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豆腐腦,別再用石膏了!加幾克它,凝固快沒酸味,嫩滑香甜
小時候,早餐遠沒有現在這麼多種多樣,現在出門就能買到,沒帶錢也沒關係,掃一掃就行了。那時候我住下鄉下的外婆家,在村裡的小學上學,村裡有家磨豆腐的,每天早上外婆都會早早地跑到豆腐坊,給我花2毛錢給我回來一大碗豆腐腦。豆腐坊除了做豆腐,還做豆乾、豆皮,豆腐腦,臭豆腐等,我很喜歡吃他們做的豆腐腦,嫩滑香甜,沒有豆腥味和酸味,可以說我是吃著豆腐腦長大的。
現在我還喜歡吃豆腐腦,有時孩子放學我看見賣豆腐腦的,我也會給孩子買一杯。休息時我也會在家自己做豆腐腦,很多人都做過,但掌握不了技巧,定型很慢,甚至是不定型,還有一股酸味。實際上做豆腐腦只要做好這2點就成功了,第一點是在合適的時間讓豆腐腦凝固,定型後才不稀不分層。第二點是配料的比例要掌握好,做好的豆腐腦才嫩滑香甜,沒有酸味和腥味。農村做豆腐都是用石膏,其實用它效果更好,成型快沒酸味,快來學學吧。
自製豆腐腦,用它代替石膏,成型快不腥不酸,嫩滑爽口,家人愛吃
————【自製豆腐腦】————
「食材」
300g幹黃豆、3g內脂、3g澱粉、清水。
內脂是β一葡萄糖酸製成的,健康放心。
「做法」
⒈幹黃豆用水衝洗乾淨,放在清水裡浸泡至少半天時間,要把幹黃豆充分泡透,黃豆吸飽了水分,打好的豆漿才能細膩,相應地豆腐腦才嫩滑,天氣熱黃豆要放在冰箱裡浸泡。
⒉幹黃豆泡透後,用清水衝洗乾淨,減少豆腥味,倒進破壁機或豆漿機裡,加水打成細膩的豆漿,不要加糖或其他的東西,做豆腐腦需要純豆漿。
⒊豆漿打好後,加入2100ml的清水, 加水量:黃豆量=1:8,豆漿稀釋後用筷子多攪拌一會兒,攪拌均勻後過濾掉豆渣和泡沫。加水量一定要按比例,豆腐腦才不幹不喜,口感更好。
⒋準備一口乾淨的鍋,倒入豆漿用小火加熱,要不停地用勺子攪拌,防止糊鍋,煮5分鐘就行了,用勺子撇掉表面的浮沫,使豆漿更純,然後關火讓豆漿自然放涼。
⒌準備一個小碗,倒入3g葡萄糖內脂,加30ml30℃的溫水,讓內脂慢慢溶解,再加3g澱粉用筷子攪拌均勻。
⒍當豆漿的溫度降到85℃左右時,倒入攪好的內脂攪拌均勻,蓋上鍋蓋等15分鐘,豆腐腦就會自動凝固定型,嫩滑的豆腐腦就做好了。
豆腐腦做好後,可以做成甜的,也可以做成鹹的,都很好吃。
————【美食小貼士】————
①豆腐腦有酸味,基本上就是內脂加多了。內脂的成分就是葡萄糖酸,很健康,在網上可以買到,如果加多了豆腐腦就有酸味。做豆腐腦,內脂的用量基本上是黃豆用量的1/10,加水量是黃豆量的8倍,這個比例最好,加澱粉可以鎖水。
②豆漿煮好後,不能直接加入內脂,因為這時溫度太高,豆腐腦不容易凝固成型,最合適的溫度就是80~85℃,早了晚了都不容易成功,一定要注意。
在家做豆腐腦,別再用石膏了!加幾克它,凝固快沒酸味,嫩滑香甜,全家人都愛吃。用來替代石膏的東西就是內脂,在家也能輕鬆做豆腐腦,豆腐腦含有大豆的所有營養,包括蛋白質,鈣鐵磷等,能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天冷了多給家人吃點豆腐腦,既暖和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