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做成大產業 縣城裡飛出好聲音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駐馬店6月23日電 題:小提琴做成大產業 縣城裡飛出好聲音

  記者 張旭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一批農民來到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從學徒一路做到制琴師。2015年,隨著確山縣提琴產業園的建立,一批批制琴師返鄉創業,也帶動了附近村民就業。

  如今,這裡年產提琴約40萬把,年產值達6億元,更在中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確山提琴產業的發達,讓世界聽到了中國好聲音,也讓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富足。

展廳裡的成品提琴。張旭 攝

  「家門口就能就業」

  54歲的制琴師老趙,家住提琴產業園附近,騎車10多分鐘就能趕來上班,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在40多道提琴製作工序中,他負責粘合低音梁這一道。具體就是用特殊熬製的粘合劑,將低音梁粘合到琴身上,粘合時,需要不停的用小刷子蘸水處理邊縫,以防膠水溢出。工藝看似簡單,但細心觀摩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既考驗技術又考驗耐心的活。

  老趙告訴記者,目前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多元工資,當記者問他是否算是這裡的老師傅時,老趙笑著指了指自己身旁的一名年輕制琴師,說道:「人家才是『老』師傅,別看年紀不大,幹這一行已經有10來年了,手藝精湛。」這位年輕的「老師傅」叫小周,今年30歲出頭,多年前曾在北京提琴廠打工。

制琴師在工作。張旭 攝

  小周告訴記者,得知確山縣建成了提琴產業園,因為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兼顧家庭和工作,馬上和其他幾名來自確山的同事一起,來到了這家樂器公司。

  白天在產業園上班,下班十幾分鐘到家,晚上不耽誤陪家人和孩子,這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老趙和小周這樣的村民。

  來到廠裡兩年的女工王光巖談起自己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自豪感。「我一直想把琴做好,因為音樂會上,可能演奏家手中的那把就是我做的,一想到這個我就感到很驕傲。」

  經濟方面,她覺得已經完全滿足。「以前想買的東西捨不得買,來了廠裡之後有了收入,想買的基本都買到了。」文化方面,王光巖曾經對舞蹈很感興趣,但一直覺得和自己很遙遠。去年的公司年會上,彩排後的舞蹈獲得滿堂彩,這讓她感到願望實現了。

  對於小康生活,王光巖有著自己的理解。「小康就是希望生活能夠越來越好,主要還是對孩子的期待。我沒有接觸過提琴,進了廠子後發現是一種高端的藝術,希望我的小孩以後也能學拉小提琴,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定有幫助。」

昊韻公司員工王光巖在接受採訪。張旭 攝

  提琴產業園飛出「好聲音」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確山縣一批農民丟下鋤頭去往北京的提琴廠打工,從學徒幹到制琴師,不少人還當上了老闆。

  2015年,確山縣「歡迎闖天下的確山人回老家」,招商引資規劃建設了提琴產業園,60多位制琴師先後回鄉創業。截至目前,確山籍人員創辦提琴企業102家,年產各類提琴約40萬把,年產值6億元左右。

  「以前外國琴商買琴到北京馬駒橋,隨著確山產業園的建立和業務的展開,現在外商都到我們駐馬店確山縣來買琴。」說這話的人叫郭新社,是昊韻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當年返鄉創業的確山人中的一員。

昊韻公司總經理郭新社在介紹相關情況。張旭 攝

  「2015年時,我在廣州一家企業做管理工作,同學邀請我一同回家創業,於是,他把他在北京通州的提琴公司『搬』回了家,我們一起做起了昊韻琴業。」

  郭新社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回鄉創業,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優厚的政策條件——免房租、低稅金,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鄉土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民富裕起來,是我一直惦記的事。」

  得益於團隊的經驗和技術,再加上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及確山人的勤勞,昊韻琴業在這五年內發展迅猛,為當地180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公司年產提琴5萬餘把,成為提琴產業園的龍頭企業。還幫扶確山縣8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致富。

  在車間,記者看到貼著「美國」「義大利」「韓國」等標誌的貨架上掛滿了各式提琴。目前,公司的產品80%以上出口到義大利、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倉庫裡的提琴將出口到世界各地。張旭 攝

  郭新社為帶領鄉親們用技術和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而自豪。現在,最讓她惦記的是對下一代的培養。

  「目前所有制琴師的孩子基本都在學琴,我們還給四所學校免費提供了提琴。既然是提琴之鄉,就要有這種氣氛,希望將來能在確山所有學校普及提琴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會拉提琴。以後還要在確山建立考級點,給孩子們提供便利。」

  目前提琴產業園的產量很大,但在品牌建設上還有所欠缺,郭新社對未來有著更高的目標。「我們目前只會做琴,不會拉琴、調琴,導致在定價上沒有優勢,因為這很需要底蘊的支持。如果我們成長起來的下一代既會做琴,又懂琴的藝術,那我們不但擁有了定價權,還有希望做出自己的品牌。」(完)

相關焦點

  • 【谷麗莎專輯】她的小提琴裡能聽見「風與海」的聲音
    可能是在清晨醒來後看著窗外隨風搖曳擺動的花兒已經開始肆意綻放了,又或是晚飯後散步在公園的花園時覺得風吹在臉上已經是溫暖的,春天的氣息總是通過一些細小的動作透露著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小編為大家推薦一張充滿季節氣息的專輯——谷麗莎的《風與海》。
  • 吳莫愁小縣城商演、張瑋跑龍套,中國好聲音裡的明星都怎麼了?
    這一年,18歲的大男孩梁博拎著行李箱,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他想向全世界高呼:「我考上了,我來了!」彼時,他是流行音樂演唱專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新生,而在三年後,他將奪下《中國好聲音》總冠軍,他的歌聲將響遍大街小巷,讓無數人如痴如狂。
  • 山溝溝「飛」出金葡萄
    陳文星 攝  臨近中午,桂北山區日頭毒辣,歸東村脫貧戶龍祥德的葡萄園裡卻是一陣清涼。一串串紫色葡萄垂吊在棚架之上,架下連片的茶樹鬱鬱蔥蔥,腳邊肥美的花母雞四下穿梭著啄食。  「現在不用出去打工,管好葡萄園每年就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龍祥德家原本只種兩畝多茶葉,收入不夠餬口,此前為供兒女讀書,年逾五十的他只能外出務工。今年,園裡5棵葡萄樹掛了1000多斤果。
  • 明月海藻:把小海藻做成大產業
    原標題:明月海藻:把小海藻做成大產業「小小一棵海藻,提取到用於印染助劑、食品添加劑的海藻酸鈉,經高技術純化得到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應用於人體組織工程,如心肌修復、腫瘤介入材料、細胞包埋載體等臨床醫學後,其附加值提升數萬倍
  • 湖北鄖陽:小木瓜做成大產業
    新華網武漢10月27日電(胡誠、夏國燕、張潘、劉生輝)木瓜酒、木瓜果醋、木瓜酵素、木瓜精油、木瓜香皂……在湖北鄖陽,小小木瓜經過深加工變成系列高附加值綠色有機產品,以及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 來聽聽斯特拉迪瓦裡本人宣稱他一生中做得最好的小提琴「達文西」
    1700-1720這二十年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制琴藝術最成熟的時期,被譽為「斯特拉迪瓦裡制琴黃金年代。」 1714年他製作了一把自己非常鍾愛的小提琴,並自己給它取了名子,叫「達文西」。斯特拉迪瓦裡臨終前說「達文西」是他一生中製作的小提琴中他本人最喜歡和最滿意的一把,也是最好的一把。後人(小提琴製作名家、演奏家、鑑定家)中,很多人也認為「達文西」是斯特拉迪瓦裡製作的小提琴中最好的一把。
  • 內心引力① 拉小提琴的小澍
    先是來幫忙帶孩子的家政阿姨注意到了他的喜好,後來,就連父母也發現,小澍喜歡拿著兩支筷子模仿交響樂團裡指揮家的動作揮舞,幾乎能夠記住整首曲子的旋律。再後來,小澍收到人生的第一把小提琴。那是一把玩具小提琴,卻讓3歲的他愛不釋手。既然孩子這麼喜歡,不如學一學。
  • 銅製小提琴拉出優美思鄉曲(圖)
    點擊進入>>> 唐師傅在指導女兒拉銅製小提琴  N本報記者 黃國華文/圖  本報訊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相信發出這美妙樂曲的竟然是一把用金屬銅製作的小提琴。  昨日下午3時許,一曲由馬思聰創作的小提琴《思鄉曲》在漳州市區縣後園區久久迴蕩,把在場的每一個人帶入到思念遠方親人的氛圍之中。
  • 日照航空產業飛出「加速度」
    9月18日,在第二屆中國通用航空器研發生產與適航審定發展論壇上,日照航空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更是當場籤訂了7個合作項目。「是自主創新引領日照航空產業在『日照特色』之路上飛出了『加速度』。」日照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宋強向與會人員這樣介紹。
  • 小提琴故事——愛因斯坦和小提琴
    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王后之命去火車站迎接愛因斯坦教授。司機在頭等車廂門口等愛因斯坦下車,可所有的旅客走光了也沒有見到愛因斯坦的影子。司機只好空車回宮,向王后報告說教授並沒有來。然而,半個小時後,愛因斯坦手拎心愛的小提琴,來到王宮。原來愛因斯坦坐的不是一等車,而是三等車。他深知,這樣可以混在三等車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認出來造成麻煩。
  • 全球三分之一的小提琴 竟然都產自一座中國小鎮
    黃飲冰對自己的手藝非常自信,小提琴的琴頭是整個製作工序中最漂亮、最養眼的。一把琴頭安裝位置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小提琴的外觀和整體質量。 手藝好,活就多,一天到晚黃飲冰忙個不停。一年下來,經過黃飲冰的手安裝的提琴琴頭就高達4萬多個,雖然忙的應接不暇,但黃飲冰樂此不疲,錢包越來越鼓,這是最實在、最踏實的回報。
  • 丹東「莓好佳園」奇異莓異軍突起,把野生軟棗獼猴桃做成扶貧大產業
    ,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產業旺的致富之路,成了村裡老百姓共同的心願。 眼下正是軟棗獼猴桃成熟的季節,在遼寧丹東,大大小小的軟棗獼猴桃果園裡,上萬畝的軟棗獼猴桃陸續成熟上市,給當地果農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 曹氏提琴 | 生活中需要有把小提琴
    他喜歡古典的小提琴曲,他能把你帶到一個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當時,由於袁隆平唱歌聲音較低而且共鳴很好,同學們給袁隆平取個外號叫大「Bass」。袁隆平在大學裡面是合唱隊的成員,就是唱低音的。當他搭積木的時候,父親安排全家人都坐在他身邊,每搭好一層大家就開始鼓掌,掌聲熱烈而真誠,並大聲喝彩:「真棒啊!」「搭得實在太好了!」
  • 【決勝2020】確山「琴二代」:小提琴奏出「嚮往的生活」
    一把小提琴,讓她開啟了「嚮往的生活」。歷史上的確山,有「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美譽,焦繼麗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家鄉還有個更「洋氣」的名字——提琴之鄉。在她工作的確山提琴產業園,一大批確山人憑藉勤勞、智慧和潛心鑽研,完成農民到制琴師的華麗轉變。如今,當地正在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重點,為「琴二代」們編織出更美的新生活。
  • 小提琴追求什麼樣的音色?小提琴家張樂:有一點苦,帶一點甜
    10月初,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田漢》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歌劇裡有這樣一段,聶耳拉著小提琴構思國歌的旋律,身為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席兼獨奏演員,張樂當仁不讓,用他那嫻熟輕靈的琴聲,詮釋了國歌誕生前的雛形。張樂曾在世界知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樂團任職11年,回國後,他遊歷大江南北,在多個樂團擔任過樂團首席或特邀首席。
  • 科學網—愛因斯坦的小提琴
    這琴,就是小提琴。他留下諸多照片,有一張亮人耳目。這「目」,是人們看見大科學家在拉小提琴;那「耳」,則是觀此景境猶若樂聲灌耳。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情愫深厚。在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總與提琴為伴。不管何處,無論場合,這琴就在身邊。即使在嚴肅嚴謹的學術會議上,琴盒就在椅子近旁。他每天拉琴,還在德國柏林和美國為慈善募捐演出。他甚至認為,自己演奏的才華可媲美於科學上的成就。
  •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在紐約拍賣會上拍出516500美元
    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擁有的小提琴在昨天Bonhams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516500美元 。像愛因斯坦近期拍賣的其他許多重要物品一樣,投標人熱情抬高了價格。這把小提琴是由哈裡斯堡交響樂團的琴師奧斯卡斯特格製作的,他在1933年將小提琴提交給愛因斯坦,當時他搬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愛因斯坦之後將這個樂器贈予小提琴家勞倫斯希伯斯。愛因斯坦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音樂家,6歲時開始演奏小提琴,13歲時能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並在他的一生中演奏。
  • 高原:小提琴伴我對抗苦難
    2011年本科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現在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和眾多國際演出場所演出過——在音樂的道路上,高原幾乎一帆風順。    但是這個女孩兒的生活卻寫滿了坎坷與曲折。3年的時間裡,父親去世,母親突發腦溢血住院。她中斷學業回國,撐起了一個家。
  • 最能培養女孩氣質的樂器當屬小提琴,古典與優雅為一體
    這些作品是這些古典音樂家創作的最動聽,也最被世人所認可的作品,所有對小提琴有一定了解的人他們都會輕易的分辨出巴赫D小調的《Chaconne》或帕格尼尼的《Caprice No.1》這些經典之作。正如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教授所說:小提琴從沒有發生過改變。小提琴大約在16世紀中期突然出現於義大利的北部。
  • 愛因斯坦和小提琴的故事
    照片裡的這個老頭很多人都認識,不過鏡頭裡他可不是在做研究,而是玩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