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3日電(李愛平 烏瑤)當俄方大火23日再次進入中國呼倫貝爾地區時,今春以來從俄羅斯、蒙古國的過境火已達13起。氣象專家對此「罕見現象」給出的答案是:氣候乾燥是邊境草原大火頻發的「主要元兇」。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毗鄰俄、蒙。內蒙古國土面積118.3萬平方公裡,擁有大片天然草原和森林,不僅具有重要生態區位,更是每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陣地。
記者經梳理發現,2015年4月以來,內蒙古遭遇多場草原火災,邊境大火頻發。在內蒙古呼倫貝爾、錫林郭勒、阿爾山等盟市與蒙、俄的邊境處,越境火接二連三,火勢很大,且幾乎每次火情期間都伴有大風。像日前發生在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的跨境大火,戰線拉至410公裡,當地官兵、牧民群眾齊上陣,經77小時才成功堵截沿邊境線全部明火。
呼倫貝爾草原也是「重災區」。尤其4月中旬以來,多個邊境以外的大火越過隔離帶燒向當地草原和城鎮,並迅速蔓延,燒毀多處牧民草庫倫、牛羊、以及城鎮居民房屋財產等,並造成人員傷亡,損失十分巨大。
據內蒙古氣象局提供材料顯示,去冬今春以來,內蒙古東部草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氣候乾燥。3月下旬全區氣溫迅速回升,積雪融化,地面可燃物質裸露,引發火情頻發。4月以來,由於天乾物燥,大風使得地表水分喪失加快,丁點火星便可以成燎原之勢。
呼倫貝爾政府之前也通過官方網站對外表示:由於春季風大物燥,且連續8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可燃物積累到了臨界點,同時伴有極端天氣,使得俄羅斯境外火兇猛燒入,蔓延速度極快。
內蒙古林業廳也於23日表示,針對入春以來全區各地氣溫較往年明顯偏高、降水持續偏少、大風天氣增多,加之蒙古國、俄羅斯境外火威脅嚴重等防火嚴峻形勢,內蒙古防火指揮部決定自4月20日起至5月30日為森林草原防火戒嚴期,發布2015年春季全區森林草原防火實施戒嚴管理的命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