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的奇觀,你其實從未見識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來自專輯看見地道中國

▲海南文昌的沙灘,從空中看像極了沙漠。攝影/謝墨

-風物君語-

南海奇觀

海南島長什麼樣?

她,有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昌化江口,驚奇又驚豔;

佔據她1/7陸域面積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堪稱世界最大的生物諾亞方舟;

火山家族、千年古鹽田、草原、椰林等極致自然風光,將她濃墨裝點。

▼一組航拍,展示一個你並不了解的海南島

▲海南北部火山熔巖地貌。攝影/謝墨

▲海南儋州峨蔓鎮的小迪村古鹽田, 攝影/謝墨

▲俯瞰三亞海棠灣海岸,魚塘遍布。圖/視覺中國

▲五指山牙胡梯田, 攝影/二中兄

在中國版圖南端最廣袤的南海,水滴狀的海南島,像一塊翠色的琥珀,鑲嵌在藍色的汪洋之上。一如擁有豐富內含物的琥珀,海南島也是一座奇觀與激情並存的寶島。

海南島,也是一座逐夢寶島,是無數人夢想開啟的地方。一代人在這裡沉澱,樂觀地搏擊風浪;一代人自這裡啟程,擁抱更加廣闊的海洋。

▲海南三沙西沙群島七連嶼。圖/視覺中國

薛丁格的瓊州海峽

海南省,位於中國版圖的最南端。作為全國唯一完全位於熱帶的省份,海南省的主島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

▲海南省的南沙群島,界定了中國最南端的版圖。製圖/Paprika

在6000多萬年以前,這片熱情的島嶼,與今日廣東省的陸地緊密相連。至於海南島與陸地是如何分開的,則要看薛丁格的瓊州海峽了。而瓊州海峽的形成,直到今天,仍是地質學家之間的一段「公案」。

有科學家認為,6000多年前的一場地殼運動,導致部分陸地下陷,形成了古瓊州海峽。也因這場地殼運動,引得海南島北部的火山爆發。隨著火山噴發物地堆積,海南島的面積隨之擴大。也有科學家認為,先是火山噴發,導致海南島的地表塌陷,從而形成了瓊州海峽。

▲火山遍布海南島北部。製圖/Paprika

無論是哪種觀點,塑造今日海南島的成因之一,都指向了火山。

今天的海口市,有一片面積達108平方公裡的石山火山群。這個擁有40座火山的「火山大本營」,平均每2平方公裡就有一座火山。根據地質學家考證,這片區域是我國新生代以來火山運動最強烈、最頻繁、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不過距離它的最後一次爆發,已經過去了1萬餘年。

▲儋州峨蔓鎮龍門激浪景區的火山口。攝影/謝墨

在眾多火山中,馬鞍嶺火山斷層C位出道。在這裡,大火山帶小火山,主火山帶副火山,儼然是一個「完美的火山家族」。站在馬鞍嶺火山的最高點風爐嶺,瓊州海峽的全貌盡收眼底,若天氣晴好,甚至還能看到對岸的雷州半島。

▲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內,如同地球之眼的馬鞍嶺火山口。攝影/謝墨

若想聆聽地球的故事,可以自馬鞍嶺火山口沿著步道下至深69米的火山口底部,翠綠而深邃的火山口,像是神秘的地球之眼,凝視許久,仿佛可以聽到地球遠古的回音。

在海南島北部,火山運動的痕跡隨處可見。如何與裸露的火山巖石和諧相處,是海南火山人的人生第一課。洋浦人給出的答案是,鹽田。

▲洋浦千年古鹽田。攝影/杜宜永、海南洋浦小豐

大小不一的巖石,被古代的洋浦人削去一半,而剩餘的石頭中間,則被鑿成一個平滑的石槽。海水倒入石槽內,經過陽光的暴曬,便可提取鹽分結晶。這項中國最早的日曬製鹽技術,在洋浦已經沿襲了一千多年。

除了瓊北遍布的火山地貌,中部南北走向的五指山、黎母山、霸王嶺,又為海南島送來了另一道景觀——熱帶沙漠。

▲海南五指山。攝影/謝墨

迥異於海南島東側的熱帶海洋風情,海南島西側的空氣,有種北方冬日的乾燥。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被高聳的五指山、黎母山阻擋,高溫的山脈西側,水分大量蒸發,在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形成了一片面積不大的流動、半流動沙丘。海南第二大河昌化江經此入海,從高空上看,呈現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奇觀。

▲昌化江入海口處,海水、流動的沙丘與魚塘並存。攝影/謝墨

海南島的裙擺有多美?

雖說山地塑造了海南島,但在更多人的心中,與海南島關係最密切的,仍是大海。幾千萬年來,海洋與陸地的交響,為這座島嶼,塑造出長達一千多公裡的綿長海岸線。如果說中部高聳的山脈,是海南島的身軀主幹,那麼綿延優美的海岸線,就是海南島的裙邊。

▲文昌銅鼓嶺下的月亮灣風光。圖/視覺中國

在海南省東部的文昌,有一條綿延15公裡的椰海長廊。「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兩百萬株椰樹,像一把把綠傘,撐在海南島東海岸的上空,是橫掃萬物的颱風入境的第一道防線。

▲文昌東郊椰林。攝影/二中兄

今日的海南島又被稱作椰島,但海南並非是椰子的故鄉。沒有人知道,第一個椰子,是如何漂洋過海,與海南島相識。大約是在數萬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自老家馬來群島的椰樹上掉落,被潮水裹入海中,搭乘著「洋流號」,開啟了奇幻漂流。

作為一種極具生命力的植物,即便在海洋裡浸泡了110天,遇到土壤後,椰子仍然可以生長發芽。這不止是一隻椰子的冒險,艱難的旅程必定伴隨著許多次的失敗,直到某個椰子與海南島相遇,從此安營紮寨,從一個椰子繁衍出一片椰林。

▲最符合我們認知的海南,椰樹、海洋與船。圖/視覺中國

自椰林向北,海南島的北部海岸,有一段特殊的海岸線。在這裡,海洋與陸地的交鋒中,海水佔據上風,留下總長約28公裡的溼地灘涂。一片蔥鬱的樹林,就生長在海水與灘涂的交界地帶。

有趣的是,這片蔥鬱的綠色樹木,卻被叫做紅樹林。因為長期的海水浸醃,這些樹木富含一種特殊成分——單寧酸,樹幹被砍伐後,裸露的地方便被氧化成紅色。這便是紅樹林得名的由來。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攝影/謝墨

植物的生命力量,遠比我們想得更強大。泡在海水中長大的紅樹林,為了更好地活下來,把自己進化成一臺臺過濾機。遒勁的樹根,不僅能從海水中過濾出淡水,輸送至樹幹,還能排出多餘的鹽分。

▲儋州的漁村與灘涂、陵水漁村。攝影/二中兄

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景觀固然壯美,人類活動蹤跡的裝點,讓海南島的海岸線景觀更顯靈動。千舟競發、迎來送往的漁港,將唯美靜態的海岸線,轉化成視頻格式。而那些聳立在海岸線上的燈塔,則是為迷途船隻指引方向的路牌。

位於海南島最南端的錦母角燈塔,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涯海角;讓人談之色變的「木爛頭」(木蘭頭燈塔),守護著木蘭灣的一片危險水域;海南最古老的臨高角燈塔,不僅見證了海南島的新舊輪轉,也是不少內陸人進入海南島的第一眼景觀。

▲錦母角燈塔和臨高角燈塔。攝影/宋國強

在這座寶島上做夢的,都有誰?

海南島是一座允許人做夢的島嶼。千百年來,無數人懷揣著「海南夢」而來。

最早一批進入海南島的人類,是數千年前的黎族先民。他們乘船渡海而來,自海南島北部海岸登陸,沿著各條河流上溯至島內各地,慢慢摸索設計出船形房屋、牙胡梯田的生活樣貌。

▲上圖:海南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傳統黎族船形屋;下圖:保亭縣甘什嶺織錦的黎族老婦。攝影/王寰

即便在不少人的心中,海南島是理想的家園,然而一道瓊州海峽的阻隔,卻讓她被古代中原當政者誤解成「孤懸海外」的蠻荒之地。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海南島是眾多流放地中,距離政治文化中心最遠的貶謫之地。因而流放海南島,成為當時懲罰最重的貶謫。

值得玩味的是,無論是一身英烈氣的五公(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宋代大學士李光、胡銓),還是「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蘇軾,被貶謫到海南島的官員,多是當時的文化精英。

▲上圖:儋州東坡書院。攝影/海南洋浦小豐;下圖:三亞崖城學宮,也叫崖城孔廟。攝影/何嶸

在海南島,他們沉澱蟄伏,解鎖新的人生任務。也正因他們的到來,長期處於「外化」的海南島開始重視教育,貶臣們「丹心未泯,誓九死而不移」的精神品格,注入了海南人的基因。

事實上,海南並非是人們印象中的「文化沙漠」,明朝時的海南島曾被譽為「海外鄒魯」,書院興盛,文人輩出,「天下望郡,亦罕有衣冠盛事如瓊者。」更為難得的是,自海南島走出的進士舉人們,如「備棺上疏」的海瑞,統統有著耿直清廉的印記。

▲崖州古城民國騎樓群。攝影/何嶸

作為一座「移民島」,除了貶臣們的被動前往,還有一群底層百姓,為了尋求新的生機,主動奔赴海南島。

對於生活在海邊的人來講,當生活難以為繼的時候,面前遼闊的海洋就是希望。根據《論南洋事宜書》記載:「閩廣人稠地稀,田園不足以耕,望海謀生者十居五六。」海南島,就是福建人、廣東人下南洋的第一站。

▲海口老街的民國騎樓。攝影/二中兄

作為海洋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海南島為閩廣移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當基礎的溫飽得以滿足,南洋發家夢開始萌芽。於是他們又自海南島啟程,開啟了新一輪的冒險。

鄉愁,是中國人的永恆命題。當下南洋的華僑功成名就之後,返鄉祭祖建屋是頭等大事。因而在海南,帶有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及生活方式並不少見。

▲海口鐘樓。攝影/王寰

經過幾代人的海上漂泊,無數人的「海南夢」匯在一起,面目逐漸清晰。自1988年海南建省成為經濟特區,到2020年6月1日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的逐夢之旅正在穩步通關。

「我聽說過一個地方,她的名字叫自由;我聽說過一個島,她位於南方;我聽說過的這個地方,離我的故鄉好遠好遠……」正如德國作家勃克所寫,這個自由又浪漫的地方,就是海南。

但海南又遠不止這幅面貌。蓬勃、遼闊、自由、夢想。海南什麼模樣,由她自己決定。

▲三亞鳳凰島。圖/視覺中國

- END -

文丨鶯時

圖片編輯丨DCzhang

地圖編輯 | Paprika

封圖攝影 | 視覺中國

本文版權所有——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地理》 2013海南專輯

李景新 《海南貶謫文化中的文化傳播》

原標題:《海南島的奇觀,你其實從未見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除了臺灣島、海南島等四大島嶼,你知道中國第五大島在哪嗎?
    臺灣省地圖第二大島為海南島,面積略小於臺灣島,約為3.5萬平方千米,有著全國獨特的熱帶美景,椰風海韻、美不勝收,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第三大島是上海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面積約1300平方千米,土壤肥沃
  • 旋轉而來的海南島,未來它又將漂向何方?
    我們都知道海南島是中國南海上的一顆明珠,但你知道這顆明珠是從哪裡來的嗎?有研究猜測,它是從大陸「漂」出來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海南島,你是從哪裡漂來的?被擠出大陸的海南島當印度板塊生成了向東南的切向力時,菲律賓板塊對中國擠壓形成西北切向力,最終導致東南亞地塊(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等國家)沿東南方向被擠出,同時右旋到了現在它們所在的位置。
  • 《Animal Wonders 動物奇觀》科普視頻,讓孩子學點英語漲點見識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科普視頻《Animal Wonders 動物奇觀》,高清帶英文字幕。
  • 5部BBC神級紀錄片:優秀孩子背後,拼的都是見識和思維
    《地球脈動》:讓孩子見識到世界自然的奇觀從高山到雨林,從極地到赤道,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孩子們在《地球脈動》中,可以見識到南北極的壯觀,山脈的奇觀,還有淡水、洞穴、沙漠、草原……都是壯美的景色!
  • 兩種顏色的海你見過嗎?海水從中間被「劈」成兩半,堪稱世界奇觀
    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景觀,在世界上有一個超罕見的奇觀,海水被「劈」成兩半而涇渭分明,這是哪個地方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在美國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灣的交界處,你就可以看到擁有兩種顏色的海域,一邊較渾濁,呈現出來的是灰綠色,而另一邊則比較清澈,呈現出來的是深藍色。無論這兩片海域的水怎麼流動,它們都不會混合在一起。而這裡就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交界處。
  • 靠旅遊發展的海南島,將是中國第二個自貿港,面積超香港三十倍
    海南島其實一直都蘊藏著強勁的實力,只是之前從未被開發,如今這座我國最大的自由港預計將在2035年建成,到時候海南島也會變成一座世界著名的現代化自由貿易港,並且能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比如對岸的廣東和廣西。那麼你去過海南島嗎?你覺得除了三亞和海口外,還有哪座城市實力比較突出呢?歡迎留言並發表你的看法。
  • 一道粉紫色光束出現加拿大天空,另一種奇觀偷偷上演了,你看了嗎
    在2020年7月,天空出現過多種自然奇觀,算是一個奇觀比較多的月份,雖有些奇觀一年要出現很多次,但每次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每年如期出現的流星雨,這讓不少科學愛好者都快要忙壞了,7月被看成是一個繁忙之月。
  • 一道粉紫色光束出現加拿大天空,另一種奇觀偷偷上演了,你看了嗎
    在2020年7月,天空出現過多種自然奇觀,算是一個奇觀比較多的月份,雖有些奇觀一年要出現很多次,但每次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每年如期出現的流星雨,這讓不少科學愛好者都快要忙壞了,7月被看成是一個繁忙之月。
  • 加拿大天空出現一道粉紫色光束,另一種奇觀偷偷上演了,你看了嗎
    在2020年7月,天空出現過多種自然奇觀,算是一個奇觀比較多的月份,雖有些奇觀一年要出現很多次,但每次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每年如期出現的流星雨,這讓不少科學愛好者都快要忙壞了,7月被看成是一個繁忙之月。
  • 火星發現「藍色大蜘蛛」,專家鑑定之後:第一次見到這種奇觀!
    火星發現「藍色大蜘蛛」,專家鑑定之後:第一次見到這種奇觀!火星發現「藍色大蜘蛛」,專家鑑定之後:第一次見到這種奇觀!但是後來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這些並不是火星上真正存在的東西,只不過是在火星上經過沙漠,還有風沙的沉澱而形成的,形狀比較奇怪的巖石而已。無獨有偶,最近的歐洲航天局,在發表了一篇聲明,並且在聲明當中還附上了一張照片,整個照片看起來像一張藍色巨大的蜘蛛鋪蓋在整個火星上面。很多不了解實情的人,第一眼看過去,就像是一隻藍色的大蜘蛛。
  • 海南島最南端的山頭,三亞日落最美的地方,海南島最高雕塑也在這
    三亞是情侶們拍照、拍婚紗照的好地方,三亞已經成為許多人心目中一個浪漫的旅遊目的地,因為它那裡有藍色的海和熱鬧沙灘,在三亞的任何一個景點,任何一個海灘,你幾乎都能看到新婚夫婦拍婚紗照,或女友或情侶來拍照,但如果說三亞有一個地方很容易讓人一見鍾情,那就是鹿回頭,它不僅是三亞黃昏時最美的地方,也是三亞看日落最美的地方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海南島上空的積雨雲
    2020年5月11日海南積雨雲時間序列動畫2020年5月11日下午海南島的積雨雲在中國海南島住上一段時間,很有可能目睹一次電閃雷鳴的雷暴。(海豆芽譯自5月27日地球觀測網)海南島2020年5月11日下午的積雨雲
  • 中國第一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海南島還大,今沙漠成綠洲
    不過這樣的奇觀在世界都是罕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你們知道在哪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幾十年來,為了不讓沙漠繼續擴大,我國一直都在堅持植樹造林,從來沒有改變過,也正是因為這些治沙之人的辛苦,才有了今天的綠洲。在我國西北地區有這樣一片廣袤區域。它就是毛烏素沙漠,被稱為"沙漠之城",面積比海南島還大,這裡沒有隻有黃沙曼舞,沒有鳥語花香。
  • 湛江地貌演變:六億年前為淺海,海南島是雷州半島的一部分
    人生很短,在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家鄉的地理變化,覺得山、地、江、海似乎生來就是這樣,從未改變過。如果將地球的時間減少到24小時,而最近的3個小時裡,湛江的地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湛江的陸地是半島和島嶼,多為海拔低於100米的階梯地帶。
  • 「不去海南島,不知道身體不好」
    你永遠無法想像,歌詞能被聽眾們搞成什麼樣子。博主@東東槍問,你知道哪些的很妙的歌詞?直讓人懷疑,你跟他們聽的並不是同一首歌。你以為歌手唱的是傷心情歌,其實它有可能是恐怖片插曲。在《挪威的森林》的mv裡,伍佰頭髮飄飄,眼睛半閉,抱著吉他唱: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剖心犯罪現場。
  • 即使是甘肅張掖的資深導遊,也從未見過色彩斑斕的丹霞暗藏的奇觀
    你很難在不同的地貌溼度下,在相同的角度和位置拍出完全相同的彩色照片。這個變色過程是一個驚人的奇觀。很多遊客只是在景區打卡,走過場,沒有看到和發現這些神奇的色彩變化。據說,根據化學分析的結果,七彩丹霞地區有幾百種砂巖化學成分組合,呈現的顏色已經無法用肉眼統計。這些砂巖地勢雄偉,層理交錯,稱為進士。由於進士地域遼闊,覆蓋於此,呈現的組合也是千變萬化。
  • 見到巴西的吞噬之石,真的長見識了
    比如說很多人都愛去拍照片的薯片巖,這就是一種天然形成的奇觀,只要找好角度就能給人一種腳下巖石薄如薯片的感覺。見到這塊巴西的吞噬之石,真的是長見識了。很多遊客都願意去這裡挑戰一下,不過現場看到之後,真的敢去挑戰的人並不算是很多。
  • 景色優美的海南島,為何遊客反而越來越少?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風景優美的海南島,為何遊客越來越少?海南島可以我國著名的旅遊地之一,是很多人理想中的旅遊勝地,海南島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海濱風光更是美不勝收,可為何遊客會越來越少呢?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總結了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海南島雖然擁有豐富的資源,海濱風光也美,但是沒有什麼特色。
  • 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原標題: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我國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近日,關於這一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上正式發表。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