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擔任產品經理職位前,先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職能要求又是什麼非常重要。明確好這些,我們在工作與職業發展上才能有一個明確定位與規劃。

產品經理的出現,是為了避免人性中「投入越多越喜愛」的特點影響產品發展,並且讓產品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程式是工程師寫的,設計稿是設計師畫的,那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這個問題的範疇很廣,你可能已經聽過五花八門的答案,像是開發需求的決策者、進度的把控者、用戶的代言人、負責解決問題的人、用戶體驗的把關者。

從這樣的答案之中,你可能會陷入一種量子狀態:我有點懂產品經理在幹嘛,但又有點不懂。

產品經理的工作範疇的確繁雜,也會因為領域不同而有差異。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抓住核心,認識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

在這件事情上,80/20法則依然有效。

20%的工作內容,佔據產品經理80%的精力與時間。

只要抓住核心,依然能夠搞清楚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本質。

從哪裡開始呢?

老樣子,從「定義」開始。

1. 定義產品經理

給「產品經理」下一個定義,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搜尋一下維基百科,產品經理的條目中是這樣寫的:「產品經理是很難定義的一個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話定義,那麼產品經理是為終端用戶服務,負責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人。 」

每個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我怎麼就看不懂了。

那我們來看看書上怎麼寫:

《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一書中,作者也是用職責來定義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職責是確保團隊能交出偉大的產品。」

從這兩個答案的相通之處,我們可以發現:產品經理和「負責」脫不了關係。

負責,一個多麼「全面」的詞。得到這樣的答案,沒有指導意義,當然不能止步於此。

持續研究更多的材料,最終才找到一個對我自己來說有指導意義的定義。

產品經理是「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為此他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需求分析、 市場評估、功能規劃、UI/UX設計、開發測試。

這樣的定義幫助我明確職責的起點與終點,於是有了指導意義。

起於發想,終於交付,產品經理負責的是這整個流程。

2. 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

討論能力前,再重申一次定義。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由於範圍包含整個產品開發流程,因此可以推敲出兩個重點:「一是因為流程很長,所以產品經理需要和多領域的人溝通協作;二還是因為流程很長,所以流程裡大部分的人,都跟產品經理沒有上下級關係。」

第一點,產品經理需要跟多領域的人溝通協作

Google產品經理的資格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具備「多領域的知識」

為此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能夠對多個領域的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知識基礎之後,還需要清晰的邏輯和好的表達能力,才能很好地實現跨部門「溝通」。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要讓設計領域的設計師,理解技術領域的工程師,在實作中會遇上哪些困難,進而說服設計師調整設計稿。

產品經理的綜合能力,有時會用於解決團隊成員缺乏的問題。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是,產品的系統文案由產品經理撰寫。原因是團隊缺乏專職的UX Writer(或稱為Copy Writer,文案寫手),所以由最懂產品的產品經理來撰寫系統文案。

這是一個合理且務實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體現了產品經理具備綜合能力的價值。

第二點,產品經理沒有直接下轄權力

Google產品經理的資格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具備「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還能夠影響多個利益相關方的能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如果牽涉到的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下屬,那其實他應該是總經理才對。

產品經理對於利益相關方沒有下轄的權力,這很大程度能夠減少產品經理受本位主義的影響,不會因為上下級關係而出現協作上的偏頗。

這也是所謂的「產品經理不是經理」的由來。

那麼,要怎麼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驅動團隊成員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貢獻力量?

溝通當然是少不了的基本能力,但還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勾勒產品的未來願景,驅動團隊往同一個方向邁進。

如何在沒有下轄權力的情況下驅動團隊往同一個方向前進,是產品經理無時無刻需要面對的課題。

Steve Jobs之所以被稱為這個時代最好的產品經理,他出色的驅動他人的能力功不可沒

3. 產品經理的職責

蜘蛛人電影裡面那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除了勵志以外,同時也揭示一個道理:能力和責任是匹配的。

講完能力,我們來放大檢視產品經理的定義,看看他能力匹配的具體職責有哪些。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以「想法構思」來看,想法往往來自用戶的需求,以及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需求。

第一點,產品經理要負責「處理需求」

所謂的處理需求,指的是從產品經理手中給出去的不是需求,是方案。

產品經理不是接線生,要做的事情不是把一個需求從A轉給B,而是從A接收需求,構思解決方案,然後轉給B執行。

簡而言之,產品經理要把抽象需求,化為具體方案。

知識可以用領域劃分,但真實世界遇到的問題不能。

問題牽涉的層面往往很多元,這就應用上產品經理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跨領域的知識。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股神巴菲特的良師益友,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提倡的「多元思維模型」很有幫助。

當一個人只具備單一領域的知識,就像一個手頭上拿著錘子的人,在他眼裡這個世界到處都是釘子,他只會用同一招。

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學習眾多領域的知識,以多元思維模型去面對問題。

在工作中,比起當一隻只懂一件事情的刺蝟,產品經理更需要當一隻什麼都懂一點的狐狸。

理解問題之後,接著產品經理需要拆解問題,把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一個一個小問題,然後逐步擊破。

打個比方,就像高中數學中的遞迴關係式,一個很難算的東西,拆解成很多步簡單的小東西。小東西重複算幾遍,就能得到原本很難算出來的解。

第二點,產品經理要負責「推動進度」

產品經理負責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整個流程,這就使得「推動進度」必然成為產品經理的職責。

想要有效推動進度,產品經理可以透過掌握項目管理的技術來實現。

項目管理,又是另一門學問。

項目管理的範疇,包括但不限於:思維方式、角色職責、管理技巧、風險管理、排序任務、多項目同步管理。

一個高效的產品開發流程,需要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也需要產品經理居中溝通協調,推動整個進度不斷向前。

4. 總結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內容。

什麼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定義:產品從想法構思到用戶實際使用的負責人。

產品經理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具備多領域知識,能夠更好地溝通和解決問題;在沒有上下級關係的情況下,驅動團隊成員實現產品願景的能力。產品經理的職責有哪些?

處理需求,化抽象問題為具體方案;推動進度,讓產品如期交付到用戶手中。作者:Daniel,網際網路平臺產品經理,《見識之旅》主理人

本文由 @Daniel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AI產品經理的定義和分類
    1927年,美國寶潔公司出現了第一名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從那以後,在越來越多的行業,「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例如,雖然「AI產品經理」是2016才開始被行業提及,但我在2012年設計「語音助手」app的時候,確實已經在接觸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AI概念和技術細節了。 作為一個新職位概念,「AI產品經理」的定義和分類,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以及AI從業者都非常關心的。本文,我將嘗試提出自己的觀察和總結,拋磚引玉,希望能促進行業對「AI產品經理」有更多的重視和思考。
  • 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靠「帕累託改進」判斷
    那本文就來跟大家談談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怎麼靠「帕累託改進」進行判斷。01要分析需求,首要之務是觀察。長期觀察獲得數據,而後進行判斷。看來數據至關重要,我們只要有「大而全」的數據,沒有判斷不了的需求,是嗎?
  • 頂尖技術團隊是如何定義「產品經理」的?
    編者按: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最近很火。但產品經理是幹什麼的?需要承擔哪些責任?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對於這些問題似乎缺乏統一的意見。為此,Producthabits研究了從Uber到Amazon等51家頂級公司對產品經理的崗位描述,總結了9條洞察,可供想找PM和想當PM的人參考。
  • 微信產品經理:我的產品之器——Sketch
    John的產品之器系列最近會持續更新,產品經理們可以繼續關注雷鋒網,或者移步其知乎。最近看知乎的時候發現了一篇很棒的文章,特地拿過來與大家分享,尤其推薦給產品經理或想成為產品經理的你。以下是原文:算上創業,我做產品差不多三年。我一直在問自己,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 「產品經理」和「功能經理」的區別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產品經理最基本的職責就是懂需求。 看上去好像很簡單,實際上,很多產品經理都做不到這一點。 舉一個例子,就拿紅包這個簡單的功能來講,產品經理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呢? 但是作為產品經理,要明白兩個重要的道理: 1、產品經理,是要永遠和用戶站在一起的。只要做對用戶最有利的產品,最終一定會得到用戶的回報 2、用戶需求不等於功能,不能把功能當做需求 把功能當需求有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眼裡只看得到功能。但實際上, 用戶的需求遠遠不止於功能。
  • 貼吧之父俞軍: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一千個公司有一千種不同的產品經理」,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階段,有不同團隊認知時,產品經理的具體分工定位是不同的,與多個職位互相重疊交叉,而產品經理分工定位的優劣對錯無法簡單評價,而且,制度一旦開始演化就有自我強化和收益遞增的特點,越成熟越只能因勢利導。所以,不會有一種通用的產品經理選擇標準適合每個公司,最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跟公司的業務特徵和組織特徵相適應的。
  • 「國考職位表」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類別是如何劃分的?
    「國考職位表」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類別是如何劃分的?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類別,國考職位表,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12306奇葩驗證碼」反例背後的產品觀
    當我們談產品體驗的時候到底在談什麼?是交互嗎?是界面好不好看嗎?產品體驗的確很重要,不然怎麼那麼多行業大佬比如老周都自詡首席產品經理/首席產品體驗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是很多人的入行啟蒙,但也有很多人是連序言都沒讀完只記得這句口號了,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產品經理,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網際網路產品的產品經理。
  • AI產品經理的入門必修課(4)——知識圖譜
    編輯導語:通過知識圖譜,不僅可以將網際網路的信息表達成更接近人類認知世界的形式,而且提供了一種更好的組織、管理和利用海量信息的方式;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AI產品經理的知識圖譜簡介以及利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從高科技到產品力,碧桂園對「好房子」定義
    帶著精裝交付的產品下沉全國,在三四五線城市做三面甚至四面朝南、全尺寸飄窗,智能新風、AI社區……從市場上講,這是實打實的下沉之王。在三個月前的月度管理會上,楊國強說:「要一切以客戶為中心,要真誠、真心,努力做一成一,持續提升產品力」。莫斌也在中期業績會上提到,「基礎產品力是重點,關係著碧桂園的地位和口碑」,然後把「健康住宅」視作是業績提升的重要因素。
  • 產品經理2020年總結:三十而已(附2020年產品經理書單及足跡)
    最近整個行業也逐步意識與反思到,「中臺」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創新的,不管是數據中臺,還是業務中臺,或者職能型組織很多角色本身就是起到「中臺」的作用。 另外職能團隊本身的變化,好的B端產品與好的B端銷售配合,發揮的效用一定會比單純的產品要強,畢竟B端產品本身就是生意。關鍵銷售人員的變動,會讓產品之前立的flag無從落地。
  • 俞軍:為什麼多數產品經理都不合格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管理層級的產品經理,「識人」的能力也就顯得很重要了。 三、天賦為先:你屬於哪一類產品經理 俞軍說加入滴滴之後,他有個小目標,希望3年之內幫助滴滴把產品團隊帶到業界一流,3年時間培養一批P9的人才。
  • 四象限選拔法:從面試官角度,看數據產品經理的面試和選拔
    今天分享給同行面試官做一些參考,也分享給想轉行和應聘數據產品經理的同學,看看面試官可能提哪些問題,提前做好面試準備。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對數據產品經理能力、知識、技能的綜合要求,相比其他方向產品經理要高很多,相比分析師、開發等其他崗位又更全面。而通過看簡歷、加1-2小時的面試,選拔出優秀的數據產品經理或好苗子,更是難上加難。經過很多嘗試,我總結了一套四象限選拔方法,作為每次提問和評估的提綱,與候選人進行面試溝通。
  • 項目開始之前,產品經理要先確定產品定義
    很多項目在缺少必要溝通、約定的情況下就匆匆開始了,以致在項目進行中失去方向,因為各種原因產品經理無法在項目進程中加以扭轉,最終很可能導致項目爛尾甚至失敗。開始前一定不要忘了,我們到底要幹什麼。01 什麼是產品定義?對一個產品構想由宏觀到微觀的準確描述。產品設計的輸出物。02 為什麼要做產品定義?1.
  • 特斯拉又「革命」了,馬斯克開始重新定義電池
    而這個使命中最關鍵的詞是「加速」,特斯拉似乎是一家不願按照「正常速度」發展的企業,「加速」是一種常態。這種「加速感」也體現在了創始人馬斯克的「超前發布」之上。在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緊趕慢趕的完成了算法、系統、甚至是晶片的自研,除了半導體的製造,特斯拉幾乎把一個汽車產業鏈條上的所有軟硬體上能力的分工全都大包大攬了。
  • 商業產品經理的發展路徑-虎嗅網
    三年前,我曾在職人社發表過一篇《解密商業產品經理:讓他們去改變世界,我們來賺錢》的文章。那篇文章發表後,有很多想從事或正從事商業產品經理一職的人找我聊。今天我就從之前和上百人的對話裡, 總結出做商業產品經理這個職業,未來會有哪些可能性。
  • 人人車範秦:傳統產品經理已死,重新定義PM
    範秦,前戴爾中國校園市場銷冠;前百度資深商業產品經理,全在行唯一的雙9.9分話題行家。曾帶領團隊,瀕死產品實現一個季度翻身逆襲,客戶量*10,負責過增長黑客、供應鏈運營,品牌廣告策略等多個傳統PM不會涉及的領域,有多個快速翻倍的戰例。
  • 國貨護膚進入配方博弈,「菜鳥和配方師」讓「配方師」走上前臺做...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菜鳥和配方師」則幾乎是國貨護膚品中最晚一批入局的初創企業。成立於2019年4月份,「菜鳥和配方師」於8月底才正式推出第一項產品。與主打成分的先行者不同,「菜鳥和配方師」更強調配方的重要性,主張將「將配方師帶入前臺」,主打「配方師品牌」,其推出的第一個系列「黑金系列」迄今已達成超過500萬的銷售額。
  • 產品經理之「不可能三角形」定律
    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有這樣的疑問——產品經理如何才能做到高薪、高職位和高產出?筆者通過數千字的盤點與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三高」只能選其二,不可能三者兼得!產品經理在網際網路圈是個月經話題,隔一段時間就會熱鬧一陣子。產品經理是幹啥的?高P需要什麼能力?產品經理職業發展空間大不大?
  • 產品經理如何定義產品 ?這裡有2條路徑
    通過分析之後的結果,也與FOREO設計團隊為另一個品牌「艾優」設計的矽膠洗臉儀產品不謀而合,基本驗證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上面的內容基本都是針對設計師或者設計服務而言的,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同樣對於產品經理如何定義產品,也存在著自己總結的一套方法,或者說是在定義產品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為將其稱為產品經理策劃工作的兩條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