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痛點 讓城市「治理革命」向前一步

2020-12-03 四川新聞網時評頻道

  鮑南

  從打電話到寫留言,從意見箱到大數據,變的是接訴的形式,不變的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深刻把握和生動踐行。今天北京城市治理對12345的要求,已不再是單純的問題發現者,而是工作推進者、統籌協調者。如何進一步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來解決問題,甚至提前感知精細化治理出現的難點,正變得愈發緊要。

  「有事就打12345」,已經成為許多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隨著相關工作的持續推進,如今這一習慣正在從電話線延伸到屏幕前。今年以來,北京創新打造「網上12345」,通過微博、微信、網站、APP等15個受理渠道,累計接訴87萬件,成為本市探索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又一有力舉措。

  大城之治,千頭萬緒,重中之重在於發現「治理缺環」,激活「責任盲區」,解決「民生痛點」。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接訴即辦工作機制的牽引下,民生訴求有了快捷鍵,城市治理按下快進鍵。去年一年,12345熱線共接來電696.36萬個,響應率始終保持在100%;辦理群眾訴求251.97萬件,解決率一年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當然,也要看到,電話兩端畢竟只有語言溝通,一些複雜問題特別是歷史遺留問題,幾句話確實說不清楚,再加上帶點情緒,信息折損更多。適時推出「網上12345」,利用多媒體優勢,豐富表現方式,讓問題點位一目了然,切中的無疑是「如何更好地訴」的民生痛點。夜間施工惹人煩,公眾號一留言,街道人員立刻進行核實;汙水漫溢臭氣燻天,小程序一拍照,綜合執法隊全面深入排查;家裡暖氣不熱,微博上一「@」,師傅很快上門服務……隨著「12345」呈現形式的愈發多樣,不少問題也從掩埋狀態被打撈出來。

  「從總體上看,一問一答的簡單諮詢比例在下降,複雜諮詢和訴求類工單比例在上升。」兩年來,一條熱線撬動「治理革命」,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很多常規的共性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大數據,也刻畫著一年到頭的接訴規律,引導工作人員將問題想在前頭、辦在前頭。治理經驗告訴我們,工作越往前推,遇到的難啃的硬骨頭也會越多。一些「老大難」問題,僅靠接線人員的派單督促難以實現,光憑基層人員的一事一議也力有不逮。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北京城市治理對12345的要求,已不再是單純的問題發現者,而是工作推進者、統籌協調者。如何進一步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來解決問題,甚至提前感知精細化治理出現的難點,正變得愈發緊要。

  千難萬難,向前一步就不難。就目前來看,市民反映較多的,多屬於「利益主體多元難有共識」「管理群龍無首找不到人」「責任意識不強不願參與」等痼疾頑症,這些問題積累時間長,解決難度大,群眾牢騷也多,能否在眾口難調中求得最大公約數,具有標誌性意義。同時,這些問題往往具有共性,各家的「高招」都值得關注、分享和參考,對深化城市治理有相當的借鑑意義。從實踐看,「網上12345」已初步實現了問題分類的智能推薦和智能問答。對於一些複雜的諮詢和訴求類工單,工作人員只需輕點滑鼠,就能讓多部門協同、多單位共享的數據材料,不需要打電話、人跑腿,就能自動「飛」過來。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北京一度梳理出十一項共性問題,提前布置針對性力量,實現「冬病夏治」「治標治本」。對此,有市民給出了生動的比喻,「這是『拔大蔥』,是直接把問題連根拔走,那麼所有問題自然也就沒了。」

  從打電話到寫留言,從意見箱到大數據,變的是接訴的形式,不變的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深刻把握和生動踐行。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每條街有每條街的情況,各社區有各社區的實際。需求往上提,力量往下沉,要提升治理的效率,就必須不斷減少中間環節,調動基層人員的積極性。近幾年,從推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到強化市民熱線回應督辦機制,從「接訴即辦」快速響應百姓需求,到「未訴先辦」以責任心實現「搶答」。每一次流程變革、機制創新,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精神內核:以民生為導向,以問題為靶向,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過去一年,12345熱線收到表揚電話17270件,錦旗74面,群眾滿意率提升了23個百分點,這無疑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最好肯定,也是對城市治理者的最好褒揚。

  接,是義不容辭的態度和職責;訴,是老百姓的期盼與需求;即,是聞風而動的作風和理念;辦,是扎紮實實的作為與擔當,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代表了「以民為本」的核心追求。完善城市治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以更多創新讓治理「針腳」深入每個時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就有堅實支撐。

相關焦點

  • 五華區以「小網格」構建城市治理「大格局」
    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今年,五華區出臺了《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以訴為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方案》,通過深化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以城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網格化,以居民小區為「小網格」,實施居民區黨建與物業服務「雙覆蓋」工程,不斷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下延,著力構建「網格治理、條塊結合、層級負責、服務統籌」的基層治理「大格局」。
  • 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 「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原標題: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今年6月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實施《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崇州在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建設取得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痛點:功能區建設空間不足、主導產業鏈條較短、缺乏產業化龍頭帶動等。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
  • 江科平:從汽車產業看數據治理實踐中的痛點
    之前禮立秘書長給我出了一道題,希望我結合汽車行業的特點,思考一下在數據治理方面有哪些痛點。我想先從幾個小故事開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數據維護的 。國家的電動汽車監控平臺要求每一臺車都應有真實的車主信息,而且必須保證準確。因為早期電動汽車的銷售特殊情況,有一部分在平臺上登記的車主信息不是最終用戶,4S 店賣給車主之後,再在我們 DMS 系統裡錄入具體的車主信息。
  • 治理城市「小井蓋」,人大代表和我們是這樣用力的!
    窨井蓋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是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窨井蓋管理成為城市治理的「老大難」問題,這引起了各地人大代表和檢察機關的高度關注。
  • 向前邁了一步,問題「始料不及」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16年開始在京津滬等18個城市試點,2018年被寫進刑事訴訟法,在支持者看來,「認罪認罰」節約了司法資源,實現繁簡分流,且在對抗型控辯關係之外又增加了協商型。效率提升了,公正如何更有保障?一些學者與律師難掩擔心。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刑辯十人」論壇上,數名律師輪番對實踐痛點「吐槽」,有的「認罪認罰」被單方面撤回,有的不被允許做無罪辯護。
  • 華為: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
    這句宣傳語就是: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其實,自從公司成立以來,每一次面臨困境,華為都挺了過來,而且最終會浴火重生,變得更加強大。初創時的華為,啟動資金只有2.1萬元,條件非常艱苦;而且當時任正非已經四十多歲,窮困潦倒,根本不具備創業的條件,但是他硬是挺過來了,帶領大家走出第一步。
  • 城投集團:越是艱難越向前
    緊盯重點攻堅突破,今年,城投集團交出了前10個月收入同比增長18%的亮眼成績單,12項重點公益性項目穩步推進,優勢產業「多點開花」。在城投集團看來,項目建設就像闖關,必須拿出攻山頭、打硬仗的氣勢和決心,越是艱難越向前。無障礙停車位、充電樁停車位、輪椅……記者來到提前了一個月竣工的和平路停車場,這裡處處體現著人性化的設計巧思。
  • 在城市文化及其空間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中穿行——《長江流域城市...
    《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一書順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精神的指引下,基於當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空間治理、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等關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間、文化產業與治理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究。該書主要分為四大版塊:一是「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與文化現代化」。
  • 東協十國首次向海洋垃圾「宣戰」,戳中全球「痛點」
    這是東協就海洋垃圾治理達成的首份協議,展現了東協國家攜手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決心,在全面參與應對海洋垃圾治理國際進程邁出了堅定一步。「曼谷宣言」的提出,顯示出東協國家對海洋垃圾治理急迫性的普遍認同。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形勢嚴峻,有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過800萬噸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 自來水印刷技術解決報紙行業環保痛點
    「『自來水』替代『潤溼原液』,這是報紙印刷業的一次綠色革命。設備的改造,帶來了材料和印刷工藝的創新!」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改性塑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胡平2日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據悉,雲南卓印科技有限公司周道明團隊通過10年技術研發,已於2015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的零醇類平版印刷系統,俗稱自來水膠印系統創新技術。
  • 基層|腳下之痛&城市公共安全,四號檢察建議這樣落實
    基層|腳下之痛&城市公共安全,四號檢察建議這樣落實 2020-11-21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遞包裝廢棄物如何治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攝影 徐想快遞業高速發展,快遞包裝廢棄物治理情況如何?對此,趙民表示,快遞包裝廢棄物問題備受關注。近年來,國家郵政局加強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工作,紮實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目前,電子運單基本實現全覆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5%,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70.1%,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了91.5%,在營業場所設置了7.6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 《城市夢》:紀錄電影參與城市治理
    2020年10月31日上午,新青年電影夜航船影評小組進行了第九次討論,本次討論的話題是「《城市夢》:紀錄電影參與城市治理」。最後,蔣樂來將《城市夢》與《被壓迫者教育學》結合,發表了自己對影片中城管局局長與城管胡隊長關於治理的對話片段的看法。蔣樂來認為局長指出城市治理不是為了感動而是為了服從,反映的其實是城市管理到底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推動底層人民實現城市化的問題。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 讓城市更宜...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後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以推進『健康寧波』為例,我們加強現代化監測體系建設和推廣使用公筷等文明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抓好城市治理的關口。」
  • 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對治理和恢復嚴重受損的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點對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的策略進行研究,為城市汙染河道汙染治理提供參考。
  • 唐山抗震精神:涅槃重生寫傳奇 生生不息永向前
    歷經原地重建、恢復生產、城市崛起,完成了涅槃重生的蝶變。   震後的唐山,10年重建,10年振興,20年快速發展,不但實現了「三級跳」,而且一步比一步紮實,一步比一步迅捷。   今天的唐山,已經成為矗立在渤海灣畔的一座現代化名城,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08平方公裡,比震前增長4.6倍,市區人口也由震前的70萬增加到251萬。
  • 「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專題報告會在津舉行
    「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專題報告會在津舉行 2020-07-24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胡洪營教授 | 城市水環境治理面臨的課題與長效治理模式
    研究背景水是城市的血脈,城市傍水而建,依水而興,也會因水而衰。水環境質量體現了城市的品位和生活質量,也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我國多數城市面臨水環境汙染、水生態破壞和水域空間萎縮等突出水環境問題,同時水資源短缺導致水環境問題加劇,增加了水環境治理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