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牧民在豐收中迎國慶

2020-11-28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日電(記者勿日汗)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打草、儲草工作進入尾聲,牧民們在牧草的豐收中迎來國慶佳節。

在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草原上,牧民斯琴巴特爾開著農用車穿梭在草原小道上,將前幾日打完捆好的牧草運回家。在即將到來的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牛羊主要依賴秋季儲備的這些乾草度過食物匱乏的日子。

上小學的兒子特意從學校帶回了一面小國旗,插在爸爸的農用車上。

今年錫林郭勒盟雨水多,牧草長勢好,牧草畝產量比去年增加11.5公斤。這讓生活在錫林郭勒盟南部草原的斯琴巴特爾一家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牧草豐收就意味著牛羊飼養成本降低,利潤增多。」49歲的斯琴巴特爾說,國慶節忙碌的勞作代表著收穫。

全自動捆草機、垛草機、打草機、運草車……草原上越來越現代化的打草設備,正在縮短打草作業時間、降低牧民勞動強度。草原保護理念的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牧民不再「打光剃淨」草原,而是保留草籽繁育帶,為來年春季牧草生長創造更好條件。(完)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一曲《敖包相會》傳唱了半個世紀,直到有一天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東線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呼碩草原,才知道《敖包相會》原來出自這裡。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敖包又叫鄂博,蒙語意為"堆子",最初是草原牧民為出行方便隨意擺放的幾塊石頭堆。
  • 內蒙古草原青黃不接進入休牧期 錫林郭勒迎史上最大規模「帶薪休假...
    4月以來,內蒙古氣溫回升、降水偏多,部分草原提前返青,錫林郭勒草原已進入為期30天的休牧期,休牧期間,每畝草場將得到0.75元的補貼。據了解,這是錫林郭勒草原規模最大的一次「帶薪休假」。每年青黃不接的春季是草原上的牲畜最難熬的時候,部分飼草料不足的地區將會影響牲畜膘情的恢復。
  • 中國北方草原牧民「秋收」算起「生態帳」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牧民駕駛機械在草原上打草。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1日電(記者任軍川 於嘉 彭源)又到一年秋草黃。眼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正忙著秋收。他們打草、捆草、拉草,為牲畜越冬做儲備。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背後的內蒙古牧民們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7時30分在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徵。這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太空翱翔30天,等你們平安歸來!
  • 內蒙古草原保險試點正式落地烏拉特後旗 為76戶牧民和100餘萬畝...
    原標題:全區地方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落地烏拉特後旗   1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籤約儀式在烏拉特後旗舉行。烏拉特後旗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分公司現場籤約,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將為烏拉特後旗獲各琦蘇木巴拉烏拉嘎查76戶牧民的100餘萬畝草原提供保險服務,總保障額度為2000餘萬元。
  • 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精靈,會模仿的歌唱家,被牧民稱為最聰明的鳥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百靈鳥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歌唱家,不僅善於表演,還會模仿秀,如果來草原旅遊而沒有聽到它的歌聲,就等於白來草原一趟」。百靈鳥在大多數遊客的印象中,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個個都能歌善舞,這些技能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其實這一切都是從大自然中學習得來的
  • 氣候變化和內蒙古草原普通牧民間的故事
    草原是氣候變化敏感地帶(資料圖)中國天氣網訊 內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優良牧場,離離原上草,養育了千百萬草原兒女和數不清的牛馬駝羊,但是近年來的種種變化和研究表明,氣候因素對內蒙古的草原植被產生了重要影響。
  • 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深處飄書香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5日電(記者 殷耀、朱文哲)「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這是鄂爾多斯草原帶給人的幽美印象。如今,這片廣袤草原不僅「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深處也已飄來陣陣書卷香。「藏書家」「散文家」「牧民詩人」……說起牧民敖特根達來,附近牧民都會這樣形容他。
  • 內蒙古冬天零下30多度,草原牧民怎麼上廁所?看完你服不服?
    除此之外,我國內蒙古因為緯度很高,也同樣擁有氣候非常嚴酷的冬季。每到冬天的時候,這裡的氣候能夠達到零下30多度,加上當地還有很多牧民堅持著遊牧的生活,不願意住進城鎮裡面,所以讓人感覺充滿了塞外風情。但這群草原牧民究竟應該怎麼上廁所呢?蒙古包裡面可沒辦法安馬桶吧!看完他們的解決方式你服不服?
  • 氣候乾燥成內蒙古邊境草原大火頻發「元兇」
    氣候乾燥成內蒙古邊境草原大火頻發「元兇」 2015-04-23 18:57: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去內蒙古草原旅遊要準備什麼?挺實用的!
    去內蒙古草原旅遊要準備什麼?挺實用的!所以人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拼命的工作,而是會適時的給自己一些放鬆自己的機會,當然了,每個人釋放壓力和整理心情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旅遊,領略國家的大好河山,找到自己的初心,相信人們在壓力大的時候就會想去看大海,或者是去看大草原,去草原上騎馬吃肉,想想就覺得美!而去看草原的最好的地方莫過於內蒙古了,那麼去內蒙古草原旅遊要準備什麼呢?來看看吧!挺實用的!
  • 內蒙古有些牧民已養不起羊!或許一億棵梭梭能幫上忙
    蘇海圖嘎查牧民烏蘭扣的妻子對記者說。正如《狼圖騰》中的故事一樣,特殊的歷史時期下,新的生產方式大規模碾壓傳統遊牧形態,草原與狼的空間被極度壓縮。「大集體」時期,當地政府在「農業學大寨」、「牧民不吃虧心糧」等政策的推動下,紛紛在草場上開荒種地。阿拉善盟最不適合發展農業的右旗地區也積極開荒墾種。
  • 快遞上門,內蒙古農村草原民眾樂享便利新生活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29日電 題:快遞上門,內蒙古農村草原民眾樂享便利新生活  作者 王鳴遠 尚虹波 奧藍  「我來取快遞,買了個氣墊BB霜,看看咋樣。」在內蒙古自治區革命老區武川縣城北26公裡外的耗賴山村,50歲的姚靈仙正在便民超市裡取快遞。  這是姚靈仙第一次嘗試網購。
  • 牧民養了一百多匹駿馬,一匹馬12000元,看草原上富裕的牧民
    今年10月份去新疆,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看到一位牧民養了100多匹駿馬,是個放牧大戶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中國第二大草原,僅次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巴音布魯克意思為「富饒的泉水」,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這裡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新疆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 武漢市的木蘭草原,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絕對不比內蒙古大草原差!
    藍天白雲,風吹草見牛羊,這些都是在大家心中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印象。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我們可以騎著野馬,在蒙古包裡吃肉喝酒,在篝火前唱歌跳舞。在草原上,我們可以沉醉於大自然之中,感受草原的氣概。但是內蒙古大草原太遠了,尤其是對華中地區的人來說。
  • 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
    通訊: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17日電 題: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作者 王鳴遠兩天前,達西發布了一條朋友圈:180萬粉絲,發圖紀念。
  • 內蒙古草原氣候近50年出現明顯暖幹化趨勢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7日電(記者 勿日汗)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大型科學考察與科普活動上了解到,近50年來內蒙古草原地區氣候呈現明顯暖幹化趨勢,草原產草量下降,單位草原面積上的牲畜載畜量明顯下降,給牧民生活帶來影響。
  • 城市與社會 | 生活在現代化壓力和動力下的內蒙古牧民
    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就陳設整潔,無論是主人出門拜訪還是有客人來串門,大家都衣著考究,沒有一副貧苦牧民的樣子。《變與不變》,蒙古族漫畫家巴·畢力格 繪。本文中圖片澎湃新聞均經授權使用,不得轉載。曾經有朋友告訴我到了牧民家,不要數人家的牲畜,也不要問家裡有多少只羊?因為打聽人家有多少家產不禮貌。
  • 內蒙古雪原之上的「傻」狍子
    近日,攝影師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草場閒逛時,和「傻」狍子打了個遠距離照面。可愛如它們,蹦蹦跳跳組團穿梭於雪原。近日,攝影師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草場閒逛時,和「傻」狍子打了個遠距離照面。可愛如它們,蹦蹦跳跳組團穿梭於雪原。
  • 因為他,牧民「在草原深處也能掛上專家號」
    對於家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簡稱鄂溫克旗)的牧民來說,名醫離他們很遠。當地氣候嚴寒,許多牧民長期從事艱苦的牧業勞動,普遍患有骨關節疾病。然而從草原深處到最近的三級醫院,他們要走百餘裡。漫漫長路和貧困的家庭條件,阻礙了他們外出求醫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