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年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分析 造船完工量有所回升、手持...

2020-12-08 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9年全年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分析 造船完工量有所回升、手持訂單量頹勢依舊

 2020-03-09 11:55:06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4639G0

中國船舶製造業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

從近十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儘管我國已成為船舶製造大國,但船舶製造業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結構性缺失,即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體現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產業相對落後,使得國際競爭力不足,盈利能力較弱。

2019年11月26日,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俗稱「南北船」)合併重組後形成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並舉行揭牌儀式,宣告「南北船」合併重組最終落定,並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1、2019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有所回升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造船完工量呈現震蕩走勢,基本維持在3000-4500萬載重噸之間。2019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36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2%,是三大造船指標中唯一上漲指標。

(備註:2017年造船完工量增速為20.9%)

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造船完工量為9882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完成量為3672載重噸,佔全球總完工量的37.2%;韓國造船完工量為3262萬載重噸,佔全球總完工量的33.0%,日本造船完工量為2484萬載重噸,佔全球總完工量的25.1%。

2、2019年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大幅下滑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波動明顯。2019年,全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9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0.7%,是三大造船指標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標。

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量為6534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907載重噸,佔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4.5%;韓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357萬載重噸,佔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36.1%,日本造船新接訂單量為1123萬載重噸,佔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17.2%。

3、2019年中國手持訂單量頹勢依舊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造船手持訂單量呈現震蕩向下走勢,2018年出現小幅回升,全年手持船舶訂單量為89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019年,全國造船手持訂單量為81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6%。

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造船手持訂單量為18764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手持訂單量為8166載重噸,佔全球總手持訂單量的43.5%;韓國造船手持訂單量為5425萬載重噸,佔全球總手持訂單量的28.9%,日本造船手持訂單量為4156萬載重噸,佔全球總手持訂單量的22.1%。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船舶製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在手訂單位於低點,貨櫃船前景良好受到全球貿易持續高速增長拉動,世界造船市場自2003年以來快速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陷入停滯,船舶製造業也受到較大衝擊,大量造船企業在手訂單出現了延期交付、降價、撤單等違約情況,但當時造船企業的在手訂單尚處高位,船企尚有部分可持續收入
  •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綠色環保趨勢亙古不變
    一、全球船舶製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據統計,2018年,油輪、幹散貨船、貨櫃船和LNG船型成交量合計佔比接近全球船舶成交量的80%。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據統計,截至到2018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為3471萬載重噸,佔比43.3%,韓國造船完工量為1972萬載重噸,佔比24.6%,日本造船完工量為2012萬載重噸,佔比25.1%,其他國家佔比7%。
  • 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報告(2021-2027年)
    從近**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造船業將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挑戰。
  • 2019年中國船舶行業運行現狀,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船舶產業「圖」
    一、全球船舶行業發展現狀2018年全球新船成交935艘,全球造船完工量為8012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為7685萬載重噸。2019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業預期悲觀,船東信心嚴重受挫,新船投資極度謹慎;在貨主或航商長期穩定租約匱乏背景下,訂單成交量逐月減少,2019年上半年全球僅成交新船400艘、2536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同比減少52.4%。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2019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完工量達到509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3%。
  • 2020年中國船舶製造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從近**年中國船舶製造業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中國造船業對韓、日的領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戰。
  • 2019年中國船舶製造產業前景堪憂,新增訂單量下滑,進出口低迷
    中國船舶工業歷經70年發展,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船舶工業體系,實現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夢想,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中國船舶工業發展之路。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整體規模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產業國際競爭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船舶工業現代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中國船舶工業當前正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造船強國之夢曙光初現。
  • 中國船舶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2020年世界船舶製造業發展概況    一、世界船舶工業發展總體回顧    二、全球造船市場行情分析    三、全球船機製造商發展變局分析    四、國際艦船工業軍民兩用技術的概況  第二節 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船舶製造業發展情況分析
  • 2021-2026年中國船舶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報告
    國      2 、歐洲主要國家船舶製造業現狀調研產      3 、歐洲船舶製造市場結構及產銷狀況分析業      4 、2021-2026年歐洲船舶製造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調    四、其他國家地區
  • 2020-2026年中國船舶製造業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第一章 船舶製造業產業概述  第一節 船舶製造業產業定義  第二節 船舶製造業產業發展歷程  第三節 船舶製造業產業鏈分析第二章 2019-2020年中國船舶製造業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一、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二、經濟發展主要問題
  • 2020年中國海洋塗料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海洋塗料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認為,我國海洋塗料產品的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海洋塗料的需求量年均增速超過20%。除了船舶和貨櫃外,作為海洋開發基礎設施的跨海大橋在不斷新建,這些海洋基礎設施都需要有較長的防腐年限,這將為海洋防腐塗料帶來巨大市場空間。
  • 中國船舶雷凡培: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 是國際慣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 :船舶是鋼鐵重要的客戶,是鋼鐵重要的下遊用戶行業,也是鋼鐵最有條件開展上下遊合作的一個產業和領域。 對造船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以及造船與鋼鐵的關係,雷總介紹得非常清楚。 能聽到這樣的報告,受益匪淺。
  • 解析投資:深度解析船舶市場
    自20世紀以來,世界船舶市場經歷了4個長周期,每次周期間隔30年左右。每個長周期中又有以10年為周期的中周期波動。二戰以後,船舶市場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帶動下進入了發展周期,但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下由繁榮轉入衰退,此後在日本、中國經濟接替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又迎來了船舶市場新一輪的繁榮周期。
  • 中國水運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水運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年,我國航運業發展相對平穩,水路客運量、貨運量規模均比**年有所提高;佔全國客貨運量比重近年來呈小幅下降態勢,反映出水運相對於公路、鐵路、民航等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而言,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 中國拿下全球近半數造船訂單 造船產業鏈現狀與發展趨勢
    我國造船行業歷史悠久,近代造船工業從一無所有逐漸發展呈具有成熟產業鏈和完成工業體系的造船大國。在船舶行業產業鏈中,上遊為原材料及船舶配套設施供應;中遊為船舶總裝製造;下遊為航運、維修等船舶應用及服務環節。我國水路客運、貨運量不斷增長,對我國船舶製造行業提出更大需求。
  • 工信部:上半年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24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
    據工信部微信公號「工信微報」7月16日消息,1-6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75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6%,比5月降幅收窄10個百分點,其中海船為464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24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其中海船為395萬修正總噸。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76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6.3%,其中海船為2563萬修正總噸。
  • 外高橋造船交出亮眼「成績單」
    位於浦東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在2020年最後一天,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單」:奮力踐行央企政治責任和社會擔當,堅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兩手抓、兩手硬」,2020年全年累計完工交船27+1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順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開啟「十四五」新徵程。
  • 外高橋造船「十三五」年均交船超500萬載重噸
    圖說:郵輪分段吊裝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 通訊員 嚴鵬 陸曉青)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上午宣布,2020年全年累計完工交船27+1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順利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開啟「十四五
  • 從「淺海」駛向「深海」——中國船舶工業跨越式發展紀實
    30年前,我國的造船年產量不過三四十萬載重噸,到1994年,成為僅次於日本、韓國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到2010年,三大造船指標全面超越了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韓國。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6021萬載重噸;承接新船訂單量為2041萬載重噸;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0695億載重噸。雖然這三大指標同比都有下滑,但在全球航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依舊牢牢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 船舶配套電子行業產業鏈及前景分析(附報告目錄)
    年代以後受「重造船、輕配套」思想的影響,對船舶配套產業發展關注不足,使得配套問題成為船舶工業發展的瓶頸。4、行業前景分析(1)國內市場需求旺盛船舶電子行業是造船產業的上遊產業,該行業的市場供求變化和市場發展前景必然受到下遊造船產業的影響。目前,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上所佔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 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智慧」蝶變
    這是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承建的首艘內河郵輪,預計2021年11月底交付,對提振中國內河郵輪旅遊業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著眼長遠向高端挺進,重點推動普通船舶向豪華郵輪等「高尖精」領域拓展,創造了十多項全國乃至世界首制產品,通過綠色轉型走出了一條生態和發展並重的陽關大道。一江清水入海流,南通船舶製造因江而興、因江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