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孕媽在生孩子之前,都不可避免的要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順產還是剖宮。其實每個女人都知道,如果產檢沒有問題的話,儘量還是要順產,這樣不僅不傷元氣,對胎兒的呼吸道也有益處。但還是很多女性堅持要剖宮,原因是怕疼,但被剖過的媽媽都知道,手術的刀口,壓宮和注射宮縮藥的過程,同樣難以忍受。
如果是高齡產婦,或者產檢時發現嚴重臍帶繞脖,胎位不正,胎兒巨大,妊娠高血壓等女性,就由不得自己選擇了,免不了要受那一刀了,這時就開始糾結,到底要橫切還是豎切,女人關心的一般都是,什麼樣的刀口比較小,恢復比較快,但很多女性也沒有機會選擇,只得根據醫療條件,聽從醫生的決定。
究竟橫切好還是豎切好?
1根據醫療技術選擇
早年,剖宮產手術大多都是豎著切,之後,女性的肚皮上會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而且一輩子都不會消掉,就算是再先進的整形技術也沒辦法再讓女性穿上比基尼,而且一變天的時候那條印就不舒服。
現今,大多數醫院都有橫切的技術,刀口很低,基本上可以被擋住,而且傷口很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基尼切口」。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女性生產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就越來越高。
2根據產檢情況選擇
但橫切還是豎切,最終都要聽醫生的話。目前,很多醫療資源稀缺的不發達地區仍然採用最古老的豎切方法。還有一些因胎位不正等特殊情況,即使技術可以做到橫切,也要選擇豎切。
無論怎麼切,對女性的傷害都極大,縫縫補補七層,讓女性元氣大傷,剖宮之後三天都很難下床,而且影響身體的恢復和免疫力,還有惡露排不淨的困擾,之後稍有不慎婦科病就會復發。
3根據前一胎的剖宮情況選擇
有一點要特殊留意,如果孕婦之前曾經剖宮產生過寶寶,那麼再次懷孕如果還需要剖宮的話,一定要儘量使用原切口位置,這樣才能避免子宮的更大面積損害。另外,如果第一胎的子宮損害程度高,就要注意避免術中大出血,一旦發生,不僅子宮保不住,還有生命危險。此時,一定要選擇專業而且權威的醫療機構生產,這樣存血和搶救設備才能更有保障。
橫切真如我們想像的「全勝」嗎?
其實,豎切也有很多地方是橫切比不上的。豎切的傷口雖然更大,但是出血會更少,而且拿出胎兒的時候更容易一些,也比較容易恢復。橫切就不同了,橫切位置神經血管豐富,經常會有粘連和感染的情況發生。
前不久,就有醫院發生一起因剖宮產而休克造成全身損傷的案例,為了追求美觀,一個三十歲的女性生二胎時不顧醫生勸阻,一定要選擇橫切,害怕本就已經像麻繩一樣的傷口再來一層,無法忍受,最終子宮損傷嚴重,感染劇烈,雖然打了麻藥,但在縫合後,因牽扯痛休克,而且感染跡象嚴重,不得不再次手術。
所以,聽從醫生的選擇,不要過於任性主觀才能防止更多不必要的醫療事故發生,這不僅是醫學人文範疇的社會問題,也是醫患關係和諧的基礎。
總之,女性朋友要儘量選擇當地權威機構生產,並謹遵醫生的建議,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生產安全。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