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光速的認識

2020-09-04 黃岡焦點

我們都知道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但光速為何偏偏是這個值、而不是其它數字呢?這都是因為,光速其實頗為古怪。

1.考察光速

第一個意識到光有速度的人是一位名叫奧勒·羅莫的天文學家。在17世紀末時,他對木衛一的一些奇怪行為產生了強烈興趣。每隔一陣子,木星就會擋在這顆小小的衛星前面,使之暫時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但這種現象發生的間隔似乎會在一年之內不斷變化。看來要麼是木衛一的軌道有什麼奇特之處,要麼是另有原因。

觀察了幾年之後,羅莫終於將這種現象與原因聯繫在了一起。當我們看見木衛一被木星擋住時,我們正處在地球公轉軌道的某個位置上。但等幾天後、我們再次看見木衛一被遮擋時,我們所在的位置已經和前幾天稍有不同了,也許離木星近了些、或是遠了些。如果我們離木星的距離比上次遠,就意味著我們要多等一小段時間才能看到下一次遮擋,因為光線需要多走一段距離才能到達地球;反之也是同理。

只有光速是有限的,才能解釋木衛一被木星遮擋的時間間隔會不斷變化的現象。

2.光速有意義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人們開展的持續觀測不斷鞏固了對光速的測量結果。但一直到19世紀中葉,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無意間「發明」了光,系統性理論才開始形成。

當時,麥克斯韋正在研究電與磁之間的關係。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套可以解釋所有獨立觀測結果的統一理論,為我們如今所知的「電磁力」奠定了基礎。他通過方程式發現,變化的電場可以產生磁場,反之亦然。因此,電波可以生成磁波,後者反過來又可以生成電波,如此循環往復

麥克斯韋在計算這種所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時,得到的數據竟和科學家們幾個世紀以來測得的光速數值相同。由此可見,光正是由電磁波構成的。

這個理論一直沒遇到什麼問題,直到幾十年後,愛因斯坦意識到,光速其實和光毫無關係。他在研究狹義相對論時意識到了時間與空間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共同交織成了所謂的「時空」。但眾所周知,時間與空間截然不同,「一米」和「一秒鐘」或「一年」根本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那麼,這兩個概念怎麼可能聯繫在一起呢?

這當中需要有某種「黏合劑」,讓我們能夠將空間運動與時間運動相互轉化。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知道一米長的空間對應的時間是多少,即需要確定一個轉化率。而愛因斯坦發現,有這麼一個常數、或者說速度,可以幫我們算出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對應關係。

愛因斯坦的理論並未指明這個數字究竟是多少,但當他將廣義相對論套用到麥克斯韋方程組中時,發現這個轉化率恰恰就是光速。

當然,這個將時間與空間統一起來的基本常數並不知道什麼是電磁波,也壓根不在乎,畢竟它只是個數字而已。但麥克斯韋卻在對此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提前算出了這個數字。這是因為所有無質量的粒子都能夠以這個速度運動,既然光也沒有質量,自然也能按這個速度傳播。這樣一來,光速便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塊重要基石。

但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數字、而不是其它隨便的某個數字呢?為什麼大自然偏偏選了這一個?究竟發生了什麼?

3.光速無意義

說到底,數字本身其實並不重要。畢竟它是有單位的:米/秒。在物理學中,任何帶單位的數字都可以改變取值,因為我們首先要對它的單位進行定義。例如,要想以「米/秒」的形式表達光速,首先要決定「一米」和「一秒」究竟意味著什麼。因此,對光速的定義是與對長度和時間的定義緊密相連的。

在物理學中,我們更關注那些沒有單位或維度的常數,即在物理理論中僅以數值形式存在的數。這些數字似乎要基本得多,因為它們不需要依賴任何定義。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日後結識了某個外星文明,我們也許無法理解它們測得的光速,但對於那些沒有維度的常數,我們則可達成共識,因為只是單純的數字而已。

所謂的「精細結構常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是光速、普朗克常數、以及自由空間磁導率的結合,約等於0.007。0.007後面沒有單位,只是一個純粹的數字。

所以從一方面來看,光速可以取任何值,因為它自帶單位,因此取值會隨著我們對單位的定義而變化。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光速又不能取其它值,因為這樣一來,精細結構常數也得隨之變化。但我們的宇宙選定的精細結構常數偏偏就是0.007,對此我們也無從改變。既然這一點不能變動,並且放之四海而皆準,光速的取值也就不能隨意更改了。

(本文稿來源於網絡)

【來源:麻城科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電」的速度和光速相比哪個更快·電驅汽車究竟有什麼優勢
    內容概述:光速與電流速度的差距,在汽車領域「電」的應用。知識點1:光速標準為299792458m/s(一般認定為30萬公裡每秒),這是以目前人類科技等級絕對無法超越的速度。比如「電」的速度?理論上奔跑的速度都可以超過「電子」運動的速度,因為電子的行速僅僅為2m/s!博爾特每秒都能奔跑超過10米。不過這裡又有了一個疑問:面積足夠大的房子,在最近端打開開關的瞬間,最遠端的電燈也能瞬間點亮;幾十上百米的線路如果按照電子的速度移動,難道不應該是很多秒後才點亮嗎?這裡就涉及到第二個知識點。
  • 「暗星·物理學」演義
    其中一位學者「拉普拉斯」曾經在他的巨著《天體力學》,還有科普書《宇宙體系論》中談到過這種「暗星」,他在書中寫道——「天空中存在著黑暗的天體,像恆星那樣大,也許像恆星那樣多,一個具有與地球同樣密度而直徑為太陽250倍的明亮星體,它發射的光將被它自身的引力拉住,而不能被我們接收。」正是由於這個道理,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很可能就是看不見的。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古泉匯考》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約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初,翁樹培在《古泉匯考》中專門記錄了關於古錢版別研究的心得體會,其中也包括了對於對錢研究的認識。《古泉匯考》是翁樹培的著作,也是那個時代研究成果的一個代表。
  •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原編: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聖經》創世紀第一章,描述了起初的宇宙: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在神創造天地的第一日,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
  • 為什麼說「光錐之內是命運」?
    上帝在賜給人類光明的同時,也給人類劃上了一道牆——光速,299792458m/s,成了宇宙中的速度極限。在宏大的《三體》三部曲中,大量內容都與「光速」相關聯,而且作為硬科幻,這些內容絕不是憑空臆想。其中,「光錐之內是命運」特別耐人尋味。「光錐之內是命運」是三體中的金句之一,為廣大三體迷們津津樂道。很多讀者對這句話不明覺厲,反正聽起來就是屌。
  • 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抓住核心,認識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在這件事情上,80/20法則依然有效。20%的工作內容,佔據產品經理80%的精力與時間。只要抓住核心,依然能夠搞清楚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從哪裡開始呢?老樣子,從「定義」開始。1. 定義產品經理給「產品經理」下一個定義,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量子力學」領域,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能夠瞬間共享物理狀態
    長期以來他們都認為心靈感應只是一種巧合,甚至是迷信,可是在「量子力學」領域,鐵一般的實驗事實面前,科學家還不得不承認一些比心靈感應還要靈異的科學現象,這種科學現象就是——「量子糾纏」。科學現象·「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其實涉及的核心問題是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有一個成語叫做「不自量力」,如果用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話,我想它的意思應該就是·不要妄圖以為自己懂得量子力學。
  • 「SUGAR蘇格」完成超千萬元融資 玩膩了「翻牌子」的95後們,要不要...
    砍柴網訊陌生人社交APP「SUGAR蘇格」日前對外宣布完成超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光速中國,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用戶增長。「SUGAR蘇格」團隊來自網易、UC、酷狗、唯品會等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產品主打用戶質量和許願玩法。
  • 科幻與現實,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在「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了「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飛船」這一重大線索。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一篇來自Pansci的科普文章吧Pansci泛科學是全臺灣最大的科學知識社群,類似於中國的果殼網。最近有國外神人透過蟻人的動作分析,證明蟻人的動作並不符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推測蟻人的動作應該要更加「奇怪」才對。 朋友都說這是沒有意義的研究,畢竟這是電影,是一部科幻電影,跟它認真其中的科學成分就輸了。
  • 為什麼GPS定位的原理是「相對論」?
    沒錯,百萬英雄的第一場「百萬獎金場」,無數勇士在這一關競折腰啊……看著選了「定位理論」的各位,小悟空是真的覺得,太遺憾了……但是,遺憾歸遺憾,小悟空的求知慾也是滿滿的:到底為什麼GPS定位跟相對論有關係呢?科普答主 @火星一號 準備好了超詳細的回答:GPS的定位原理是應用了相對論嗎?
  • 科幻與現實之間,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在「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了「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飛船」這一重大線索。正是基於此,人類研發出了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光速飛船「星環號」。但最終還是然並卵,因為大劉說了「死神永生」!
  • 「每日一點」新初三化學暑期如何學習?開學才能一鳴驚人
    【每日一點】,每天推送各學科首先我們要認識這門學科:新初三化學銜接的重要性1、化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化學跟物理一樣,不算是一門純粹的理科,因為它要求記憶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但化學更不是一門文科,因為實驗是化學的基礎。
  • 「探索」漫談光錐之內是命運的狹義相對論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擇機返回地球老家已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與此同時,九章量子計算機的面世也將人類對宇宙法則的認識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縱觀人類近百年來的外太空「歷險」史與科學突破史,一個又一個當時被視為不可能的理論,最終都慢慢成為了現實。超前的理論總是比實驗更早出現在科學界。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守望者」與「觀測者」以簡單易上手的操作體驗,適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守望者」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側重於基礎設施巡檢、應急指揮、城市規劃、生態治理、工程監督、礦區運維等大範圍固定場所的自動化、高頻次的多元數據獲取。通過一次性的飛行線路與作業時間部署,即可無人值守執行任務。
  • realme真我X50 Pro 玩家版「光速銀」真機照公布:內部代號「銀翼...
    今日下午,realme官方還公布了這款手機光速銀配色的真機照。  realme同時將迎來首位二次元產品經理——「中國絆愛」。realme官方表示,這位二次元產品經理將於25日的發布會上帶來產品講解。
  • 「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攜90後上Science
    【新智元導讀】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量子霸權」再次被實現了嗎?
  • 被光速打臉是種怎樣的體驗?
    某次日常敲瓜,旁邊也在看瓜的大爺提醒說:「小夥子,你這個瓜不是太好啊」。我想著都敲了半天才選了手裡這個,直接換多沒面子!而且這瓜看著挺順眼的,應該沒事!就笑著回復大爺說「沒事沒事,我就喜歡吃這種的,熟過頭的瓜太面,沒個瓜味!
  • 「更豐盛的生命2」主日 2020年12月27日
    耶穌說:「你們不但要得生命,並且要得更豐盛的生命」。「得生命」跟「得豐盛的生命」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每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有的人從來不愛讀書,即便他有很多的機會,他都流失掉,他有許多的書,從來不要看一面,所以生活了幾十年,什麼知識都沒有。你問他:「你活著嗎?」他說:「早就活著。」你問他:「活得如何?」「活得很貧乏。」
  • 「電動祺觀」其實電動車空調是這樣製冷的!
    而「定頻空調」與「變頻空調」的最高油耗差可以達到40%。作為一檔科普專欄,我們探究的是電動汽車表象後的原理。所以,我們從汽車空調最基本的原理中尋找空調耗電的原因。 不少人會覺得覺得空調依靠製造冷風來降溫,其實錯了!空調製冷的實質是 將熱量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也就是『熱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