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指標史無前例!一張圖告訴你:為何美國企業今年註定狂加槓桿

2021-01-13 華爾街見聞

美國公司債市場正在見證前所未有的「奇觀」:部分投資級公司債券實際收益率歷史上首次跌進負值區間。

高盛分析師Michael Puempel指出,去年12月初,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的實際收益率首次跌進負值區間。 Puempel稱投資級公司債實際收益率跌入負值「反映了公司名義債券收益率大幅走低和通脹預期上升綜合影響的結果。」

在規模佔比方面,目前為負值的投資級公司債約佔投資級公司債發行總量的25%,債券面值總額的30%以上,平均實際負收益率低於-0.5%。

Puempel分析指出,(實際收益率為負)意味著經通脹調整後,公司債發行方實際獲得「收益」。雖然目前投資級公司債券久期處於歷史高位(風險更高),負實際收益率可能會鼓勵企業發行更多債券——這將增加投資者的風險。

Puempel表示,一家公司發行債券的收益率越低,通過債務融資的併購或股票回購(或者最近通過購買比特幣)向股東返還資本的動機就越高,公司「資產負債表槓桿大幅增加」的風險也在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面臨雙重風險。

首先,投資者的回報現在非常容易受到通脹意外上升(哪怕是最輕微的)的影響。歷史上看,正的債券實際收益率為意外的通脹衝擊提供了部分緩衝。

其次,投資者面臨公司債券突然降級的風險。如果相關公司利用負實際收益率進一步擴大債券發行規模,這可能在根本上改變公司的資本結構。(新資本結構下)如果發行方的復甦不如預期,業績下滑,可能會引發債券評級下調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相關焦點

  • 一圖教你看懂金融去槓桿
    風險加權資產 = 資產1 × 權重1 + 資產2 × 權重2 + … + 資產n × 權重n(低風險資產,權重很低乃至為0,高風險資產,則權重很高)然後會有更精確的槓桿率指標和資本充足率指標。資本充足率 = 資本 / 風險加權資產這就是衡量銀行槓桿的恰當的指標。
  • 不能再通俗了,告訴你中國為什麼要金融去槓桿?
    一、金融加槓桿的背後是某一批經濟主體加槓桿購買資產股票價格漲,投資者借券商的錢去買股票,股票漲久了,投資者覺得股價永遠漲。券商借商業銀行的錢,商業銀行借央行的錢。一個股票值多少錢,大股東心裡有譜,然後開始大量增發,還有些公司加快IPO。股票越來越多,股票價格要託在高位,需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借更多的錢去買股票。
  • 張瑜評2020宏觀槓桿率:突發應急加槓桿 盡力而為求平衡
    估算美國的實體經濟槓桿率年中或將高達300%以上,半年即抬升50個百分點。企業槓桿:對整體槓桿率貢獻度下降,國企穩槓桿,民企加槓桿。2020年前三季度企業部門上行12.7個百分點,對總槓桿抬升的貢獻51%(2009年同期+21.2pct,貢獻69%)。
  • 你知道槓桿原理為何成立嗎?
    今天碰到一道槓桿的題目,題目很容易,但我突然想到一個更原始的問題:槓桿原理為何能成立呢?估計很多讀者如我一樣,對初中物理的槓桿原理拿來就能用,但並不清楚它是「怎麼來」的。槓桿原理是初中物理的內容,它說的是,輕杆兩端的所受的力分別乘以力臂的乘積,兩者相等時,系統處於平衡狀態。下面是一個示意圖——圖中兩端吊兩個物體,等效於槓桿兩端所受的力。
  • 趙建:全球正在穿越史無前例的「斷裂帶」,暗流湧動,危險叢生
    債務型經濟是美國次貸危機後,全球表現出的一個基本特徵,即通過累積債務的方法推動經濟增長,在國家資產負債表上的表現則是,負債端成為獲取增長的第一動力。負利率、資產荒,是一張表的兩端,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質上是超級債務周期末端,經濟內生去槓桿與政府外生加槓桿之間的較量。
  • 俞平康:金融去槓桿有點矯枉過正了,而實體經濟去不了槓桿
    俞平康稱,實體經濟的槓桿好不容易下來一點,今年又上去了。因為槓桿主要集中在國企,國企主要集中在殭屍企業。當它加槓桿的時候,國企加的比民企快,結果它去槓桿的時候,國企稍微去一點,但民企去的更快。對於國企改革,俞平康表示,國有企業改革是改革的試金石,其任重而道遠。推進國企改革的關鍵節點,就是把國企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在經營權裡面推進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 預測2018年宏觀經濟關鍵詞:防風險、控槓桿
    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去槓桿,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而在這次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求解控制宏觀槓桿率宏觀槓桿率即債務規模與GDP的比例,是衡量國家債務水平的指標。
  • 經濟學人:一張圖告訴你 為什麼中國GDP第一
    世界銀行最近發布的「國際比較項目」稱,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最快可望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一結論引發國際輿論強烈關注與爭議。5月13日,英國《經濟學人》網站用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中國GDP將問鼎世界第一。
  • 天道:要想事業與眾不同,槓桿這東西,你一生當中至少要有一根
    近些年,許多人都在說槓桿的事。意思大體相近,都是說人生這一輩子說長不長,如果不加點槓桿,可能還遠遠沒有成功,你就已經老朽了。說的多麼有道理。人一生當中,最大的成本,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時間成本的競爭。別人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你一天就完成了,別人多年才能幹成的事,你一年就達到了!這就是槓桿的魔力。
  • 中國宏觀槓桿報告:2019
    4)中國宏觀槓桿率過高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顯現:一是幹擾經濟正常運行,經濟復甦疲弱;二是增加宏觀調控難度,削弱政策效果。  過去十年中,非金融企業、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門不斷加槓桿,目前槓桿較高,經濟再度加槓桿空間有限,金融周期進入下半場。金融周期下行嚴重壓制了庫存周期復甦,2009、2012、2016、2019年的四輪短周期觸底反彈越來越弱。
  • 為什麼說房地產降槓桿勢在必行?房企接下來有什麼動作?
    4、2019年除了清理地方債,隱性債務(主要是地方融資平臺城投等的融資),一方面今年以來有部分寬鬆信貸給債務壓力進行緩解避免大規模違約;另一方面,地方企業包括國企的債務,在今年提到「欠錢要還,做壞事要付出代價」,國企融資也未必有政府託底;上半年有天津城投的負債警報,下半年原本評級很高的國企如永煤爆出債務違約,華晨汽車破產重整,宇宙第一大行工行代理的華鵬基金旗下25
  • 一張思維導圖告訴你新媒體運營人必備的七大能力
    新媒體人必備七大能力今天靜靜用一張思維導圖告訴大家想要做新媒體人需具備的七大能力,對於一些希望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寶寶們應該是比較有幫助噠~好啦,不多廢話了,上圖~新媒體運營必備七大能力通過這張思維導圖我們能看出來,如果你想從事新媒體運營這個職位,你需要具備文字撰寫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緊跟時事熱點能力,了解用戶心理、溝通交際能力、渠道合作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
  • M1拆分框架:一個連結經濟與市場的核心指標(思維導圖收藏版)
    這是撲克推送的第 188 張思維導圖:M1拆分框架——一個連結經濟與市場的核心指標。我們認為M1作為有效連接經濟運行和資本市場的宏觀指標,或是把握當前市場變化的核心所在。   為何是M1? 同步於股市,領先企業庫存周期與工業品價格   M1領先觀測企業庫存周期變化。M1增速領先上市公司流動資產/總資產比重近2-3個季度,領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9-12個月。
  •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休息: 早上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誰,這個很重要 如果第一眼看到的是女生 那是註定成為不了巨石的
  • 中泰金融:疫情之下 美國對衝基金的「槓桿」風險有多大?
    如相對價值捕捉合約間微小的價差,需要加較高的槓桿,以提升long/short套利的收益率;宏觀策略中目前的主流即風險平價策略,需要對低風險資產加槓桿,來平衡風險配置。2)以總槓桿評估,會誇大相對價值類策略的實際槓桿。這兩類策略的實際暴露是價差,總槓桿反映的多空敞口之和,放大了實際槓桿。3)總槓桿提升幅度要大於財務槓桿。這也與前文美國對衝基金總體情況相符。4)CTA使用很低的財務槓桿。
  • 什麼是「去槓桿」?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網友:秒懂
    比如我買一套100萬元的房子,首付自己掏了30萬,剩下的70萬銀行幫我出,我就有了70萬元的負債(先不記利息),我用30萬撬動了100萬,這就叫做槓桿。借債去擴充資產就是加槓桿,還錢減少負債就是去槓桿,而不管是加槓桿還是去槓桿都是發生在個人、企業和政府的身上。1.
  • 槓桿效應:運用財務槓桿增加投資收益
    財富槓桿原理,通俗解釋就是銀行借款規模和利率水平確定後,其借貸者負擔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了,這種情況下,企業盈利水平越高,扣除給銀行的固定利息之後,投資者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相反,企業盈利水平越低,扣除給銀行的固定利息後,股東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少。
  • 一張圖告訴你寶寶出牙規律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是根本乳牙牙齒的發育是骨骼成熟的一個粗略指標。從嬰兒乳牙萌出速度和時間來看,也能反映出嬰兒生長發育及營養好壞的狀況。有人說牙齒是小兒健康的標誌,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張圖告訴你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1、中切牙:下頜6個月;上頜7個半月2、側切牙:下頜7個月;上頜9個月3、第一乳磨牙:下頜12個月;上頜14個月4、犬牙:下頜16個月;上頜18個月5、第二乳磨牙:下頜20個月;上頜2歲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但最終並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 健身|一張圖告訴你,男性不同體脂率對應的身材
    健身|一張圖告訴你,男性不同體脂率對應的身材 2019-11-06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雲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有沒加槓桿?本文給你答案
    還有人說此事是因為,螞蟻集團旗下的小貸公司放大了100倍的金融槓桿。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大多數網民是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原因的,畢竟你講什麼其實不重要,關鍵是在於你做了什麼,是吧!那麼關於網傳的"螞蟻小貸放大100倍金融槓桿",是否真實存在這一現象呢?其實這裡有很多的理解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