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深寒!37次南極遠徵,誰在背後支撐中國徵服世界三極?

2020-11-27 中國網

11月10日,上海浦東,天氣剛剛立冬。

整座城市,正在為「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慶祝大會而緊張籌備著。

而在浦東的外高橋港區,全長122.5米,排水量近1.4萬噸的「雪龍2」號靜靜停泊著。

「雪龍2」號在南極冰川上作業

這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擔負著「國之重器」的任務。

到了中午,它將載著中國最富探險精神的那一群科學家,開啟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

他們吃了一頓餃子,他們親吻了自己的孩子,登上「雪龍2」號。

船開出了長江口,就再沒有了網際網路,航行前方是孤寂無垠的一片汪洋。

隨行的,還有一位特殊的成員——波司登。

波司登專業保暖系列助力南極科考徵程

11月10日,波司登專業保暖系列助力南極科考隊踏上第37次南極科考徵程。

這已不是波司登第一次助力我國南極科考隊進發。早在1999年,波司登就登上過「雪龍「號,跟隨隊伍完成了南極科考的「極寒」挑戰。

中國青年報記者身穿波司登羽絨服在南極

據報導,即將開展的第37次南極科考,將圍繞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同時,也將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興汙染物監控任務。

他們將跨越3萬海裡,把一腔熱血帶到那片挑戰人類極限的土地。

極地工作最大的考驗是自然環境的殘酷。

它時刻提醒著人類,在自然偉力、徵服自然、破壞自然的不可能三角中尋找最優解。

與此同時,南極是地球上風力最大、最寒冷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40℃到-50℃,每年平均有300天是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

南極常年伴隨酷寒、烈風、乾燥少雨的極端氣候

這種寒冷和想像中不同,極地考察中大部分勘測活動需要人工,挖雪、採樣、壘雪牆、取冰芯……在茫茫的冰原上,零下幾十度的環境裡,一工作就需要數個小時。

保暖,是最大的需求。

有時挖好的雪坑還沒測量到一半,就又被新雪填滿了。

身穿波司登羽絨服的中國南極科考隊

能支撐這群求道人工作下去的,唯有信念和科技支撐。

中國南極科考隊身穿波司登合影

今年,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聯合推出了專業保暖系列,代表了全球羽絨服行業專業高度的再次提升。

和勇敢求道的科研工作者一樣,波司登從未停下創新和前進的步伐,在保暖工藝上,默默支撐著中國極地科研事業的發展。

在過去,中國缺少專業的設備來滿足極地工作的條件。

缺少禦寒設備、氧氣設備、攀登開鑿工具……那時候創造的奇蹟和偉大壯舉背後,也藏著太多的犧牲和苦難。

面罩因極端寒冷的氣候結滿了雪霜

2020年,是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是北極黃河站建立16周年,也是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60周年。

從1984年,中國首次將五星紅旗插上南極喬治王島,獲得進入南極的門票,到如今4大南極科考站,1個北極考察站,以及雪龍、雪鷹等海陸空立體考察力量。

從1960年,王福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珠峰,在中國尼泊爾問題上,維護了國家榮譽和領土主權,到今年國家測量隊第三次登頂測繪,迎來了全國點讚。

南極上的升旗儀式

勇士們從未卻步,而中國也已不再是那個中國。

這背後是中國科技和工業力量從無到有、快速飛天的幾十年,能夠支撐勇士們挑戰極限的助力不斷革新。

1998年5月,波司登首次助力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1998年7月,波司登隨中國北極科考隊出徵格蘭豪威德島,見證北極科考歷程。

1999年10月,波司登隨「雪龍」號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再戰極地高寒,完成「登峰造極」的挑戰。

波司登深度參與了中國極地科考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率先徵服「世界三極」的中國服裝品牌。

從建立之初,波司登就立志為中國極地科研提供由中國品牌打造、世界領先水平的專業防寒裝備。它想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經受極寒環境的考驗,並且更加適合使用環境」。

南極科考隊正在工作

今年,波司登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了「極地功能性羽絨服項目組」,代表了全球專業保暖應有的品質。

一群中國「最懂保暖」、「最懂溫暖」的專業大腦聚在了一起。

44年專注於防寒技術的攻克,波司登此次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推出的專業保暖系列中,包含了登峰、極寒、高端戶外、滑雪系列,在專業保暖上不斷挑戰和突破技術上限。

「登峰」系列匹配南極科考隊需求,匯聚了波司登44年技術積累的匠心製作。

搭載了「世紀之布」GORE-TEX面料和航空保溫黑科技,採用來自北緯43°黃金羽絨帶頂級鵝絨,運用熱反射面料防止熱散失,採用壓膠工藝最大程度減少風寒,更內置有「生命探測儀」可以在遭遇險情時快速定位營救,將一件衣服能應用的高端科技做到了極限。

波司登登峰系列助力中國登山隊攀登高峰

夏伯渝身穿波司登登峰系列

成功挑戰「歐洲之巔」厄爾布魯士峰

最受明星和大眾喜愛的爆款,是集科技、品質和時尚於一體的「極寒」系列。

採用的是可抗寒-30℃的三重保暖技術,含絨量90%以上的600+大朵鵝絨,以及NANOTEX納米抗菌科技,經過上百次調試設計的外型曲線,得到了國際主流設計師的認可。

BBC知名體育解說員Ian Williams

選擇波司登極寒系列

其他還有斬獲了「戶外奧斯卡」Outside戶外裝備大獎的「高端戶外系列」,得到了商界大佬和知名人士的加持,以及專業戶外運動愛好者中意的「滑雪」系列。

著名主持人蔣昌建身穿波司登高端戶外系列

這種匠心打磨的態度,和波司登一貫堅持的責任擔當、長期主義和「溫暖全世界」的初心一脈相承。

從1976年創立之初,波司登立下「溫暖全世界」的願景,專注一物把羽絨服做出了一張中國名片,暢銷全球72國。

從1995年至今,波司登連續25年蟬聯銷量寶座,靠的就是這股專注力和求道之心,把一件產品做到極致。

而在國際領域的競爭中,中國品牌要想取得開闊的市場空間,贏得消費者尊重,也只能靠堅守高品質。

波司登專業保暖系列經過568次極端環境測試

硬核的產品升級是波司登的內生動力。

波司登的每一件羽絨服都至少經過62位工藝師、150道工序和極端環境測試,同時還專注於面料、羽絨、毛、輔料和生產工藝的提升。無論是品質、外觀設計還是市場定位,波司登都是「以人為本」,保持了對消費者的洞察力,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研發力。

波司登3釐米13針精湛工藝

這種價值追求也得到了市場的肯定。

在今年3月31日結束的2020財年,波司登創造了121.9億的營收,創造了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7.4%。羽絨服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主品牌波司登羽絨服全年收入84億元,同比上升22.7%。在整個服裝行業的寒冬期,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市場增長。

今年雙十一,波司登僅8分鐘銷量破億,最終品牌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5億元,同比上升超25%,蟬聯中國品牌服飾類銷售冠軍。

而今年,波司登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都希望能:

「在特殊時期,將更專業、更保暖的科研產品返還於民,助力溫暖過冬。」

波司登模擬極端環境實測

今年過得太快,從一個冬天邁入另一個。

東北已經化作暴雪之國,學生們排著「雁陣型」在暴風雪中前進;在西北地區,乾冷大風已經擊穿零下;北京下了第一場雪,南方人也感受到了冷空氣的來襲。

如今全國逐步進入深冬,氣溫驟降之後,一場更加嚴峻的考驗即將來臨。

而在更多主流視線之外的地方,在鄉村、邊關、山區,還有著更多的人亟待禦寒設備。

波司登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共同搭建的「極地功能性羽絨服項目組」,要讓專業的禦寒保暖技術回饋給更多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善於創造奇蹟的中國人。

中國南極科考隊與波司登設計團隊

共同設計專業保暖系列

這將是未來的一個起點。

預計明年5月,「雪龍2」號將會返航,帶著南極科考隊回家。

他們踏過無人之境,深入過寒冷之極,但他們心知「我道不孤」,總有一種溫暖支撐你的前行。

這種求道心、專注力和大無畏是中國精神的延續。

也將支撐著中國未來穿越嚴寒的下行周期,實現經濟復甦的奇蹟,繼續向人類的新高峰攀援。

在這個冬天,添一件羽絨服,保暖防感冒。從加一件冬衣開始,讓溫暖成為一種不用奢望的生存方式。









推廣

來源: 北國網    | 作者:辛文    | 責編:谷晟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立冬以後,南極將迎來極晝期。11月10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踏上了第37次南極科考徵程。在多個國家重要場合中,中國品牌以專注深耕、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一次次亮相中不斷成就其高光時刻。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立冬以後,南極將迎來極晝期。11月10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踏上了第37次南極科考徵程。在多個國家重要場合中,中國品牌以專注深耕、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一次次亮相中不斷成就其高光時刻。
  • 業績逆勢上揚,從珠峰到極地 波司登的探索永不止步
    、北極和珠穆朗瑪峰,被譽為「世界三極」。徵服 「冰的王國」南極,是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象徵。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我國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順利起航,繼續向著「人類不可到達之極」探索。
  • 業績逆勢上揚,從珠峰到極地,波司登的探索永不止步
    南極、北極和珠穆朗瑪峰,被譽為「世界三極」。徵服 「冰的王國」南極,是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象徵。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我國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順利起航,繼續向著「人類不可到達之極」探索。
  • 為國助力 波司登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打造冬季最強保暖系列
    立冬以後,我國迎來了首波冷空氣,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氣溫驟降的情況,遠在天邊的南極也將迎來極晝期。中國南極科考隊也再次出發,開始了第37次南極科考工作。為了能給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提供更加溫暖的保障,波司登在11月25日正式宣布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推出專業保暖系列,在特殊時期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更具科技創新,適應不同禦寒場景的專業羽絨服系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中國南極科考隊」)持續探索著影響全球和極地變化的關鍵因素,是我國研究地球生態系統和建設極地強國的重要支撐。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 張建松)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奇蹟:中國女子靠雙腳成功「徵服」南極大陸難抵極
    世界極地探險一向是「男人的專利」,但來自中國的80後女性極地探險者馮靜卻改寫了極地探險的歷史。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中國女探險者徒步遠徵南極「難抵極」
    新華社開普敦11月5日電(記者高原)極地探險者馮靜5日離開南非開普敦,踏上徒步遠徵南極大陸「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之旅。 馮靜在出發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她希望通過這次遠徵不斷證明自我價值,激勵社會正能量,同時也為國爭光,證明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堅韌意志與強大力量。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波司登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 頂級戰服無人能敵
    近日,波司登推出專業保暖系列,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南極科考工作。多年來,波司登與三極始終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此次助力,波司登也將專業保暖系列中的「頂配版羽絨服」登峰系列作為南極科考隊隊服,幫助南極科考隊抵禦惡劣環境,助力科考事業的順利進行。
  • 奧克斯空調與中國南北極科考牽手十年,助力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科考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再次開啟了一次長達100多天的考察徵程。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30多年來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10多次北極科考,在中國已形成一支較為穩定的極地科研保障團隊,並建立了南極的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北極的黃河站、冰島站6個極地科學考察站。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圖」
    11月10日,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2」號上同送行人員告別。 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11月10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起航。
  • ...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上午凱旋-雪鷹 南極考察隊 極地 赫德島...
    圖說: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上午凱旋 來源:網絡圖。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雪鷹」的成功試飛,「雪龍」的最南航行,南極亮星巡天望遠鏡的初光,南極冰芯單季鑽探的新紀錄,崑崙站主體建築的正式入住使用……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今日凱旋,其出色的成績單上充滿了引人矚目的關鍵詞。上午10時,在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政府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
  • 「雪龍2」號再出發,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據悉,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雪龍」號以全新姿態備戰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官方公眾號消息,9月10日18:30,「雪龍」號在完成維護保養工程和試航後,以全新姿態停靠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在此次試航過程中,「雪龍」號完成了32項試驗項目,為執行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作好了充足準備。
  • 南極老船長來了!與沈權老師同行南極旅行
    他,20歲開始航海生涯,30年航海經驗,南極最有經驗的為數不多的船長之一。他,2005年起(中國第22次南極考察)擔任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的船長。他,18次南極考察,16次駕駛「雪龍」號,兩次分別作為海洋六號和向陽紅01船南極首航的船長顧問;5次北極考察。
  •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啟程奔赴南極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消息,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10日從上海出發,開始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