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南平塘縣大窩凼窪地,有一個呈「凹」字形仰望天際的「大鍋」,它叫「中國天眼」,是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擔任總工程師建成的,從預研到建成一共花了22年的時間,這是南先生用他半輩子的心血為國家的發展做出的貢獻,他是我們心中名副其實的「天眼之父」。
「天眼」的直徑有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能夠收到一千多光年外的電磁信號,甚至有可能收到外星生命的信號。這樣精密的工程,足足領先了其他發達國家20年。
由於「天眼」的形狀結構像一口大鍋,又地處在貴州南部這樣一個夏季多雨的山區當中,所以不少網友產生了疑問:當下起雨的時候「天眼」會不會變成一口「湯鍋」呢?如果大量積水會不會影響「天眼」的正常運作?網友們能想到的問題,工程師們當然也早就想到了!畢竟這項大工程是花了22年的時間才建成的,它方方面面可能遇到得到問題都要提前考慮、做準備。
其實,「天眼」有著一套完整的、發達的排水系統。首先,「天眼」是由四千餘塊光滑的反射面板拼接而成的,每一個面板之間都有縫隙,面板上還設計了導水孔,這樣的話雨水就可以順著面板縫隙和導水孔自然而然的流出外面,不會積在「天眼」裡面。其次,這與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當初選擇「天眼」的建造位置就選了13年,最終確定了貴州。為什麼會選在貴州呢?大家都知道,貴州是中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這種地貌能為「天眼」創造一個天然的排水系統,下雨時雨水會順著喀斯特巖石流入地下溶洞,所以不會對「天眼」造成威脅。為什麼「天眼」會領先其他發達國家20年?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望遠功能,還因為它具有這樣精密的排水系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