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哌丁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蒙脫石等有直接殺菌作用

2021-01-07 中國生物技術網

儘管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廣泛使用的疫苗接種,結核病(TB)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威脅,這將導致全球有9隻萬人死亡,通常與營養不良,糖尿病和HIV感染(Ozer等人,2017年)。主要關注的問題之一是耐藥菌株的出現。在TB中觀察到的藥物抗性與中斷處理和抗生素濫用相關聯(Johnston等人。2009年)。另一個問題是治療的持續時間。對藥物敏感的TB化療需要至少6個月(Ozer等人。2017年)。耐藥結核病和廣泛耐藥結核病的治療方案包括價格昂貴,活性低,毒性高的二線藥物。口服和胃腸外給藥途徑必須管理,對於長達24個月(Ma等人。2010 ;Yuen等人,2015年)。此外,在全球範圍內,由NTB引起的肺部疾病的發病率有所增加,並且大多數NTB對一線結核病藥物都有抗藥性。

重新使用FDA批准的藥物是應對結核病治療挑戰的替代方法,尤其是作為宿主指導的治療方法。鹽酸洛哌丁胺是苯基哌啶衍生物,是高度親脂性的外周作用μ阿片受體激動劑,通常用於治療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急性和慢性腹瀉(Baker 2007;Regnard等。2011)。洛哌丁胺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它減少的細胞內生長的結核分枝桿菌H37Rv的在人類和小鼠肺泡巨噬細胞在體外通過調節產生TNF-α和抗微生物肽的誘導自噬(Juárez等人。2016,2018)。此外,洛哌丁胺對海洋汙染細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直接的殺菌活性,對卡氏棘阿米巴和棘阿米巴菌的致病菌株具有抗寄生蟲活性。(Chai等人。2014 ;Ryu等。2016 ; Baig等。2017)。在這裡,研究旨在確定洛哌丁胺的抗菌活性是否直接與某些分枝桿菌接觸後發生。

結核病治療中的當前挑戰促使人們開發具有新穎作用方式的新型抗結核藥,這些新型藥物可縮短治療或降低目前臨床結核病藥物的毒性。重新使用FDA批准的藥物也可以提供替代方法。此外,NTB誤導了診斷,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療。NTB的治療困難,漫長,昂貴且費時(Ryu等人,2016年)。

此研究使用REMA測定法確定了洛哌丁胺對分枝桿菌種類的殺菌作用(圖 S1)。實驗者觀察到不同濃度的洛哌丁胺會抑制所有評估的分枝桿菌物種的生長。結核分枝桿菌H37Ra株和恥垢分枝桿菌是易受<100 μ克毫升-1,而牛分枝桿菌BCG和結核分枝terrae易受到<150 μ克毫升-1。兩種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43895)都對洛哌丁胺不敏感,即使在2000μg ml -1時也是如此。 μg ml -1的氨苄西林足以殺死它們。同時也觀察到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易受洛哌丁胺,但在較高濃度下(<250 μ克毫升-1)。

圖一 洛哌丁胺對分枝桿菌生長的影響。非結核分枝桿菌(a)土分枝桿菌和(b)恥垢分枝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c)結核分枝桿菌H37 Ra,(d)Rv和(e)牛分枝桿菌BCG。一式三份地列舉了CFU。描述了四個獨立實驗的均值±SD,* P <0·05

圖二 洛哌丁胺對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影響。革蘭氏陰性細菌:(a)大腸桿菌ATCC 25922,(b)大腸桿菌ATCC 43895和革蘭氏陽性細菌:(c)金黃色葡萄球菌。將CFU重複三次。描述了四個獨立實驗的均值±SD,* P <0·05

*最小抑菌濃度。

洛哌丁胺的分枝桿菌殺菌作用通過CFU分析進行了定量(圖 1)。我們觀察到洛哌丁胺顯著抑制了這項研究中測試的分枝桿菌的生長。測試的分枝桿菌物種的最小抑菌濃度(MIC)是從100至150 μ克毫升-1。相比之下,大腸桿菌菌株對洛哌丁胺不敏感,在濃度> 2000μg ml -1時,其生長僅減少90–95% (圖 2a,b)。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洛哌丁胺的濃度依賴性很強,但殺死分枝桿菌所需的濃度是三倍以上。2c)。在這些測定中使用的濃度(<1·25%)的DMSO存在下,未觀察到抑制作用。表1展示出了每種菌株的MIC。

鹽酸洛哌丁胺是電流攜帶鉀通道和電壓依賴性和非依賴性鈣通道,其主要目標是哺乳動物細胞的一種有效的阻斷劑(Hillier等人。2011 ;Klein等人。2016)。此前的研究證明洛哌丁胺的直接殺滅微生物的作用(Chai等人。2014 ;Baker等人。2017年)。在本研究中,我們調查了洛哌丁胺是否將分枝桿菌靶向直接殺傷。我們發現洛哌丁胺能夠抑制結核分枝桿菌(如結核分枝桿菌和牛分枝桿菌的BCG)的生長,並且都能緩慢生長(有報導稱它們會引起肺部疾病(T. M. terrae)和快速增長的(M. smegmatis)非結核分枝桿菌(Driks等人,2011;Henkle and Winthrop 2015)。由於這些抑制性質,洛哌丁胺可以以NTB治療被認為是,因為這些分枝桿菌是(霍斯拉維用來對抗結核病最一線抗生素抗性Khosravi等人。2018)。儘管MIC可能很高,但我們發現洛哌丁胺能夠以非常低的濃度(12·5和18· 7μg ml -1)顯著抑制所有菌株的分枝桿菌生長。 ),這表明洛哌丁胺的治療價值可單獨或與常規化療聯用進行研究。

洛哌丁胺具有類似於基於哌啶醇分子(PIPD1),這是MmpL3蛋白的強效抑制劑,參與分枝菌酸的出口轉運體(Dupont 等人。2016)。因此,可以認為洛哌丁胺具有類似於PIPD1的作用機理。這兩個分子都是親脂性物質,它們可以通過到達周質空間並結合MmpL3來破壞黴菌酸的合成。後者是,事實上,認為與抵抗活性的化合物的推定靶的結核分枝桿菌或NTB(Li等人。2019)。

與抗分枝桿菌活性相反,洛哌丁胺未能以我們體外系統可能的最高濃度殺死大腸桿菌。這種不同的殺菌活性可能與洛哌丁胺的高度親脂性的(Mazzoni等人。2006年)。洛哌丁胺可能結合黴菌酸並穿透分枝桿菌細胞壁,其脂類含量高於大腸桿菌(E. coli),後者的細胞壁富含脂多糖(LPS)。LPS形成不可滲透的屏障,可防止小的疏水性化合物(如抗生素和清潔劑)進入(Nikaido 2003)。這一事實可能使大腸桿菌在高濃度洛哌丁胺(2000μg ml -1)下存活 。

研究發現,洛哌丁胺抑制生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500 μ克毫升-1。苯哌啶衍生物類似於洛哌丁胺,已被證明可阻斷金黃色葡萄球菌NorA(MFS型)和MepA(MATE型)外排泵的功能,而3-(2-芳基乙基)哌啶可殺死S.金黃色葡萄球菌在MIC值範圍從62·5至500 μ克毫升-1。儘管這些濃度過高,但MIC的四分之一增加了抗生素的積累並增強了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活性。表達的AcrAB(RND型)泵系統,由多達兩倍減少抗生素的MIC(Kaatz等人。2003)。相同的能力增強的抗菌活性已被報導用於維拉帕米,它可以殺死指數增長,固定相,和非複製的結核分枝桿菌H37Rv的在200的MIC μ克毫升-1並增強抗微生物的常規抗生素活性的調節劑量(Gupta等人。2013 ;Chen等人。2018)。為了確定洛哌丁胺是否能殺死非複製性結核分枝桿菌,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以及使用洛哌丁胺作為輔助療法是否會降低抗結核藥的MIC。

在以往的研究表明,洛哌丁胺增加巨噬細胞的能力,以消除細菌感染,同時降低與防止由加劇炎症組織損傷的潛在促炎性細胞因子(Juárez 等人。2016)。此外,抗微生物肽的洛哌丁胺誘發μ阿片受體依賴性誘導和TNFα產生的感染人類巨噬細胞的減少的結核分枝桿菌或恥垢分枝桿菌(Juárez 等人。2018)。

此次研究表明,洛哌丁胺殺死結核分枝桿菌,恥垢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分支桿菌以適合於人類使用濃度。此外,這一發現支持其潛在用途,可作為治療結核或NTB菌株感染的一部分。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11/lam.13432

相關焦點

  • ...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促進細胞焦亡作用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促進細胞焦亡作用 2020-10-2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時螢光PCR方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mRNA的研究
    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  建立檢測結核分枝桿菌mRNA表達水平的實時螢光PCR反應體系,快速鑑定結核分枝桿菌。 方法 設計合成結核分枝桿菌mRNA相應引物和探針,探針標記以JOE為報告基團,BHQ1為猝滅基團。優化反應條件,建立結核分枝桿菌mRNA的實時螢光PCR檢測方法。
  • 結核分枝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臨床價值
    隨著測序技術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WGS在醫學的眾多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採用WGS分析感染暴發的菌株,追溯感染來源,不再是遙不可及。作者:SIFIC循證全基因組測序(WGS)已經成為快速檢測細菌全基因組的一種常見技術,檢測費用約500美元或更少。
  •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
    但是,來自結核分枝桿菌(M.tb)的巨噬細胞的細胞焦亡相關蛋白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開發。由結核分枝桿菌(M.tb)引起的結核病(TB),是全世界傳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2018年全世界約有1000萬新結核病病例,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
  • 17名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 吳美娥診所被責令停業
    相關報導:在吳美娥診所治療過的患者感染的分枝桿菌從何來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初步鑑定為牛型結核桿菌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分支桿菌衛生部門介入  溫州網訊  永嘉甌北患者在診所治療後集中出現的感染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 多篇文章聚焦結核分枝桿菌研究新進展!
    結核分枝桿菌隱藏在人體免疫細胞內,利用膽固醇獲取生長和增殖所需的能量。在此過程中,這種細菌會產生一種稱為丙酸(propionate)的有毒中間體,它必須清除這種物質。人類和動物數據使調查人員得出結論,ILC在結核免疫中發揮著早期,關鍵和以前未被重視的作用。【5】iScience:增強免疫系統殺傷結核桿菌的能力doi:10.1016/j.isci.2019.11.001目前,針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治療方法存在時間長,複雜且難以維持等缺陷。
  • 「胸科學術」結核分枝桿菌游離核酸檢測有效提高結核性胸膜炎的...
    該研究提出:結核分枝桿菌游離DNA檢測(cf-TB)與Xpert MTB/RIF和分枝桿菌培養相比,特異性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診斷敏感性顯著提高,建議將cf-TB作為結核性胸膜炎診斷的一線檢查手段。結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TP)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之一,也是胸腔積液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 微生物所等在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抗性相關潛伏蛋白研究中取得進展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人類慢性傳染性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最多的傳染病之一,並且全球約有1/3人口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我國是全世界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感染人數超過4億,每年新發傳染性病人150萬,約有13萬人死於結核病。新近的統計數據顯示大於10%的病例至少對一種藥物有抗性,1%病例為多耐藥菌感染,在某些地方已經分離出目前尚無藥可治的結核分枝桿菌耐藥菌株。因此研究結核分枝桿菌抗藥機制對結核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8 15:39:11 美國哈佛醫學院Megan Murray小組近日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了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32 同濟大學醫學院戈寶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宿主介導的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 :一種新型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抑制劑的發現
    F1FO-ATP合成酶是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和生存所必需的酶,臨床已經證實是一個有效的抗結核靶點。                           抑制細菌呼吸作用是開發新抗菌藥物的一個有效途徑,結核分枝桿菌的電子傳遞鏈及ATP合成酶的組成如上圖所示,其中2012年FDA批准的耐多藥結核病貝達喹啉(BDQ)即為結核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首個上市的抑制劑;近年來貝達喹啉臨床耐藥日益嚴重,發現具有新作用方式的F-ATP抑制劑是克服貝達喹啉耐藥的有效途徑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微生物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05-06 微生物研究所 通過一系列深入分析和驗證,研究組成員鑑定出Mtb編碼的Rv1468c即是一種定位於結核分枝桿菌表面並可被宿主Ub識別的蛋白。
  • 10餘患者感染分枝桿菌 永嘉吳美娥診所「病」在哪
    診治醫生:  分枝桿菌很頑固,治療時間較長  陳雷說,分枝桿菌種類很多,這些患者感染的到底屬於哪一種,目前還無法確定。他們感覺這種分枝桿菌很頑固,很少見。  陳雷稱,一般情況下,這些患者感染了分枝桿菌不會是封閉針內的藥物引起的,如果是藥物引起的,那麼這個批次的藥品都會有問題,患者不會只有10多個。
  •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24:51 加拿大兒童病醫院John L.
  • 時隔20年,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終於出指南了!
    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以下簡稱NTM,不是指除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而是指除結核分枝桿菌複合群和麻風分枝桿菌以外一大類分枝桿菌的總稱。
  • 張天宇小組實現一步法構建自主發光分枝桿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
  • Nature:分枝桿菌分辨不同巨噬細胞的方式
    在這項研究中,Lalita Ramakrishnan及同事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及其致病性近親海洋分枝桿菌進化出了一個避開殺菌性巨噬細胞、同時招募那些允許它們生存的巨噬細胞的策略。這種偏向性的招募是通過兩個步驟完成的:第一,該細菌通過生成「分枝桿菌結核菌醇雙結核蠟酸酯」脂質來掩蔽被殺菌性巨噬細胞識別出的PAMP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與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第二,它們產生「酚糖脂」,後者通過宿主的一個「趨化因子受體-2」介導的通道促進「寬容」的巨噬細胞的招募。
  • . | 恥垢分枝桿菌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B的冷凍電鏡結構
    細胞膜對於像結核分枝桿菌這樣的致病分枝桿菌的生長和毒力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是對常見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它的主要成分是分枝菌酸-阿拉伯半乳聚糖-肽聚糖複合物,由肽聚糖、支鏈雜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AG)和長鏈分枝菌酸組成。另一個主要成分是脂化的雜多糖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
  • 我國科學家新力作: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這種細菌與結核分枝桿菌存在著密切的親緣關係,而且是一種用於研究許多細菌物種的流行模型。這種詳細的結構揭示出電子如何在一種迄今為止觀察不到的過程中在細胞內傳遞。通常,在細胞呼吸期間,能量來源(糖、脂肪酸和胺基酸)的氧化與電子受體(氧氣、硫、硝酸鹽和硫酸鹽)的還原偶聯在一起,從中可獲得化學能來合成三磷酸腺苷(ATP)和驅動細胞反應。
  • Science:多重耐藥性非結核分枝桿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但囊性纖維化的一種嚴重併發症——由多重耐藥性膿腫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引起的肺部感染,似乎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不是從環境中獲得。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來自517個囊性纖維化患者的約1100個膿腫分枝桿菌分離物進行測序,使用比較基因組學和系統發育學來追蹤分離物的來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