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乾燥成內蒙古邊境草原大火頻發「元兇」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氣候乾燥成內蒙古邊境草原大火頻發「元兇」
2015-04-23 18:57: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3日電(李愛平 烏瑤)當俄方大火23日再次進入中國呼倫貝爾地區時,今春以來從俄羅斯、蒙古國的過境火已達13起。氣象專家對此「罕見現象」給出的答案是:氣候乾燥是邊境草原大火頻發的「主要元兇」。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毗鄰俄、蒙。內蒙古國土面積118.3萬平方公裡,擁有大片天然草原和森林,不僅具有重要生態區位,更是每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陣地。

  記者經梳理發現,2015年4月以來,內蒙古遭遇多場草原火災,邊境大火頻發。在內蒙古呼倫貝爾、錫林郭勒、阿爾山等盟市與蒙、俄的邊境處,越境火接二連三,火勢很大,且幾乎每次火情期間都伴有大風。像日前發生在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的跨境大火,戰線拉至410公裡,當地官兵、牧民群眾齊上陣,經77小時才成功堵截沿邊境線全部明火。

  呼倫貝爾草原也是「重災區」。尤其4月中旬以來,多個邊境以外的大火越過隔離帶燒向當地草原和城鎮,並迅速蔓延,燒毀多處牧民草庫倫、牛羊、以及城鎮居民房屋財產等,並造成人員傷亡,損失十分巨大。

  據內蒙古氣象局提供材料顯示,去冬今春以來,內蒙古東部草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氣候乾燥。3月下旬全區氣溫迅速回升,積雪融化,地面可燃物質裸露,引發火情頻發。4月以來,由於天乾物燥,大風使得地表水分喪失加快,丁點火星便可以成燎原之勢。

  呼倫貝爾政府之前也通過官方網站對外表示:由於春季風大物燥,且連續8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可燃物積累到了臨界點,同時伴有極端天氣,使得俄羅斯境外火兇猛燒入,蔓延速度極快。

  內蒙古林業廳也於23日表示,針對入春以來全區各地氣溫較往年明顯偏高、降水持續偏少、大風天氣增多,加之蒙古國、俄羅斯境外火威脅嚴重等防火嚴峻形勢,內蒙古防火指揮部決定自4月20日起至5月30日為森林草原防火戒嚴期,發布2015年春季全區森林草原防火實施戒嚴管理的命令。(完)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和內蒙古草原普通牧民間的故事
    草原是氣候變化敏感地帶(資料圖)中國天氣網訊 內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優良牧場,離離原上草,養育了千百萬草原兒女和數不清的牛馬駝羊,但是近年來的種種變化和研究表明,氣候因素對內蒙古的草原植被產生了重要影響。
  • 美國加州州長:山火頻發是氣候變化「新常態」
    新華社洛杉磯12月9日電(記者黃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裡·布朗9日說,近期加州南部山火頻發主要源自反常的乾燥天氣,而後者是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新常態」。  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多地近日發生多起山火。布朗和州應急部門官員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救災情況。
  • 為什麼說熱帶草原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是最容易發生野火的氣候?
    第二個是降水條件,當然是在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條件下,枯枝落葉十分乾燥,容易點著,野火容易發生。綜上分析,我們發現最容易發生野火的氣候條件就是「高溫乾燥」的氣候。澳大利亞東部森林火災從氣候類型的角度來看,熱帶地區似乎是完全符合高溫的條件,從乾燥角度來說,熱帶沙漠氣候可謂是最為乾燥了,不過熱帶沙漠不會發生野火,因為熱帶荒漠自然帶植被稀疏,沒有什麼可燃物。
  • 氣候變化影響草原進退
    隨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日益擴大,草地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氣象影視中心共同主辦的大型科學考察與氣象科普活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通過實地考察,深入探究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原生態環境變化,探討草原生態系統應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 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9年09月18日15:00   溫帶草原氣候或溫帶半乾旱氣候是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
  • 高溫乾燥天氣致美國舊金山灣區頻發森林大火
    中新社舊金山9月8日電(記者 劉丹)美國加州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附近的野火尚未撲滅,舊金山灣區多地相繼發生森林大火,百餘戶家庭被迫疏散撤離,部分高速公路封閉。  當地時間8日下午,舊金山東北的索諾瑪市謝爾維爾地區121州立高速公路右側燃起大火。
  • 內蒙古草原氣候近50年出現明顯暖幹化趨勢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7日電(記者 勿日汗)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大型科學考察與科普活動上了解到,近50年來內蒙古草原地區氣候呈現明顯暖幹化趨勢,草原產草量下降,單位草原面積上的牲畜載畜量明顯下降,給牧民生活帶來影響。
  • 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是內蒙古草原長時期土壤有機碳流失的主要驅動力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0日電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近日,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唐華俊院士項目組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主要草地類型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變化,揭示了內蒙古草原長期碳儲量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 法國羅訥河口省發生山火,夏季炎熱乾燥的地中海氣候是主要成因
    森林大火已經燒毀超過1000公頃的林地,當地的兩個露營地及部分居民住宅被燒毀,目前消防人員目前正逐步控制火勢。法國東南部地區發生山火火災是災害的一種,有些火災屬於人禍,而有些火災屬於天災,特別是野外的森林或者是草原大火,很多都是在自然狀態下自燃的,屬於「自然災害」的一種。
  • 人類危機:亞馬孫大火開啟魔鬼封印
    撰文 | 祝葉華 巴西的亞馬孫雨林正被大火蹂躪。黑煙從樹梢上滾滾湧出來,蔓延到南美洲的部分地區,甚至到達了千裡之外的沿海城市聖保羅。這只是森林野火引爆的全球災難的一個局部跡象。目前,亞馬孫雨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燃燒著。 不僅是亞馬孫雨林,近年來全球森林野火頻發。
  • 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今年夏季江西省北澇南旱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9月7日,白露節氣,如約而至。江西省氣候中心用八個字概括2020年該省夏季主要氣候特點:澇在贛北,熱在贛南。「今年夏季江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無論是日大暴雨範圍、日平均最低(高)氣溫,還是夏季高溫日數均創1961年以來同期新高。」江西省氣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 內蒙古烏爾旗漢森林大火明火全部撲滅
    這是航拍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草原過火區4月16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烏爾旗漢發生森林大火,分為4個火場。經過4晝夜奮力撲救,到4月20日8時,經飛機巡視所有火場,並綜合各火場情況報告,整個火場外線明火全部撲滅。火場進入全面清理階段。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就在這周,澳大利亞大火的消息在網絡上發酵:持續4個月的山火仍在繼續,截至5日山火過火面積已超5.25萬平方公裡,死亡人數上升至24人,有近5億動物喪生。救援直升機在艙外只見一片「血色」,全境濃煙甚至已經穿越塔斯曼海影響到了紐西蘭。除開小部分的人為縱火因素,更多討論指向了潛在的背後元兇:全球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
  • 武漢市的木蘭草原,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絕對不比內蒙古大草原差!
    藍天白雲,風吹草見牛羊,這些都是在大家心中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印象。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我們可以騎著野馬,在蒙古包裡吃肉喝酒,在篝火前唱歌跳舞。在草原上,我們可以沉醉於大自然之中,感受草原的氣概。但是內蒙古大草原太遠了,尤其是對華中地區的人來說。
  • 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
    通訊: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17日電 題: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作者 王鳴遠兩天前,達西發布了一條朋友圈:180萬粉絲,發圖紀念。
  • 狼患導致內蒙古逾6000頭(只)牲畜死亡 損失近900萬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5日電(記者 鄒儉樸)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部門統計,該地中東部邊境牧區近期頻發的狼患已導致6000多頭(只)牲畜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900萬元。當地政府日前決定對受損失牧民給予政策性補償,並著手建立常態損失補償機制。
  • 內蒙古狼患背後生態困局:黃羊銳減致生物鏈受損
    野狼都餓瘋了——內蒙古狼患背後的生態困局零下40攝氏度的深夜,呼倫貝爾草原上寒風凜冽。熟睡中的新巴爾虎右旗牧民蘇尼爾全然沒有意識到,一場慘劇此時正在他家的羊圈上演:28隻綿羊在極短的時間內命喪狼口,傷者無法統計。自去年入冬以來,內蒙古中東部邊境牧區狼害頻發。
  • 下肢癱瘓元兇竟是「乾燥症候群」
    下肢癱瘓元兇竟是「乾燥症候群」 2018-05-25 09:36:00 來源: 新華網
  • 【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比較!
    ,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草原氣候的成因是有差異的,也較為複雜。熱帶草原氣候又稱熱帶乾濕季氣候、薩瓦納氣 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 該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5℃,年降水量一般在750~1000毫米。終年高溫、長夏無冬、乾濕季分明是該氣候的突出特點。溼季時植被繁茂,動物活躍;乾季時草木枯萎,動物成群遷往有水、草的地方 。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2015年將成有記錄以來最熱年  11月25日,WMO在日內瓦發布2015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並分析了2011至2015年的氣候狀況。聲明稱,2015年可能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將成為歷史上最暖的五年。  WMO稱,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高出工業革命前1℃,成為一個關鍵性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