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通知印發《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全文)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食品營養標籤是食品標籤的重要內容,它顯示了食品的營養特性和相關營養學信息,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和特徵的主要途徑。為指導和規範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衛生部日前組織制定了《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將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食品營養標籤能夠顯示食品的營養特性和相關營養學信息。食品營養標籤的管理工作受到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重視,大多數國家都制訂有關法規和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先後制定了相關標準和技術文件。世界衛生組織(WHO)2004年調查的74個國家中,沒有食品營養標籤管理法規的國家只有19個(佔25.7%),有法規的國家為55個(74.3%),其中10個國家強制性執行。在當前國際食品營養標籤制度已經確立的大背景下,《規範》起草主要基於以下目的:一是指導消費者平衡膳食,當前我國居民存在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雙重問題,這些與每日的膳食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在食品標籤中標註營養信息將有效預防和減少營養性疾病。二是滿足消費者知情權,當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食品營養標籤作為選購食品的重要參考和比較依據,食品營養標籤也有助向公眾宣傳和普及營養知識。三是規範企業正確標註,促進食品貿易。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其他國家對進口食品的營養標籤要求促使我國部分食品企業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並開始使用營養標籤,但由於缺乏相關的規定,標示的營養素名稱、種類、單位和依據均不相同,甚至還出現了虛假誇大標註營養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亟需相關法規予以規範。《規範》充分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統籌考慮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食品營養特性、不同人群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者具備的營養知識,以及企業條件、管理能力和生產經營等具體情況,明確政府、消費者和食品企業在營養標籤管理中的職責和作用,注重與相關規範和法規有效銜接和配套,起草過程兩次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和建議。

    《規範》共21條,包括3個技術附件,即《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和《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準則》。《規範》要求,在我國銷售的預包裝食品,其標示營養標籤時,應當符合《規範》管理規定。國家鼓勵食品企業對其生產的產品標示營養標籤。衛生部根據《規範》的實施情況和消費者健康需要,確定強制進行營養標示的食品品種、營養成分及實施時間。《規範》中的營養標籤是指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成分表是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標示的營養成分包括能量、營養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等。《規範》規定,食品企業標示食品營養成分、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時,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食品營養標籤上還可以標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糖、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標籤中營養成分標示應當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標示,並同時標示所含營養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營養聲稱是食品營養屬性的說明和營養宣教的重要工具,《規範》包括了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聲稱是指對食物營養特性的描述和說明,包括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是指某營養成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聲稱,同時規定了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應當符合的條件。《規範》還規定了營養標籤的形狀、位置、標示內容、順序、字體、文字等內容,推薦了標示格式。

    《規範》強調,營養標籤的標示應當真實、客觀,不得虛假,不得誇大產品的營養作用。任何產品標籤標示和宣傳等不得對營養聲稱方式和用語進行刪改和添加,也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療疾病的作用。

    《規範》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儘早在其生產食品上標示營養標籤並在標示時遵守《規範》有關規定。《規範》正式實施後還將對食品企業設置一定過渡期以便於使用原有庫存標籤和建立新的營養標籤標示系統。《規範》實施過程中,衛生部門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宣貫和培訓力度,引導廣大食品企業和消費者認識和使用標籤,更好的保障公眾健康權益。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一日 

衛生部關於印發《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的通知

衛監督發[2007]30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

    為指導和規範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我部組織制定了《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ОО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

    第一條 為指導和規範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制定本規範。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預包裝食品標示營養標籤時,應當符合本規範的管理規定。

    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標準另有規定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國家鼓勵食品企業對其生產的產品標示營養標籤。

    衛生部根據本規範的實施情況和消費者健康需要,確定強制進行營養標示的食品品種、營養成分及實施時間。

    第四條 本規範所稱的營養標籤是指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

    第五條 營養成分表是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標示的營養成分包括能量、營養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等。

    第六條 食品企業在標籤上標示食品營養成分、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時,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

    除上述成分外,食品營養標籤上還可以標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糖、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食品企業對第一款規定的能量和4種核心營養素的標示應當比其他營養成分的標示更為醒目。

    第七條 營養標籤中營養成分標示應當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標示,並同時標示所含營養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各營養成分的定義、測定方法、標示方法和順序、數值的允許誤差等應當符合《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的規定。

    營養素參考值(NRV)的具體數值應符合《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

    第八條 營養聲稱是指對食物營養特性的描述和說明,包括:

    (一)含量聲稱: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營養含量水平的聲稱。聲稱用語包括「含有」、「高」、「低」或「無」等;

    (二)比較聲稱:指與消費者熟知同類食品的營養成分含量或能量值進行比較後的聲稱。聲稱用語包括「增加」和「減少」等。

    第九條 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是指某營養成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聲稱。

    第十條 營養標籤中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被聲稱的營養成分的功能作用有公認的科學依據,並具有營養素參考值(NRV);

    (二)產品中被聲稱的營養成分含量應當符合《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準則》的要求和條件;

    (三)應使用《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準則》的相關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標準用語。

    第十一條 營養標籤的標示應當真實、客觀,不得虛假,不得誇大產品的營養作用。任何產品標籤標示和宣傳等不得對營養聲稱方式和用語進行刪改和添加,也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療疾病的作用。

    第十二條 根據科學發展和實際情況需要,衛生部負責調整食品營養標籤所涉及的營養成分標示、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內容,並及時向社會發布。

    第十三條 食品營養標籤格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營養成分標示內容應當以一個「方框表」形式表示,營養成分表的方框可為任何尺寸,方框可以設置為與包裝的基線垂直。基本格式按照《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的規定;

    (二)營養成分標示內容必須標示於包裝的醒目位置;

    (三)包裝可用標籤主面積小於20平方釐米(cm2)或特大規格包裝也可使用橫排(水平)標示;

    (四)營養標籤的字體和顏色要求清晰,但營養聲稱的字體不得大於產品的一般名稱和商標;

    (五)營養成分應當按照《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的規定順序標示,當標示的營養成分較多時,能量和核心營養素的標示應當醒目;

    (六)如有外包裝(或大包裝),可以只在向消費者交貨的外包裝(或大包裝)上標示營養標籤,但內包裝物(或容器)上必須標明每份淨含量。

    第十四條 營養標籤應當使用中文。如同時使用外文標示的,其內容應當與中文相對應,外文字號不得大於中文字號。

    第十五條 食品營養標籤中標示的數值,可以通過食物成分計算或者產品檢測獲得。計算的記錄或者檢測報告應當完整和真實,以備核查和溯源。

    第十六條 下列預包裝食品可以不標示營養標籤:

    (一)食品每日食用量不足10克(g)或10毫升(ml);

    (二)包裝的生肉、生魚、生蔬菜和水果;

    (三)包裝的總表面積小於100平方釐米(cm2)的食品;

    (四)現制現售的食品;

    (五)酒精含量大於等於0.5%的產品;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標準規定可以不標示標籤的食品。

    第十七條 食品企業應當生產經營符合營養要求的食品,加強食品生產、保存和運輸過程等環節的質量控制。

    第十八條 食品企業應當對營養標籤的真實性負責,配備專業人員負責營養標籤的製作和審核。食品出廠前應當對標籤標示內容進行核查,合格後方可出廠。

    第十九條 由於虛假或者錯誤的營養標籤對消費者產生誤導造成健康損害的,食品企業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二十條 本規範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以往有關食品營養標籤標示的規定如與本規範不一致的,以本規範為準。

    第二十一條 本規範由衛生部解釋。

    附件:1.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

    2.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

    3.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準則

    附件1

食品營養成分標示準則

    依據《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中所涉及的內容要求,制定本準則。

    本準則規定了能量和營養成分的定義、折算係數、營養成分分析和標示方法、數值表達、允許誤差和推薦的營養標籤格式等內容。

    一、術語和定義

    1.預包裝食品(prepackaged foods) 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營養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s) 指食品中具有的營養素和有益成分。包括營養素、水分、膳食纖維等。

    3. 營養素 (nutrients) 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維持機體生長、發育、活動、繁殖以及正常代謝所需的物質,缺少這些物質,將導致機體發生相應的生化或生理學的不良變化。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五大類。

    4. 能量(energy) 指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在人體代謝中產生的能量。推薦以千焦(kJ)或焦耳(J)標示,當以千卡(kcal)標示能量值時,應同時標示千焦(kJ)。

    食品中產能營養素的能量折算係數如表1所示:

表 1 食物中產能營養素的能量折算係數

成分

kJ / g *kcal/g

成分

kJ / g kcal/g

蛋白質

17(4)

乙醇(酒精)

29 (7)

脂肪

37(9)

有機酸

13(3)

碳水化合物

17(4)

膳食纖維

8 (2)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當於4.184千焦(kJ)。

    5. 蛋白質 (protein)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以胺基酸為基本單位組成。

    食品中蛋白質含量可通過「總氮量」乘以「氮折算係數」,或食品中各胺基酸含量的總和來確定。在測定出「總氮量」後,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蛋白質(g/100g)=總氮量(g/100g)×氮折算係數

    不同食品的氮折算係數如表2所示,對於原料複雜的加工或配方食品,統一使用折算係數6.25。

表2 不同食品氮折算係數*

食物

折算係數

食物

折算係數

小麥

 

雞蛋

 

全小麥粉

5.83

雞蛋(整)

6.25

麥糠麩皮

6.31

蛋黃

6.12

麥胚芽

5.80

蛋白

6.32

麥胚粉

5.70

肉類和魚類

6.25

燕麥

5.83

動物明膠

5.55

大麥、黑麥粉

5.83

乳及乳製品

6.38

小米

6.31

酪蛋白

6.40

玉米

6.25

人乳

6.37

大米及米粉

5.95

豆類

 

堅果、種子類

 

大豆(黃)

5.71

巴西果

5.46

其它豆類

6.25

花生

5.46

 

 

杏仁

5.18

 

 

其他如核桃、榛子等

5.30

其它食品

6.25

 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

    6. 脂肪和脂肪酸 (fat and fatty acid)

    由於檢測方法的不同,脂肪有粗脂肪(crude fat)或總脂肪(total fat)之分,在營養標籤上均可標示為「脂肪」。

    粗脂肪(crude fat) 食品中一大類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的總稱。除了甘油三酯外,還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過索氏抽提法或羅高氏法等方法測定。

    總脂肪(total fat) 食物總脂肪(或總脂肪酸)為各種單個脂肪酸含量的總和。可使用內標法或外標法測定獲得。

    當使用索氏提取法測定粗脂肪含量時,可使用以下公式和脂肪酸折算係數來計算食品中總脂肪(酸)的含量。不同食品脂肪酸折算係數見表3。

    總脂肪(酸)含量(total fatty acids)(g/100g)=該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g/100g)×脂肪酸折算係數

    脂肪酸(fatty acid):脂肪酸指有機酸中鏈狀羧酸的總稱,與甘油結合成脂肪。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指碳鏈上不含雙鍵的脂肪酸。如軟脂酸、硬脂酸等。在標籤上也可標示為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

    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指碳鏈上含一個或一個以上雙鍵的脂肪酸,僅包括順式(cis)部分。在標籤上也可標示為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指碳鏈上含有一個雙鍵的脂肪酸的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指碳鏈上含有兩個和兩個以上雙鍵的脂肪酸的總和。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指加工中產生的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和。在標籤上也可標示為反式脂肪(trans fat)。不包括天然的反式脂肪酸。

表3 不同食品脂肪酸折算係數*

食物名稱

折算係數

食物名稱

折算係數

 

小麥、大麥和黑麥

 

牛肉(瘦)

0.916

 

全麥

0.720

牛肉(肥)

0.953

 

麵粉

0.670

羊肉(瘦)

0.916

 

麥麩

0.820

羊肉(肥)

0.953

 

燕麥

0.940

豬肉(瘦)

0.910

 

大米

0.850

豬肉(肥)

0.953

 

豆類

 

家禽

0.945

 

大豆及製品

0.930

0.561

 

其它豆類

0.775

0.789

 

蔬菜和水果

0.800

0.747

鱷梨

0.956

0.741

堅果

0.956

乳及乳製品

0.945

花生

0.951

蛋類

0.830

蓮子

0.930

 

油脂類

 

魚肉(含油多)

0.900

油脂類(椰子油除外)

0.956

魚肉

0.700

椰子油

0.942

 

 

 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

    7.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糖、寡糖、多糖的總稱,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營養素。

    糖(sugar):指所有的單糖、雙糖。如葡萄糖、蔗糖等。

    寡糖(oligosaccharide):也稱低聚糖,指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為3-9的碳水化合物。

    多糖(polysaccharide):指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和非澱粉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計算 食品營養標籤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每克產生能量為17kJ/g (4kcal/g)的部分,數值可由減法或加法獲得。

    減法:食品總質量分別減去蛋白質、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纖維的質量,即是碳水化合物的量。

    加法:澱粉和糖的總和即為碳水化合物。

    總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的總和。

    8.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 ≥ 3、不能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對人體有健康意義的物質。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纖維單體成分等。

    9. 營養素參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RV)指「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的簡稱,是專用於食品標籤的、比較食品營養成分含量多少的參考標準,是消費者選擇食品時的一種營養參照尺度。營養素參考值主要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而制定。

    二、營養成分的標示

    營養成分表中營養成分的標示,是對食品中營養成分含量做出的確切描述。營養成分的含量標示使用每100克(g)、100毫升(ml)食品或每份食用量作為單位,營養成分的含量用具體數值表示,同時標示該營養成分含量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

    (一)能量和核心營養素的標示

    核心營養素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食品企業對食品進行營養成分標示和/或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的標示時,應首先標示能量及4種核心營養素的含量。

    1. 能量:

    能量以千焦(kJ)或焦耳(J)標示。當以千卡(kcal)標示能量值時,應同時標示千焦(kJ)。

    例如: 能量 … kJ, 或者 能量 …kcal ( xx kJ )

    2. 蛋白質:

    蛋白質以「克(g)」的形式標示。

    3. 脂肪:

    以「克(g)」的形式標示,若同時標示飽和脂肪酸和其它脂肪酸含量時,可標示為 :

    脂肪 …克(g)

    -- 飽和脂肪(酸) …克(g)

    -- 不飽和脂肪(酸) …克(g)(自願)

    -- 反式脂肪(酸) …克(g)(自願)

    4. 碳水化合物:

    以「克(g)」的形式標示。若同時標示糖的含量時,可標示為:

    碳水化合物 …克(g)

    --糖 …克(g)

    5. 鈉:以「毫克(mg)」的形式標示。

    (二)宜標示的營養成分

    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糖、膳食纖維、鈣和維生素A與人體健康關係重要,是推薦標示的重要營養成分。飽和脂肪(酸)、糖的標示如前所述,膽固醇、膳食纖維、鈣和維生素A的標示方法如下:

    1. 膽固醇:以毫克(mg)標示,

    例如 :膽固醇 …毫克(mg)。

    2.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纖維單體成分。膳食纖維可根據其成分選擇檢測方法和標示方式。

    1)以國標GB5009.88或GB/T 9822測定數據,標示為:

    不溶性膳食纖維 …克(g);

    2)以AOAC 985.29、AOAC 991.43 方法測定數據,標示為:

    膳食纖維…克(g);也可標示為: 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例如: 膳食纖維 …克(g)

    或 膳食纖維 …克(g)

    --可溶性膳食纖維 …克(g)(自願)

    --不溶性膳食纖維 …克(g)(自願)

    3)以AOAC其他方法測定的膳食纖維單體成分的數據,可標示出膳食纖維和單體成分如 「膳食纖維(以xxx計)…克或g 」,

    例如: 膳食纖維(以菊粉計) …克(g)

    3. 鈣:以「毫克(mg)」的形式標示。

    4.維生素A:

    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均以「微克視黃醇當量(μg RE)」 標示。

    食品中總的維生素A(μg RE)= 維生素A(μg RE)+ β-胡蘿蔔素(mg)/6

    胡蘿蔔素轉換為維生素A的公式為:維生素A(μg RE)= β-胡蘿蔔素(mg)/6

    (三)其它營養成分

    1. 維生素E:

    維生素E是指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分析測定數值的總和。

    維生素E用「總α-生育酚當量」表示,即 mg α-TE,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維生素E (mg α-TE)=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0.1×γ-生育酚(mg)+0.3×三烯生育酚(mg) + 0.01δ-生育酚(mg)

    2. 葉酸:

    食品中天然存在和人工合成的葉酸吸收利用程度不同,所以葉酸的表達有兩種形式:「微克( μg)」或者 「微克膳食葉酸當量(Dietary Folate Equivalent, μg DFE)。

    1 μg 葉酸當量(μg DEF)=0.6μg強化劑葉酸。

    計算強化食品中葉酸的含量如下公式:

    食品葉酸當量(μg DEF)=食品中天然的葉酸(mg)+ 1.7×強化的葉酸(mg)

    3. 煙酸(煙醯胺):以「毫克(mg)」的形式標示。

    4. 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毫克(mg)」或「微克(μg)」的形式標示。

    (四)營養成分標示的順序

    為統一標示格式和方便消費者,營養成分表的成分應按照以下順序排列。當缺少項目時, 依序上移。

    能量

    蛋白質

    脂肪

    --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膽固醇

    碳水化合物

    --糖

    膳食纖維

    --可溶性膳食纖維

    --不溶性膳食纖維

    鈉

    鈣

    維生素A

    其他維生素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抗壞血酸)、煙酸(煙醯胺)、葉酸、泛酸、生物素和膽鹼;

    其他礦物質包括磷、鉀、鎂、鐵、鋅、碘、硒、銅、氟、鉻、錳和鉬。

    三、 營養成分數值的表達

    食品營養成分數值的表達應科學、規範並簡單明了。以下規定了營養成分數值的修約、修約間隔和零數值定義。

    (一) 修約和修約間隔

    營養成分數值的修約規則根據GB/T 8170《數值修約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修約間隔是制定修約保留位數的一種方式。為統一標示格式和方便消費者,每種營養成分數值的修約間隔見下表4。

表4 營養成分表達和修約間隔

能量或營養成分

單位

修約間隔

能量和營養成分

單位

修約間隔

能量

kJ

1

泛酸

mg

0.01

蛋白質

g

0.1

生物素

mg

0.1

脂肪

g

0.1

膽鹼

mg

0.1

飽和脂肪酸

g

0.1

mg

1

膽固醇

mg

1

mg

1

碳水化合物(糖)

g

0.1

mg

1

膳食纖維

g

0.1

mg

1

維生素A

mgRE

1

mg

1

維生素D

mg

0.1

mg

0.1

維生素E

mg a-TE

0.01

mg

0.01

維生素K

mg

0.1

mg

0.1

維生素B1

mg

0.01

mg

0.1

維生素B2

mg

0.01

mg

0.01

維生素B6

mg

0.01

mg

0.01

維生素B12

mg

0.1

mg

0.1

維生素C

mg

0.1

mg

0.01

煙酸

mg

0.01

mg

0.1

葉酸

mgDFE

1

 

 

 

    (二) 「零」數值的表達

    當某食品營養成分含量低微,或其攝入量對人體營養健康的影響微不足道時,允許標示「0」的數值。可標示的「0」的界限值如下表:

表5 標示「0」的界限值

** 用份表示的時候,同時要符合每100g「0」的界限值要求。

    四、標示值的允許誤差

    在產品保質期內,判斷標籤上營養成分含量標示值允許的誤差範圍應遵循如下原則:

表6 標示值允許誤差範圍的判斷原則

食品營養成分

標示值允許誤差範圍

食品的蛋白質、多不飽和及單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澱粉,總的、可溶性或不溶性膳食纖維及其單體,維生素(不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A,礦物質(不包括鈉)

80%標示值

食品中的能量以及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膽固醇,鈉,糖

120%標示值

強化食品中的營養素

(除維生素D維生素A之外)

標示值

食品中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A

80%-180%標示值

    五、營養標籤的推薦格式

    推薦的營養標籤的基本格式有4種,可任選其一。能量和營養成分的含量單位可以用文字或括號內的字母標示。

    (一) 基本格式

    格式1a

營養成分表

    格式1b

營養成分表

    #註:能量和核心營養成分應為粗體或其他方法使其顯著。若再標示除核心和重要營養成分外的其它營養素,應列在推薦的營養成分之下,並用橫線隔開。

    (二)附有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的格式

    格式2

營養成分表 

    營養聲稱如:低脂肪XX

    營養成分功能聲稱如: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例不宜超過30%

    # 註: 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應當標在營養成分表下端;營養聲稱可以標在營養成分表下端、上端或其他任意位置。

    (三)附有外文的格式

    格式3

營養成分表 Nutrition Information

 

    (四)橫排格式

    格式4

營養成分表

 

    六、營養成分的分析

    食品營養標籤用數據可通過計算或檢測方法獲得。

    計算法是根據食品原料的配比,或其他確實的資料如公認的食物營養成分數據、相似的同類食品等的成分數據計算出產品的營養成分含量,所得結果應可信。

    直接分析時所用的檢驗方法、樣品採集的基本選擇原則按照GB/T5009.1規定執行。檢驗方法應首先選擇國家標準方法的最新版本,如有並列方法時,可根據適用範圍選擇適宜的方法。當無國標方法時,推薦優先使用美國公職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的方法,經過驗證的、引自權威文獻報導或行業公認的權威方法也可以使用。表7中列出了核心營養素以及宜標示的重要營養成分的常用分析方法,其它方法可在相關標準和文獻中查找。

表7 營養標籤中核心和重要營養成分的測定方法

    附件2

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

    本附件規定了預包裝食品用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及其使用方法。

    一、定義

    中國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NRV,以下簡稱「營養素參考值」)是食品營養標籤上比較食品營養素含量多少的參考標準,是消費者選擇食品時的一種營養參照尺度。營養素參考值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而制定。

    二、適用範圍

    NRV僅適用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但4歲以下的兒童食品和專用於孕婦的食品除外。

    三、使用方式

    1. 用於比較和描述能量或營養成分含量的多少,如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數(NRV%);

    2. 指定其修約間隔為1,如1%,5%,16%等;

    3. 使用營養聲稱和零數值的標示時,用做標準參考數值。

    四、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NRV)

    以下數值經中國營養學會第六屆六次常務理事會通過並發布。

表1 營養素參考值 (NRV)

    #. 能量相當於2000kcal;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別佔總能量的13%、27%與60%。

    ## 膳食纖維暫為營養成分

    五、標示和計算

    在營養標籤上,以營養素含量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標示,指定其修約間隔為1。

    計算公式為: X/NRV×100% = Y %

    式中 : X = 食品中某營養素的含量

    NRV = 該營養素的營養素參考值

    Y % = 計算結果

    舉例:經測定或計算得知100克餅乾中含有:

    能量 1823 kJ

    蛋白質 9.0 g

    脂肪 12.7 g

    碳水化合物 70.6 g

    鈉 204 mg

    維生素A 72 mg RE

    維生素B1 0.09 mg

    參照上表1中上述營養素的NRV數值,根據公式計算結果,並按修約間隔取整數。餅乾的營養成分表表示為:

營養成分表 

    附件3

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準則

    依據《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中所涉及的內容要求,制定本準則。

    本準則規定了食品營養標籤使用的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條件以及標準化用語。

    一、定義

    (一)營養聲稱是指食品營養標籤上對食物營養特性的確切描述和說明,包括:

    1. 含量聲稱: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營養成分含量水平的聲稱。聲稱用語包括 「含有」、「高」、「低」或「無」等(如牛奶是鈣的來源、低脂奶、高膳食纖維餅乾等);

    2. 比較聲稱:指與消費者熟知同類食品的營養成分含量或能量值進行比較後的聲稱。聲稱用語包括「增加」和「減少」等。所聲稱的能量或營養成分含量差異必須 ≥ 25%(如普通奶粉可作為脫脂奶粉的基準食品;普通醬油可作為強化鐵醬油的基準食品等)。

    (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指某營養成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聲稱。

    二、基本使用原則

    (一)本準則規定的營養和功能聲稱適用於所有預包裝食品,但不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和醫學用途食品可參照此原則。

    (二)營養聲稱所涉及的物質僅指表1所列項目中的能量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中所涉及的營養成分,僅指具有營養素參考數值(NRV)的成分。

    (三)營養聲稱應符合本準則中對聲稱的含量要求和條件。比較聲稱應按質量分數或倍數或百分數標示含量差異。

    (四)營養聲稱可以標在營養成分表下端、上端或其他任意醒目位置。但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應標示在營養成分表的下端。

    (五)當同時符合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的要求時,也可同時進行兩種聲稱。

    三、營養聲稱的要求和條件

    使用含量聲稱或比較聲稱,必須滿足表1所給出的能量或任一營養成分的含量要求,並符合其限制性條件。

表1 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的要求和條件 

    註:使用每份食品的含量時也必須符合100g(ml)的含量規定

    四、營養成分功能聲稱使用要求和條件

    當能量或營養素含量符合表1有關要求時,根據食品的營養特性,可選用以下一條或多條功能聲稱的標準用語。以下用語不得刪改和添加。

    1. 能量:

    人體需要能量來維持生命活動。

    機體的生長發育和一切活動都需要能量。

    適當的能量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

    2. 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構成物質並提供多種胺基酸。

    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中必需的重要物質,有助於組織的形成和生長。

    蛋白質有助於構成或修復人體組織。

    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形成和生長。

    蛋白質是組織形成和生長的主要營養素。

    3. 脂肪:

    脂肪提供高能量。

    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例不宜超過30%。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脂肪可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脂肪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

    飽和脂肪:

    飽和脂肪可促進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

    飽和脂肪攝入量應少於每日總脂肪的1/3,過多攝入有害健康。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可使膽固醇增高,攝入量應少於每日總能量的10%。

    4. 膽固醇:

    每日膳食中膽固醇攝入量不宜超過300mg。

    5.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和能量主要來源。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能量的主要來源。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生成的主要來源。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應佔能量的60%左右。

    6. 鈉

    鈉能調節機體水分,維持酸鹼平衡。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鈉攝入過高有害健康。

    7. 鈣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組成成分,許多生理功能也需要鈣的參與。

    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並維持骨骼密度。

    鈣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發育。

    鈣有助於骨骼和牙齒更堅固。

    8. 鐵

    鐵是血紅細胞形成的因子。

    鐵是血紅細胞形成的必需元素。

    鐵對血紅蛋白的產生是必需的。

    9. 鋅

    鋅是兒童生長發育必需的元素。

    鋅有助於改善食慾。

    鋅有助於皮膚健康。

    10. 鎂

    鎂是能量代謝、組織形成和骨骼發育的重要物質。

    11. 碘

    碘是甲狀腺發揮正常功能的要素。

    12. 維生素A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暗視力。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皮膚和黏膜健康。

    13. 維生素C

    維生素C有助於維持皮膚和黏膜健康。

    維生素C有助於維持骨骼、牙齦的健康。

    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

    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

    14. 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

    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

    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形成。

    15. 維生素E

    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

    16. 維生素B1

    維生素B1是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維生素B1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17. 維生素B2

    維生素B2有助於維持皮膚和黏膜健康。

    維生素B2是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8. 煙酸

    煙酸有助於維持皮膚和黏膜健康。

    煙酸是能量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煙酸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

    19. 維生素B6

    維生素B6有助於蛋白質的代謝和利用。

    20.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有助於紅細胞形成。

    21. 葉酸

    葉酸有助於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

    葉酸有助於紅細胞形成。

    葉酸有助於胎兒正常發育。

    22. 泛酸

    泛酸是能量代謝和組織形成的要素。

    23.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腸道功能。

相關焦點

  • 衛生部就"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定義標示等答問
    制定營養標籤管理辦法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和規範企業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 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3. 還有那些國家制訂了食品營養標籤?    食品營養標籤的管理工作已經受到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重視,大多數國家都制訂有關法規和標準,在保障本國人民身體健康、食品進出口貿易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 衛生部解讀我國首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
    根據《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為指導和規範我國食品營養標籤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預包裝食品,促進公眾膳食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衛生部在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和國內外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以下簡稱「營養標籤標準」),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二)實施營養標籤標準的意義。
  • 食品藥品監管局印發化學藥品等說明書規範細則
    為貫徹落實《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24號),規範藥品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化學藥品和治療用生物製品說明書規範細則》和《預防用生物製品說明書規範細則》,於近日印發,並就有關事項作出規定:    2006年6月1日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的藥品以及按照《關於實施<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
  • 衛生部公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工作規範
    衛生部制定公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食品檢驗工作規範》    食品檢驗工作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關鍵環節。食品檢驗既是對市場銷售食品實施安全監控的重要手段,也對食品原料及加工過程進行安全控制、確保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 衛生部發布關於印發《病曆書寫基本規範》的通知
    衛生部關於印發《病曆書寫基本規範》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醫政發〔2010〕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規範我國醫療機構病曆書寫行為,提高病歷質量,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關規定,2002年我部印發了《病曆書寫基本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
  • 衛生部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關於印發《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辦〔2008〕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衛生廳局,經委(經貿委、工業主管部門),公安廳局,
  • 衛生部關於印發處方常用藥品通用名目錄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配合《處方管理辦法》實施,推動臨床合理用藥,規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處方行為,衛生部委託中國醫院協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制訂了《處方常用藥品通用名目錄》,現印發給你們,供臨床工作時參考。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常見問題解答(中)
    是否可使用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國外標準等標準作為營養成分的檢測方法?請給出一些營養成分的參考檢測標準,如《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推薦的一些檢測標準。  答:對於食品營養成分的檢測,應首先選擇國家標準方法,如有並列方法時,可根據適用範圍選擇適宜的方法。
  • 如何讀懂標籤的食品安全和營養信息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下稱GB 7718-2011)的定義,食品標籤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籤的主要用途是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的組成、特徵等各種相關信息,包括與食品安全和營養相關的信息。二、食品標籤應當標示哪些信息?
  • 如何讀懂食品標籤上的安全和營養信息
    A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下稱GB 7718-2011)的定義,食品標籤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籤的主要用途是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的組成、特徵等各種相關信息,包括與食品安全和營養相關的信息。
  • 兩部門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
    兩部門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 2020-12-09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衛生部印發愛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
    ,衛生部對1997年頒布的《全國愛滋病檢測工作規範》進行了補充修改,制訂發布了《全國愛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為全文。  全國愛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全國愛滋病檢測工作的監督管理,規範愛滋病檢測實驗室的設置和驗收,確保愛滋病檢測工作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愛滋病防治條例》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2011)問答(修訂版)
    一、修訂《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的目的和依據食品標籤是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載體。做好預包裝食品標籤管理,既是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食品安全科學管理的需求。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原衛生部組織修訂預包裝食品標籤標準。
  • 我國將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進行修訂
    近日,記者從國家衛健委食品司獲悉,為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營養和健康需求,我國將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以下簡稱《標籤通則》)進行修訂,目前已進入官方徵求意見階段。修訂後的《標籤通則》將強制企業標示與全民營養健康相關的成分,如糖、飽和脂肪酸等。
  • 膠州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標籤標識自查
    本報訊 孫開珍 近日,為規範食品標籤標識管理,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優化食品市場發展環境,膠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完善監管措施,在轄區內開展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標籤標識自查,進一步規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遏制假冒偽劣、「山寨」侵權及利用標籤標識欺詐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構建食品標籤標識監管長效機制。
  • 北京整治食品標籤
    食品標籤是消費者獲知產品信息的有效途徑,但是質監部門在日常執法檢查、監督抽查和受理投訴舉報中發現食品標籤存在問題。為規範食品企業對標籤的標識標註行為,市質監局展開專項整治行動。  質監部門表示,在企業自查整改的基礎上,針對企業自查發現的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 奉新縣開展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採集工作
    食物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其營養價值不僅關乎人民的健康保障,也是制定健康服務政策和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的先決條件。隨著農業生產、食品工業和相關經濟貿易的發展,如何準確描述食物營養與膳食模式的變遷,從營養需求的角度把握食物供給與經濟命脈的關係,預測營養攝入與疾病防控的風險效益,都離不開食物成分數據。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進一步規範地質資料管理年報編報和信息...
    為全面貫徹落實《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管理年報編報和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地質資料管理年報編報和信息報送工作,不斷提升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水平。
  • 關於中國營養學會組織開展公共營養師規範化培訓及考核通知
    公共營養師可以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做營養諮詢、指導工作。公共營養師不僅可以在社區發揮重要作用,還可為企業員工、白領、高級管理人員、運動員、家庭提供教育、輔導、指導等服務。  2017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7〕60號)要求加強營養人才培養,開展營養師、營養配餐員等人才培養工作,推動有條件的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場所配備營養師
  • 衛生部通知防範克林黴素臨床使用風險 加強管理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克林黴素注射劑臨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10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最近,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向全國通報了克林黴素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