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組生物科技全力攻關-實時監控病毒演化與變異即將成為現實

2020-09-19 基因谷

1月30日,希望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基於納米孔測序技術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全長檢測試劑盒,以及基於納米孔測序技術的宏基因組病原體檢測方法。


武漢希望組醫學檢驗實驗室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全長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

該試劑盒採用多重PCR對病原體核酸進行擴增後使用納米孔測序儀進行測序,將得到的核酸序列與已知病原體序列對照確定病原體類型。納米孔測序技術克服了傳統NGS測序平臺對樣本製備、場地要求、運行時間長等限制性特點,具備實時、長讀長、運行時間短、文庫構建簡單等優勢。宏基因組病原體檢測方法能夠對快速演化的病原體以及其他未知的病原體進行檢測。

這意味著:實時監控病毒演化與變異即將成為現實!

這個春節,舉國上下都在積極應對疫情。

截至2020年2月1日24時,全國已確診病例14380例,疑似病例19544例。(數據來源:人民日報)。

對醫療企業來說,最緊要的工作之一便是利用醫療科技加大研發力量,幫助人類加深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認知,從而強化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是個複雜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對已知病毒進行的檢測,還需要從源頭進行防控——這通常是疫情戰役最容易忽視和遺漏的一環——對病毒演化和變異以及對其他已知和未知的致病病毒和細菌進行機動和實時的監控和研究。

作為國內首家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的精準醫療公司,也是一家武漢本土企業,希望組在疫情爆發期間動員了公司核心研發團隊,緊急攻關,開展基於第三代單分子新診斷技術的研發,並利用該技術的優勢,將重心放在以下幾點:

1. 病毒的實時檢測和分析

2. 利用5G技術支持臨時隔離區域或者機動實驗室進行雲計算檢測和分析,結合5G技術快速傳遞數據,減少樣本的路程傳遞

3. 開發基於全長基因組的病毒演化和變異檢測技術


此外,希望組和華為5G和華為雲技術團隊一起,完成了實時機動的測序數據的上雲傳輸和計算實驗,並通過華為雲服務與AI技術能力,快速分析得到計算結果,確保沒有固定IT基礎設施的臨時區域或缺少有線網絡和本地計算資源的地點能夠通過無線網絡進行病原體的檢測和分析。

目前,新冠狀病毒防控已經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希望組新試劑盒和宏基因組檢測技術的推出,將為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提供非常重要、關鍵的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確有變異,但還沒變到疫苗「勢力範圍」之外
    科研攻關組將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研判,為疫苗研發團隊及時提供預警和科學參考。「新冠病毒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大。」病毒變異是科學問題,要從病毒本身尋求答案。田保國介紹,科研攻關組一直高度關注病毒變異問題,組織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病毒變異的跟蹤、研究,及時分析研判病毒變異對疫苗研發是否會產生影響。研究團隊密切追蹤全球範圍內存在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
  • 科技部:無證據證明新冠病毒變異會對疫苗使用效果構成實質影響
    中新網12月31日電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12月31日透露,經過專家研判,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我們觀察到的新冠病毒變異會對疫苗的使用效果構成實質性影響。資料圖:新冠疫苗。 劉文華 攝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及相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 一小時內快速鑑別,聖湘生物研發出新冠變異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6日訊(記者 潘顯璇 實習生 陳瑜玲 視頻 郭輝)記者今日從上市湘企聖湘生物獲悉,該公司已研發出快速鑑別新冠突變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可以實現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通報出現新的B.1.1.7新冠病毒株。《科學》雜誌刊文稱,變異病毒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而倫敦最近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0%都來自變異病毒。世衛組織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不會增加疾病嚴重性,但其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產生更多住院及死亡病例,需要採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這些變異病毒的傳播。
  • 中國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和公共衛生風險預警最新研究進展
    禽流感病毒嚴重威脅動物和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起,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新冠病毒變異會讓疫苗效力下降嗎?
    目前,Menachery的團隊正在全力攻關新的變異病毒。 生物學特性 研究人員在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就已通過基因組測序發現了兩種新冠病毒的變異株。 Tulio de Oliveira是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的一名生物信息學家,他領導的一支團隊發現,南非東開普省快速升級的疫情與他們稱為501Y.V2的一個變異株有關[2]。英國和南非的變異株是分別出現的,但它們有一連串突變都出現在刺突蛋白上,且部分突變很相似。已知新冠病毒能通過刺突蛋白識別和感染宿主細胞,這些刺突蛋白也是人體免疫應答的主要攻擊目標。
  • 希臘確認新冠病毒完整基因序列 實時監測病毒變異情況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希臘《中希時報》10日報導,雅典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正在實施一項檢測新冠病毒突變的計劃,其於近日宣布,已經在希臘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的1150名患者中,確定了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
  • 科技部:新冠病毒變異不大 未對疫苗研發造成影響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變異不大,「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變異積累,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這一結論,是通過對涵蓋全球六大洲113個國家的資料庫中近15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精選出超過8萬條高質量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得出。
  • 令英國「大驚失色」的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會影響到即將上市的新冠疫苗的效果嗎?,我們所能檢測到的變異都是能成功存活和傳播的病毒。」,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實時監測新冠病毒的演化情況。世界衛生組織新冠應對工作技術方面負責人瑪麗亞·范·克爾科夫(Maria Van Kerkhove)則表示,這一病毒變異已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病毒進化工作組的監控
  • 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什麼情況?疫苗研發需要多久
    由於疫情造成的危害極大,國家科技研究部門也是在極力研究著相應的疫苗。最近,科技部放話:病毒變異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具體是什麼情況?疫苗的研發一般需要多久?會上,有記者提問,病毒是否發生變異?對此,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介紹,病毒變異是一個科學問題,科研攻關組一直高度關注病毒變異的問題,組織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在開展病毒變異的跟蹤研究,及時分析研判病毒變異對疫苗研發是否會產生影響。
  • 科技部:病毒變異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變異積累 未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董瑞豐、溫競華)新冠病毒變異是否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在2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表示,跟蹤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變異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影響。田保國說,科研攻關組一直高度關注病毒變異問題,組織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病毒變異的跟蹤研究。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7月1日,武漢生物所新冠疫苗研發實驗室和生產車間綜合體(P3)落成,成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兵工廠」。9月29日通過國家衛健委等六部委安全驗證,標誌著中國生物捍衛國家公共衛生能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為實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科學研究和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硬體保障。
  • 透視生物本質:病毒泛濫的人類基因組|展卷
    在演化史上最近的瞬間,人類脫穎而出,病毒對我們的生存功不可沒。原本就並沒有什麼「它們」和「我們」之分——生物在本質上只是一堆不斷混合、不斷閃轉騰挪的DNA而已。撰文| 卡爾·齊默翻譯 | 劉暘宿主體內有很多基因可能最初來自病毒,這件事聽起來實在是太詭異了。我們通常認為基因組是人類最本源的身份特徵。
  • 病毒變異是否影響它的致病性和傳播力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變異引發關注。公眾對於冠狀病毒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病毒變異是否影響它的致病性和傳播力等問題產生很多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諮詢了多位基因組學領域和病毒學領域的學者。
  • 成功研發新冠變異病毒檢測試劑 聖湘生物再次展示科研實力
    1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聖湘生物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發出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檢測試劑,新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聖湘生物董秘彭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助力應對新冠突變病毒對全球疫情防控帶來的影響,公司第一時間組織科技攻關團隊研發快速新冠突變病毒鑑別檢測試劑盒,憑藉已有的技術積澱和平臺支撐,公司在較短時間內攻克了這一產品。」新產品快速鑑別變異病毒據了解,聖湘生物之前獲國內外各類權威註冊認證上市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可覆蓋B.1.1.7突變毒株檢測。
  • 從「五個家族」到「兩個亞型」 新冠病毒變了嗎?
    國內外研究均指向病毒突變  3日刊發於《國家科學評論》的《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一文指出,通過對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可知,新冠病毒已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  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學中心研究員陸劍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發現,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L和S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核糖核酸)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文章還得出S型相對更古老、攻擊性較小的結論。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抗疫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都做了什麼?
    但網絡流傳的「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等謠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科技日報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
  • 為儘快控制國內病毒,欲將實驗室內變異生物進行釋放
    為儘快控制國內病毒,欲將實驗室內變異生物進行釋放,此舉讓不少人擔憂。這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理論認知,現實的情況將會困難重重,首先這個蚊子的基因改造會有其他危險嗎?其次這個基因改造會不會造成大自然的連鎖反應。我們的大自然是一個神奇且神秘的場所,生物中的生態鏈渾然天成,若是破壞其中恆定生態鏈,很有可能會導致其他未知變化的產生。
  • 武漢病毒研究所:全身心做好科技攻關和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武漢病毒研究所:全身心做好科技攻關和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 2020-02-19 18:35:57
  • 楓烯鯊酸丨令英國「大驚失色」的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圖源:https://coronavirus.data.gov.uk/  12月13日,英國近60個地方部門確認有1108例病例感染的是產生了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而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得多。  那麼,這一新的變異意味著什麼?對目前的疫情防控有何影響?會影響到即將上市的新冠疫苗的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