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戶鄭成功廟和紀念館

2021-01-09 大公資訊

  圖:「鄭成功紀念館」是在鄭成功故居的遺址上建立

  離開平戶海邊的「鄭成功兒誕石」,登上小山坡,一座紅色廟宇頓現眼前,門上刻?「鄭成功廟」四個漢字。廟宇很小,僅容一尊鄭成功坐像,善信只能在廟外參拜。廟前有牌坊,可謂中日合璧建築。日本的鄭成功像身穿綠色官服,具「和」風,和海峽兩岸的不同。

  下山步行不久,便來到民居集中地,這裡就是鄭成功的出生地「川內町」,鄭成功的童年就在這裡度過。一座日式建築呈現眼前,就是「鄭成功紀念館」,該館是在鄭成功故居的遺址上建立的。館旁有鄭成功母子雕像,只見慈祥的田川松搭?幼年鄭成功的臂膊,看?這個一身日服的小孩,很難想像他就是日後的中華民族英雄鄭成功。鄭成功自幼與母親田川松在平戶生活,約七歲被父親鄭芝龍接回中國。後來田川氏移居福建泉州,一家團聚。其後清軍攻泉州安平城,田川氏不願受辱,自殺保節。鄭成功悲憤交加,以「招討大將軍」名義誓師反清。鄭成功一生堅持抗清,與其母之死不無關係。

  紀念館門上有「浩氣千秋」牌匾,為世界鄭氏宗親總會所贈。進館參觀是「無料」(免費)的,館內空間不大,有一些展品和擺設,其中的房間展示鄭成功一家樂也融融的生活,此外還展示鄭軍的甲冑和兵器。紀念館由一名長者打理,對遊客招待甚殷,但只會說日語,溝通不便。不時聽到他說「Tei Sei Ko」,是鄭成功三字的日語讀音。館外有一棵大樹,相傳是鄭成功親手種植的。

  在川內町漫步,隨處可見長形布條迎風招展,上有鄭成功畫像和文字:「歡迎 鄭成功生誕祭 7月13日-14日。」原來每年在鄭成功的出生日和前一天,平戶川內町居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紀念鄭成功誕生,中國大陸、臺灣、海外的鄭氏子孫也會前來參加。鄭成功是在農曆7月14日出生的,日本人卻在公曆為他舉行生誕祭,想是習非成是吧!鄭成功是極少數同時受到日本、中國大陸和臺灣人士景仰的歷史人物。

  在日本考察中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遺蹟,既感新鮮,也覺有趣,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日本平戶鄭成功遺蹟.下)

  嶺大社區學院高級講師 梁勇

相關焦點

  • 日本給鄭成功蓋廟、寫詩文,全民推崇,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位中國的民族英雄,原本與日本人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日本卻非常推崇鄭成功,為他蓋紀念館、寫詩文、全民公祭,這是為什麼呢?日本人推崇鄭成功,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日本平戶,有一座鄭成功廟和紀念館,每年都會有很多日本人到這裡來瞻仰,對鄭成功頂禮膜拜。如今的日本,還奉行一年一度的全民公祭,紀念鄭成功。
  • 解密:日本人為何傳頌鄭成功,因為他是中日混血?
    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1645年,南明隆武帝賜其姓朱,改名成功,尊為「國姓爺」。明末清初之際,臺灣被荷蘭侵略者於1642年強佔,臺灣人民不斷起義反抗,屢遭血腥鎮壓。鄭成功率領25000人以及數百艘戰艦自金門出發,經澎湖,直取臺灣,前後苦戰8個多月終於收復臺灣,不幸的是鄭成功卻在5個月後一病不起,終年僅39歲。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她追訪了數百名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和親歷者,數次活動中,她都蹲在地上,聽著受害者和親歷者的敘述,握著手,點著頭,情動之時還留著淚, 將他們的證言出版成書、製作成紀錄片,舉行圖片展。每一年,紀念館也會接待不少外國友人,尤其是來此的日本人。笠原十九司是日本歷史學界著名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專家,收集了日本國內「否定派」否認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書籍,作為他的「研究靶子」。
  • 日本老兵在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鞠躬道歉(圖)
    「撫順戰犯管理所訪中團」成員參觀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  日本老兵鞠躬道歉  晨報撫順訊(記者 李平)6月28下午,「撫順戰犯管理所訪中團」的成員,來到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憑弔參觀。
  • 紅色教育主題研學:《走進靜海寺紀念館和渡江勝利紀念館》
    行程亮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南京靜海寺紀念館見證「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歷史——渡江勝利紀念館靜海寺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儀鳳門外,北倚獅子山、東接天妃宮、西臨護城河,是明成祖朱棣為褒獎鄭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明朝十大律寺之一,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存,現已列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 呂梁:林邁可、李效黎紀念館落成開館(圖)
    林邁可、李效黎紀念館開館儀式現場。黃河新聞網 記者高增平 攝林邁可、李效黎夫婦。黃河新聞網 記者高增平 攝群眾參觀林邁可、李效黎紀念館。黃河新聞網 記者高增平 攝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訊(記者高增平 劉芳)8月15日上午,林邁可、李效黎紀念館落成開館。該館是離石區繼2016年「高家溝高級軍事會議紀念館」開館後,建設布展的又一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展館。呂梁市委常委、離石區委書記常書銘,呂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秦書義,呂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秘書長李小明等出席開館儀式。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館長:攜手留存兩岸共同的傷痛歷史
    圖為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中的照片牆(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慰安婦的問題不止在臺灣。」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館長康淑華28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那是兩岸共同的傷痛歷史。
  • 熊孩子拋鵝卵石打水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聲了!
    視頻截圖紀念館態度對此,紀念館及時了解情況,迅速加強現場管理。4月30日當天,紀念館通過官方微博向社會作出回應。紀念館每年接待約800萬觀眾,絕大多數觀眾都能在參觀中保持肅穆莊嚴氣氛,但不可否認也有極少數人存在不文明行為。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加派人員在廣場固定值守,同時也呼籲觀眾文明參觀,保持紀念館莊嚴肅穆的參觀氛圍。紀念館的石頭,有何寓意?關於紀念館的石頭,網上有很多誤傳 。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1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南京3月17日電(記者 蔣芳)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張瀾紀念館參加四川省博物館學會近現代名人故居與紅色紀念館專業...
    她指出,江油是紅色熱土、革命老區,革命先烈和前輩為江油繪就了鮮紅底色,留下了王右木紀念園、紅軍勝利紀念碑、青林口紅軍橋、西山紅軍文物陳列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江油市將以這次年會為契機,充分借鑑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和有益做法,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江油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奮力推進江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73歲在任總統主動提出參觀要求5月16日,參加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捷克總統澤曼夫婦來到南京,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據了解,澤曼總統是繼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之後,第二位參觀紀念館的在任外國元首,也是第一位來紀念館參觀的在任總統。據悉,澤曼是主動向中方提出要參觀紀念館的要求的。
  • 鄭振鐸紀念館在溫州,遊覽一番
    在民國的大潮中,有太多的大家名流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文化人物,撐起中國近現代文化體系的人物,都是在這場民國的大潮中湧現而出的,他們不懼一切的向前,無所畏懼的奔著一個方向前進,就像不知疲倦鬥士一樣,一直奮鬥在文化的第一線,這就是民國的先輩們的精神和追求,與今天相比,不得不說,令人汗顏。
  • 徐光憲紀念館昨開館
    昨天,徐光憲紀念館開館暨徐光憲院士塑像落成典禮在上虞區舉行。市委書記馬衛光、徐光憲女兒徐放共同為徐光憲紀念館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高松為徐光憲院士塑像落成揭幕。市領導葉衛紅、陸維、凌芳等出席相關活動。徐光憲是紹興上虞人,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南京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到底在哪裡?
    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城樓,南京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到底在哪裡呢?很多外地遊客來到南京,除了想看中山陵、夫子廟、總統府、大屠殺紀念館等地方外,還想看一個地方?特別是在看了總統府之後,就更想了解當年解放軍怎麼打進南京城的歷史,也就是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的館,但是地圖一搜發現好幾個點?因為南京的這個館,和淮海戰役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不同,不叫渡江戰役館,合肥的才叫。叫渡江勝利紀念館。最早呢?南京紀念渡江和南京解放的點只有一個碑,1979年建立的,叫做渡江勝利紀念館碑,就在鼓樓區熱河廣場上。
  • 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免費開放
    從今年4月24日起,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對公眾實行免費試開放。為確保參觀秩序和文物安全,紀念館實行集體預約、個人領票並限制參觀人數。渡江勝利紀念館是由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於1984年在下關挹江門城樓上建立的, 1986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專門為渡江勝利紀念館和渡江勝利紀念碑題寫了館名、碑名。
  • 【活動】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
    ↑點擊「綠色青浦」輕鬆關注~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為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宣教功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結合紅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舉辦「講紅色故事育時代新人」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動。活動精彩內容往下看!
  • 南京江東門紀念館追思張純如
    11月9日是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忌日,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館內的張純如雕像前舉行「勇敢的天使」花語祭奠活動,用鮮花緬懷這位無法忘卻歷史的作家。  活動現場,代表張純如英文名Iris的鳶尾花和寄託哀思的白菊圍繞在雕像四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帶領全館工作人員在雕像前默哀,並獻上菊花。
  •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開放
    新華社南京11月12日電 為紀念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誕辰110周年,12日,華羅庚紀念館新館在其故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正式開放。來自民盟中央、清華大學、中科院學部局的代表和華羅庚親屬等300餘人出席紀念活動。
  • 廣州南沙星海故裡紀念館「升級」 新增多處雕塑和音樂體驗
    廣州市南沙區政府 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廣州6月15日電 (王堅 謝子亮)在冼星海115周年誕辰之際,廣州市南沙區星海故裡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
  • 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圖)
    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  (化石網/獸王 編譯)原標題:《本館所藏的象類化石研究成果介紹大約4.5萬年前的北海道、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當館所蔵象類化石関研究成果紹介約4.5萬年前北海道、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