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曾說:「檢驗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看出真面目來。」
還記得2007年7月18日,山東省會濟南遭受特大暴雨襲擊,由於短時間雨量過大及城市排水系統能力明顯不足,造成護城河河水暴漲,倒灌入泉城廣場地下銀座購物廣場,3個小時,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蹤、170多人受傷。在山東門面泉城廣場,出現如此事故,驗證了龍應臺的話。
鄰國日本,四面環海,每年都有十幾號颱風造訪,但日本卻很少出現城市內澇等情形。值得一提的是,東京有一座耗時15年建成,總投資2400億日元,人們稱為「地下神殿」的「首都圈外圍排水道」。
整個排水系統全長6.3公裡,包含5根直徑30米、深60米用管道聯通的豎井和1個調壓水槽,系統總儲水量達67萬立方米。該系統由電腦全自動控制,被稱為「世界最強」,然而它排水標準卻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實實在在的「五至十年一遇」。
「地下神殿」建在東京郊區的一座不起眼的政府大樓後面的足球場和滑板公園之下。它運用日本先進土木技術建造而成,保護著東京居民免遭暴雨和颱風導致的積水之患。
「地下神殿」接受參觀,一周開放四天。因為沒有電梯,遊客需要走100多個臺階。走出樓梯,便是巨大的蓄水空間。
再往裡走,會看到一個龐大的渦輪,貌似是用來排水的。
該排水系統已經經受100多次檢驗,2015年9月17號、18號颱風時,蓄水約1900萬立方米。柱子上的印記也可以看出,還可以蓄更多水。
排水系統建成後的當年,該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數量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家減至245家,浸水面積由27840公頃減至65公頃,對日本琦玉縣、東京都東部首都圈的防洪洩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四臺14000匹馬力的水泵每秒鐘能向江戶川中排放200立方米積水。來自周邊中小河流的洪水在這裡匯聚,水勢被調整平穩後排出。
有這樣的排水系統,難怪東京民眾不怕颱風!防範於未然,不做豆腐渣工程,一切從實際出發,或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