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何某,女,1981年生。廣西南寧人,長期住在南寧。2017年12月7日初診,辦公室職員,不經常熬夜。患者否認B肝病史。脈沉細略數,舌苔厚膩。
患者因為頸部淋巴腫大發現淋巴瘤,患者排斥西醫治療,未進行任何西醫治療,要求純中醫治療。
考慮患者需要工作,煎藥不方便,故開了些中成藥。
中成藥:
內消瘰癧丸(同仁堂或佛慈製藥)(遵說明書)
參芪十一味顆粒(山高製藥)(遵說明書)
西黃丸(北京同仁堂) 每日晚上臨睡前服用一次 3-6-9-12-12克
小金丸(北京同仁堂)每日早上空腹服用一次 1.5-3-4.5-6-6克
複方斑蝥膠囊(貴州益佰製藥)一日兩次,一次3粒
內消散結膠囊(自製)一日兩次,一次兩粒
平消片(西安正大)一日三次,一次4-8片
二至丸一日兩次,一次9克
忌口:柑橘類水果,海鮮,醃菜,燒烤,蝦,螃蟹,鯉魚
2018年3月27日複診
上次初診後,因為感冒和例假,有約一個月沒有吃藥。淋巴結有增多增大的現象。後開始吃藥後,淋巴結穩定,未有變化。
近期睡眠質量較好,月經期縮短(以前八九天,服藥後逐漸為七天左右),顏色變淺。有時有透明白帶,無異味。有腹瀉現象,但是拉肚子後並不影響精力。脈細滑數,舌苔薄白。筆者決定用一段時間湯藥,加大消瘤的力度。
湯方:
蒲公英30g,忍冬藤30g,金銀花15g,連翹15g,地丁15g,野菊花10g,天葵子15g,柴胡10g,黃芩10g,五味子10g,藿香10g,佩蘭10g,生黃芪3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海藻30g,昆布30g,黃藥子15g,山慈姑15g,玄參12g,浙貝母12g,生牡蠣30g(先煎),炙鱉甲24g(先煎),龜板15g(先煎),夏枯草15g,重樓15g,三稜10g,莪朮10g,蟬衣6g,炒僵蠶10g,片薑黃6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菟絲子15g,沙苑子15g,黨參30g,炒白朮30g,茯苓30g,薏苡仁60g,蒼朮10g,黃柏10g,焦三仙各15g
每付藥服用1-2日,一日2-3次
中成藥:
西黃丸
小金丸
內消散結丸
複方斑蝥膠囊
多應丸
患者服用上藥後,腫瘤縮小,本擬暑期來京複診,因回老家度假,沒來。效不更方,囑患者暫時繼續原方案治療,秋涼後再來北京複診。
病例二
姜某,男,1944年生,科研工作者。常住地:甘肅蘭州。
2018年3月9日初診,淋巴瘤。1988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過苯,接觸時間約兩個月。後來多數時間在辦公室工作。2017年8月份因為乏力低燒食慾不佳,11月份確診為淋巴瘤。患者的弟弟曾患胃癌。
患者十八九歲時體檢發現肺部有鈣化病灶,但是患者自己並未感覺有症狀。每次發燒時牙齦發炎。體表和鎖骨均有腫瘤,腹股溝沒有腫大的可以摸及的腫瘤。生病前未遭遇過特別的精神刺激。
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出院診斷(病案號:841472)顯示為:非霍奇金淋巴瘤3期b,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侵及雙側頜下,頸部,左鎖骨上,右腋下,縱隔,盆腔,腹膜後淋巴結,肝囊腫,陳舊性肺結核。胃有息肉,前兩年曾經做過胃息肉切除術。
已經在北京腫瘤醫院化療6個周期,頭兩次評估有效,3-4次化療後評估效果不明顯。夜間體溫稍高。
左脈沉細滑數,右脈細滑數。舌尖略紅,舌象基本正常。
剛開始發現淋巴瘤時出汗較多,最近不太多。無明顯的畏寒或怕熱現象。
最近因為化療後走路易乏力。大便費力,不太順暢,但成型,黃色大便。小便偏黃色較多,每次的小便量基本正常,無尿頻現象。夜間睡眠如果正常的話,起夜一兩次。從小睡眠質量不太好,失眠夢多,自從患病後,睡眠質量有所下降。化療後整夜難入眠。腹脹,食慾欠佳。
化療後口中發黏,味覺差。無口乾口苦口渴等現象。化療後吃飯時鼻子清涕多,平時也有鼻炎症狀。化療後頭髮略減少,但是掉發不明顯。
湯方:
生黃芪30g,炒白朮15g,黨參15g,茯苓15g,陳皮10g,熟地10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土貝母15g,香附10g,桔梗6g,生甘草6g,炒麥芽30g,炒谷芽3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連翹15g,金銀花30g,柴胡10g,黃芩10g,五味子15g,青蒿10g(後下),炙鱉甲15g(先煎),生牡蠣30g(先煎),玄參15g,墨旱蓮20g,女貞子20g,沙苑子10g,菟絲子10g,遠志10g,酸棗仁15g,柏子仁15g。
中成藥:
西黃丸(北京同仁堂) 一日一次,臨睡前服用,每次3-6-9-12-12克,逐日加3g,最大量12g
內消散結丸(自製)一日兩次,一次8-12粒
複方斑蝥膠囊(貴州益佰製藥)一日兩次,一次2-3粒
內消瘰癧丸(蘭州佛慈製藥)
患者服藥後,體力改善明顯,因為遠在蘭州,複診不便,未再來複診,2018年7月9日患者複查(pet/ct),發現淋巴瘤縮小。後患者嫌服用湯藥困難,加上暑期到外地旅遊,諮詢筆者,筆者囑患者按照湯藥方子託藥店代加工成丸藥,每日三次,每次服用10克左右的丸藥,其餘中成藥繼續。
截止到現在,患者情況良好。仍然在堅持原方案治療。
淋巴瘤在古代叫失榮或瘰癧,中醫認為,本病的病機是氣滯血瘀,正虛邪實,癌毒鬱結,所以治療時應該扶正祛邪,疏調氣機,結合一些以毒攻毒的中藥,從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兩方面著手,方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文中的第一個患者何某,初診時,筆者用參芪十一味顆粒和二至丸扶正,其餘藥物均為抗腫瘤藥。
內消瘰癧丸是一張治療淋巴腫大(淋巴結腫大在古中醫中被命名為瘰癧)的經典名方,西黃丸和小金丸是廣譜的抗腫瘤藥物,複方斑蝥膠囊,平消片以及筆者自製的內消散結丸均是以毒攻毒的中成藥,故能有一定的療效。
二診後,開出以五味消毒飲和消瘰湯為主的湯劑,加大治療的力度。混合處方兼顧扶正與祛邪,故能縮小患者的腫瘤。
病例二的姜某,年齡較大,又經化療治療,身體正氣已衰,故應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所以筆者開出以香貝養榮湯為主的湯方,結合消瘤散結,以毒攻毒的中成藥治療。
香貝養榮湯是中醫外科中治療腫瘤的一張名方,當患者正氣虛弱時,首先應該考慮扶正,爭取改善患者的體質狀況,為患者帶病延年創造條件。該患者後續的化療已無效,又不能一味扶正,不顧祛邪。故組合用藥中,也加入了幾種抗腫瘤藥。
筆者對這類化療治療後的患者,本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不意這種思路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所以有時硬著頭皮治療,也是有一定的意義的。畢竟腫瘤類疾病,有效的治療手段不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含藥而亡。
微信公眾號:zhouzhiyuan360(或搜「周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