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草原上牧民的家,看上去就是這樣簡陋不堪

2020-11-28 A阿陸A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說起大草原,似乎人人會想到這首詩,也會自然而然想到帳篷和滿院子的牛羊。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如今很多牧民早已經捨棄了帳篷,大部分草原上以牧牛馬羊為生的牧民,都會蓋些簡單的磚瓦房,畢竟又結實又耐風雨。

在蘇尼特右旗,為了問路,我們找到了這家牧民,主人真實而樸素。不過他家的牧羊犬可不太友好,一直追著我們的車咆哮不已,雖然個子不大,卻相當盡責。

因為牧羊犬實在太兇,我只敢拍些看上去和藹的牛羊,這裡的草原看上去並不肥沃,因為離水源有點遠,車子開多了,有一條明顯的沙路。一群牛懶洋洋地在附近踱步,或者曬太陽。

這戶牧民家裡人口不少,似乎還有孩子,在自已搭建的圍欄邊,不知道在幹什麼。雖然牧民的生活狀態看上去有些簡陋,據老司機所說,其實他們都是相當富裕的家庭,除去自己家的牲畜價值不低,相關部門也會對草場有些國家補助。

是不是覺得人不可貌相呢?古人說的話誠然是很有道理的。每次到內蒙,每次到草原,總會讓我漲不少知識。如果大家有時間有機會,一定要多出來走走,尤其是內蒙,地域文化非常豐富。

相關焦點

  • 因為他,牧民「在草原深處也能掛上專家號」
    對於家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簡稱鄂溫克旗)的牧民來說,名醫離他們很遠。當地氣候嚴寒,許多牧民長期從事艱苦的牧業勞動,普遍患有骨關節疾病。然而從草原深處到最近的三級醫院,他們要走百餘裡。漫漫長路和貧困的家庭條件,阻礙了他們外出求醫的腳步。
  • 中國北方草原牧民「秋收」算起「生態帳」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牧民駕駛機械在草原上打草。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1日電(記者任軍川 於嘉 彭源)又到一年秋草黃。眼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正忙著秋收。他們打草、捆草、拉草,為牲畜越冬做儲備。
  • 內蒙古草原牧民在豐收中迎國慶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日電(記者勿日汗)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打草、儲草工作進入尾聲,牧民們在牧草的豐收中迎來國慶佳節。在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草原上,牧民斯琴巴特爾開著農用車穿梭在草原小道上,將前幾日打完捆好的牧草運回家。在即將到來的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牛羊主要依賴秋季儲備的這些乾草度過食物匱乏的日子。上小學的兒子特意從學校帶回了一面小國旗,插在爸爸的農用車上。
  • 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精靈,會模仿的歌唱家,被牧民稱為最聰明的鳥
    ,草原上有很多「歌唱家」和「舞蹈家」,被牧民當作草原上的精靈,牧民在放牧之餘,傾聽著它們的優美叫聲,跟著它們學習,模仿它們的舞姿,才獲得天生多才多藝的美譽,這些草原精靈,不僅善於表演,有的還會模仿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草原百靈鳥」。
  • 牧民養了一百多匹駿馬,一匹馬12000元,看草原上富裕的牧民
    今年10月份去新疆,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看到一位牧民養了100多匹駿馬,是個放牧大戶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巴音布魯克意思為「富饒的泉水」,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這裡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新疆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 禿鷲因太冷了到牧民家求救
    禿鷲因太冷了到牧民家求救 2020-12-28 13:02:37 來源:千龍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禿鷲太冷了到牧民家求救】‍12月26日,內蒙古二連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蘇木蘇吉嘎查牧民向當地的邊境派出所報警
  • 那拉提空中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原植物區
    西藏 的 那曲 羌塘草原,背後是連綿起伏的白雪皚皚的念青 唐古拉山 脈,牧草是短小似寸頭但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苜蓿草,畜群是黑色的犛牛,牧人的居所多是黑色的帳篷。在羌塘草原看不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家鄉附近的草原是壩上草原,還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吧,是農耕民族向遊牧民族過度的地帶。也有山但山不高,是高原草甸,看不到雪山。
  • 內蒙古冬天零下30多度,草原牧民怎麼上廁所?看完你服不服?
    每到冬天的時候,這裡的氣候能夠達到零下30多度,加上當地還有很多牧民堅持著遊牧的生活,不願意住進城鎮裡面,所以讓人感覺充滿了塞外風情。但這群草原牧民究竟應該怎麼上廁所呢?蒙古包裡面可沒辦法安馬桶吧!看完他們的解決方式你服不服?
  • 城市與社會 | 生活在現代化壓力和動力下的內蒙古牧民
    被現代化消費分割的傳統收入201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草原上有了一個乾兒子。剛出生的小朋友患有先心病,送到北京來治病,治好了以後,我就認他做了乾兒子,和他們家也結了緣。我經常去他們家住上一段時間,他們家也同樣整天商量貸款的問題。小朋友生病住院手術和來回北京的住宿、交通費花了約12萬塊錢。
  • 《黑駿馬》一部關於草原上發生的故事,一個人騎駿馬在草原上奔騰
    在我們中國,擁有著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民風粗獷又特別淳樸的內蒙古人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過著怡然自得的愜意生活,內蒙古大部分面積都是草原,這也造就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方式都是遊牧民族,靠著在草原上放牧來維持生活,所以,在內蒙古的草原上,牧民們和牲畜可以說有著很重感情。
  • 草場上,那帶給牧民水和電的「太陽」
    原標題:草場上,那帶給牧民水和電的「太陽」  ■行進中國·創新故事   正午正是亞秀麻村草場上陽光最好的時候,牧民卓瑪奔帶著他家的蓄電池來到太陽能光伏提水站充電。卓瑪奔是村裡的普通牧民,他們常年過著遊牧生活,一年四季趕著羊群輾轉在不同的草場上。修建了提水站的這片草場屬於春季草場,每年3—5月,母羊會來這裡產羔,牧民只會在這裡逗留3個月左右的時間。   牧民們逐水草而居,不斷遷徙,也不斷面臨問題,其中最緊迫的就是人畜的飲水問題。亞秀麻村的草場離哈爾蓋鎮10多公裡,離青海湖也有3公裡。
  • 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深處飄書香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5日電(記者 殷耀、朱文哲)「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這是鄂爾多斯草原帶給人的幽美印象。如今,這片廣袤草原不僅「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深處也已飄來陣陣書卷香。「藏書家」「散文家」「牧民詩人」……說起牧民敖特根達來,附近牧民都會這樣形容他。
  • ...在呼倫貝爾市考察森林草原防火、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產生活情況
    本報4月15日訊 (記者 劉曉冬)4月13日至1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深入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牙克石市考察森林草原防火、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產生活情況,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保護好呼倫貝爾這片最美草原
  • 草原上的「牛博士」
    如今,在美麗的玉樹草原,因為有了他,犛牛產業發生了巨變,牧民的生活狀況今非昔比。牧民桑旦松說:「是『牛博士』手把手教會我如何種草補飼,如何引導反季節出欄,我家收入大幅提高。」牧民拉巴才仁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帳:過去家裡300畝草場養80頭犛牛,每年只有七八頭牛出欄,如今其中40畝變成了種草基地,草量翻番。
  • 青海三江源牧民:致富先治草
    原標題:青海三江源牧民:致富先治草   新華網西寧10月7日電(記者李亞光)清晨迎著朝陽騎馬將牛羊趕至草場,是62歲的青海牧民多布旦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   從8歲起放牧,多布旦大多數時候都和牛羊待在一起,這樣簡單規律的放牧生活他過了大半輩子。多布旦熟稔牲畜的生活習性,把它們餵養得健康肥壯。
  • 神秘的馴鹿民族,遠離文明和科技,遊蕩在蒙古的森林草原之間!
    在世界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不熟悉,甚至沒有聽說過的少數民族,他們大多數生活在偏僻地區,不易被人發現。比如,生活在蒙古國北部地區、以放牧馴鹿為主的杜科哈人,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少數民族,他們就常年活躍在廣袤的泰加針葉林區和丘陵草原地區。
  • 成都3h直達「攝影天堂」:70公裡全美景,草原上長「白蘑菇」!
    1.塔公草原在康定市塔公鎮境內有一個草原叫做塔公草原,它可以說是塔公鎮最著名的草原了。很多人會覺得,這算什麼草原?不就是一個大一點「草坪」?如果它只是個普通的草壩子,確實沒有什麼值得大家專門去那裡耍,但是既然在這裡給大家安利,自然是有一些值得去的理由的。2.色彩濃鬱如油畫下面就給夥伴們介紹介紹塔公草原的超讚看點。
  • 藏北高原一兇猛野獸,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7米左右,成年後,它們的體重能達到500公斤以上,在高原上,絕對是屬於重量級的成員,它們棲息在3000-6000米的高原草甸、高原草原、盆地及荒漠草原等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種草類、苔蘚。牧民現在養的家犛牛就是通過馴化野犛牛而來的,犛牛肉和犛牛奶作為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熱量來源,成為了牧民的主要食物,是遊牧民族能在高寒缺氧地帶生存下去的重要依託,而皮毛則是非常重要的禦寒材料。
  • 「水泡子」聽過嗎 大草原上的「鹽鹼地」鹽鹼地上的「大草原」
    去過大草原的應該知道,在綠油油大草原上卻零散分布著或大或小的片狀鹽鹼地,有的甚至肉眼望不到邊,初見者肯定很驚訝吧比較著名的烏蘭布統草原上的「將軍泡子」你肯定聽過,草原上的泡子,是草原中的低洼地區,這些地區長期積水,積水又成為地下礦物鹽分與表土的交流媒介。當蒸發旺盛的時候,表層水分蒸發完了,就會使表土中的水往上運動,土壤下層的鹽分也隨之上升,礦物鹽分就帶到表土中停留著從而形成鹽鹼化地塊。
  • 內蒙古有些牧民已養不起羊!或許一億棵梭梭能幫上忙
    原本水草豐美的草原已經嚴重荒漠化。攝影/章軻本報記者此前在阿拉善烏達木塔拉嘎查採訪時看到,村裡有的牧民還養著羊。牧民趙文志說,「現在牧民們捨不得殺羊,甚至連羊奶都捨不得擠。因為擠了奶,羊就少膘了,賣不上價錢。」由於草場沙化嚴重,近年來,在牧區甚至冒出了一項新的職業——「抖羊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