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等在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抗性相關潛伏蛋白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1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微生物所等在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抗性相關潛伏蛋白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03   今日/總瀏覽:2/2344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人類慢性傳染性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最多的傳染病之一,並且全球約有1/3人口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我國是全世界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感染人數超過4億,每年新發傳染性病人150萬,約有13萬人死於結核病。新近的統計數據顯示大於10%的病例至少對一種藥物有抗性,1%病例為多耐藥菌感染,在某些地方已經分離出目前尚無藥可治的結核分枝桿菌耐藥菌株。因此研究結核分枝桿菌抗藥機制對結核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異煙肼是活動性結核病和潛伏感染結核病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線藥物,研究其耐藥機制對於臨床治療和新藥研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流行病研究報導表明潛伏相關的廣譜脅迫蛋白(USP)Rv1996位於臨床菌株的缺失熱點。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米凱霞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在結核分枝桿菌疫苗株BCG中過表達與廣譜脅迫蛋白(USP)Rv1996,發現其與一線藥物異煙肼(INH)抗性相關,使其耐受性降低。進一步通過和清華大學鄧海騰實驗室、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的 John Chan合作,通過異煙肼的活化酶KatG酶活染色以及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過表達Rv1996使得KatG的表達上調,分枝桿菌潛伏調節蛋白MprA下調,其他和異煙肼相關的基因表達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通過BCG Wanyne Model模擬低氧脅迫潛伏感染狀態,發現Rv1996表達大幅上調,同時,KatG的表達相應上調,而MprA的表達下調。這個研究首次發現了潛伏相關蛋白和結核分枝桿菌異煙肼耐藥直接相關並解釋了臨床上耐藥熱點產生的原因,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doi: 10.1021/pr5011058)。助理研究員胡新玲和研究實習員李曉靜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米凱霞為通訊作者,鄧海騰和John chan為共同作者。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和「973」項目資助。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研究分析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8 15:39:11 美國哈佛醫學院Megan Murray小組近日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了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性和疾病進展風險
  • 多篇文章聚焦結核分枝桿菌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期在結核分枝桿菌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定的機制:免疫系統利用一種稱為衣康酸(itaconate)的「武器」靶向結核分枝桿菌,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人們直到最近才發現當受到攻擊時,免疫系統會大量產生衣康酸。到目前為止,衣康酸如何讓這種致病性細菌繳械投降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微生物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05-06 微生物研究所 通過一系列深入分析和驗證,研究組成員鑑定出Mtb編碼的Rv1468c即是一種定位於結核分枝桿菌表面並可被宿主Ub識別的蛋白。
  • 洛哌丁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蒙脫石等有直接殺菌作用
    此研究使用REMA測定法確定了洛哌丁胺對分枝桿菌種類的殺菌作用(圖 S1)。實驗者觀察到不同濃度的洛哌丁胺會抑制所有評估的分枝桿菌物種的生長。結核分枝桿菌H37Ra株和恥垢分枝桿菌是易受<100 μ克毫升-1,而牛分枝桿菌BCG和結核分枝terrae易受到<150 μ克毫升-1。
  •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相關資訊細胞焦亡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炎性形式,與消除病原體感染有關。但是,來自結核分枝桿菌(M.tb)的巨噬細胞的細胞焦亡相關蛋白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開發。由結核分枝桿菌(M.tb)引起的結核病(TB),是全世界傳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2018年全世界約有1000萬新結核病病例,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
  • ...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促進細胞焦亡作用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章曉聯/殷雷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分泌的蛋白可促進細胞焦亡作用 2020-10-2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種新型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抑制劑的發現
    F1FO-ATP合成酶是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和生存所必需的酶,臨床已經證實是一個有效的抗結核靶點。                           抑制細菌呼吸作用是開發新抗菌藥物的一個有效途徑,結核分枝桿菌的電子傳遞鏈及ATP合成酶的組成如上圖所示,其中2012年FDA批准的耐多藥結核病貝達喹啉(BDQ)即為結核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首個上市的抑制劑;近年來貝達喹啉臨床耐藥日益嚴重,發現具有新作用方式的F-ATP抑制劑是克服貝達喹啉耐藥的有效途徑
  •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32 同濟大學醫學院戈寶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宿主介導的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 實時螢光PCR方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mRNA的研究
    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  建立檢測結核分枝桿菌mRNA表達水平的實時螢光PCR反應體系,快速鑑定結核分枝桿菌。 方法 設計合成結核分枝桿菌mRNA相應引物和探針,探針標記以JOE為報告基團,BHQ1為猝滅基團。優化反應條件,建立結核分枝桿菌mRNA的實時螢光PCR檢測方法。
  • 結核分枝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臨床價值
    許多研究已經解決了結核桿菌全基因組測序的問題,並且知道整個基因組的序列,而不僅僅是幾個片段,這就大大增加了分子流行病和接觸者追蹤的準確性。此外,一些問題如突變率、耐藥性、新藥物的靶點、結核分枝桿菌複合群的系統發育和進化演變已通過WGS闡明。儘管如此,WGS還不能解釋菌株之間的傳遞性差異,或者為什麼一些菌株比其他更有毒性或更容易出現多藥耐藥發展。
  • 17名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 吳美娥診所被責令停業
    相關報導:在吳美娥診所治療過的患者感染的分枝桿菌從何來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初步鑑定為牛型結核桿菌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分支桿菌衛生部門介入  溫州網訊  永嘉甌北患者在診所治療後集中出現的感染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 探案丨頸胸腹多發淋巴結腫大,淋巴瘤or結核?
    肺組織、淋巴結組織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均陰性。08-29 拔出胸腔引流管。綜合病史,結節病與結核感染難以鑑別,考慮結核感染不除外,暫予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四聯抗結核治療,予以出院,密切隨訪。
  • 「胸科學術」結核分枝桿菌游離核酸檢測有效提高結核性胸膜炎的...
    2020年8月,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陳效友教授、車南穎教授、楊新婷教授以及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的汪海波教授等人合作研究,並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雜誌發表了《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中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游離DNA:診斷準確性研究》(
  • MALDI-TOF MS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進展
    應用傳統的化學方法對常見細菌進行鑑定,仍然是現在大多數實驗室所採取的鑑定方法,但是對於一些難鑑定菌及培養要求苛刻的病原體,常規鑑定方法並不能滿足實驗室及臨床的應用。然而,MALDI-TOF MS技術不僅能夠快速鑑定,而且也為微需氧菌、厭氧菌、真菌、結核分枝桿菌及病毒等難鑑定、難培養病原體的鑑定彌補了生化鑑定方面的不足。
  • 張天宇小組實現一步法構建自主發光分枝桿菌—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
  •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24:51 加拿大兒童病醫院John L.
  • 時隔20年,非結核分枝桿菌病終於出指南了!
    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以下簡稱NTM,不是指除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而是指除結核分枝桿菌複合群和麻風分枝桿菌以外一大類分枝桿菌的總稱。
  • MALDI-TOF飛行質譜在臨床微生物鑑定和藥敏檢測中的應用
    對於革蘭陽性菌或腸桿菌類似的生長較快的微生物,在綿羊血瓊脂培養基接種後,孵育2-3小時得到的薄菌落層即可在1分鐘內進行鑑定,這種方法稱為全細胞質譜(Whole Intactcell MS,WCMS),是一種通過MALDI-TOF MS獲取微生物蛋白譜數據的方法。單個細菌或酵母菌落中的微生物作為薄膜直接塗在MALDI靶板上。
  • 昆明動物所等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中獲進展
    >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姚永剛課題組、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玉葉、玉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文山州皮膚病防治所開展合作,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前期,考慮到麻風分枝桿菌基因組中大量與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丟失,推測宿主線粒體及其相關基因變異可能影響麻風分枝桿菌的感染。研究鑑定出一批線粒體相關的基因與麻風的遺傳易感相關,如LRRK2、OPA1、PARL和PINK1。
  • 微生物所在病原菌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2014年初揭牌成立了「病原微生物耐藥和耐藥基因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專門從事耐藥微生物的基因組學、耐藥機制及傳播機制的研究。繼2013年8月和2014年初重點實驗室朱寶利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 和Gut Microbes上發表了人體腸道細菌耐藥基因與動物抗生素使用之間的相關性及耐藥基因隨個體年齡變化的規律的研究工作後,近來在臨床病原菌的耐藥基因組學研究中又取得了系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