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首先我想說:「這是一篇推遊。」
按照以往推遊的常規流程,我現在應該開始介紹遊戲的內容玩法、風格特色,再來點兒有趣的開發故事介紹,中間插入我華麗操作的GIF或者視頻,最後以一段推薦大家快來玩爆的神秘連接收尾。
但是今天的流程有點不同。
今天我想從遊戲作者和他們寫的一本書開始談起。Patrick LeMieux和Stephanie Boluk是加州大學負責數字媒體和電影的助理教授,除此之外,兩人都對遊戲有著深厚的興趣和理解,而Patrick LeMieux本人還是一位遊戲設計師。
《Metagaming》是他們兩人合作寫下的關於遊戲研究的著作,在亞馬遜上有這樣一句書評:「They rediscover meaning for the term metagame.」(他們重新發現了關於元遊戲的含義)
什麼是Metagaming?按照維基百科上一本正經的解釋,而Metagaming可以翻譯為元遊戲,指在給定的遊戲虛構環境之外發生的任何和遊戲有關的事。
而最早和Meta這個詞搭上關係的其實是文學作品裡的元小說(Metafiction)指的是「以藝術的手法去探究藝術,超脫藝術本身的桎梏。」
好吧,這些概念確實有點兒晦澀難懂,我們拿最早的元小說《堂吉訶德》舉例。作者塞萬提斯明顯不滿足於僅在封面作者欄裡刷存在感,還在小說的正文中出現,發表了大量關於書中劇情的評論。這種跨過小說內容直接和讀者們對話的形式,算是最通俗的「元小說」定義。
同樣的道理如果放到遊戲中,那麼Metagaming我們可以理解為是遊戲作者與玩家的交流,而且是跳出遊戲舞臺和內容本身的「直接交流「,也就是俗稱的「打破第四面牆」。代表作就是《史丹利的寓言》《傳說之下》這類把Meta玩出花來的遊戲。
在這類遊戲中,當你自以為能對抗遊戲中指手畫腳的「旁白君」最後卻陷入「我真的是在玩遊戲嗎?」的沉思時;當你想利用SL大法卻被遊戲中的人物一語道破時,遊戲中的第四面牆已經在不經意間被叩響,這時你感到的驚訝與震撼,完全是以現實中「玩家」的身份所帶來的。在這裡,「英雄」又被還原成了「玩家」。
儘管Meta不是大多數遊戲的主要賣點,但常常會以彩蛋的形式出現,效果往往也很不錯。比如當我知道《合金裝備》裡的Boss精神螳螂竟然能猜出我喜歡玩《陽光馬裡奧》的時候……
擅長讀心術的精神螳螂能通過讀取主機內存檔的方式猜出玩家玩過的遊戲
所以說,Metagame可以理解為一種反其道而行的遊戲敘事手法,或者遊戲界流行的新風格。這種新概念的出現出,自然會有相應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研究,於是便有了開頭我提到的兩位作者Patrick LeMieux和Stephanie Boluk以及他們的遊戲著作《Metagaming》。
作為遊戲設計師和數字媒體的助理教授,Pack LeMieux和Stephanie Boluk在書中探討和歸納了Metagame的誕生和發展史以及關於它的種種趣聞,這聽上去很有趣,但書的銷量並不佳。說到底,這只是一本又厚又重的科普書籍,作者也覺得不會有人為了一個遊戲界的冷知識來聽他們長達數個小時的長篇大論。
這可如何是好?
Pack LeMieux突然想到,既然自己是一個遊戲設計師,為何不親自設計一款能配合《Metagaming》使用、真正的「元遊戲」呢?
於是便有了《腳註》(Footnotes)這款「非常規」的Metagame。說它是Metagame,是因為這款遊戲的所有信息都與現實中的《Metagaming》這本書有關。正如它的名字那樣,《腳註》的主要內容就是提供現實中這本書的腳註,遊戲中散落一地,需要玩家搜集的紙飛機中包含了原書提供的所有腳註信息,腳註的內容都來源於真實世界,如果讀者購買了原書,那《腳註》算得上一個有趣的調味品。
有玩家在Youtube上的上傳了這款遊戲的演示視頻:
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製作了七個遊戲關卡,分別對應書中的七個章節,比如第三關中,作者特別做了一個黑暗世界以對應書中第三章介紹的殘疾模擬遊戲《海倫凱勒模擬器》。
而在第四關中,出現了一個低配版的馬裡奧世界。
但說它「非常規」,是因為《腳註》的遊戲性幾乎為零。可以說,它根本不是為了「玩」而誕生的。
整個遊戲的流程就在於尋找和閱讀一條條被折成紙飛機的腳註,雖然作者為了呼應文章的主題內容製作了七個不同的地圖,還在每張地圖裡添加了收集要素,但這款遊戲其實更像是《Metagaming》的電子書版,如果你對作者介紹的知識完全不感興趣,或者沒有閱讀長篇大論文字的耐心,你可能完全體會不到這款遊戲的趣味。
通過閱讀作者的個人推特,我發現只製作一款《腳註》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野心了。作者還發布了許多其他的小軟體來配合原書食用,甚至以初「代塞爾達」為藍本做了一款《Triforce》的小遊戲以說明原書中遊戲地圖從二維轉變為三維的難題。
視頻連結>>>> https://v.qq.com/x/page/i07920x3xfp.html
在最後的最後,當我走完了《Footnotes》裡的七個世界,看完了數百條腳註之後,我也陷入了沉思——我這真的是在玩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