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隻!體長2.5米的「千足蟲」,史上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2021-01-20 腳爬客

晚上八點   給你講個科普小故事吧

石炭紀地面巨型重裝戰車

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現代千足蟲的「老祖宗」

體長2.5米的「大蜈蚣」

讓人聞之心悸膽寒的古馬陸


主講人:子奇


上一期我給大家介紹了石炭紀的空中轟炸機——巨脈蜻蜓,這期給大家介紹石炭紀的地面巨型重裝戰車:古馬陸。


古馬陸的外形類似現在的蜈蚣,但是親緣關係上看它們更接近馬陸。


蜈蚣和現生馬陸(右) 圖片來自網絡


它們的體形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幹兩部分,軀幹由許多體節構成,大概分為三十個體節,有四十對足,足的對數和體節的比例是4:3。



由於沒有找到保存較好的頭部化石,因此古馬陸的頭部結構我們尚不清楚。現在還原的所有造型頭部都是根據現生馬陸模擬還原而成的。



上一期裡我們講過,由於石炭紀過高的氧氣含量,導致氣管呼吸的動物體積迅速增大,而古馬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體長大多在2.2-2.5m之間,最長的體長可達3m,寬達半米,是名副其實的巨型怪獸,也是地球上已經發現的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古馬陸復原模型 圖片來自網絡


古馬陸是一類節肢動物,由於缺少了內在的骨骼支撐,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它們在護甲天賦上下足了功夫,身披著堅硬的外部骨骼作為背甲,而且背甲還會向兩側延伸,保護住了相對薄弱的腳。



不僅如此,它們的背甲上還會有凸起的瘤刺,而有了這樣嚴密的保護措施,古馬陸行走起來像裝甲車一樣虎虎生風。根據遺蹟化石的推測,它的步幅達到了驚人的20釐米,這意味著它的行進速度至少比人類要快的多。



而如果它們穿越到了現代,這驚人的體積和長相,除了修鞋匠會開心,估計其他人都會驚恐萬分吧。


它們的「後代」——現生馬陸也被人們稱為千足蟲,它們喜歡陰冷潮溼的環境,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下面,或土縫內,一般白天潛伏,晚間活動。他們的體型嬌小,狀如蜈蚣,生性羞怯,受到觸碰時,就立馬將身體盤捲起來。



而古馬陸,由於它們張揚的體格,在夾縫中生存可一點也不現實,在石炭紀茂密的森林裡,如同伏地裝甲車一樣穿梭遊走。



在發現古馬陸遺蹟化石的附近還發現了兩棲動物:引螈的足跡化石,可見它們也會時常相遇吧,BBC的紀錄片裡甚至放出了它們在一起戰鬥的畫面。



可是我認為其它的生物根本不敢打它的主意,畢竟冒著生命危險挑釁一個跟自己體格相似又身披鎧甲的巨獸,贏了也沒什麼肉吃,輸了還有性命危險,這是何苦呢。



而且即使真的戰鬥起來,古馬陸應該也不會採取這種戰鬥姿勢,畢竟它最強大的是靈活的走位和超高的背部護甲,而直立或者半直立的姿勢不僅會讓它重心過高失去平衡,更會暴露出它柔軟的腹部給敵人,這樣帶來的戰術劣勢可遠比張牙舞爪的恐嚇給敵人帶來的心理震撼更大。



不過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是,古馬陸到底以什麼為食,按道理說這麼巨無霸的體格應該是霸主一般的存在,我的腦海中已經自行腦補了它揮舞著巨大的鉗子和毒爪四處虐殺的樣子。


可是事實狠狠的打了我一個耳光,因為像鉗子和毒爪這種硬質結構的器官十分易於形成化石並保存,但是我們在已發現的古馬陸化石中並沒有發現相應的化石,這很可能說明它不具備類似的器官。



沒有了武器一樣的顎或者爪,要捕食動物或許就有些難度了。與此同時,在古馬陸消化器官的化石裡發現了一些石松類植物的未消化碎片,這都佐證了似乎它是素食主義者,可是僅僅依靠植物提供的營養和蛋白質似乎很難讓它的體型長的如此巨大,而且維持靈活的行動,結合現代馬陸的食腐特性,有學者就提出或許古馬陸會吞食一些動物屍體或者腐肉,甚至會吃一些小動物,畢竟這樣攝入的能量才能足夠維持它龐大身軀的運轉。



超高的含氧量,溫暖潮溼的適宜溫度和溼度,遍地都是食物,並沒有什麼敢於捕食它們的天敵,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可是,地球演化中並不都是美好。


二疊紀以來,地球的各大板塊開始拼合形成超級大陸,內地由於遠離海洋,所以降水減少,加上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導致的地球溫度下降,森林也開始成片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氣含氧量銳減。沒有了充足的氧氣,古馬陸的體型再也難以維持,不得不縮小以適應環境變化了。

文稿、音頻 /  子奇

音頻處理 / 王寧

海報插畫 / 石彧

編輯  / 二十六


相關焦點

  • 最大無脊椎動物,體長10米的大王酸漿魷
    挪威的海怪傳說中,有一種長著觸手的海怪,據傳,體型大到足以吞沒並擊沉一艘船。當然,每一個海怪,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而這個長著觸手的海怪,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就已有記載,認為這是一條重達320公斤,體長9.1米的巨型烏賊。傳說終究是傳說,口口相傳之間,總會夾雜著誇大的成分,讓人難以相信。
  • 體長10米的大王酸漿魷,最大無脊椎動物,以為是王者,卻是零食
    原來傳說中的海怪,可能是一種頭足綱動物,叫大王烏賊,據記載,大王烏賊最大體重為275公斤,而體型可達13米。但如此驚人的體型,在頭足綱動物中,也只能排老二。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這種生物第一次真正出現在人們面前;2003年,捕獲的大王酸漿魷總長度為6-8米,重量可達500公斤,但也可能是750公斤,具體不詳;2007年,第一次捕獲到完整活的魷魚,總長度為4-5米,重量可達450公斤。
  • 體長10米的大王酸漿魷,最大無脊椎動物,以為是王者,卻是零食
    挪威的海怪傳說中,有一種長著觸手的海怪,據傳,體型大到足以吞沒並擊沉一艘船。 當然,每一個海怪,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而這個長著觸手的海怪,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就已有記載,認為這是一條重達320公斤,體長9.1米的巨型烏賊。
  • 盤點史上體型最大的十二隻海洋生物!來看看你能認得幾隻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地球的表面大多都被海洋覆蓋,在茫茫歲月裏海洋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海洋生物,其中不乏體型巨大且兇猛的生物,下面就讓我們盤點史上體型巨大的海洋生物前十二名!巨齒鯊在當時無天敵。生存時間:1200— —200萬年前體長:19米體重:70噸第九名北太平洋露脊鯨北太平洋露脊鯨(Eubalaena japonica),體圍極粗,其體圍與體長之比顯著大於鬚鯨的其他種類。頭巨大,頭長可達體長的1/3。分布於北太平洋的溫帶與亞熱帶水域。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現存的蜻蜓種類翼展最大能達到16釐米,最小的蜻蜓種類翼展只有2釐米左右,而這種遠古蜻蜓的化石,顯示的是其翅膀展開闊75釐米,體長2.4米左右,比現在蜻蜓不知道大多少倍,這也是已知蜻蜓種類存在的最大值,是已知的史上最大的昆蟲。
  • 遠古時代的巨型怪物, 巨大蜈蚣體長超2.4米, 蜻蜓竟以松鼠為食!
    現代的蜻蜓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祖先卻十分龐大,遠古時期巨大蜻蜓翼展達到60釐米,身體長度接近40釐米。這種龐大身體讓研究人員猜測它可能以青蛙、松鼠大小的動物為食。這種體型龐大的史前蜻蜓滅絕的原因是地球大氣層數百萬年前開始氧氣含量升高。遠古蜈蚣蟲!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
  • 地球史上體型最大的五種恐龍排行!
    普爾塔龍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晚白堊紀的阿根廷,它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巨大的恐龍之一,擁有著恐龍世界裡最寬的脊椎骨,因此推測,普爾塔龍可能是最粗壯的恐龍,它的胸腔直徑就有5米,與一整頭現代大象的尺寸相當,瑞氏普爾塔龍還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臀部。瑞氏普爾塔龍的體長可達四十米,體重超過七十噸,是地球上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六大生物之一。
  • 盤點全球最大的動物 美國灣鱷體長5.5米
    你平常可能見過很多非常龐大的動物,但我相信在你看了本文所羅列出來的動物之最之後,就會明白什麼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什麼才叫做小巫見大巫!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來見識一下這些傢伙的真面目吧。 我國遼寧一頭豬重達900公斤。這頭豬於2004年2月5日死亡,已被製成標本保存在遼寧省農業展覽館。此豬死時有2.5米長,腰圍有2.23米長,獠牙有14.4釐米長。
  • 地球二十種最大動物你知道嗎?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科學家們通過化石記錄發現,在恐龍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種存在,它們就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巨型節肢動物,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蟲、蠍子;吊蘭大小的蜘蛛;還有5英尺長的千足蟲,等等。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2英尺半(接近1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三億年前,這些物種曾經昌盛一時。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了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  鈍齒宏頜魚雖然目前只發現了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但對其展開的詳細研究卻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頜骨特徵表明,鈍齒宏頜魚是一種典型的硬骨魚。
  • 雲南曲靖發現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了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魚。現有的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史前恐怖「巨蟲時代」:蜻蜓比鳥大,蠍子近1米,「蜈蚣」2米多!
    在此期間,巨型蕨類植物蓬勃發展,其中一些大型蕨類植物的直徑為2m、高度可達38m,它們在溼地上形成了一片大森林。同時,地球全年幾乎沒有季節性變化,熱帶氣候終年潮溼。而且由於森林的繁榮,據說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已達到35%,是地球有史以來氧氣濃度的最高值(現今為21%)。 體型變大,避免氧氣中毒!
  • 世界最大蚯蚓:長達3米 壽命超5年
    目前,科學家發現澳大利亞巨型蚯蚓是世界上最長的蚯蚓物種,體長達3米,它們僅生活在維多利亞省東南部南吉普斯蘭島低河谷地區。巨型蚯蚓學名為Megascolides australis,平均長度為1米,直徑2釐米,重量200克,但是這種長壽無脊椎動物可存活5年以上,最大體長達到3米。
  • 史前「巨獸」千足蟲長度超2米 專家解密其生長與滅絕
    央廣網北京9月6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 羅月言)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費城的自然博物館中正在舉行「與巨獸同行」展,其中石炭紀的一種超大型無脊椎動物模型吸引參觀者駐足拍攝,它是一隻1:1製作而成的大型千足蟲,長度2米多。它怎麼可以長大那麼長?究竟如何呼吸、如何進食?它和我們目前自然界中可見的千足蟲有什麼關聯?
  •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
    十大恐怖海洋生物: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 字號:小大 2009-11-14 10:54作者:本網綜合據悉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最大的大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事實上,「大烏賊」一般最大可以長到18米長900公斤重。
  • 陸地現存體型最大的五種巨獸排行!
    成年的非洲野水牛個頭能長到1.7米左右,體長3.4米,體重更是接近一噸重,更可怕的是這種巨獸還是攻擊性最強、脾氣最暴躁的物種,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我們如果有機會到非洲大草原上遊玩,一定記得遠離這種生物。第四:長頸鹿長頸鹿是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 史上最成功的海爬家族,體長40釐米到26米不等,碾壓同期蛇頸龍
    但在古生物學家們的眼中,魚龍是史上最偉大的海爬家族之一。 身份撲朔迷離的史前海洋霸主,體長從40釐米到26米不等! 魚龍(ichthyosaur:希臘文,魚蜥蜴的意思),已滅絕的古老爬行類掠食者,屬於魚龍目的海生爬行動物(下轄有7個科)。
  • 巨蟲橫行的時代:蜻蜓堪比老鷹大,「蜈蚣」可達2米6!
    在此期間,巨型蕨類植物蓬勃發展,其中一些大型蕨類植物的直徑為2m、高度可達38m,它們在溼地上形成了一片大森林。同時,地球全年幾乎沒有季節性變化,熱帶氣候終年潮溼。而且由於森林的繁榮,據說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已達到35%,是地球有史以來氧氣濃度的最高值(現今為21%)。 體型變大,避免氧氣中毒!
  • 海洋四大巨型生物,第一種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第三種體重六十多噸
    1、大王烏賊,它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烏賊能夠長到這種體型十分不容易,伴隨著成長起來的還有它們的智商。經過科學家調查,大王烏賊在面臨強敵時懂得運用戰術,它們很可能有著簡單的思考能力。圖片上這隻大王烏賊是一位美國漁民在太平洋上遭遇的。經過測量,它的體重超過一頓,觸鬚最長部位超過十五米。
  •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體長3米可活5年以上(圖)
    澳大利亞最新發現罕見的巨型蚯蚓,體長最大3米,壽命可達到5年以上。  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發現澳大利亞巨型蚯蚓是世界上最長的蚯蚓物種,體長達3米,它們僅生活在維多利亞省東南部南吉普斯蘭島低河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