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司債市場正在見證前所未有的「奇觀」:部分投資級公司債券實際收益率歷史上首次跌進負值區間。
高盛分析師Michael Puempel指出,去年12月初,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的實際收益率首次跌進負值區間。 Puempel稱投資級公司債實際收益率跌入負值「反映了公司名義債券收益率大幅走低和通脹預期上升綜合影響的結果。」
在規模佔比方面,目前為負值的投資級公司債約佔投資級公司債發行總量的25%,債券面值總額的30%以上,平均實際負收益率低於-0.5%。
Puempel分析指出,(實際收益率為負)意味著經通脹調整後,公司債發行方實際獲得「收益」。雖然目前投資級公司債券久期處於歷史高位(風險更高),負實際收益率可能會鼓勵企業發行更多債券——這將增加投資者的風險。
Puempel表示,一家公司發行債券的收益率越低,通過債務融資的併購或股票回購(或者最近通過購買比特幣)向股東返還資本的動機就越高,公司「資產負債表槓桿大幅增加」的風險也在提高。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面臨雙重風險。
首先,投資者的回報現在非常容易受到通脹意外上升(哪怕是最輕微的)的影響。歷史上看,正的債券實際收益率為意外的通脹衝擊提供了部分緩衝。
其次,投資者面臨公司債券突然降級的風險。如果相關公司利用負實際收益率進一步擴大債券發行規模,這可能在根本上改變公司的資本結構。(新資本結構下)如果發行方的復甦不如預期,業績下滑,可能會引發債券評級下調等一系列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