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家遭清華解聘 與謝燦互辯論文「搶發」(更新)

2020-12-04 財新

  【財新網】(記者 張嫣)一樁牽涉中國兩所最高學府研究人員間的學術糾紛,在爆發兩個月後再度升級——被北京大學研究員謝燦指證搶發論文的清華大學獨立項目負責人(PI)張生家,在10月16日收到了來自清華大學人事處的解聘書。張生家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一再堅稱,沒有調查結論就解聘對他來說是不公正的,並且自己沒有搶發謝燦的研究成果。

  9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主辦雙周刊《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方面的論文,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張生家。然而,這篇論文的刊發卻頗具爭議。北京大學另一位生命科學學院學者認為,張生家違背了學術道德,私自「搶發」了包含自己研究成果的論文,並未給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搶發」論文風波:張生家回應違反學術道德的指控
    謝燦認為,張生家以合作的名義,拿走自己鑑定的基因、抗體,然後撕毀全部協議,搶發論文,違背了學術道德。  張生家則堅稱,自己和謝燦的研究完全是兩個領域,違背約定提前發文章屬於「正當防衛」的無奈之舉。  除了此前媒體聚焦的「北大清華之爭」,張生家更一語驚人:事件的真正核心是清華醫學院教授魯白欲望「竊取」他的成果。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風波:北大認定張生家違反道德規範
    張生家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論文截圖。11月1日,多個獨立信源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北京大學已經完成對「搶發」論文事件的獨立調查。北大調查委員會認定,清華大學此前正在引進的研究員張生家違反合作協議,違反道德規範。
  • 搶發論文風波難平:張生家研究生疑群發郵件反擊清華北大教授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餘波不斷,張生家一方疑似打出「輿論爭奪戰」。日前,中國多所高校的教授們以及一些海外華人科學家收到了一封署名為「龍曉陽」的郵件。魯白利用行政權力,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謝燦聯合,誣陷張生家為搶奪他人科研成果者,讓張背了黑鍋。龍曉陽系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是張生家實驗室的研究生。他也是引發張生家與清華、北大之爭的那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張生家是論文的通訊作者。張生家曾向包括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網站在內的多家媒體表示,自己或可憑該論文中的磁遺傳學獲得諾貝爾獎。
  • 清華停止搶發論文作者入職 曾陷與北大搶發之爭
    清華停止搶發論文作者入職 曾陷與北大搶發之爭 2015-11-03 03:13:55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北大兩校由一篇學術論文引發的「搶發」之爭有了新進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清華大學獲悉,清華根據掌握的情況,已經作出停止論文作者張生家入職的決定。
  • 清華北大「搶發」論文的啟示
    9月15日,學術界的一則涉及到清華、北大學者論文「搶發」事件的新聞,受到輿論的關注。直到屠呦呦得諾獎的消息公布後,輿論才轉移注意力,爭議也慢慢地回落。質疑方認為,張生家論文中提及的磁蛋白基因是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燦教授實驗室發現的,然而,「搶發」的論文作者名單中,並沒有出現北京大學研究人員的姓名,只是在致謝中提及「蛋白基因來自謝燦實驗室」。  為何一篇論文值得如此之爭呢?源於「磁感應」的重量級——媒體稱,關於磁感應的研究可能是「諾獎級」的。磁感應是什麼呢?
  •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新聞...
    清華北大論文搶發風波:兩校疑認定該事件「違反學術規範」   9月18日上午,近期一直忙於做論文的謝燦,郵箱和手機都熱鬧起來。2012年,謝燦課題組首次成功篩選鑑定了動 物對磁場感應的受體基因(簡稱磁受體,並命名為MagR),其後經過兩年多的結構生物學、生物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最終確定MagR介導動物對磁場的感知有 可能構成動物遷徙和生物導航的基礎。 2014年12月8日,謝燦研究組將論文提交給《自然》雜誌(Nature),因為該研究成果重大、新穎,論文很快被送審。
  • 魯白首回應論文搶發:張生家奪佔課題
    【編者按】五個多月前的2015年9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主辦雙周刊《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磁感應受體蛋白方面的論文,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學術帶頭人張生家。然而,這篇論文的刊發引發了巨大爭議。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搶課題、偷數據、策反學生
    張生家一再向謝燦表示,會遵守兩人事先達成的兩點協議:合作論文只能在謝燦已投稿的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不能搶發;謝燦必須是合作論文的作者。謝燦介紹稱,使用別人未發表的數據做的相關工作,必須得到原作者的同意,並在原作者論文發表後,才能投稿,這是學術界的基本規則,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體現了對科學原創性的認可。
  •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細節:偷數據、策反學生
    前述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認為,爭議論文之所以能在《科學通報》(英文版)「搶發」,除了跟張生家有關,跟參與該課題的研究生也有很大關係。如果涉事研究生有正確的學術道德觀,他們就不會幫助張生家完成相關實驗,不會私自借實驗儀器、試劑給張生家,張生家就不會得到相關的實驗數據,也就沒辦法搶發論文。目前,他和同事正在思考,如何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觀念,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清華北大學術爭端事件新進展:研究稱MagR不能實現磁遺傳
    繼磁生物學論文「搶發」爭端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白、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今天(3月1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神經環路前沿》(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上在線發表一篇新論文,其結論與清華大學之前擬引進的學者張生家「搶發」的論文結論完全相反。
  • nature發文:評 清華北大論文事件
    9月14日,清華大學教授,神經學家張生家研究組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線蟲可以利用一種特有的磁感應蛋白調控神經與肌肉細胞運動的文章。然而,就在隔壁的北京大學裡,生物物理學家謝燦教授認為張生家的文章剽竊了他實驗室目前正在審核的文章裡報導的科學發現,而且張的行為破壞了兩方之前的合作協議。
  • 北大被搶發論文教授發表論文:首次發現生物體內「指南針」
    張蓓數月之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謝燦的重磅論文終獲發表。謝燦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記者註:課題負責人),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研究發現了一個磁感應受體蛋白,即磁感應分子MagR,回答了「生物是如何感應到磁場的」這一問題,且至少在兩個方面刷新了人們對磁感應的認識。
  • 張生家否認奪佔課題 反稱魯白搶成果
    【編者按】五個月前的一篇有關磁遺傳學的論文,引發中國兩所頂尖大學清華和北大的三位研究人員間的論戰。兩方陣營一方指對方「搶發論文」「奪佔課題」,另一方回應對方「搶奪成果」。遺憾的是,北大、清華校方在進行學術調查後,至今未公布學術調查結論。
  • 謝燦教授在北大校園迷路與一篇IF=36分科研論文的故事
    謝燦教授的這一重磅發現與分享,將開啟科學界以生物指南針結構為基礎的「磁遺傳學」的研究浪潮。是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謝燦研究團隊的論文「A magnetic protein biocompass」被影響因子高達36分的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接受並在線發表。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認定郭明良、張正琪教授違反學術倫理,予以解聘。
  • 我的清華畢業故事 | 白蕊:8篇CNS,清華帶給...
    | 白蕊:8篇CNS,清華帶給我挑戰世界級難題的自信》再見清華,你是我一生的驕傲。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37),3篇發表於《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6.216),引用次數600餘次。2018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入選由中國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5人名單,並獲得國家獎學金兩次、「未來學者」獎學金等殊榮。
  • 北大謝燦:科學家尋找多年的「生物指南針」,究竟是個啥?
    他們首次報導了一種具備磁場感應性質的蛋白質複合物,研究論文[1]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在這裡,我們不妨做一次案件還原,循著磁感應蛋白的發現之路再走一遍。鴿子等動物們是怎麼感應磁場的?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想要解開這個謎團。圖片來源:《神探夏洛克》假定你是剛剛開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你要如何找到這個僅僅存在於你的假設中的「磁感應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