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氧化修復汙染場地土壤過程中自由基產生及其調控技術原理...

2020-12-0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南京土壤研究所周東美團隊主持完成的「化學氧化修復汙染場地土壤過程中自由基產生及其調控技術原理」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據介紹,該項成果針對場地汙染土壤有機汙染物濃度高、毒性大、修復難的國際難題和我國場地汙染防治對技術的迫切需求,在兩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課題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項目支持下,歷經 10 年科技攻關,建立了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汙染土壤過程中的自由基表徵技術體系, 揭示了自由基形成、轉化及其分配規律;發展了多種高效產生高活性自由基的化學氧化體系,深入揭示了自由基高效降解汙染物的分子機制;提出了適宜不同類型土壤的化學氧化修復策略, 並成功實施了技術的修復應用示範。先後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0餘篇,他引2000餘次,授權發明專利3項。

該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了土壤汙染與修復領域的理論和方法,對我國未來場地汙染土壤修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成果主要完成人:周東美,方國東,朱長銀,劉存,朱向東,高娟,王玉軍,秦文秀

成果主要研究內容

原標題:「化學氧化修復汙染場地土壤過程中自由基產生及其調控技術原理」榮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有機汙染場地土壤化學修復過程中高活性自由基產生原理及其調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南京土壤研究所周東美團隊主持完成的「有機汙染場地土壤化學修復過程中高活性自由基產生原理及其調控技術」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南京土壤所化學氧化修復場地土壤過程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場地汙染土壤的修復是土壤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也是當前國家面臨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土壤修復技術中,化學氧化技術為快速、高效修復場地有機汙染土壤提供了支撐,但氧化劑需通過活化的方式產生高活性自由基來實現汙染物的降解和修復。
  •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展望
    系統分析了國內外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指出了目前該研究領域中存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提出了我國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原理的研究思路與重點方向,以推動我國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及「退二進三」政策實施,重點行業退役、搬遷、遺留的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問題日漸突出,且汙染行為呈現多汙染物複合態勢。
  • 有機-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化學氧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對重金屬穩定化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化學氧化修復技術由於去除率高和周期短等特點被人們廣泛應用於有機物汙染的土壤修復工程,但是極少人會關注化學氧化修復在去除有機汙染物的同時是否會對土壤本身或土壤中的重金屬環境行為及其潛在環境風險造成影響,特別是針對採用先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汙染物再利用穩定化修復技術穩定重金屬汙染物的有機和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修復工程,這一問題會直接對修復工程實施及修復結果驗收達標造成嚴重影響
  • 中科鼎實核心技術解說系列之「土壤修復化學氧化技術」
    強氧化劑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用在去除市政和工業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同時也作為消毒劑使用。隨後開始應用於原位和異位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復,近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技術原理】化學氧化修復技術是將氧化劑加入土壤或水體環境,利用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去除目標汙染物,從而消除土壤和水體環境汙染的一種修復技術。
  •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本文主要介紹了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之熱解吸修復技術。熱解吸修復技術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熱交換,將汙染介質及其所含的有機汙染物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以使有機汙染物從汙染介質上得以揮發或分離的過程。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採用該方法修復鉻汙染土壤,需將土壤挖掘出來,成本較高,處理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提高。2. 化學還原法化學還原法是一種原位修複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鐵屑、硫酸亞鐵或其他一些容易得到的化學還原劑(也可以輔以一定的粘合劑) 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形成難溶的化合物,從而降低鉻在環境中的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減輕鉻汙染的危害。
  • 化學還原-穩定化聯合修復鉻汙染場地土壤的效果研究
    以上有關Cr(Ⅵ)修復效果及機理研究都是基於單一修復技術,並沒有涉及多技術聯合的修復技術。化學還原法,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廉價易得的化學還原劑將Cr(Ⅵ)還原為Cr(Ⅲ),降低鉻在環境中的毒性的一種方法。穩定化法,是將鉻汙染土壤與穩定化劑混合,通過吸附、共沉澱、絡合等作用將鉻固定在化合體內,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溶出性和遷移性。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納米材料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近年來,有機汙染土壤修復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有機汙染土壤修復包括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等。化學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土壤淋洗和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等,這些技術對面積小和汙染重的土壤修復效果較好,但對滲透性差的土壤修復效果不明顯,會破壞原有的土壤結構和生態系統,亦有引起二次汙染的潛在危害。
  • 土壤修復藥劑:原位化學氧化劑的選擇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原位化學氧化(ISCO)是一種土壤和/或地下水修復技術,它將化學氧化劑引入被汙染的地下,以便與汙染物發生反應,從而將汙染物轉化為危害較小的物質。多種氧化劑適用於ISCO項目,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氧化電位和輸送系統,可應用於特定場地條件。在選擇氧化劑時應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地球化學、汙染物類型和注入選擇。
  • 對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分析
    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及應用針對金屬鉻汙染地區的場地修復與治理,人們經常採用以下兩種治理方式:(1)改變金屬鉻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將六價鉻經過化學反應,還原成三價鉻,降低金屬鉻的生物毒性和在土壤中的遷移能力,淡化它的生物可利用性。(2)將汙染場地中的金屬鉻成分清除。目前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主要有固化穩定化技術、電動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化學還原修復技術和淋洗修復技術。
  • 化學氧化技術
    化學氧化技術   化學氧化是指利用氧化劑本身氧化能力或所產生的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氧化土壤中的汙染物
  • 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法修復有機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最後提出了活化過硫 酸鹽應用於土壤修復領域存在的問題,並對今後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過硫酸鹽;氧化;活化;自由基;修復;有機汙染物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及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布 局和結構有了很大的調整,眾多企業和工廠的搬遷、 關停等產生的汙染場地在二次開發和再利用的過 程中,遺留的土壤汙染問題猶如一顆「定時炸彈」, 對生態環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威脅。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2生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與化學、物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復對人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小,且修復費用僅為傳統物理、化學修復的30%~50%。,是一種高效、經濟和環境友好的清潔技術。目前生物修復技術主要用於土壤、地下水和海洋的汙染治理,並主要以原位修復為主。
  • 原位化學氧化(ISCO)修復技術重點與關鍵問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一關於原位化學氧化法修復技術(ISCO)需要掌握的技術重點如下:1.ISCO基本原理:ISCO是通過氧化劑釋放電子或激發出的自由基(Radical
  • 環鑽環保活化過硫酸鈉高級氧化環境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化學氧化技術越來越成為國內有機汙染場地修復的熱門選項。其中,活化過硫酸鈉作為一種廣譜的高級氧化技術,具有高穩定性、高水溶性、無異味的特點,經長期研究和實踐被證明對於多種類型的有機汙染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從而逐漸超過芬頓試劑(亞鐵 + 過氧化氫),成為主流的汙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高級氧化修復藥劑。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據統計,我國受鎘、鉻、鉛、汞、鋅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面積近 2000 萬公頃 ,約佔總耕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
  • 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報告之二:異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
    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報告之二:異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異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2.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異位化學氧化/還原,英文名稱:Ex-Situ Chemical Oxidization/Reduction
  • 「案例分享」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
    根據修復技術篩選、修複方案設計,並結合本項目汙染概況,選定本項目修複方式為原位修復,修復技術採用化學還原及穩定化[5-7],利用直接加壓注入井工藝[8]與高壓旋噴工藝[9-10]相結合進行藥劑灌注。根據《場地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本項目總鉻汙染濃度最高為91.1 mg/kg,《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篩選值》(DB50/T 723-2016)中總鉻濃度限值為2000 mg/kg,本項目中總鉻的濃度遠遠低於標準中總鉻濃度限值。因此,根據風險評估中六價鉻汙染情況,結合技術可行性及經濟適用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制定本項目修複目標值,六價鉻修複目標值0.3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