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人體NK細胞的「記憶力」 有望開啟疫苗接種新方式

2021-01-09 健康界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人類和許多哺乳動物有兩種類型的免疫系統: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系統。前者主要是依靠自然殺傷細胞(NK),它主要是識別攻擊非自身細胞。後者主要是靠B細胞和T細胞,這些細胞能夠對遇到的「敵人」形成長期記憶,以後再遇到就能毫不猶豫地將其扼殺。

然而,幾年前,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體內,先天免疫系統的NK細胞也有可能形成以前接觸抗原的「記憶」,在不依賴B細胞和T細胞的適應性免疫中發揮作用。

近日,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一位免疫學家Silke Paust在《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發表報告稱,首次觀察到NK細胞在人體中也能形成接觸抗原「記憶」的功能。

Silke Paust博士

Silke Paust 表示:「如果我們能顯示人類自然殺傷細胞也有誘發或侵染誘導特定疾病之前遇到的記憶,那麼。我們可以開發疫苗來接種目標,保護人們免受疾病。」

NK細胞擁有「記憶」能力

科學家採用了一種小鼠模型,在該模型中小鼠的免疫細胞被人類免疫細胞取代,因此具有「人源化」的免疫系統。然後將部分小鼠暴露於HIV包膜疫苗中。接著,他們從小鼠的肝臟和脾臟中提取NK細胞分別培養,然後將這些細胞暴露於另一種HIV包膜、流感病毒、惰性蛋白質之中,或者什麼都不接觸。

BLT小鼠的脾臟和肝臟具有組織特異性人NK細胞。

研究發現,接觸愛滋病毒抗原的小鼠的NK細胞在遇到愛滋病毒蛋白時發生反應,但對不活躍的蛋白沒有反應,對流感表現出有限的反應。

Paust說:「如果殺傷是抗原特異性的,那麼HIV包膜啟動的NK細胞只會殺死HIV包膜加載的靶細胞,而不會殺死任何對照靶細胞。」這些結果支持了她的團隊此前的發現,即NK細胞能夠回憶起過去與病原體的接觸。

此外,研究人員還意外發現似乎只有來自肝臟的NK細胞「記得」HIV包膜,不管是接受過疫苗還是未接受過疫苗的脾臟NK細胞的反應,都像是從未接觸過HIV包膜病毒一樣。 

人體實驗再證結論

為了探究NK細胞在人體內是否擁有同樣的「記憶」功能,Paust和她的團隊招募了年齡在40-60歲之間在孩童時期患有水痘的成年人,並給他們注射了水痘病毒的糖蛋白。「在注射部位,水痘患者的皮膚會產生類似水泡的反應。這類似於結核病測試。」她解釋說。

人NK細胞介導的記憶是長壽命的

一旦水皰形成,科學家們收集了一些分離的NK細胞。不像在身體其他地方發現的NK細胞,這些細胞相當活躍,並與抗原戰鬥,這意味著這些細胞的適應性記憶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Paust表示,根據與肝源性細胞的比較,她認為這些細胞可能起源於肝臟。她說:「這是我們能在人類身上得到的最接近的結果。」同時她也承認,這不是一個完美的測試,但她希望,手術後在徵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能夠接觸到肝臟和脾臟組織的臨床醫生進一步探索。

NK細胞有望開啟疫苗接種新方式

了解NK細胞如何形成適應性記憶,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開發出更有效的疫苗,從所有三種有能力的免疫細胞中刺激免疫。此外,如果科學家能夠識別出顯示NK細胞何時對常見感染做出反應的生物標誌物,這可能會提供線索,解釋為什麼有些疫苗比其他疫苗更有效。

倫敦國王學院的生物學家Graham Lord稱這項研究「非常令人興奮」,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人類長期記憶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才能轉化為有用的療法。

參考資料:

[1]Innate Immune Cells May Actually Remember Their Targets

[2]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 mediate adaptive immunity to viral antigens

相關焦點

  • HIV疫苗最新研究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Science子刊:揭示出一種B細胞基因表達特徵與疫苗抵抗HIV感染相關doi:10.1126/scitranslmed.aaw423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五項獨立的HIV-1候選疫苗臨床試驗中鑑定出一種與免受SIV或HIV感染相關的B細胞轉錄特徵。
  • Science子刊:HIV疫苗新策略!利用抗獨特型抗體激活表達廣泛中和...
    2019年8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誘導保護性的廣泛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bNAb)產生是成功接種疫苗的關鍵策略。然而,對於許多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如愛滋病和流感,人們尚未實現高效的疫苗接種。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疫苗存儲過程中,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採用溫度計或自動溫度記錄儀對儲存疫苗的冰箱進行溫度監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測溫1次(間隔不少於6小時),並填寫冷鏈設備溫度記錄表。疫苗使用過程中,接種單位採用冰箱、冷藏箱(包)儲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時應當及時關閉冰箱、冷藏箱(包)門/蓋,並儘可能減少開啟冷藏設備的次數。
  • 學術頭條:牛津新冠疫苗疑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供氧不足促進腫瘤轉移...
    為了觀察感染情況,研究團隊在嚴格的3級實驗室環境下將新冠病毒接種到了人支氣管上皮細胞上。病毒顆粒與目標氣道細胞的比例為3:1。96小時後,研究團隊通過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這些細胞。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新聞稿中表示,「極高的病毒載量為病毒傳播到人體全身多個器官提供了『彈藥庫』,同時增加了人際傳播的風險。這些圖像為我們佩戴口罩、採取必要措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提供了有力依據。」
  • 大學生何時能接種新冠疫苗​?江蘇省新冠疫苗上哪兒接種?解讀來了!
    暈厥也大多出現在接種後半小時內,如接種後立即離開留觀現場,可能會因暈厥給受種者造成意外傷害。因此,受種者在接種疫苗後需要在接種單位指定區域留觀半小時。十九、新冠病毒疫苗在人體內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接種疫苗後,人體會產生保護性抗體,有的疫苗還會讓人體產生細胞免疫,形成相應的免疫記憶。這樣,人體就有了對抗疾病的免疫力。
  • 用流產胎兒細胞研發新冠疫苗,被反墮胎團體抗議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蔓延,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成為當務之急且備受矚目。根據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組正在努力開發130多種針對新冠肺炎的候選疫苗,截至 6 月 2 日,已有 10 種進入人體試驗。
  • 強生單劑疫苗早期數據積極 新冠疫苗可能需要年年接種?
    來源:一財網周四強生公司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臨床試驗早期數據顯示,大多數接種強生公司Ad26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志願者體內產生了可檢測到的中和抗體,強生公司有望於本月晚些時候公布三期大規模臨床試驗數據。
  • 梵蒂岡允許接種通過流產胎兒細胞開發而成的新冠狀病毒疫苗
    ,天主教徒進行接種新冠狀病毒疫苗在「道德上可接受」。根據Snopes(譯註:一事實核查網站,用以驗證和闢謠)的報導,在反對墮胎的文化圈裡面,一直存在著對能否使用新冠狀病毒疫苗的爭議,因為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的開發是通過在數十年前流產胎兒的胎盤腎臟組織細胞中培育改良病毒達成的。研究人員指出,該流產胎兒組織不是疫苗的組成部分,僅僅用於測試。
  • 姜世勃 Nature子刊:借鑑過去,關注新冠疫苗的未來
    所以,在動物模型或人體試驗中誘導大量TH2細胞因子(如IL-5和IL-13)的抗原可能會導致VADE。然而,在接種病毒後,雪貂肝臟中出現強烈的炎症反應。在SARS疫苗中也觀察到了ADE現象--基於重組SARS-CoV S蛋白的SARS疫苗可保護倉鼠免受SARS-CoV感染。然而,S蛋白特異性抗體可以介導FcR依賴性進入B細胞(體外實驗)。
  • 【最新】新冠疫苗有無必要接種?怎麼接種……30個熱點問答來了!
    疫苗存儲過程中,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採用溫度計或自動溫度記錄儀對儲存疫苗的冰箱進行溫度監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測溫1次(間隔不少於6小時),並填寫冷鏈設備溫度記錄表。 疫苗使用過程中,接種單位採用冰箱、冷藏箱(包)儲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時應當及時關閉冰箱、冷藏箱(包)門/蓋,並儘可能減少開啟冷藏設備的次數。
  • 印尼開啟疫苗大規模接種計劃,總統將接種中國疫苗
    【環球時報記者 王逸】印尼衛生部長古納迪5日宣布,該國將於1月13日開啟新冠疫苗全國大規模接種計劃。計劃將在首都雅加達啟動,總統佐科將第一個接種疫苗。「美國之音」印尼頻道5日稱,印尼總統秘書處負責人布迪當天證實了該消息,並表示佐科總統將接種的是中國北京科興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他表示,佐科總統將與公眾和軍隊代表一起接種疫苗,該活動將通過電視轉播,以供民眾見證,增強對疫苗的信心。
  • 英國有望率先展開公眾新冠疫苗接種 牛津疫苗遭質疑重補試驗
    英國正在積極部署,準備最早從12月7日開始新冠疫苗接種,很可能成為全球首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國家。英國政府希望通過疫苗接種和大規模測試,到明年春季末,為5000萬人接種疫苗,恢復正常生活。為了推進接種工作所需「龐大後勤行動」,英國商業部副部長扎哈維(Nadhim Zahawi)11月28日被首相府任命為專責疫苗部長。
  • 新冠疫苗有沒有必要打?怎麼打?去哪兒打……「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疫苗存儲過程中,疾控機構和接種單位採用溫度計或自動溫度記錄儀對儲存疫苗的冰箱進行溫度監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測溫1次(間隔不少於6小時),並填寫冷鏈設備溫度記錄表。疫苗使用過程中,接種單位採用冰箱、冷藏箱(包)儲存疫苗,在存放、取用疫苗時應當及時關閉冰箱、冷藏箱(包)門/蓋,並儘可能減少開啟冷藏設備的次數。
  • 什麼是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全球研發和接種現狀.
    這充分說明了進行『軍事演習』或者說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簡而言之,接種疫苗是一種將這些病菌安全的注入人體內,以便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它們並對其進行「記憶」。 通過接種疫苗,人體能在病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入侵我們時更快地消除病毒。With that being said, making a vaccine is no easy feat.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腫瘤細胞對T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分子機制。自噬(Autophagy)是一種進化上非常保守的溶酶體介導的生物降解過程,是對細胞自身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對細胞內穩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細胞自噬與多種疾病有密切關係。
  • NEJM: 一次接種激發持久中和抗體反應,強生公布新冠疫苗最新早期...
    在已經進入3期臨床開發階段的在研新冠疫苗中,強生公司(Johnson&Johnson)開發的候選疫苗Ad26.COV2.S是少數計劃通過一次接種預防COVID-19的疫苗之一。日前,這一疫苗在1/2a期臨床試驗中的最新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布。
  • 新冠疫苗,To接種or not to接種,that's not a question!
    相信小夥伴們已經知道新冠疫苗(COVID-19 vaccine)已經開放接種(inoculate)啦!很多人渴望立即接種,也有不少人擔心疫苗會有副作用。To inoculate,or not to inoculate?
  • 我國新冠疫苗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到時候你會去接種嗎?
    有關新冠病毒疫苗目前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共有四支,其中三支為滅活疫苗,一支為腺病毒載體疫苗。有關專家介紹說,我國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據報導,目前美英俄的疫苗,都不是滅活疫苗,而是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生產過程中都不需要新冠病毒,但是我們中國的是滅活疫苗,安全性也有保障。
  • 解密mRNA疫苗:算基因療法嗎?是否會改變人體DNA?
    這一特殊的優勢不可謂不重要,尤其是當前在英國和南非都發現了傳播力更強的新冠變異毒株。 傳統疫苗使用的是在雞蛋中培育的滅活毒株,而mRNA疫苗則將人體細胞轉化為增強免疫的主陣地,從而引發對新冠病毒的強大且持久的免疫力,正是這種特性使得mRNA疫苗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
  • ...體液免疫反應,在接種疫苗後第28天達到峰值;快速的特異性T細胞...
    【世界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數據公布: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論文稱,研究顯示,前述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在給志願者接種後28天時,顯示出免疫原性和人體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