高溫瓶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