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丨頸胸腹多發淋巴結腫大,淋巴瘤or結核?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繆青、馬玉燕等 SIFIC感染官微

作者:繆青 金文婷 馬玉燕

審閱:胡必傑 潘珏

一、病史簡介

男性,44歲,安徽人;2018-08-24入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主訴:乏力伴體重下降3月

現病史

2018-05 因乏力、體重下降(2月內體重下降5kg)就診外院,診斷糖尿病,予以口服降糖藥治療。同時胸部CT報告:右肺上葉胸膜下見斑片影,邊緣模糊欠清。右肺散在纖維斑點及網點影伴多發小結節。縱膈內及雙側肺門見多發明顯增大淋巴結。無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不適,未予治療。

2018-08-03 上海某三甲醫院就診,胸部CT較前無好轉,查血常規:WBC:5.50*10^9/L,CRP:8.83mg/L,ESR:30mm/H。08-06 行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鏡針吸活檢(EBUS-TBNA),外院病理我院會診示見不典型肉芽結節,未見到明確凝固性壞死組織,特殊染色結果見少許抗酸染色陽性桿菌。淋巴結組織mNGS未見有意義病原體;行胸腔穿刺,胸水常規:有核細胞 10000*10^6/L,淋巴細胞 91%,巨噬細胞 3%,ADA:22.8U/L。

2018-08-10 外院PET/CT:多發區域淋巴結(左頸外及兩側頸根部、縱膈、胸壁、腹腔及腹膜後)腫大,FDG代謝異常增高。08-17 外院再次行EBUS-TBNA,病理示受擠壓的淋巴樣細胞和局部嗜酸性上皮樣細胞結節形成,肉芽腫性病變不除外。

2018-08-24 為進一步明確病因,收入我科。

自述2017年5月體檢胸部CT發現縱膈內少量小淋巴結,餘未見明顯異常。

既往史:否認其他基礎疾病。

二、入院檢查(2018-8-24)

【體格檢查】

T:35.8℃ P:80次/分 R:20次/分 BP:96/73mmHg

查體: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皮膚無皮疹、瘀斑等。肺部聽診清音,未及乾濕囉音。心臟及腹部查體無殊。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WBC 3.57X10^9/L ,N 43.9%;HB 137g/L;PLT 314X10^9/L

炎症標誌物:ESR 11mm/H,hsCRP 9.8mg/L;PCT 0.09ng/ml

生化:ALT/AST 21/17U/L,Alb 41g/l,SCr 61μmol/l,糖化血紅蛋白 5.5%;Ca:2.22mmol/l;

血氣分析(不吸氧):PaO2 73mmHg,PCO2 41mmHg;

TSPOT A/B 0/0;G試驗(-);

腫瘤標誌物:CEA 1.5ng/ml;

自身抗體:抗核抗體顆粒1:100;RF(-)

細胞免疫:淋巴細胞數 980.5 cells/μL;CD4淋巴細胞: 422 cells/μL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 32.3U/L

【輔助檢查】

08-24 胸部CT:兩肺瀰漫病變,伴雙側頸根部、縱隔、心隔角多發淋巴結腫大,右側少量胸水,考慮肉芽腫性炎性病變(結節病等)可能大,MT不能完全除外。

三、臨床分析

病史特點:患者中年男性,既往無基礎疾病,發現肺部病灶、淋巴結增大3月,伴體重下降,否認發熱、盜汗、咳嗽等不適,WBC、ESR、PCT不高,CRP輕度升高,影像學示雙肺多發斑點斑片影,以右上肺為著,縱膈、肺門、頸部及腹腔多發淋巴結腫大,伴胸腔積液;外院多次淋巴結病理均顯示肉芽腫性病變,縱膈淋巴結組織mNGS未檢出特殊病原體;需考慮如下疾病:

淋巴瘤:該患者消耗症狀起病,外院PET-CT顯示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伴糖代謝升高,需考慮淋巴瘤等腫瘤性疾病可能,但不支持的點為該患者無發熱,且外院多次活檢未見明顯腫瘤依據,故必要時需重複活檢,尋找證據。

結核感染:該患者無明顯呼吸道症狀,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伴胸腔積液,病灶進展緩慢,外院TBNA病理見少量抗酸陽性,同時胸水為以單核細胞為主的滲出液,ADA升高,因此需考慮結核感染。但該患者我院T-SPOT陰性,肺內病灶為肺門周圍的斑點影伴少許間質改變,非典型結核感染表現,可重複胸水穿刺送檢、支氣管鏡肺組織活檢/E-BUS,必要時診斷性治療。

結節病:該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炎症標誌物基本正常,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以肺部為主,外院病理曾傾向結節病可能,因此高度懷疑結節病,但該患者並發胸腔積液,ADA升高,入院後查ACE正常範圍,不完全支持該診斷。必要時可再次組織病理活檢,同時進一步完善病原學檢查,排除分枝桿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因素。

四、進一步檢查、診治過程和治療反應

2018-08-27 介入超聲下胸腔積液穿刺:引流出約70ml淡黃色液體,蛋白定性+;WBC 9000/mm3;多核 10.0%;單核 90.0%;LDH 214U/L;CEA 0.8ng/mL;ADA 48U/L;塗片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

08-28 行支氣管鏡EBUS-TBNA及經支氣管鏡肺活檢術(TBLB):管腔通暢,黏膜光滑,未見新生物,超聲探及4R組淋巴結直徑約20mm,超聲引導下行TBNA共4次,7組淋巴結直徑約30mm,超聲引導下行TBNA共2次,透視引導下於右上肺後段病灶處行TBLB。

08-29 氣管鏡活檢病理:(右上後段TBLB)肉芽腫性病變。(4R組、7組縱隔淋巴結TBNA)肉芽腫性病變。肺組織、淋巴結組織找細菌、真菌、抗酸桿菌均陰性。

08-29 拔出胸腔引流管。綜合病史,結節病與結核感染難以鑑別,考慮結核感染不除外,暫予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四聯抗結核治療,予以出院,密切隨訪。

出院後隨訪

2018-09-06 支氣管鏡EBUS-TBNA及TBLB病理補充報告:肺組織、4R、7組淋巴結特殊染色陰性,結核PCR陰性。

2018-10-19 複查胸部CT示肺部結節及右側胸腔積液較前增多,隨訪ESR 16mm/H;hsCRP 10.3mg/L。再次胸腔穿刺引流,胸水仍為以淋巴細胞為主滲出液,ADA: 37.0U/L;抗結核方案調整為異煙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吡嗪醯胺;

2018-10-26 胸水、肺組織mNGS均陰性。

2018-11-06 複查胸部CT:兩肺瀰漫病變,雙側頸根部、縱隔、心隔角多發淋巴結較10-19相仿,右側胸腔積液減少。複查T-spot A/B 0/0,第一次住院時胸水、肺組織、淋巴結組織分枝桿菌培養均陰性,因結核病原學證據欠充分,且抗結核效果不佳,考慮結節病可能大,予以甲強龍40mg qd ,繼續抗結核治療。11-12減量至30mg qd,並逐漸減量。

2018-12-13 胸部CT示較前18-11-06片明顯縮小;肺內病變,較前片明顯好轉;原右側胸腔積液,現基本吸收。

2019-01-28 胸部CT:兩肺病灶較2018-12-13進一步吸收,多發淋巴結較11-06繼續縮小;停用抗結核治療,美卓樂4mg qd po。

2019-04-04 胸部CT:兩肺病灶基本吸收,腫大淋巴結較前相仿,繼續美卓樂4mg qd po,07-08 停用美卓樂。

2020-03-28 胸部CT:兩肺陳舊性改變,兩側肺門、縱膈小淋巴結,較前相仿。

胸部CT隨訪.

五、最後診斷與診斷依據

最終診斷

結節病

合併結核病可能

診斷依據

患者中年男性,發現肺部病灶、淋巴結增大3月,WBC、ESR、PCT不高,CRP略高,影像學提示雙肺多發斑點斑片影,以右上肺為著,縱膈、肺門、頸部及腹腔多發淋巴結腫大,伴胸腔積液;多次EBUS-TBNA病理提示肉芽腫性病變,本次縱膈淋巴結組織結核PCR、組織mNGS均陰性;胸水塗片找抗酸桿菌陰性,分枝桿菌培養陰性,胸水mNGS陰性。單純抗結核治療效果不佳,使用激素後肺內病灶、胸腔積液迅速吸收,淋巴結逐漸縮小,結合影像、病理、微生物結果及治療反應,考慮結節病診斷成立。

同時,該患者病程中出現胸腔積液,胸腔積液相關檢查提示以單核細胞升高為主的滲出液,ADA升高;外院淋巴結組織特殊染色見少許抗酸染色陽性桿菌;且結節病很少表現為胸腔積液;雖肺部病灶影像學特徵不支持結核感染表現,但不能完全排除合併結核性胸膜炎和淋巴結結核感染可能,故同時予抗結核治療5月餘。

六、經驗與體會

深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主要為結核感染、淋巴瘤、結節病等,本例患者首先考慮結節病,該病是以單個或多個臟器和組織非乾酪性肉芽腫性病變為表現的疾病。可侵犯全身各個臟器,肺部和淋巴系統最常受累。肺部表現從無症狀至勞力性呼吸困難輕重不等,極少情況下可出現肺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非特異性全身症狀可包括乏力、不適、發熱和體重減輕等。結節病的典型表現為對稱性肺門淋巴結腫大,肺受累的典型表現是瀰漫性間質性肺疾病,其他較少見的肺部表現包括氣胸、胸膜增厚、乳糜胸和肺高壓。

結節病病生理機制為多種原因引起的抗原驅動的免疫紊亂,其啟動病程的確切刺激因子至今仍不明。現已發現眾多微生物可能是結節病的病原體,尤其是分枝桿菌和丙酸桿菌。有meta分析結果表明,結節病中分枝桿菌分子診斷陽性率為26.4%,是正常人群檢出率的9倍。因結節病的臨床特徵及病理學表現與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的治療方案完全相反,故鑑別診斷非常重要。結節病的診斷是排他性診斷,缺乏特異性的實驗室指標,且分枝桿菌培養困難,在臨床上兩者往往難以鑑別。近幾年,關於結節病合併結核的個案報導逐漸增多,甚至有部分結節病病例是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過程中出現影像學進展,進而診斷合併結核感染。因此,在診斷結節病時切記不要遺漏結核感染,同時在結節病的治療過程中,當出現影像學進展時,除了考慮結節病進展外,還需要警惕結核感染的出現。對於本例患者,臨床表現像結節病,但有胸腔積液、縱膈淋巴結組織特殊染色見少許抗酸染色陽性桿菌,故考慮兩者並存,如僅用激素治療而不抗結核治療,會導致結核病灶播散,甚至危及生命。

結節病治療的主要藥物是糖皮質激素,病變局限的無症狀者或早期患者可自行緩解。本例患者結核不能完全除外,故治療初期先抗結核治療,但抗結核近2月,病灶吸收不明顯,加強抗結核仍效果不佳,故考慮結節病可能大,加用激素後肺內病灶、腫大淋巴結均快速明顯好轉,結合影像、病理、微生物結果及治療反應,考慮結節病診斷成立。

該患者病程中出現胸腔積液,胸水常規及生化示以單核細胞升高為主的滲出液,ADA升高;外院淋巴結組織特殊染色見少許抗酸染色陽性桿菌;結節病很少表現為胸腔積液;故考慮結核性胸膜炎,且合併淋巴結結核可能,故在激素使用基礎上同時予抗結核治療5月餘後胸水消失,淋巴結縮小,因此考慮該患者在結節病基礎上合併結核感染可能。臨床上結節病與結核病鑑別困難,特別是對於γ幹擾素釋放試驗陽性的患者,可考慮在激素治療的同時抗結核治療。

參考文獻

[1] Crouser ED,Maier LA,Wilson KC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of Sarcoidosis. An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m J RespirCrit Care Med. 2020 Apr 15;e26-e51

[2] Gupta D,Agarwal R,Aggarwa AN,Jindal SKWang F, Yu J, Zhou Y, et al.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mycobacteria insarcoidosis: a meta-analysisFront Immunol. 2018,14(9):1047. Eur Respir J. 2007Sep;508-16. pii:09031936.

上海中山醫院感染病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淋巴結腫大,可能是轉移,還可能是腫瘤!|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結|腫瘤|...
    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炎症,可能是結核,可能是癌細胞轉移,還可能是淋巴瘤。具體屬於哪一種,需要醫生來鑑別診斷。今天要聊一聊初始症狀為淋巴結腫大的霍奇金淋巴瘤,它是淋巴瘤中的一種類型。淋巴瘤是全球第八大常見惡性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為霍奇金淋巴瘤的5倍以上。
  • 探案丨反覆發熱談瘤色變,一波三折又撥雲見日
    原創 姚雨濛 金文婷等 SIFIC感染官微前言:中山感染探案系列至今共137期,還是首次對同一病例進行第2次探案,是上一次的診斷有誤嗎?若有興趣,請您參見中山感染探案第100期(),回顧這位患者一年多前的診治過程。
  • 探案丨皮膚多發破潰伴流膿,病因隱藏難尋覓
    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未捫及。右腳踝腫脹。綜合目前資料,診斷和鑑別診斷考慮如下:皮膚軟組織感染:全身多發皮膚破潰流膿伴發熱、炎症標誌物持續升高,首先考慮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可能為特殊病原體引起,如結核或NTM(非結核分枝桿菌)及真菌感染。
  • 淋巴結腫大多久才能消 淋巴結患者需注意這些
    淋巴結腫大是讓很多人都會擔心的事情,那麼淋巴結腫大多久才能消呢?怎樣才能徹底消除?導致淺表淋巴結腫大原因有哪些?淋巴結腫大的分類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淋巴結腫大多久才能消導致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四個。
  • 淋巴結腫大嚴重嗎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四種
    淋巴結腫大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頭頸部淋巴引流豐富,頸部本身就有很多淋巴結,在病理生理狀態下,可造成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嚴重嗎?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怎麼治療?本文就以頸部淋巴結腫大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 淺表淋巴結腫大長在哪 淺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淺表淋巴結腫大長在哪呢?其實,人體淋巴結遍布全身各個地方,那麼,你知道導致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什麼呢?淋巴結腫大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淋巴結腫大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淺表淋巴結腫大一般而言長在哪裡呢?相信大家都了解過淋巴結腫大,其實,導致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很多,來了解一下吧!
  • 腸繫膜淋巴結腫大的症狀及治療方案
    腸繫膜淋巴結腫大是近幾年高發的一種常見病,很多寶寶肚子痛都是它引起的。7歲以下的孩子最易發作。引起腸繫膜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是病毒性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道感染後,病毒及其毒素隨著血液循環到達遠端迴腸的淋巴,導致這個區域的淋巴結腫大。那麼腸繫膜淋巴結腫大治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講講。
  • 不痛不癢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腫瘤
    2018-09-15 11:45圖文來源:揚子晚報 不痛不癢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腫瘤今天是世界淋巴瘤日;要警惕身體不明原因的腫塊在我國,淋巴瘤雖不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其發病率增長速度卻十分驚人,是增長率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我國淋巴瘤發病率年增長率為3%—5%,每年新發病例約10萬,已成為我國男性的第八大高發惡性腫瘤。專家提醒,淋巴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且無疼痛感。如果這樣的淋巴結腫大,千萬要當心。
  • 探案丨手臂膿腫6月傷口不愈,塗片檢查1天找到元兇
    該患者存在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前臂傷口遷延不愈,抗細菌治療效果不佳,且胸部CT示兩肺多發粟粒樣小結節影、斑點樣病灶,需考慮NTM感染可能;但患者兩次查T-SPOT均升高,不支持常見NTM菌種感染,入院後可行膿液、創面分泌物分枝桿菌培養、mNGS等與結核進一步鑑別。
  • 淋巴結腫大怎麼辦?會癌變嗎?(下篇)
    如何預防淋巴結腫大?促進血液循環:良好的血液循環可幫助淋巴系統更有效的運轉:常運動,多泡腳,多喝熱水提高免疫力:a) 均衡飲食,多攝入優質蛋白質(牛奶、雞蛋、魚肉等)b) 保證每天7~9個小時的充足睡眠c) 保持心情愉悅  淋巴結與淋巴瘤  大多數良性淋巴結腫大在炎症消退後,淋巴結腫大會自行消退。
  • 探案丨腰痛腿痛關節痛,遷延不愈苦尋因
    既往史:2014年因「胸腔積液、縱隔淋巴結腫大」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就診,行縱隔淋巴結活檢,診斷「淋巴結肉芽腫」,予激素治療後好轉(患者自訴,病理報告及出院小結未見);2014年於廣東省人民醫院行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後病理「良性」(未見報告),目前優甲樂口服;高血壓5年,自服珍菊降壓片 1片 qd,血壓控制可;2017年發現糖耐量異常,未診治。
  • 淋巴結腫大怎麼辦?會癌變嗎?(上篇)
    什麼是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人群。由於人體的各個部位或者器官附近都有淋巴結,當人體局部發生病變或產生炎症時,淋巴結內的細胞迅速增殖,因而導致淋巴結腫大。  大多數的淋巴結腫大並非癌症的體徵,往往與炎症有關,如病毒或細菌感染,這種通常為良性。
  • 淺表淋巴結腫大是什麼意思,淺表淋巴結腫大怎麼辦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淺表淋巴結腫大的問題。淋巴細胞在人們全身都有分布,在人體出現疾病或炎症的時候,經常會伴隨著淋巴結腫大,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淋巴結腫大的問題。有的人對淺表淋巴結腫大不了解,他們很想知道淺表淋巴結腫大之後會不會有疼痛感,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這個問題,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得了淺表淋巴結腫大會疼嗎?這個要根據具體的疾病來劃分:1、淋巴結炎:這種疾病引起的淺表淋巴結腫大,用手觸摸感覺很軟,按壓的時候會有疼痛感。症狀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淋巴結的部位還會產生紅腫。
  • 早期不痛不癢 當心會偽裝的淋巴瘤
    我們知道「國嗓」羅京、影星李鈺等名人都是因為患淋巴瘤去世。今年高考前期,湖南永州江華二中的高三學生陳薇薇,同樣是因淋巴瘤不幸去世。她的媽媽在朋友圈寫道:兒來一程,母念一生。看哭了無數人。這個家庭的不幸也再次喚醒公眾對危險的淋巴瘤的認識,也提醒大家及早發現潛藏在我們身上的危險淋巴結。
  • 淋巴瘤不見了,仍要按計劃化療
    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江蘇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腫瘤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辦,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019年全國淋巴瘤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南京淋巴瘤紫金論論壇」在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醫生參加會議,共襄難治性淋巴瘤診治經驗。
  • 淋巴結腫大不疼痛 當心惡性腫瘤潛伏
    原標題:淋巴結腫大不疼痛 當心惡性腫瘤潛伏 9月15日為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專家指出,淋巴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且無疼痛感。若是出現頸部或鎖骨上的淋巴結,或腋下的淋巴結逐漸腫大,或是找不到原因的發燒、盜汗、消瘦、瘙癢等症狀,需提高警惕。
  • 最強大腦參賽選手淋巴瘤去世 淋巴瘤早期症狀有哪些
    8月19日,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組透露,節目第一季選手楊萬裡,因患淋巴瘤於8月7日去世,年僅31歲。在《最強大腦》中,楊萬裡曾因在五天之內清楚記憶101隻外形相似的斑點狗而聞名。楊萬裡曾在節目中說過,希望能夠證明自己來過這世界,卻在一年後因為淋巴瘤而離開人世。而最近上映的電影《滾蛋吧!
  • CD30陽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現狀
    2019.09.23胃鏡:1.胃體黏膜病變性質待定;2.胃內食物滯留,胃鏡病理回報示:(胃體)惡性腫瘤2019.09.24全腹CT平掃示胃壁瀰漫增厚,腹部增強CT示腹腔內多發增大淋巴結;盆腔少量積液;2019.09.30上腹部增強CT示:胃壁小彎側黏膜增厚,考慮惡性腫瘤性病變,伴肝門區、肝胃間隙、胃體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