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牧民們最愛的「草原麵包」是馬糞燻出來的燒饃饃

2020-12-04 秒聞視頻

說到「吃土」,不少剁手黨都很有心得,雙十二剛過,剁手黨們又熬著餓綠的雙眼四處尋覓著,但凡有一丁點請客或者商家打折的消息都要爭先恐後,生怕那一丁點「美味」落入別人口中。其實吃土還真不算什麼,在甘肅有一種特色麵包,其製作工藝的特殊一環,竟然要用到「羊糞馬糞」。

「燒盒子」。上世紀五十年代,生活在甘肅山丹馬場的職工們,為了放牧攜帶方便和儲存,開始利用草原上豐富而獨特的燃料羊糞馬糞來燒制日常的食品,他們驚喜地發現這種燒盒子不僅耐儲存而且風味獨特,久而久之就稱之為「草原麵包」。

草原麵包的製作方式與一般麵包無異,把發酵的麵團放進特質的鐵鍋子裡,然後關鍵的一步來了,把曬乾的羊糞馬糞燒著,燒到灰燼時再放進鍋子。

【看似黑暗實則美味的食物 要「吃土」的看過來】

甘肅有馬糞燻燒饃饃,在青海藏區則有一種更「土味」的麵包。它的製作是,先點一堆野火,把一方泥土燒的滾燙。再準備白案,把發酵好的麵團直接放在滾燙的泥土上。再把剩餘的泥土敲碎。

白白的麵團被黃泥覆蓋,麵團因為受熱而迅速膨脹。澱粉、泥土和酵母菌開始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反應。

藏民認為,燒過的泥土是沒有什麼汙物的,草叢泥土裡長出, 五穀也是從土裡長出,那土裡烤出的麵包又有什麼問題呢?更何況這種「土味麵包」還風味獨特、易於儲存。

如果這些食物還只是以土為「灶」,那在山西有一種名叫「炒指」的美食,它竟然是以黃土為配料,經過碾磨,過篩,和高溫烘焙,再加入白面、雞蛋和白糖,炒指的雛形就出來了。

再把炒指放進滾燙的黃土鍋裡反覆翻炒,麵團迅速脫水焦化,口感變得乾脆爽口,再伴著黃土高原的泥土香,一份「吃土專用」的炒指出爐了。這份美食熱量高且便於攜帶,據說是當地流傳多年的特色美食。

看了這麼多「美食」,是不是讓你食指大動,瘋狂搖晃(拒絕手勢)呢?其實每一種美食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比如這個故事,說的即是「人與自然的溝通」。誰說人不能吃土的?偶爾吃點,還真香。

相關焦點

  • 【隴人隴土】燒盒子:來自草原的「麵包」,真香!
    早在20世紀50年代,生活在甘肅山丹馬場的職工們,就開始利用草原上豐富而獨特的燃料——羊糞或馬糞燒制日常食品燒盒子。它的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先將曬乾的馬糞在避風乾淨的地方攤開,用柴草將其引燃,等到所有攤開的馬糞都燒透之後,再把發酵好的面做成一個個麵團。
  • 張掖山丹「燒盒子」:草原上的芳香美食
    燒盒子,又叫燒殼子或羊糞燒饃饃。早在上世紀50年代,生活在馬場的職工們,為了放牧攜帶方便和儲存,就開始利用草原上豐富而獨特的燃料羊糞或馬糞燒制日常食品燒盒子。燒盒子除了好吃外,還便於攜帶,並可以長久存放,因而又被稱之為「草原麵包」。
  • 馬糞
    馬糞‖依烏   馬糞,是所有我見過的糞中最為漂亮的,如果你是跟在馬的後面突然看見的,那你就有可能看見馬的尾巴順其自然地向左或者向右略微一翹,一個個光鮮亮麗熱氣騰騰的草綠色的小麵包就會被挨個推送出來,它們落地時的動作如出一轍,就像一個個如法炮製的體操運動員,它們下馬時一般都很穩,偶有幾個技術不好的草包,也會踉踉蹌蹌跌出好遠,甚至屁股開花,看得出來,它們沒怎麼見過世面,質地淳樸,攜著草原的氣息和馬的體溫,你甚至不用眼見為實,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地方見到它們,都是有模有樣的,只是幹的馬糞看上去更為漂亮,撿在糞箕裡或者背在背上都輕鬆愉快。
  • 內蒙古草原牧民在豐收中迎國慶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日電(記者勿日汗)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打草、儲草工作進入尾聲,牧民們在牧草的豐收中迎來國慶佳節。在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草原上,牧民斯琴巴特爾開著農用車穿梭在草原小道上,將前幾日打完捆好的牧草運回家。在即將到來的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牛羊主要依賴秋季儲備的這些乾草度過食物匱乏的日子。上小學的兒子特意從學校帶回了一面小國旗,插在爸爸的農用車上。
  • 中國北方草原牧民「秋收」算起「生態帳」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牧民駕駛機械在草原上打草。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1日電(記者任軍川 於嘉 彭源)又到一年秋草黃。眼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正忙著秋收。他們打草、捆草、拉草,為牲畜越冬做儲備。
  • 《跑男》十二生肖燒腦特輯 鄭愷變身馬糞王子
    當晚鄭愷幫baby撿馬糞淋一身,逗笑眾人,成為了跑男史上的名場面。鄭愷英雄救美淋馬糞本期節目跑男團和嘉賓們來到西雙版納勐海縣,化身十二生肖參加百年一遇的森林晚宴。一開場,鄭愷鄭羊羊就化作一個靜坐在湖邊作畫的美男子,用一貫的搞怪語氣為節目製造出笑料,被baby成功地收歸到陣營之中。
  • 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精靈,會模仿的歌唱家,被牧民稱為最聰明的鳥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百靈鳥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歌唱家,不僅善於表演,還會模仿秀,如果來草原旅遊而沒有聽到它的歌聲,就等於白來草原一趟」。,草原上有很多「歌唱家」和「舞蹈家」,被牧民當作草原上的精靈,牧民在放牧之餘,傾聽著它們的優美叫聲,跟著它們學習,模仿它們的舞姿,才獲得天生多才多藝的美譽,這些草原精靈,不僅善於表演,有的還會模仿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草原百靈鳥」。
  • 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深處飄書香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5日電(記者 殷耀、朱文哲)「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這是鄂爾多斯草原帶給人的幽美印象。如今,這片廣袤草原不僅「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深處也已飄來陣陣書卷香。「藏書家」「散文家」「牧民詩人」……說起牧民敖特根達來,附近牧民都會這樣形容他。
  • 馬糞海膽和紫海膽 | 吃了番茄和捲心菜的紫海膽後來怎麼樣了?
    當時作為給將軍的獻上品的「三大珍味」包括三河(今愛知縣)的「海鼠腸」、越前(今福井縣)的「海膽」、長崎的「唐墨」(烏魚子)。via:onsennews.com近年來,日本近海許多海域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磯燒(磯焼け)。這個磯燒可不是磯燒(磯焼き)料理的那個磯燒,而是指淺海礁石地區藻類衰退,植被大量減少的情況。
  • 真正的草原上牧民的家,看上去就是這樣簡陋不堪
    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如今很多牧民早已經捨棄了帳篷,大部分草原上以牧牛馬羊為生的牧民,都會蓋些簡單的磚瓦房,畢竟又結實又耐風雨。在蘇尼特右旗,為了問路,我們找到了這家牧民,主人真實而樸素。不過他家的牧羊犬可不太友好,一直追著我們的車咆哮不已,雖然個子不大,卻相當盡責。
  • ...在呼倫貝爾市考察森林草原防火、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產生活情況
    本報4月15日訊 (記者 劉曉冬)4月13日至1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深入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牙克石市考察森林草原防火、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產生活情況,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保護好呼倫貝爾這片最美草原
  • 李世民賣馬糞,一賣而強國祛災、一箭雙鵰
    想到這,李世民嘆了口氣對群臣說:「房愛卿所提賑災款之事,也正是朕最憂者,哪位愛卿能有辦法,以解燃眉之急?」「萬歲!」少府監裴匪舒走出班說,「微臣倒有一個想法,幾日前臣聽聞,御馬監中的馬糞堆積如山,臣想恐怕軍中的馬糞更多,不如把我大唐官府、軍隊中的馬糞,都搜集起來,當肥料賣掉。必能得一大把錢財。」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背後的內蒙古牧民們
    而在航天飛船著陸場的選擇上,內蒙古中部的草原——位於四子王旗的杜爾伯特草原入選。而這裡成功入選的答案是:著陸場區域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有利於飛船平穩著陸;空氣能見度高,有利於搜救和救援。而說起這一片「中國航天事業的福地」的建成,不得不提起一群在背後,默默做出巨大貢獻的內蒙古牧民們
  • 因為他,牧民「在草原深處也能掛上專家號」
    對於家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簡稱鄂溫克旗)的牧民來說,名醫離他們很遠。當地氣候嚴寒,許多牧民長期從事艱苦的牧業勞動,普遍患有骨關節疾病。然而從草原深處到最近的三級醫院,他們要走百餘裡。漫漫長路和貧困的家庭條件,阻礙了他們外出求醫的腳步。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01 饃饃圈圈卷卷,讓肚肚大大圓圓在黃土高原上,有多少個山頭,就有多少種饃饃。最普遍的,如涇川罐罐饃,不同於一般的饅頭,反而像是上大下小的壇罐,口感酥軟。開水泡饃,就能頂一頓「晌午」正餐。西北饃饃裡最為全國人民知曉的,是《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陝北黃饃饃。糜子磨麵,特有一種香甜細韌,加入細細磨成的豆棗沙餡,外表樸實,內裡卻蘊含著甜蜜。陝北人愛黃饃饃,也愛另一種圓圓胖胖的油饃饃,中間帶一個小洞,金黃似銅錢,看著就喜慶可人。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饃饃圈圈卷卷,讓肚肚大大圓圓在黃土高原上,有多少個山頭,就有多少種饃饃。最普遍的,如涇川罐罐饃,不同於一般的饅頭,反而像是上大下小的壇罐,口感酥軟。開水泡饃,就能頂一頓「晌午」正餐。陝北人愛黃饃饃,也愛另一種圓圓胖胖的油饃饃,中間帶一個小洞,金黃似銅錢,看著就喜慶可人。▲ 油饃饃。
  • 城市與社會 | 生活在現代化壓力和動力下的內蒙古牧民
    在我住在我乾兒子家期間,他們家每個人都有了智慧型手機,還裝了Wi-Fi接收器,在廣闊的草原上收發微信看網絡直播。他們的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機也需要更新了,還希望再打一口機井。牧民從前燒牛糞取暖。牛糞火熱的很快,但是不太耐燒,冬天的後半夜房間容易冷,所以他們現在冬天還要買5000到10000元的煤,封上火後,煤能讓暖氣的溫度保持到天亮。
  • 國寶為何「愛馬糞」
    然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經過長達10年的野外觀察總結髮現,馬糞對秦嶺野生大熊貓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大熊貓會被其遇到的新鮮馬糞所吸引,表現出嗅聞馬糞、在馬糞上打滾、用臉頰在馬糞上磨蹭、將糞便塗抹於全身等行為。近日,魏輔文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研究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論文。
  • 新•探微皮卡人——牧羊人的草原「駿馬」
    摘要:來源:中國皮卡網清晨,沉睡的草原在嫋嫋炊煙中甦醒,醇厚馥鬱的奶茶香瀰漫在蒙古族牧民孫布日家裡。溫暖的房屋內,妻子正忙碌地準備著早茶,兩個多月的小女兒在一旁咿咿呀呀,... 來源:中國皮卡網 清晨,沉睡的草原在嫋嫋炊煙中甦醒,醇厚馥鬱的奶茶香瀰漫在蒙古族牧民孫布日家裡。
  • 冬天要多吃粗糧,比麵包還軟的玉米面饃饃,搭配肉鬆孩子更喜愛
    玉米面也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素、鈣、鐵和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高血壓,對降血糖和血脂也有很好的作用,非常時候肥胖人群和中老年人群;在以前,玉米面是一種主食,會做成玉米面窩窩頭、玉米面餅子等等,玉米面的飽腹感強,但是口感非常粗糙,吃下去有點拉嗓子,現在的朋友可能都不會喜歡這種粗糙的口感,所以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做「粗糧細作」,粗糧細作就是在做的時候加點白面,或者是通過變得方法,讓做出來的粗糧的口感沒有那麼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