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纖維化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不具有傳染性。但囊性纖維化的一種嚴重併發症——由多重耐藥性膿腫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引起的肺部感染,似乎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不是從環境中獲得。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來自517個囊性纖維化患者的約1100個膿腫分枝桿菌分離物進行測序,使用比較基因組學和系統發育學來追蹤分離物的來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分析結果表明,M. abscessus通常藉助於懸浮顆粒,或者附著於物體表面,例如衣服、皮膚和頭髮,在個人之間傳播,這項研究近期在線發表在《Science》上。
在接下來的細胞系和小鼠模型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M.abscessus毒力增強的證據。基於這些結果,他們著手尋找這類微生物的潛在藥物靶點,並提出感染控制方案。
文章共同通訊作者、維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的Julian Parkhill說,「我們現在知道了這類感染是如何擴散的,可以採取行動應對了。我們的研究也在幫助宣傳感染控制政策,並且提供監控這些政策有效性的方法。」
與分枝桿菌屬中的其他微生物不同,M.abscessus 與結核病感染無關,但它導致囊性纖維化患者和其他肺部炎症患者發生非常嚴重的肺部感染,進而導致危險的肺損傷。
為了了解囊性纖維化患者感染的潛在來源和傳播,研究人員對來自英國診所的517名患者的1080個膿腫分枝桿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利用這些測序數據,研究人員確定了M. abscessus的3個亞種:730個分離株是M. a. abscessus;256個分離株是M. a. massiliense;91個分離株是M. a. bolletii;還有3個分離株中存在多個M. abscessus亞種。
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對囊性纖維化患者中的M. abscessus 分離物的遺傳模式分析表明,該感染的微生物來源是土壤或水。而這項最新的測序成果表明,M. abscessus分離物之間存在遺傳上的關聯。
例如,研究小組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基因組序列,確實看到了一些分離株高度不同,似乎來源於環境,但除去混雜因素後,幾乎四分之三的分離株以人對人傳播的方式聚集。
參考文獻: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human-transmissible multidrug-resistant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DOI:10.1126/science.aaf8156du
- END -
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 測序中國,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精準醫療】:聆聽各方專家觀點!
►回復【從零學測序】: 查看測序中國《從零學測序》系列課程!
►回復【臨床沙龍】:查看「基因檢測的臨床應用」沙龍演講!
測序中國 seq.cn
基因科技|精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