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要從1995年說起……
王珏(王導,現NeoTV副總裁、總導演)先後在PLU和NeoTV待過,從小喜好畫畫的王珏在1995年趕上了上海理工大學第一批藝術類招生,主修藝術設計。之後,他在學校裡認識了一個學弟,這個學弟叫陳琦棟(英文名Friend,現PLU的CEO)。
先說說王珏,上大學時,王珏雖然主修畫畫,但是卻喜歡跟話劇社的同學待在一起,整天研究劇本、話劇排練和舞臺設計,這也使得他一畢業就開始從事跟影視類有關的工作。
2000年,王珏自己開了工作室,開始幫一些明星拍MV,之後幾年,他在MV圈有了一定的名氣,給韓紅等當時的一線明星做過片子。同時期拍MV的人裡有一位後來大家熟知的電影導演——寧浩,當時有「北寧浩,南王珏」之稱,後來2005年左右這兩個人分別轉行,一個轉去做電影,一個轉來做電子競技,從此進入完全不同的生活軌跡,至於他們轉行的原因,後面會提到,這裡先不展開。
Friend在畢業後也加入到王珏的影視工作室中,成為合伙人,主導公司的業務工作,以及導演經紀人。
從2000年加入到2003年離開,瘋狂喜歡《星際爭霸》的Friend就有了「玩家工會」的概念,主要是看到當時各種賽事規則混亂,拖欠獎金和選手工資等事件層出不窮,打算做一個玩家工會來規範市場。
在這期間Friend認識了現在的PLU主播劉青(Alone)
當時是2002年GOC比賽完了以後,因為Alone那天贏了SVS的隊長zealot,就被SVS戰隊的Friend叫去跟一群人吃飯,Alone在桌子上一個人都不認識,菜上來後,就在Alone剛夾起一塊肉時,Friend問Alone要不要加入SVS,Alone當時心想吃人嘴短,於是就同意了(以上是Alone的原話)。後來Alone成為了SVS的領隊,並且獲得了幾個比較好的成績,Friend覺得Alone是個不錯的人才,就把他叫到王珏的公司裡,面談了30分鐘後,問Alone是否願意一起創立「玩家工會」?至此Alone成為著名的「失足青年」。
正有詩云:一入狼窩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
Friend在2003年離開王珏的工作室後,在2004年加入了黃正剛的逸陽圖文設計有限公司,依然負責商務的部分,同時也拉來了當時在做獨立導演的王珏,兼職一些三維設計項目的藝術指導。
在這期間,Friend在業餘時間做的PLU論壇和PLU系列比賽有了一定影響力,由於逸陽公司的老闆黃正剛也是遊戲愛好者,於是,Friend說服他把公司的會議室騰出一片地方作為簡易的演播室,然後拉來王珏,給他講韓國的OGN和WCG模式,這讓王珏對電子競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時剛好到了2005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事情——超級女聲。大家可能只知道2005年《超級女聲》出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有巨大影響力的草根明星,卻不知道這後面對中國音樂產生的巨大負能量。
下面我們花點時間說說「音樂幕後史」這個題外話。
2005年的超女雖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觀眾方面獲得極高的榮譽,但是卻沉重的打擊了中國音樂,在那屆超女之後,大量的音樂人淡出了這個圈子,MV產業甚至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寧浩和王珏等之前知名的MV導演紛紛轉行,可能你會問了,這是為什麼?
原因有幾個:
超女的模式有缺陷。
賈伯斯的蘋果公司在推出ipod之後,用硬體強化知識版權保護,建立了一條從音樂人到音樂製作公司,從音樂愛好者到硬體廠商都受益的利益多贏模式,Ipod以及後來APP Store的思路都是如此,蘋果不但用Ipod本身的出色拓展了廣泛的潛在用戶市場,還給音樂這個鏈條上的所有人帶來了實際的好處。
可超女就不是這樣了,超女們的受寵不但擠掉了當紅的大量歌手,還把之前的很多音樂風格也淘汰掉了,那一年的國內音樂市場幾乎全部被超女音樂吃掉,很多音樂人對此束手無策,而且李宇春這樣的歌手出現也顛覆了很多音樂公司的製作思路,說通俗點,當時的中國音樂圈被市場突然爆發出來的喜好震驚了,完全不知道後面該怎麼做了。
再加上,電視音樂節目的免費擴散、百度音樂等網絡mp3免費下載、電視臺版權意識薄弱獨佔蛋糕不分享和音樂公司敢怒不敢言等等原因,音樂公司開始大量退出。
於是從2005年之後,中國內地音樂市場上的MV就越來越少了,精良製作的音樂也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老鼠愛大米》、《鳳凰傳奇》等草根音樂的崛起。就像高曉松說的,中國的唱片業已經死了。
超女最後的結果就是,音樂人抵制,音樂製作公司抵制,同行電視臺抵制,除了等著免費聽音樂的大眾很開心外,其它的環節全都在受傷,這不是良性的發展模式,就像假如有個開餐館的每天都提供免費餐飲,吃飯的人是很開心的,但是時間長了帶來的行業惡果是毀滅性的。
雖然超女模式的出現是革命性的,我本人當年也是涼粉,但如果站在行業的高度上看,這是一場對中國音樂屆粗暴的大清洗,而我們都是參與者。
缺乏以行業的高度來做事,是超女這個案例中贏了市場卻輸了未來的關鍵原因。
這也是現在《好聲音》為什麼會有各個層面音樂元素參與的原因,可能在《美國偶像》和《超級女聲》之後,大家都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現在的選秀節目不但是一個草根選拔的過程,也可以讓已經成名的歌手獲得認可和提升,比如,楊坤的三十二場演唱會,那英的個人形象提升,黃玲與張瑋合唱的《high歌》,音樂產業的各個環節都在這一場秀中分享到實際的利益,這樣做才是有長遠發展的,而不是圖一時痛快的做法。
書歸前說,王珏在2005年超女之後一方面動了轉行的念頭,另一方面在Friend的影響下,覺得韓國OGN和WCG是一個不錯的方向。於是開始和逸陽的老闆黃正剛、Friend、Alone一起做PLU的比賽。
2005年之前,PLU前三屆比賽觀眾反響不錯,大家都很受鼓舞,而當時王珏的女朋友安佳由於是學播音主持出身的,也希望有一個臺前工作的機會。於是,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2005年,王珏、黃正剛和Friend每人拿出20萬左右(這個數字有爭議)湊在一起成立了PLU公司,在寶山租了2棟別墅,一個用於演播室和辦公,一個用來做員工宿舍。當時的視頻播出平臺還不像現在這麼多,於是他們拉了PPS的輪子作為播出渠道負責,XXX負責技術。
PLU在2006年真是十分風光,第五屆PLU做了《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3》兩個項目,在PPS上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
周寧和XIXI也是在那個時候進入了PLU,負責WAR3部分的解說,從此PLU不再是只有《星際爭霸》的頻道,現在大家熟悉的主持人兜兜也在那個階段進入PLU,開始了主持生涯。王珏拍攝的以電競選手現狀為主題的紀錄片《那些花兒》也在電競愛好者中獲得了強烈的共鳴。
可是,「電子競技怎麼賺錢?」這個當時大家都頭疼的問題,再一次攔在了PLU的面前。
2006年底,PLU的資金越來越少,賽事雖然有了一定影響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王珏認為當時PLU小作坊式的發展沒有前途,而黃正剛覺得公司從商業的角度上找不到合適的收入模式,Friend在隱忍。
而這個時候NeoTV正是順風順水。
2005年,做電視媒體出生的熊劍明(Neo)拿著一個遊戲電視頻道的方案找到了當時上海文化圈一個比較有份量的人——張順德,這個人就是NeoTV現在的老闆林雨新(Ken)的叔叔,當時張順德覺得這個方案不錯,於是就由林雨新家族出資,在2006年初成立了NeoTV,而當時Ken還在美國學設計,於是,熊劍明(Neo)是當時NeoTV的執行負責人。
Neo在2006年初就找過王珏,希望能挖他過去,但是王珏並沒有同意,可是隨著PLU內部關於發展方向的矛盾越積越多,項目越做越渺茫。
都說女孩的青春不等人,王珏的女朋友安佳作為一個學播音主持出身的女孩更是非常著急,她也有她的夢想要去實現,一面是青春在急速燃燒,一面是NeoTV要打造一個遊戲美女主持,於是,安佳成了PLU第一個跳槽去NeoTV的人。
安佳的跳槽給王珏每天都帶回很多NeoTV各方面的信息,這也使得王珏在2006年底產生壯士斷腕的念頭。王珏在離開PLU的時候,他的股份是被清零了,也就是說他30歲前賺的所有錢都沒了。
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2010年之前,PLU歷史上最灰暗的時刻,因為不光是王珏很受傷,另外2個股東Friend和黃正剛投入的錢也快沒了,大家為了理想的堅持最後撞到了現實的正面阻礙。
於是,向左?還是向右?
無論是當年吵的天昏地暗,還是撕破臉皮,即使到6年後的現在,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評判當時誰對誰錯,因為從後面這些年看,大家都有所成就,都對電子競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我們以現在的高度回過頭看看當時,可能大家都沒錯,只是命運註定大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已。
再回到當時,該吵的吵,該分的分,歷史是無法修改的,王珏最終還是離開了PLU加入了NeoTV,周寧和xixi隨後也加入了NeoTV,PLU損失慘重,謝逸仙(現PLU遊戲娛樂傳媒節目組總製片人)當時跟著王珏做技術還不久,被突然推到前臺獨當一面,兜兜也在那個時候被頂上來,好在硬是撐住了。
NeoTV、PLU的恩怨也從此埋下,後面小色與大師之間的紛爭更是讓這兩家公司敵對到了極點。
小色(現NeoTV賽事部負責人),一直不是PLU的正式成員,他是活躍在8da論壇和PLU論壇裡一個狂熱的星際爭霸愛好者,四川人,性格很直,在王珏他們還沒離開PLU時,就經常在PLU論壇裡批評節目中的解說錯誤。Friend在退到幕後前,招來了大師(鬱小剛,原PLU星際爭霸解說,現SCNTV負責人),大師便自然而然的成了小色新的批評對象,而這個時候,小色與大師之間並不是NeoTV和PLU的矛盾,只是愛好者跟解說的技術討論。
而在2007年初,王珏到NeoTV成功的舉辦了第一屆純War3的NSL之後,打算做第二屆時加入星際爭霸項目,就招來了論壇中十分活躍的小色做專職解說,這下算是捅了馬蜂窩了,在大背景的矛盾下,小色與大師的紛爭也從技術層面被煽成了NeoTV和PLU的全面戰爭。但他們兩個人本身並不是你死我亡的人,這場鬧劇背後是有其它目的的,這點是需要大家客觀看待的。
下面就要轉到NeoTV的故事線上了。
2005年,我認識了當時還是QQ對戰平臺負責人的Cody(張宇,原NeoTV副總,現MarsTV負責人),當時QQ對戰平臺剛推出,想通過StarsWar2進行推廣,他們願意提供商務贊助的資源,我剛好負責這一塊,就合作招商,Cody也的確給了很多國際大廠商資源,但是後面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合作成功,再加上騰訊對QQ對戰平臺的舉棋不定,後面聯繫就少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是直到現在都讓我哭笑不得的,Cody後來以騰訊LIVE平臺的身份跟韓國WCG組委會洽談,拿到WCG總決賽直播權,需要找一家懂電競有節目製作能力的公司做落地合作。
如果當初StarsWar2合作成功了,我估計WCG這個生意之後幾年就落在我們當時所在的GamesTV了(遊戲風雲的前身),可惜陰差陽錯,這個事就變成NeoTV的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小感嘆,NeoTV之後幾年的WCG做的不錯。
這個轉播權落在當時剛成立不久的NeoTV,一方面因為據說Neo當年花了100萬買轉播權,這個事情連Ken都不知道,這也變成後來Neo被Ken請出團隊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因為當年WCG直播比較簡單,對方給過來的已經是什麼都有的視頻信號,中國的落地直播只需保證分流穩定就可以了,所以WCG組委會比較看重騰訊LIVE的硬實力,其它的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於是,從2007年到現在,NeoTV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WCG中國區的組織執行以及WCG總決賽的直播。這個後面會詳細說,我們先說說NeoTV在2008年發生的一個很嚴重的內部事件。
這個就是Neo的出局。
我並不認識Neo,但是從各方面得到的消息,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特別是在性格方面,由於在與遊戲風雲搶奪WCG直播權的時候,出了一大筆錢,不但壞了規矩得罪了同行,還沒有告知投資方,Neo之後的很多針對同行的挖角行為也讓NeoTV到處樹敵,這一度使得其它的視頻媒體公司私下聯合孤立NeoTV,這帶來了很深遠的負面影響,有些矛盾到現在都還在影響一些合作。
2008年初,林雨新(Ken)從美國回來了,發現公司裡因為Neo被搞的雞犬不寧,王珏被氣的離開公司,Cody據說曾跟Neo打了起來,當時Neo的思路大家也不同意,他當時想做一個垂直的遊戲視頻點播平臺,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相當於一個獨立的優酷遊戲頻道,這跟王珏等人做節目生產者的思路完全相反。
Ken在處理這個事情上也十分果斷,請Neo離開了公司,並帶著Cody和Ken的叔叔張順德親自三顧茅廬請王珏回NeoTV,並且明確了之後NeoTV要做節目、做WCG等賽事,而不是做視頻點播平臺,王珏最終被感動回歸了NeoTV,開始著手2008年WCG中國區的工作。
2008年的WCG中國區,NeoTV做的很辛苦,因為他們去做了分賽區直播,全國15個分賽區,每個星期同時做兩個賽區,他們從中選一個大賽區在網吧裡搭直播棚,做現場直播。
這裡我要說下,通過這個事情,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但是WCG的分賽區模式發展到2008年已經失去活力了,分賽區的水平和參賽熱情都已經不高了,這樣做直播是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於是到了2009年,他們自己都不這樣做了。
之後的事情就很平淡了,2008年WCG中國區總決賽從復旦大學正大體育館移到了2009年的光大會展中心,並一直在那裡舉行到現在,WCG由於品牌本身的巨大影響力,很多廠商都願意參與進來搭建展臺,所以NeoTV在模式上開始探索類似Chinajoy的展會式路線,並且趕上了DOTA火熱的2007到2012年這個階段,於是,WCG中國區總決賽成功的轉型為一個電子競技的Chinajoy。
這個模式非常適合WCG這種多項目賽事,大家在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項目時,可以去各個展臺到處轉轉,人氣在流動中得到了保存,形成了多贏的局面。
因為經常有機會溝通,我發現NeoTV在「電競次級愛好者」上的理解與StarsWar是一樣的,來看展會的觀眾中有大量非骨灰玩家,他們可能是核心玩家的朋友或者家屬,如何照顧好他們,吸引他們來看比賽,對拓展電競核心玩家人數,增加賽事品牌影響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之後的NeoTV和PLU由於發展方向越來越遠,恩怨就慢慢變淡了,中國遊戲視頻媒體也從2010年之前的遊戲風雲、NeoTV、PLU三足鼎立(GTV在北京衝突比較小)變成現在的多頭競爭,新的恩仇錄依然在上演,演員也增加了不少,只是這部幕後史先不涉及,或許幾年後寫下一部幕後史時,會有更精彩的故事可以去書寫,更複雜的人性可以去挖掘。
對此,我已經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