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白首回應論文搶發:張生家奪佔課題

2020-12-04 財新

  【編者按】五個多月前的2015年9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主辦雙周刊《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方面的論文,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張生家。然而,這篇論文的刊發引發了巨大爭議。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者謝燦認為,張生家違背了學術道德,在謝燦發現磁感應蛋白(MagR)的原始論文尚未發表之時,用從謝燦處獲得的MagR,未經同意私自「搶發」了有關MagR應用的論文,並未給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相關焦點

  • 張生家否認奪佔課題 反稱魯白搶成果
    【編者按】五個月前的一篇有關磁遺傳學的論文,引發中國兩所頂尖大學清華和北大的三位研究人員間的論戰。兩方陣營一方指對方「搶發論文」「奪佔課題」,另一方回應對方「搶奪成果」。遺憾的是,北大、清華校方在進行學術調查後,至今未公布學術調查結論。
  • 搶發論文風波難平:張生家研究生疑群發郵件反擊清華北大教授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餘波不斷,張生家一方疑似打出「輿論爭奪戰」。日前,中國多所高校的教授們以及一些海外華人科學家收到了一封署名為「龍曉陽」的郵件。魯白利用行政權力,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謝燦聯合,誣陷張生家為搶奪他人科研成果者,讓張背了黑鍋。龍曉陽系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是張生家實驗室的研究生。他也是引發張生家與清華、北大之爭的那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張生家是論文的通訊作者。張生家曾向包括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網站在內的多家媒體表示,自己或可憑該論文中的磁遺傳學獲得諾貝爾獎。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搶課題、偷數據、策反學生
    張生家一再向謝燦表示,會遵守兩人事先達成的兩點協議:合作論文只能在謝燦已投稿的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不能搶發;謝燦必須是合作論文的作者。謝燦介紹稱,使用別人未發表的數據做的相關工作,必須得到原作者的同意,並在原作者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這是學術界的基本規則,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體現了對科學原創性的認可。
  • 清華北大「搶發」論文風波:張生家回應違反學術道德的指控
    謝燦認為,張生家以合作的名義,拿走自己鑑定的基因、抗體,然後撕毀全部協議,搶發論文,違背了學術道德。  張生家則堅稱,自己和謝燦的研究完全是兩個領域,違背約定提前發文章屬於「正當防衛」的無奈之舉。  除了此前媒體聚焦的「北大清華之爭」,張生家更一語驚人:事件的真正核心是清華醫學院教授魯白欲望「竊取」他的成果。
  • 張生家遭清華解聘 與謝燦互辯論文「搶發」(更新)
    【財新網】(記者 張嫣)一樁牽涉中國兩所最高學府研究人員間的學術糾紛,在爆發兩個月後再度升級——被北京大學研究員謝燦指證搶發論文的清華大學獨立項目負責人(PI)張生家,在10月16日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人事處的解聘書。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細節:偷數據、策反學生
    「策反」學生  11月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向澎湃新聞透露,張生家發表在《科學通報》(英文版)上的論文的第一作者龍某某,曾在苑克鑫實驗室學習、工作了3年,是苑克鑫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被苑克鑫寄予厚望,她所承擔的課題也即將完成。
  • 清華北大「搶發」論文的啟示
    9月15日,學術界的一則涉及到清華、北大學者論文「搶發」事件的新聞,受到輿論的關注。直到屠呦呦得諾獎的消息公布後,輿論才轉移注意力,爭議也慢慢地回落。2015年9月15日,《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方面的論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PI)張生家。  論文刊出,即在同行學術圈內引發爭論。
  •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新聞...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   9月18日上午,近期一直忙於做論文的謝燦,郵箱和手機都熱鬧起來。 《中國科學報》記者獨家採訪後了解到,涉事校方北大和清華早在8月下旬已就此事展開調查,但依然未能影響到該論文的投遞刊發。9月15日晚,兩校聯名致信《科學通報》編輯部要求撤稿。 9月16日,中科院院 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在回復《中國科學報》記者的簡訊中說,兩校科研管理部門已聯合發函給朱作言院士、陳曉亞院士及《科學通報》編輯部,商談撤稿事 宜。
  • 清華停止搶發論文作者入職 曾陷與北大搶發之爭
    「搶發」之爭有了新進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清華大學獲悉,清華根據掌握的情況,已經作出停止論文作者張生家入職的決定。  9月15日,《科學通報》(英文版,由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合辦)發表了一篇題為《磁遺傳學:使用磁受體蛋白,用磁刺激手段遠距離非侵入地激活神經元的活性》的論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張生家。  但該論文一出即引發爭論。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風波:北大認定張生家違反道德規範
    張生家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論文截圖。11月1日,多個獨立信源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北京大學已經完成對「搶發」論文事件的獨立調查。北大調查委員會認定,清華大學此前正在引進的研究員張生家違反合作協議,違反道德規範。
  • 北大被搶發論文教授發表論文:首次發現生物體內「指南針」
    張蓓數月之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的重磅論文終獲發表。謝燦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記者註:課題負責人),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研究發現了一個磁感應受體蛋白,即磁感應分子MagR,回答了「生物是如何感應到磁場的」這一問題,且至少在兩個方面刷新了人們對磁感應的認識。
  • nature發文:評 清華北大論文事件
    9月14日,清華大學教授,神經學家張生家研究組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線蟲可以利用一種特有的磁感應蛋白調控神經與肌肉細胞運動的文章。然而,就在隔壁的北京大學裡,生物物理學家謝燦教授認為張生家的文章剽竊了他實驗室目前正在審核的文章裡報導的科學發現,而且張的行為破壞了兩方之前的合作協議。
  • 疫情尚未控制搶發論文?缺乏科學精神!兩部委出手:破除「SCI崇拜」
    疫情尚未控制搶發論文缺乏科學精神如何破除「SCI崇拜」的科研風氣,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中國科技論文》榮譽主編、清華大學教授李志民。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
  • 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原標題: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清華大學23日舉行施一公研究團隊   發表兩篇「裡程碑式」論文   8月21日,施一公作為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背靠背」論文。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丁紹·帕特爾用「裡程碑式」一詞形容。
  • 課題論文查重多少才算合格?
    課題論文一般包括階段性成果,研究的案例和小論文等來共同支持。不少人在寫完課題論文之後,都比較關心課題論文查重多少合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一、課題論文查重多少才算合格?二、課題論文查重時要須注意的幾點:1、如果課題研究成果中有幾百上簽字的成段文字重複,沒有標註或引用的話,是被認定剽竊或者抄襲的可能性非常高。
  • 母得志團隊回應論文造假質疑:正核查研究數據
    1月10日下午,母得志研究團隊成員屈藝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團隊正核查研究數據,核查結果出來之前不方便向外界透露最新進度。圖源:網站截圖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文中表示,她曾於2015年10月向上述期刊報告了這一問題,但未獲回應。此後,她檢索了母得志團隊發表的所有論文,發現該團隊五分之一的論文都存在圖像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她已經在學術交流平臺Pubpeer上向論文作者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