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人的能量會在150年後重返人間

2020-12-06 徐曉方視頻

到底人死後去那裡了,在多國神話故事中,都會流傳人死後會變成鬼魂等待投胎轉世。如今的我們都比較相信科學了,所以很少人相信投胎轉世的說法。實際上投胎轉世一說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而且能解釋轉世投胎的科學依據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你相信嗎?

關於人死後究竟去了那裡?許多科學家和神學家甚至普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除了我們所知的神話故事,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膽曾經在他的相對論中提出:人的大腦記憶組就是人的靈魂,它的本質就是一連串的量子信息,從記憶組發出在空氣中傳播,如果遇到相同頻率腦電波的人,發出的腦電波就會被接收,這種晴空通俗來說就是心有靈犀。並且愛因斯坦認為人體死後腦電波就會轉變為記憶電波游離於空氣中,最後回歸到大氣外的游離電波隨著時間的流逝再經過150年的衰減會被外力引導最後重返地球佔據一個新生命。這個說法其實與我們所說的投胎轉世很多相同,其實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更具能量守恆定律,在這個宇宙中所有能證實的能量都是永遠存在的,他們不會死亡,只會進行相互轉換,所以人雖然會死,但是能量不會真正地消失,肉體的能量在這個人死後得到轉換,以其他形式存在於這個空間。也許這就是最科學的投胎轉世說法。

據說愛因期坦萬年一直致力於神學,關於人死後到底能不能投胎,愛因斯坦相對論解釋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鬼神一說就是迷信的說法。你相信有來世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150年以後將重返人間!
    愛因斯坦:150年以後將重返人間!宇宙是個神秘的詞彙,而人類在宇宙中又是獨特的生物。在幾十億年的時間中,人類從文明產生開始算起,至今只有短短數千年的時間。但在這個時間中人們卻衍生出無數有關這個星球,天地,乃至宇宙的理論和猜想,而其中關於人的靈魂理論經久不衰,人死後會如何始終是人類好奇的地方。直到工業革命後,世界的發展才出現較快的發展趨勢。
  • 人死後將開啟新的生命輪迴,150年後重返人間,網友:這能信嗎?
    愛因斯坦:人死後將開啟新的生命輪迴,150年後重返人間,網友:能信嗎?如果可以,我們會不會重生,如果可以,我們會不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如果可以,我們現在會不會曾經就存在過。每個人都對生命的神奇進行思考過,至少覺得自己有過前世今生。
  • 西方科學家已經證明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老謠新傳:「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已被實驗證明!」這個蛋最初是一個題為「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已被實驗證明!」、而不知出處的謠言,最早流傳開在2017年11月份,鳳凰網似乎是最早傳播這個謠言的「主流媒體」。
  • 愛因斯坦:人死後不會消失,150年後重返人間
    很多科學家到了晚年的時候,由於科學解釋的東西範圍有限,因此他們也會背棄自己的信仰,從而信奉神學。希望來生能夠投一個好胎,對於死亡而言,他們也都是非常有恐懼的,因此也會尋找一些情感寄託安慰自己。愛因斯坦曾經對死亡提出過一個理論,只不過是人們聽到完了之後,覺得心理上有一些安慰了。他說人類的靈魂和轉世,在科學上也是有解釋的,靈魂就是量子信息,那麼在人死亡之後,也將會在一個新的身體上出現。
  • 不讓愛因斯坦談相對論的頒獎大會?諾貝爾獎與愛因斯坦荒誕的故事
    這條件不是任何女子能承受的,即使對方是愛因斯坦。1919年,米列娃被迫同意離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諾貝爾獎金。儘管兩年後愛因斯坦才獲得諾貝爾獎,但以當時愛因斯坦因廣義相對論暴得大名,得獎是遲早的事。因此,兩個在離婚協議裡約定:兩個孩子歸米列娃撫養,將來得到諾貝獎後,獎金歸米列娃。
  • 納粹時期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德國,希特勒,相對論,猶太人,反猶...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許多國度千年人物(1001—2000)評選中都名列榜首。但因為這位俊傑是猶太人,故受到德國極權主義的迫害,納粹時期的愛因斯坦是人們反思這一事件理應直面、值得咀嚼的一個話題。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開創了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看待宇宙的方式。隨著反猶主義在德國越來越泛濫,對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的攻擊此起彼伏,反相對論與反猶主義掛上了鉤。
  • 恆定的光速: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高能量測試的考驗
    愛因斯坦的理論永不失敗坐落在墨西哥皮裡·德奧裡扎巴國家公園的HAWC伽馬射線天文臺探測到來自13500英尺高空的宇宙射線。內格拉火山在背景下若隱若現。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在其最嚴峻的考驗中倖存了下來。新墨西哥州羅斯阿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同時也是HAWC科學合作組織成員的帕特哈丁在一份研究中提到:「相對論在高能量的裡的表現形式對我們身邊的世界產生了真實的影響。」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起初,愛因斯坦與格羅斯曼合作,學習和掌握黎曼幾何,並尋找聯繫物質和時空幾何的基本方程——場方程。他們嘗試寫出了一些形式的方程,但都有重大缺陷。愛因斯坦到德國後,又與希爾伯特探討。希爾伯特不愧是一位數學大師,愛因斯坦與他作了短時間的探討,幾個月後愛因斯坦就給出了場方程(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的正確形式,建立起他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竟不是由於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人們也許會問,相對論是否隱含了這樣的意思: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而不會再有概念上絕對的標準這種疑問從20世紀20年代一直持在愛因斯坦的物理理論中,有一個質量能量方程:E=mC2。1921年,由於對光電效應的貢獻,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由於相對論的複雜難解及面臨的種種爭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諾貝爾獎頒獎辭隻字未提相對論。現在,相對論已經被科學界完全接受,無數實驗也證實了相對論的預言,但我每們周圍仍對此持懷疑態度。相對論的重要結論之一,是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對所有觀察者而言,愛因斯坦假定光速是相同的,沒有可以超過光速運行的事物。
  • 愛因斯坦相對論帶來五大奇妙發現
    有一件必須明了的事是,正像所有理論上的時間機器一樣,就是駛向過去無論怎樣也不能到達比製成圓筒更早的時間。 時間旅行是一個極具幻想色彩、也極具魅力的話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提出的方案一個又一個,時間旅行可能遇到的問題也被熱烈討論著。總有一天,相對論迷人的光芒會照耀著我們開始真正的時間旅行。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觀
    愛因斯坦最大的貢獻是在牛頓萬有引力基礎之上把空間與時間聯繫起來,認為其不可分割,並稱為四維時空,從而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大質量物體比如地球、太陽、星系,都會因為自身龐大的重量把周圍平滑時空彎曲。而當物體在彎曲的大質量空間運動的時候,比如地球圍繞太陽、衛星圍繞地球運動的時候,由於空間彎曲,直線運動就變成彎曲運動,這就是萬有引力基礎上的相對論時空彎曲。同時愛因斯坦相對論預言了光在太陽等大質量天體下的彎曲,運動的物體壽命延長等,這些都獲得了驚人的驗證。愛因斯坦預言任何物體周圍都存在引力場,而引力場存在於彎曲的時空裡。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意識到,「同時」是相對的,不同觀測者可能針對兩個事件是否真的 「同時」發生有分歧。對觀測者來說,運動中的物體,不僅長度與靜止時不同,而且與運動物體關聯的物理過程,也比靜止物體同樣的物理過程要慢,這是基於時間的 「相對性」,即著名的 「時間膨脹」,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時間膨脹的概念,但直到幾十年後,才有足夠精確的時鐘,驗證了這一預言。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這條件不是任何女子能承受的,即使對方是愛因斯坦。1919年,在經歷三年的痛苦折磨後,米列娃被迫同意離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諾貝爾獎金。儘管兩年後愛因斯坦才獲得諾貝爾獎,但以當時愛因斯坦因廣義相對論暴得大名,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遲早的事。因此,兩個在離婚協議裡約定:兩個孩子歸米列娃撫養,將來得到諾貝獎後,獎金歸米列娃。
  • 【講座精採回放】時空扭曲100年--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不過現在讓我們回到愛因斯坦這件事情上來吧!今年是2015年,這一年很重要,原因是它是1915年的100周年!100年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震驚世界了,就在十年前的1905年,他就先發表了「狹義相對論」。現在就請群主把愛因斯坦的照片擺上來,讓我們認識一下這個改變宇宙思考的偉大科學家。
  •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100周年 帶來五大發現
    如果飛船以亞光速從地球出發向遙遠的星系飛去,來回的旅程僅僅幾年(按飛船上的時間),但在此期間地球上卻已過去了幾千年,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人類文明依然還存在的話,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新的模樣呢? 廣義相對論表明,時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彎曲的。
  • 」天上一日人間千年「,是古代時間的說法,難道古人就知曉相對論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神山:奧林匹斯山時間走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橫空出世,時間的相對效應理論出現在世人眼前,當然即使到今天仍然有懷疑相對論的準確性,但並不妨礙被應用到現實中的全球定位系統,敬業的民科同志們一邊享受著經時間滯後效應修正過的準確定位信號,一邊罵罵咧咧的指出愛因斯坦的種種不是,實在令人噴飯!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愛因斯坦奇蹟年100周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  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則認為: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還會發生尺縮效應和鍾慢效應。狹義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指出了時間、空間和物體的質量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隨著物體的運動而發生變化。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愛因斯坦除了《相對論》外,還有什麼成就?
    愛因斯坦可以稱得上是極為全面的理論物理學家,當然這裡不包括實驗物理。二十世紀初,誕生了兩大物理學理論,一個是量子力學,一個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幾乎是一個人完成了整個相對論的理論。但除了相對論,他還有很多其他科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