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樹植物在我省栽培取得初步突破
為了突破我國紅樹植物的種植北界,同時也為江蘇灘涂提供新的修復手段,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實施了海洋科技創新項目「南通灘涂區域紅樹植物引種馴化栽培及生態適應性研究」。項目於2020年12月3日順利通過了省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
海岸衛士紅樹木
海岸蒼茫景爀曦,秋風夏雨綠淋漓。該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涂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中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溼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紅樹林,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
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溼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醫藥領域中的處女地--紅樹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些抗腫瘤藥物以往大多從海洋動物中提取,從紅樹植物中提取的鮮有報導。但紅樹植物同樣擁有良好的抗腫瘤的海洋先導化合物,如印度科學家發現老鼠的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致癌物誘導在老鼠皮層瘤的生成,這對抗腫瘤藥物的開發有一定幫助。日本科學家利用體外腫瘤模型對海漆中分離的8個二萜化合物進行初步活性篩選,發現其中的一些化合物顯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
-
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海岸侵蝕(coastal erosion)是指由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兩者因素疊加產生海洋動力作用下,海洋遭受侵蝕破壞而發生後退、岸灘下蝕的現象和過程。我國海岸帶地區海岸侵蝕分布廣泛,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北起遼東灣,南至海南島,無論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均有海岸遭受侵蝕,呈現北重南輕,長江口以北較嚴重,長江口以南的海南省較嚴重。海岸侵蝕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幾乎所有開敞的淤泥質海岸和70%左右的砂質海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給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
遼東灣海岸建立海岸侵蝕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本報訊(記者 馬軍)日前,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遼東灣海岸侵蝕災害監測評估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形成了海岸侵蝕業務監測和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為建立我國全部重點侵蝕岸段的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奠定了基礎。
-
海岸地貌
氣候因素 在不同的氣候帶,溫度、降水、蒸發、風速等條件的不同,海岸風化作用的形式和強度各異,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態,並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帶性。 類型 從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兩大類: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侵蝕地貌 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
-
海口紅樹林紅樹植物23種 佔據全國紅樹植物種類97%
原標題:海口紅樹林紅樹植物23種 佔據全國紅樹植物種類97% 點擊南海網「海南深呼吸」欄目 查看更多相關報導>>小白鷺。 而中國原分布真紅樹植物種類有24種、半紅樹植物12種。東寨港現有真紅樹植物23種、半紅樹植物12種,佔據了全國紅樹植物種類的97%。 東寨港的魚類有103種,除螃蟹和蝦外,現已調查記錄到的軟體動物有115種。
-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我國部分海岸受到侵蝕「後退」 2007-01-18 eNet&
-
漁樂文化:中國紅樹植物種類之一
紅樹林是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岸和河口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不僅指紅樹植物,還指這一系統中由豐富的生物群落(包括紅樹、細菌、真菌、放線菌、微藻、大型藻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奇妙的「胎生」植物
紅樹,生活在潮起潮落間,因常常連片生長,成為熱帶、南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紅樹林。 紅樹林有著太多的習性與眾不同。它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它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它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 紅樹,顧名思義應該是「紅色的樹」。然而,走進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綠得鋪天蓋地。
-
技術大突破!未來上海的海灘也能長滿繁盛紅樹
上世紀90年代,鍾揚還在中科院武漢植物所工作時,就發現上海歷史上曾經有過紅樹,「20萬年前的紅樹化石也許可以說明,紅樹能夠在上海紮根。」鍾揚說。可是如今想要再將紅樹林移到上海,卻是植物學家們都搖頭的難題,因為紅樹是熱帶和亞熱帶樹種,只適合在北緯和南緯25度之間生長。
-
海南周刊丨海南紅樹植物迎來花季 它們開花啥樣子?
眾裡尋花千百度數十條強有力的扭曲樹根彼此交錯,互織互繞著插入淤泥中,作為一種典型而常見的真紅樹植物,正紅樹廣泛分布於瓊島各地的海岸潮間帶,算得上是紅樹林生態系統裡的絕對主角。家族「勢力」雖龐大,正紅樹開起花來卻低調得有些過分。著生於已落葉的葉腋,正紅樹的花瓣被緊緊包裹在呈三角形的花萼裂片中。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我國海岸侵蝕現象嚴重,加力推進海岸...
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砂質海灘岸線發生侵蝕現象,繼而黃河、長江等中大型河流的三角洲出現侵蝕。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全國海岸侵蝕已成為普遍現象。「不論是大陸海岸,還是島嶼海岸;不論北方,還是南方;不論自然海岸,還是人工海岸;不論平直海岸,還是岬灣海岸,各種海岸類型均有海岸侵蝕發生。」戚洪帥說。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聚焦海岸衛士「紅樹林」
為了適應潮水浸淹、高鹽、缺氧的海岸環境,紅樹植物形成了特殊的適應對策:形態多樣的氣生根、胎生繁殖、排鹽及葉片的旱生結構。紅樹植物的氣生根類型有支柱根、膝狀根、表面根、板狀根、蛇形根,有的時候一個植株具有兩種以上的氣生根。氣生根解決了在淤泥質灘涂上呼吸和機械支撐的矛盾。這種根讓紅樹植物站得更穩,還能同時起到抗禦風浪的作用。
-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一紅樹「生子」
這種奇特的胎生植物就是紅樹。紅樹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灘地帶的小樹木,它的枝條上常見掛著一條條長形的木棒樣的東西。紅樹生長的地方泥土鬆散,還經常受到海潮的衝刷,為了在這地方生存下來,紅樹不但形成了胎生的特性,在樹幹上還長出許多支持根來固定自己,又因生活在淤泥中缺少氧氣,通氣組織特別發達的支持根還具有呼吸根的作用。
-
海南周刊|海漂植物「物語」:西沙植物從何而來?
早在1947年,廣東省原生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宏達調查了永興島、東島、珊瑚島、琛航島等4個面積較大的島嶼,記錄了48種維管植物,初步摸清了西沙群島植物分布情況與植被狀況。第二次是在1974年,華南植物研究所陳邦餘教授率西沙群島植物調查隊,對永興島等8個島嶼進行調查研究,增加西沙群島新紀錄植物165種。
-
什麼是海岸地貌?有哪些類型?
從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兩大類: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侵蝕地貌海岸地貌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的發育程度也有差異。
-
三亞瀕危紅樹植物保護將獲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資助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帶上特有的森林群落,享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等美譽。10月31日,由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主辦,三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承辦,三亞市林業局、三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支持的紅樹林保護專題研討會在三亞舉辦,將共同致力開展三亞瀕危紅欖李等紅樹植物拯救保護工作。
-
探秘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不是紅色為何叫紅樹?
不是紅色的,為何叫【紅樹】?守衛海岸,它們都有哪些【秘訣】?除了自然美,這裡還有怎樣的人情味?...... 紅樹林探秘這就是紅樹之所以被稱為紅樹的原因。」原來,紅樹植物因為受到海水的周期性浸淹,樹皮含有單寧酸,如果被砍伐或者受到破壞,單寧酸遇到空氣就會發生氧化,使樹幹呈紅色,這就是「紅樹」這個名稱的由來。 紅樹植物的生長環境比較特殊,海水的漲落很容易把種子衝走,因此,紅樹的果實並不落地發芽,而是在母樹上繼續吸收大樹的營養,長成幼苗,這在學術上稱為「胎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