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企業總工程師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20-08-01 文棚

7月30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山企業總工程師溫留漢·黑沙教授作為港珠澳橋梁工程部分的抗震設計和性能優化專題研究項目總負責人,剛獲得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2019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獎項由廣東省科技廳主辦評選,主要授予為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是廣東省在科技成果獎勵方面的最高榮譽。

中山一企業總工程師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這個項目經濟效益顯著, 港珠澳大橋僅樁基數量就減少1/3,直接節省投資5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表示,《港珠澳大橋隔減震(振)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培育了我國隔減震裝置產業鏈,形成了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市場潛能巨大,已在10多個工程中推廣應用。

據介紹,溫留漢·黑沙教授是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研究員、總工程師,亦是中山企業——盛年科技有限公司周福霖院士工作站的總工程師。他專注科學研究,致力於推動創新發展,其主持負責港珠澳大橋項目橋梁工程部分的抗震設計和性能優化專題研究,還主持了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結構抗震減振設計、我國首例古文物隔震研究項目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一級文物隔震設計等。

中山一企業總工程師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獲獎項目中,《港珠澳大橋隔減震(振)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以廣州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歷時10年聯合攻關,創建了超長複雜跨海橋梁隔減震新體系,成功應用於世界最長(55公裡)、最複雜的跨海橋梁,抗震性能從抗7度提高到抗9度,為港珠澳大橋工程抵禦強震和強風侵襲提供了成套技術和實施方案,填補多項國內外空白,形成我國自主技術體系,並在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實現全橋應用,已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5億元,建成了世界最長最複雜的海上隔減震示範工程,同時經受了超強颱風(山竹)實測考驗,培育了我國高性能隔減震技術產品的自主產業鏈。

據悉,該項目同時實現世界首次系統研究隔減震裝置在複雜海洋環境下的耐久性,創建了120年隔減震裝置全壽命控制保證技術體系,成功研製國內最大尺寸、最大噸位的隔震支座,研發出支座安裝預糾偏技術,發展了複雜超長隔震橋梁體系關鍵試驗技術,首次完成三維多點輸入隔震橋梁的振動臺試驗,實現了超長複雜橋梁抗震試驗方法的跨越,研發了長挑翼、大跨橋梁鋼箱梁渦激振動調諧減震(TMD)控制技術體系,提升了渦激振動控制技術水平。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柯頌 通訊員 陳明亮

◆圖/通訊員提供

◆編輯:曾淑花

◆編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相關焦點

  • 新興一企業的參與項目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記者從溫氏集團了解到,日前由四川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溫氏股份等共同完成的「碳水化合物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調控機制研究與應用」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收到該獎項證書。  據了解,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溫氏一貫以推動中國養殖業現代化為己任,大力推動科研創新,不斷推出適合中國農村實際的養殖業現代化生產方式。
  • 航天凱天環保獲得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北極星大氣網訊:2月27日上午,湖南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暨科技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大會公布和表彰了第十一屆湖南光召科技獎獲獎者,2018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2018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航天凱天環保獲得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首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由十堰市提名、湖北醫藥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組織開展的「植物抗逆和根系構型的調控機制及其在藥用植物虎杖生產的應用」項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十堰市醫療衛生領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零的突破同時,湖北三環車身系統有限公司、丹江口市柑橘試驗站參與完成的兩個項目也獲得2020年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一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9年贛州科技成果喜獲豐收贛州有關企業、駐市高校牽頭組織或參與的項目共有20項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贛州的驕傲!9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科技企業成創新火車頭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主任王瑞軍介紹,與2018年度相比,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不同之處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新增4家首批建設的省實驗室作為省科學技術獎的提名單位,二是允許外籍科研人員提名廣東省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人)中,自然科學獎24項,佔比13.4%,數量與佔比均為歷年來最高。
  • 山東省地礦局科研項目獲2019年度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7月2日下午,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由山東省地礦局環境地質處處長、地熱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康鳳新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地熱資源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清潔供暖產業化應用》項目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山東省地礦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第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美亞光電榮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1月1日,全國商業科技質量大會在北京召開,對2018年度、2019年度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及代表授予證書,美亞光電「主糧加工中真菌黴素消減技術裝備創製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獎項是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的子獎項,經國家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
  • 清華大學、清核朝華等參與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項目「新型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及裝置研製」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經清華大學批准,為推動和發展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成果產業化,清華控股聯合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了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清核朝華」 )。
  • 齊雲山公司一項目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正式公布《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決定》,由南昌大學和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南酸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與應用」項目,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作為南酸棗食品首創者,齊雲山公司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
  • 肇慶一中傑出校友參與完成的項目喜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牽頭完成的項目「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由何建行教授課題組領銜完成。其中肇慶一中傑出校友、廣醫一院梁文華博士是主要完成人之一,主持完成該項目中多項關鍵研究。
  • 太原工業學院-我院科技項目獲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9月15日,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等獎項。由我院朱開金教授申報的「焦化廢水生化出水持久性汙染物深度有效降解處理的關鍵技術構建」項目,經山西省化工學會推薦,中國化工學會形式審查、專家網評和會議評審,獲得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 廣州136個項目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成色十足,廣州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包攬2名突出貢獻獎和4名科技合作獎,共獲得一等獎43項(佔比86%),共獲得自然科學獎20項(佔比83.3%)、技術發明獎10項(佔比71.4%)和科技進步獎100項(佔比74.1%),共有116項成果由廣州市企事業單位牽頭完成。
  • 精工鋼構:全資子公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1月12日晚間,精工鋼構(600496)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綠築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為主要完成單位之一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證書編號:2019-J-22101-1-01-D04)。
  •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水利科技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7-01-26 16:49 來源:澎湃新聞
  • 超威又一項目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超威集團的「長壽命石墨烯基鉛碳超級電池」項目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受到大會隆重表彰這是超威集團堅持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結出的又一碩果該項目產品已實現銷售收入過10億元,已在多家整車製造企業得到批量運用,並受到一致好評。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項目獲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本報訊 近日,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測繪地理信息部牽頭完成的「長時序多源海島海岸帶遙感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及在海洋監管中的應用」項目獲得202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參與完成的「無人值守自動化無人機遙感平臺」項目獲得二等獎。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喜提一等獎
    10月25日,中國林學會發布《關於第十一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的通報》,經形式審查、專家初評、專業組評審、社會公示和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等程序,本屆共評出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獲獎項目
  • 哈工大機器人中山基地啟動金剛石單晶材料項目
    王洪波介紹,本項目主要依託於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金剛石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及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長期進行金剛石材料、裝備及工藝等研究,獲得了裝發預研、科工局基礎科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委等多個部門30餘項項目的支持,相關成果已應用於多種重點型號,並實現產業化;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以及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各一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喜訊】南大一附院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9月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2019年度為我省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南大一附院共獲得省科技獎7項。其中陳幼祥教授及其團隊的「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相關併發症防治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我省醫療機構獲得的唯一一等獎。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祝您元旦快樂!
    回望2020年,我們構建起更為廣闊的生態圈,牽頭髮起成立全國科協系統首個學會、企業相融合的創新性聯合體——廣東省科協精準醫學學會企業聯合體,並被入選為廣東省科協2020年度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十大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