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地球上的生物分類,如果你不假思索說出,不就是動物和植物嗎?那真的要來讀一讀斑斑寫的這本《菌物志》了。
目前,生物被劃作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稱為五界系統。
世界上的真菌物種數,至少有150萬種,而被人類認識的種類呢,只佔其中的0.5%。
我們就來看看本書的主人公……哦,不,是主菌公。聽主菌公講講他們與人類共生的故事。
雖然菌菌們跟植物都長在土裡,但植物是依靠光合作用來生長,菌菌們沒有這項功能,它們都是寄生、腐生或是共生在別的生物上,依靠菌絲向四面八方尋找食物來生長。
首先來說說黏菌。
說黏菌您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但要說那句「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話,您就熟悉了吧。
是的,這個「太歲」,就是黏菌。
古時候的人,覺著「太歲」有種神秘的力量,能夠主宰人們的命運福禍。新年開始的時候,都會舉行儀式祭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沒有災禍。
2010年,有個叫中垣俊之的日本人,和他的小夥伴們,用一個A4紙大小,仿製日本關東地圖的容器,來培養黏菌。
黏菌不喜歡光線,他們就用光斑點出海岸線地形,然後把黏菌放到地圖上東京那個位置,在東京附近36個主要地鐵站的位置上,放上食物,這些黏菌就會向四周散開去找吃的。
最多兩天的時間,它們就可以把關東鐵路網,清晰地呈現出來。
要知道東京的鐵路系統,是被稱作人類世界最高效,布局最合理的鐵路系統,那是不知耗費了多少人的腦細胞,才設計建成。
黏菌們只用這麼短的時間,就做到了。可見,雖然黏菌只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但真夠聰明的。
有再來說說銀耳吧,它可能是被人誤解最深的菌菌之一了。
比如說,很多人認為銀耳富含膠原蛋白,經常食用銀耳可以美白護膚,包括許多廣告也這麼說。
膠原蛋白的確有讓皮膚光滑的作用,但是呢,膠原蛋白吃到肚子裡,會被分解成各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能不能重新組合成膠原蛋白,就不得而知了。
再說了,就算組合成了膠原蛋白,是去到了臉蛋上,還是去到了屁股上,就不知道了。
其實,銀耳裡面其實並沒有多少膠原蛋白,真正起作用的,是一種叫銀耳甘露聚糖的多糖物質。
這些年興起的玻尿酸就是一種多糖物質。這才是銀耳有護膚作用的秘密。
還有啊,頂著「減緩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各種光環,大展「錢」途的姬松茸。經過試驗,能夠治癒癌症的成份,其實是從姬松茸當中提煉出的多糖體。
這種多糖體,廣泛地存在於各種真菌體內,像什麼金針菇、香菇、靈芝體內都有。不過呢,不管姬松茸能不能治病,它的味道確實是不錯的。
再來說說被人們吹得神乎其神的冬蟲夏草菌。
它可不是像廣告裡說的那樣,夏天是棵草,冬天變成蟲,它是動物和植物的完美結合。
夏季的時候,冬蟲夏草菌會寄生在泥土裡蝠蛾幼蟲的身上。
到了第二年五月份,冬蟲夏草菌孢就在暖和的氣候裡長大,殺死了蝠蛾幼蟲,拱出地面像一棵小草。
這個時候,如果正好被人挖出來,就會看到完整的蝠蛾幼蟲軀殼和冬蟲夏草菌的菌絲組合。
這其實只是冬蟲夏草菌把蟲子當養料,繁殖後代的作為。
和前面說過的菌菌們一樣,冬蟲夏草菌沒什麼神奇的藥效。它所含的蟲草酸,算是它的標誌性成分吧,也沒什麼特殊的。
因為蟲草酸就是甘露醇。人們便秘時經常使用的開塞露裡面,裝的就是甘露醇。
甘露醇的價格是幾毛錢一克,冬蟲夏草菌的價格卻堪比黃金了。
這麼看來,人們幹過的傻事還真不少呢。
在菌物中,有可以當作食物的蘑菇,有可以治病的藥材,你可不要以為所有真菌都是好的,還有和人類作對的真菌。
聽說過小孢癬菌、表皮癬菌和毛癬菌嗎?如果您都沒聽說過,那總聽過瘌痢頭吧?
瘌痢頭,就是一些真菌寄生在了人們頭頂上,造成一種叫做頭癬的病。
這個病很頑固,會讓人出現紅斑禿頂。古時候治療頭癬的方法,是拔掉頭髮,再用硫磺、石蠟等,敷在創口上。
到了1904年,人們開始用X射線替代用手拔頭髮來治療頭癬。
又過了50多年,科學家們開始廢棄用X射線治療頭癬,改為口服菌物中的灰黃黴素治療頭癬,更加安全有效。
還有被叫做「香港腳」的腳氣病,也是在溼熱的環境中,真菌們參與搗亂的結果。
如果不幸感染了腳氣病,目前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找醫生看看,按醫囑用藥就能解決了。
一些真菌給人類帶來麻煩,還有一些真菌對植物也不手軟。
英國紅茶裡,斯裡蘭卡紅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不過您可能不知道,斯裡蘭卡曾經其實是盛產咖啡的地方。
19世紀以後,英國人在斯裡蘭卡伐樹墾荒,用了五十年的時間,使斯裡蘭卡從平原到高山,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咖啡樹。
英國人在賣咖啡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時候,一種叫做咖啡駝孢鏽菌的真菌,也興高採烈地加入到這場饕餮盛宴中。
可憐的咖啡樹們,被這種真菌吸取營養後慢慢枯萎,再也結不出咖啡豆了。
人類在咖啡駝孢鏽菌面前,也束手無策。沒辦法,英國人只好放棄在斯裡蘭卡的咖啡種植,從中國和印度引入不怕咖啡駝孢鏽菌,又能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茶樹。
於是,斯裡蘭卡漸漸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茶葉出口國。
至於咖啡駝孢鏽菌,雖然離開了斯裡蘭卡,卻一波接一波地在中美洲和非洲肆虐。
相比可憐的咖啡樹,葡萄們要幸運一些。
故事還是發生在19世紀。在本來盛產葡萄的法國波爾多,葡萄樹突然有一天都得了葡萄霜黴病,漸漸枯萎死去。
人們把以前給葡萄治病的各種方法都用遍了,還是沒見成效。
有一天,植物學家米亞爾教授,散步時發現,有一家挨近馬路兩旁的葡萄,沒有感染葡萄霜黴病。
問了主人才知道,原來主人怕過路人順手摘葡萄吃,就把硫酸銅和石灰水混合後,噴灑到道路兩側的葡萄上。
這種混合液氣味難聞,噴灑到葡萄上,葡萄不藍不白的樣子,也不好看,就沒人順手摘葡萄了。
米亞爾幾經研究,找到了這種混合液的最佳配比和噴灑時間,使葡萄霜黴菌得到了有效控制。
因為這種混合液一開始是在波爾多地區使用,米亞爾也是波爾多大學的教授,所以這種混合液就叫做波爾多液,後來成為了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農藥。
還有一種灰葡萄孢菌的真菌,若是葡萄招惹上了它,會得灰黴病。
灰黴病聽名字就比較噁心,但人們對它的態度,真是喜憂參半啊。
如果是還沒成熟的葡萄,感染了灰黴病,葡萄就會腐爛,招致果農的恨惡。
但如果灰黴病跑到了成熟的葡萄皮上,它的菌絲就會長到果肉中,在果皮上留下無數細微的小孔,使葡萄裡面的水分蒸發,糖分、有機酸高度濃縮。
這種乾癟發皺,還帶有難看黴菌的葡萄,卻能使果農們滿心歡喜——因為可以用它釀製出美味價高的貴腐酒。
而灰黴病,有時候也被稱為富貴黴或貴腐病。
此外,還有不少裝備了特異功能的真菌。
比如說裂褶菌,在人們栽培各種蘑菇的時候,因為它比蘑菇長得更快更多,影響蘑菇的產量,很被嫌棄。
可是,一旦轉變地方,充分利用它這種生長迅猛的特點,把它製作成無毒無害,易降解的蘑菇塑料或者蘑菇泡沫,來替代目前使用的化學塑料和泡沫,對地球的環保事業,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況且,製作蘑菇塑料和蘑菇泡沫,只需要穀殼稻殼等各種農業廢棄物,成本低廉。
我們知道,現在石油汙染是人類面臨的一大難題。有科學家採用生物修復技術,來對付石油汙染。
在這個基礎上,加上石油烴降解菌,就非常完美了。
附著在植物根上的石油烴降解菌,可以一邊把石油吃下去,一邊繁衍出更多的同類,去吃更多的石油。
不管是洩漏到土壤中還是海洋裡,菌菌們吃起石油來,可是不遺餘力的。
真菌的世界真是豐富多彩,比起動物植物,一點兒也不遜色。你是不是也想趕快拿到這本《菌物志》,去了解更多真菌們的神奇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