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科學家凱西·休伯特率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低於攝氏零度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數目不菲、處於冬眠狀態的嗜熱菌。這種細菌以細菌芽孢狀態存在,在低於零攝氏度的海底冬眠。該項發現有可能使科學家有機會追蹤到來自海底以下的熱環境中滲出的熱流,從而可能利用這種手段找到海底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9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小組發現,這種嗜熱菌以孢子形式冬眠於北冰洋海底的沉積物中,這樣可以抵禦其所處的惡劣環境條件。他們進行的實驗顯示,在攝氏40度到攝氏60度之間,這些孢子就可以復活為細菌。因此科學家認為,這些冬眠細菌可能來自於大洋底部之下的某些熱區域。
領導該項研究工作的休伯特博士目前接受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的資助,在德國與多國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他表示,最令他們關注的是,這種細菌與取自海底石油的細菌在遺傳特徵上有許多相似性。目前他們正在調查研究這些細菌究竟來自何處,如果這些細菌來自於某個洩漏的海底石油儲藏地,那麼這種細菌在今後的利用價值就顯而易見了。
由於這些細菌屬厭氧菌,而且其在海底沉積物中存量可觀,源源不斷,這顯示它們來自於一個巨大的無氧生活環境。休伯特教授認為,一種可能是它們來自於大洋深處的高壓原油儲藏區域,向上洩漏的原油將其帶入了海底水域。另一種可能是海底「黑煙囪」或其他熱流口的存在,產生的熱液流動將其帶出。但這種嗜熱菌究竟來自何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實驗確證。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