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在軌相撞很難?人類歷史上僅有一例,美俄爭論不休

2020-09-06 歷史天空文墨客

在人類求知慾的探索下,世界的本質逐漸被揭秘,我們了解過山川河流,領略過微觀世界,未知的一切都吸引著我們。但是隨著人類對地球的了解加深,我們開始將目光移向廣袤的宇宙,為了能夠探索宇宙的奧妙,世界各國開始在航天領域積極進取,截止目前,浩瀚的太空中共計存有數千顆人造衛星,它們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眼睛,各國的航天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造衛星主要憑藉星體間的引力勢能進行運動,而世界各國在發射衛星的時候都會規劃好人造衛星的運轉軌道,保證衛星能夠擁有較長的使用時間,同時也是為了儘量避免衛星相撞的事故發生。一旦發生衛星碰撞,會造成相當麻煩的後果,碰撞後的衛星會產生大量的碎片,這些碎片在引力勢能的作用下會漂浮在太空中,由於其絕大多數所處高度正好是通信衛星等的常駐軌道,這些碎片正好會影響衛星的運行,再者就是會生成大量的太空垃圾,對宇宙中存在的天然星體運行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總的來說,兩個衛星在軌相撞其實是相當困難的,由於衛星本身的質量、飛行速度等關係,使得衛星幾乎不會出現碰撞事件,據實際數據分析,兩顆衛星相撞的機率約為五億分之一,然而在人類航天史中,確實發生過一起衛星相撞事件。2009年2月10日16時56分,美國商業衛星「銥星33號」與俄羅斯軍用衛星「宇宙-2251」發生了在軌碰撞,相撞地點在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上約789公裡高的空中,由於運行速度很快,導致兩顆人造衛星完全沒法規避機動,最終一起報廢。



這一事件發生以後,美俄兩國就其展開了激烈的爭辯,俄羅斯指責美國太空總署沒有及時預警,導致了這次損失,但是美國太空總署則表示預警並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之後雙方都開始懷疑這次相撞是對方「人為」造成的,對此美國只承認自己在衛星軌道的運算過程中出了差錯,但是並沒有證據證此次相撞的本質,後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畢竟誰都沒有辦法說服誰。儘管「人為」相撞聽起來有些離譜,但是隨著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現在確實能夠操作人造衛星進行「人為」碰撞,甚至可以通過某些手段實行對敵攻擊。



當然了,對此我國也不用過於擔憂,畢竟中國的航天水平目前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之列,雖然與美國的技術還存有一定差距,但是總歸沒有落後太多。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反衛星能力,可以通過飛彈摧毀衛星,同時我國還發明出了「機械臂衛星」,可以對衛星進行抓取,對此美軍大為忌憚,他們總感覺中國此舉在針對美國,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航天水平實力的強大。





相關焦點

  • 美俄在軌衛星發生相撞 可能影響同一軌道衛星
    新華網華盛頓2月11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宇航局官員11日表示,美國一顆為私營公司所有的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一顆已經報廢的衛星10日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這是太空中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
  • 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億分之一,但還是發生了!
    衛星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一個國家來說,衛星代表著科技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人類的衛星衛星的作用說起衛星的作用,首先衛星可以給人類帶來千裡眼的功能,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衛至看到地球上每一家的門牌號
  • 全世界發射了數萬個太空飛行器,它們在太空中不會相撞嗎?
    從理論上來看,人造衛星的軌道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永遠都不會相撞!但事實上卻會因為失控或者軌道衰減脫離原來的軌道,而此時衛星早已廢棄,無法再調整其軌道,久而久之,整個體系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會加大,最終導致兩顆衛星的撞車事件!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一直追蹤太空垃圾的LeoLabs發出警告,一個已經半解體狀態的俄羅斯火箭和廢棄的中國火箭,即將在南極南部的大西洋上空相撞,兩個太空垃圾的總重量超過2.8噸,它們將以14.7千米/秒的相對速度相撞,即將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碎片,恐將形成一大片低軌道碎片雲,對附近軌道飛行的衛星造成極大威脅!
  • 火箭與衛星差點相撞,巨大太空災難可能會鎖死地球文明
    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一個監控近地軌道垃圾的科學家團隊宣布,有兩個物體可能會相撞。這兩個物體分別為廢棄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十分之一。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十分之一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但是你要知道,當國際空間站有一萬分一的概率和其它物體相撞時,它就必須得進行點火機動,以逃離可能相撞的區域。
  • 人類要牢記:1994年彗星與木星激烈相撞,威力比肩20億顆原子彈
    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人們都爭論不休,各有各的說法。如今最廣泛的一種是隕石撞擊地球,引發地球的環境變化,導致當時的大多數生物滅絕,恐龍也因為缺乏食物而滅絕了。 人們為恐龍的滅絕感到惋惜,但是你們知道嗎?人類也差點遇到和恐龍時代一樣的滅頂之災,1994年彗星和木星相撞,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雖然人類幸運躲過一劫,但是人類永遠無法忘記這一事件。
  • 專訪李正秀:與隊友僅口頭爭論 次回合很難登場
    搜狐體育訊 亞冠半決賽水原VS薩德首回合比賽,賽場上兩隊發生嚴重衝突:水原球員崔成煥在比賽中受傷倒地,主隊球員廉基勳將球踢出邊線,示意隊醫進場。但此時客隊12號凱塔則利用比賽暫停時間快速投擲邊線球,前鋒9號尼昂單刀破門得分,這一舉動成為了球場兩隊衝突的導火索。
  • 人類要牢記:1994年彗星與木星激烈相撞,威力比肩20億顆原子彈
    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人們都爭論不休,各有各的說法。如今最廣泛的一種是隕石撞擊地球,引發地球的環境變化,導致當時的大多數生物滅絕,恐龍也因為缺乏食物而滅絕了。人們為恐龍的滅絕感到惋惜,但是你們知道嗎?人類也差點遇到和恐龍時代一樣的滅頂之災,1994年彗星和木星相撞,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雖然人類幸運躲過一劫,但是人類永遠無法忘記這一事件。
  • 土星環有多少年的歷史?爭論還在繼續
    在我們太陽系的所有奇觀中,有一處堪稱異類和超凡脫俗之物:那就是土星的宏偉光環,它在這顆巨大行星上閃耀著金燦燦的光芒。土星環從一個尖端到另一個尖端綿延近30萬公裡,包含無數大小不等的冰粒子,從「微小的」到「可移動的家」。但它們不僅僅是裝飾,還是行星科學中最經久不衰的謎題之一。
  • 背景資料:太空垃圾與太空飛行器相撞事件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背景資料:太空垃圾與太空飛行器相撞事件  美國銥衛星公司的「銥33」衛星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軍用衛星10日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這是太空中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  此前,人類曾通過軌道測算確認過三起重大的太空垃圾與太空飛行器相撞事件。
  • 太空垃圾趨於臨界 人類或被困於地球
    據中新網消息,這一大堆太空垃圾以28164公裡的時速,繞著地球滿天飛,並且隨時會相撞。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指出,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達臨界點,持續不斷的碰撞使繞在地球周圍的雲層更厚重,若不加以控制,或會引發嚴重後果。
  • 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衛星尺寸界限如何定義再引爭論
    據「sky&telescope」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它們大部分分布在寬闊、形狀不規則的逆行軌道上。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麼?
  • 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衛星尺寸界限如何定義再引爭論
    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麼?在過去的20年中,得益於大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數十顆木星的小型衛星。而早在2003年,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木星衛星,可能達到100顆左右。
  • 地球周圍遍布過億空間碎片 「天眼」監測避免衛星「剮蹭」
    據劉靜介紹:在太空中所有在軌的物體中,工作中的太空飛行器僅佔5%;任務碎片佔13%;火箭殘骸佔17%;失效的太空飛行器佔22%;而其中佔比最大的是解體的太空飛行器,佔43%。「比如2009年美俄衛星相撞,導致二者解體,產生的編目碎片就多達2295塊。」  碎片撞擊速度每秒10公裡  空間碎片有多可怕?
  •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這個碎片雲會對軌道高度在700公裡到900公裡範圍內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較大影響。」他說,「這個軌道高度內有許多應用衛星,包括我國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資源一號等對地觀測衛星。」都亨介紹,描述衛星運行的參數有傾角、速度、近地點和遠地點等,目前可以用這些參數來描述俄美衛星碎片雲的運行姿態。他說:「如果目前在用衛星與碎片雲在同一軌道高度,而且傾角相同的話,發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很可能根本就不會相撞,問題在太空中十分之一已經是極大的機率了。國際空間站如果和太空碎片有10萬分之一的機率相撞,就會點燃發動機挪開進行規避,所以太空中兩個比子彈速度還快10倍以上的物體高速運動到相距僅12米以內,誰也不知道它們究竟會發生什麼。
  •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衛星為何不會相撞 海王星的這對小夥伴作了個示範  天聞頻道  隨著宇宙探測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在行星周圍發現的衛星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10月7日,人們發現土星伴有82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反超之前穩坐第一寶座、擁有79顆衛星的木星。
  • 專家預測天王星衛星相撞災難
    據《新科學家》消息,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天王星的兩顆衛星 - 克萊西達與德斯迪莫納可能將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