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郭慶花 記者 郗運紅
9月15日是第十七個世界淋巴瘤日,今年的主題為「致敬醫者,為您服務」。濱州市人民醫院血液科醫生王立盼為大家講解淋巴瘤那些事。
淋巴細胞是人體的健康衛士,它的職責就是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機體內衰老、壞死及惡變的細胞,維護著機體內環境的「整潔有序」。它的天性就是永無休止的戰鬥,幾乎遍布全身的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就是它們的主戰場。因此,從人體出生到生命終老,這兩大主戰場上就充斥著激烈的廝殺。
受環境、壓力等因素影響,淋巴細胞發生質變也就不足為奇了。作為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淋巴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淋巴組織,是全世界最常見的血液腫瘤。在我國居各類癌症發病的第8位,且近幾年呈增長趨勢。
王立盼介紹,淋巴瘤致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多種病毒可引起淋巴瘤的發生,已被明確證實與淋巴瘤有關的是EB病毒和人類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1)。除了病毒感染外,免疫力低下、遺傳因素、接受物理輻射、化學毒物等也可能與淋巴瘤的發病有一定關係。臨床上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最為典型,亦可存在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大類。雖有「惡性」之名,但淋巴瘤並非我們所想的是無可救藥的絕症,它是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惡性腫瘤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幸運」的腫瘤。
早期發現,正確診斷,規範治療,半數以上的患者有可能治癒,而霍奇金淋巴瘤高達90%以上的患者能被治癒。
目前淋巴瘤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化療。
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治療效果差別很大,不同病理類型和分期的淋巴瘤無論從治療強度和預後上都存在很大差別,淋巴瘤早期可以單純放療,放療還可用於化療後鞏固治療及移植時輔助治療,淋巴瘤化療多採用聯合化療,可以結合靶向治療藥物和生物製劑,對60歲以下患者,可考慮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部分復發或骨髓侵犯的年輕患者還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和新藥的不斷研發,目前淋巴瘤治癒率越來越高。
濱州市人民血液科是濱州市成立最早的血液病專業,市重點專科,是濱州市血液病專業重要的臨床、教學基地之一。科室每年都派醫生和護士赴北京等醫院學習深造。是一支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團隊。
科室對淋巴瘤的治療除了經典RCHOP方案化療,單克隆抗體,免疫調節劑,CART等技術等精準特色治療更是造福廣大淋巴瘤患者,目前緩解率和治癒率高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