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30年終結結核難實現,全球或為此多死500萬人

2020-10-22 瀟湘名醫

2020年10月21日,在第51屆世界肺健康聯合大會上,哈佛大學研究員薩欽·席爾瓦(Sachin Silva)發表研究結果稱:各國在2018年聯合國高級別會議上制定的「2030年前終結結核病」目標很難實現,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結核病終結年份可能會推遲至2045年。這意味著,全球將為此多付出3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同時,死於結核病的患者人數將比原計劃多出500萬人。

2030年前終結結核病目標恐難實現

早先制定的終結結核病目標包括:2030年要在2015年的基礎上將結核病死亡較2015年減少90%,將結核病發病率減少80%。

據席爾瓦研究團隊估計,在一切都不變化的情況下,如果2030年實現終結結核病目標,死亡率是每年2%,估計會有800萬人因結核死亡和4萬億多美元的經濟損失。若到2045年才實現終結結核病的目標,席爾瓦認為可能會有130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經濟負擔達到7.3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推遲實現目標全球社會將為此多付出超過3萬億的經濟損失,同時會有500萬人為此付出生命。

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一些人士認為應當短暫關閉結核病規劃,但席爾瓦並不贊同,如果無法終結結核病,到2050年就會有3100萬結核致死的病例,而經濟損失是超過17萬億美元,將對愛滋病毒和結核病高發國家,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造成毀滅性的經濟影響。

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位列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同時也是單一傳染病中的頭號殺手(排在愛滋病病毒/愛滋病之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國2019年有83.3萬人感染結核病,3.3萬人失去生命,這一數據差不多是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報告患者數和死亡人數的8-10倍。

2018年9月26日,聯合國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關於結核病問題的高級別會議,將關於結核病流行現狀及如何終止結核病的討論提升到了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級別。作為會議成果,聯合國所有成員一致通過了一份政治宣言,其中重申了對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世衛組織的《終止結核病戰略》的現有承諾,並增加了新承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目標包括:到2030年終止結核病流行,2030 年的目標是使因結核病死亡人數較2015年減少 90%,結核病發病率(每年每 10 萬人中新增病例)較2015年減少 80%。

但根據世衛組織2019年10月17日發布的《2019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整體、世衛組織大多數區域和許多結核病高負擔國家還沒有走上實現終止結核病戰略的軌道。

在全球範圍內,2000年至2018年間,結核病發病率的平均下降率為每年 1.6%,2017至2018年間為 2.0%。2015年至2018年間僅累計下降了 6.3%,與《終止結核病戰略》設定的2015年至2020 年間實現發病率下降 20%的裡程碑相去甚遠。

2015年至2018年間,全球因結核病死亡人數下降了 11%,尚不足《終止結核病戰略》設定的到2020年因結核病死亡人數下降 35%的裡程碑要求的三分之一。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更是拖慢了結核病防控目標實施的進度。最近,WHO的一份最新報告也指出,獲得結核病服務仍是一項挑戰,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和進行投資,很可能就無法實現全球結核病防治目標。

新冠疫情對結核病防控帶來什麼影響?

10月14日,WHO發布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報告也指出,COVID-19大流行有可能導致近期在削減全球結核病負擔方面取得的進展得而復失。

報告提出,如果在3個月間,醫療服務中斷,以至於發現和治療的結核病患者人數下降25-50%,僅2020年全球結核病死亡人數就可能增加約20-40萬。

在佔全球結核病病例44%的4個國家(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南非),2020年1月至6月間報告的確診結核病患者數出現大幅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總體降幅範圍為25-30%。

報告預計,大流行的經濟影響至少會使影響結核病發病的兩個關鍵決定因素惡化:人均GDP和營養不良。模型研究也表明,在2020-2025年間,每年罹患結核病的人數可能增加100多萬。收入損失以及失業對生計的影響也可能增加結核病患者及其家庭面臨災難性支出的百分比。

此外,對基本結核病服務的負面影響包括將結核病的人力、財政和其他資源重新分配應對COVID-19。

採寫:南都記者吳斌 實習生譚思靜 發自北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2030年終結愛滋病 可能嗎?
    今年,聯合國各會員國通過了《關於愛滋病毒/愛滋病問題的政治宣言》,承諾至2030年終結愛滋病流行。在許多人還談「艾」色變時,「終結」愛滋病流行的提法,可謂振奮人心!來看看其可能性有多大。2020年先有個小目標今年6月8日,聯合國各會員國承諾至2030年終結愛滋病流行時,提出2020年要實現四個目標:1、努力將年輕人和成年人(15歲及以上)新感染病例數減少75%,其中亞太地區減至88000人;2、努力將兒童和青少年(15歲以下)新感染病例數減少95%,其中亞太地區減至1900人;3
  • 要在2030年終結愛滋病疫情,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正是基於這一點,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提出了2030年終結愛滋病流行疫情的發展目標。 然而,愛滋病又遠遠不是一種普通的疾病。長期以來,由於很多人不能理性認識愛滋病以及愛滋病人,所以錯誤地認為那是一種不確定的、巨大的潛在危險。加上一些不科學、不客觀的誇張宣傳,使愛滋病造成巨大的社會恐懼。一些人「談艾色變」,甚至認為愛滋病人應該被控制起來、隔離起來。
  • 全球暖化失控...2030年紐約市將被15公尺高洪水襲擊淹沒?
    報導指稱,來自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加納與她的研究團隊,利用氣候模型仿真未來的颶風路徑,企圖預測颶風可能帶來的風暴潮水大小,同時加入針對未來海平面上升的評估數據。加納表示,「姑且不談颶風好了,海平面上升也同樣危險。研究分析未來各種可能情況,根據全球排放溫室氣體的現況推估,那些令人憂心的結果未來恐將實現!」
  • B肝功能治癒,全球頂級專家自然刊文,2030消滅B肝C肝可行嗎?
    安德烈·L·考克斯原文簡述:自2008年以來,全球死於HIV、TB以及瘧疾的人數有所下降,但是,HBV和HCV感染而致死人數則持續上升,每年約有140萬人死亡。B肝病毒引發的相關肝病,位列全球第七大致死病因。目前來看,2030年實現消除全球病毒性肝炎可能性很小,因為B肝和C肝診斷率較低,HBV為8%,HCV為18%。
  • 全球首次聲波顯示南鳥島周邊錳結核分布
    其中,作為以南鳥島周邊的專屬經濟區(EEZ: Exclusive Economic Zone)分布的錳結核為對象的研究成果,通過大範圍的綜合調查,在地圖上標出了錳結核密集分布的區域(錳結核密集區),並全球首次確立了準確計算其面積的方法。
  • 【科普時間】多金屬結核採礦車簡介
    就本文介紹的專用於多金屬結核開採的海底採礦車而言,它一般包含行走和採集兩個主要功能。多金屬結核賦存的沉積物表層極其稀軟、剪切強度極低,且具有攪動流體特性,能適應這種底質條件的採礦車主要分為兩大類:拖曳式、自行式。具體如下表所示。表1 承載行駛原理主要類型
  • 全球結核病防治進展緩慢 世衛專家呼籲加大投入終結傳染病「頭號...
    10月,世界衛生組織如期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結核病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約1000萬人新髮結核病,約140萬人死於結核病,結核病依然是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世衛組織專家表示,目前世界結核病防控面臨著疾病負擔高、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雖然全球自2000年以來,結核病防治已經挽救了6000萬人的生命,但防治進展依然緩慢,投資和行動遠遠低於終止結核病流行的需要。
  • 多篇文章聚焦結核分枝桿菌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期在結核分枝桿菌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儘管在全球與結核病作鬥爭多年,但這種傳染病仍然每年造成約150萬人死亡。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方式。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需要高達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康復---在這段時間內,許多患者停止服用藥物。這通常會導致疾病復發並讓結核桿菌有機會變得更具耐藥性。出於這個原因,醫學科學家繼續尋找更好的治療選擇。
  • 目標:2030年前全球消滅愛滋病
    第21屆世界愛滋病大會18日晚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的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為期5天的會議將重點討論如何實現在2030年前全球消滅愛滋病的目標。     本屆大會的主題為「現在就獲得平等權利」,表明要取得更大成績,就必須要解決影響愛滋病防控和研究的資金匱乏問題,向愛滋病患者和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提供及時治療,消除對同性戀者、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等愛滋病高危人群的歧視。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學者和專家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代表約1.8萬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微生物所等在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抗性相關潛伏蛋白研究中取得進展
    微生物所等在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抗性相關潛伏蛋白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03   今日/總瀏覽:2/2344
  • 年終盤點:2018年Lancet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Sep 2018, doi:10.1016/S0140-6736(18)31668-42018年9月,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Lance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2016年高醫療質量服務的缺位會使得全球中低收入國家約860萬人死亡。
  • 2050年將實現火星移民?馬克思的壯舉,100萬人將生活在火星穹頂
    正當各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太空計劃費盡心思的時候,馬克思已經有了一項極其大膽的計劃,這位SpaceX執行長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100萬人運送到火星,並將在這顆紅色星球建立人類生活的玻璃穹頂。但是依照目前人類的太空開發進度,這無疑是很難實現的。馬斯克此前曾承認,乘坐他的SpaceX火箭前往火星是很容易的,但在那裡創建一座城市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即便擁有火星「殖民計劃」會讓他得到很多支持,但是美國也不可能完全陷入這種目前比較空洞的幻想。
  • 中國頁巖油儲量全球第三 2030年產量目標可實現
    (原標題:中國頁巖油儲量全球第三 2030年頁巖氣產量目標可實現)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2017年全球約有1000萬新發TB患者,約有130萬人死於TB即:通過控制胞內病原菌數量進而限制宿主的炎症反應強度而實現長期胞內存活。該研究為結核疫苗研發提供了新思路和靶標。
  • 年終大盤點 | 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十件大事
    埃信華邁(IHS Markit)為您盤點了該領域的10個最值得引人注意的事件: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下降7%,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中國宣布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與此同時,東亞鄰國日本和韓國也相繼承諾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
  • 藥REP2165,美國研發:可在2030年實現B肝的徹底治癒
    B肝患者目前追求的目標是臨床治癒,B肝在研新藥REP2165,401研究,41%實現功能性治癒,B肝表面抗原若能夠清除即陰轉後,就能夠克服自己免疫不作為或稱之為T細胞衰竭。全球基於B肝表面抗原釋放抑制劑的在研B肝新藥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包含REP-2055、REP-2139和REP-2165化合物。此前,這些化合物已經被證明,可以阻止感染肝細胞釋放B肝表面抗原。
  • 聯合國制定2030年控制愛滋病病情目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16日報導,聯合國16日說,全球愛滋病相關死亡人數及新增愛滋病毒感染者10年間下滑超過1/3,讓在2030年前控制愛滋病疫情變得可能,進而最終在「每個地區、每個國家」終結愛滋病。
  • 洛哌丁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蒙脫石等有直接殺菌作用
    儘管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廣泛使用的疫苗接種,結核病(TB)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威脅,這將導致全球有9隻萬人死亡,通常與營養不良,糖尿病和HIV感染(Ozer等人,2017年)。主要關注的問題之一是耐藥菌株的出現。在TB中觀察到的藥物抗性與中斷處理和抗生素濫用相關聯(Johnston等人。2009年)。另一個問題是治療的持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