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兇獸饕餮,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打了三年,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這妖獸沒有身體,原因竟然是因為它太貪吃了,以至於吃無可吃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吃掉了。最終,只能下一個獸頭的形象。自此饕餮無身的形象自此流傳開來。
商周時期,在用於祭祀的青銅器上常刻有饕餮的圖案,也叫饕餮紋。最早的饕餮紋可以追溯至良渚文化時期,距今5300-4300年。《呂氏春秋》中就有寫:「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報更也。」意思就是說周朝鼎上鑄有饕餮,有頭而沒有身子,吃的人沒有咽下去,自己就已經不行了,象徵著報應循環的道理。其實就是告誡後人要做好事,否則會遭到報應的。後世之人,常用饕餮比如貪婪的人。《左傳》中記載,縉雲氏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被比作饕餮。後來被舜帝發放到邊遠山區對付山精鬼怪去了,你不是愛吃嘛,去吃山精鬼怪吧,也算是物盡其用。
上文說饕餮是蚩尤的頭演化而來的,但畢竟是傳說。真正饕餮的長相在《山海經》裡記載過,書上說「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paoxiao),是食人。」書中主要描繪了饕餮的長相,其身形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更有傳說,說饕餮是龍的兒子,說龍生九子這饕餮就是其中之一。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龍很有可能被綠了,簡直是現實版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總之饕餮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食人的異獸,也是經過時間的積累才變成現在的樣子的,現在饕餮也只是用來形容「美食家」了。以至於出現了「饕餮盛宴」這樣的詞彙,而關於饕餮的原型,其實也是有過很多的猜測的,像是狼,山魈等。不過跟饕餮的形象比起來差得太遠了。究竟饕餮到底長什麼樣,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了。很有可能它跟其他異獸一樣,被我們的祖先吃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