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計劃是,在星際訪客永遠離開我們的恆星系統之前——向他們發射宇宙飛船。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建議,他們可以使用「動態軌道彈弓」來近距離觀察星際物體——或者,換句話來說,他們想要發射微型衛星在太空中呼嘯而過,以追逐我們星系外的太空巖石。
這是一個非常前衛的概念,甚至引起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注意。該項目已經從NASA創新先進概念(NIAC)項目獲得了概念驗證資金,該項目是一個用於培養激進的未來概念的孵化器,例如將月球遠端的隕石坑變成一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
星際天體一直是科學研究中一個引人入勝且相對較新的補充。特別是2017年首次發現的太空巖石烏穆阿穆亞(Oumuamua),和業餘天文愛好者根納迪伊·鮑裡索夫(Gennadiy Borisov)去年發現的2I/Borisov,由於它們極其不尋常的軌跡,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困惑,但這讓他們相信它們是從鄰近的恆星系來的。
「從地球上觀測(星際物體)有很多根本性的挑戰——它們通常很小,以至於太陽光需要以某種方式照亮它,我們的望遠鏡才能探測到。」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AeroAstro)助理教授理察·利納雷斯(Richard Linares)在一份聲明中提出了這個想法。
「它們的飛行速度非常快,以至於我們很難迅速觀測到,因此,在它還為完全消失之前,我們擁有的這一小段機會空窗期,應該迅速從地球上發射一項任務」利納雷斯解釋說。「我們必須儘快到達那裡,目前的推進技術是一個限制因素。」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利納雷斯建議使用一系列「靜態衛星」,每個衛星都使用「太陽帆」技術——只使用太陽輻射作為推進動力。
這個由太空浮標組成的星座,一旦被探測到星際物體,就可以立即投入行動,釋放儲存的能量,並利用太陽的引力來彈射自己。
但當他們到達這些難以捉摸的銀河系外「訪客」時,他們不會試圖將其停下來。
利納雷斯表示:「飛行任務往往更容易,因為他們不需要你放慢速度——你經過目標天體時,可以在那個窗口期中獲得儘可能多的照片。」
「研究一個星際體的特寫鏡頭將徹底改變我們對行星形成和進化的理解。」行星科學教授班傑明·韋斯(Benjamin Weiss)在聲明中解釋道,並且他也參與了這個項目。
根據韋斯的說法,這些彈弓甚至可以讓我們研究將物體送入其他太陽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