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2020-12-08 騰訊網

我們確實不能創造天才,但我們給每個孩子實現其潛能的機會,使他成為一個獨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個體。——瑪利亞·蒙臺梭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與蒙氏教育中的「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的觀點不謀而合!錦春作為一個媽媽,在大寶出生的頭三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風雲突變」!孩子在2歲之前,這個「小天使」讓人時刻想保護。但是到了2歲之後,仿佛變身一顆「小炸彈」,總是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說爆炸就爆炸。撒潑打滾、大哭大鬧,面對此時的孩子,用「可怕」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時刻挑戰著父母情緒的底線,讓人分分鐘氣得要吐血!因為這個階段錦春對於孩子行為的不理解,加上不注重孩子的引導,在大寶3歲之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比如自理能力差、脾氣差、學習能力差等等讓我焦頭爛額。因為教育大寶的失敗經歷,讓我在生二寶的時候,特別重視3歲前的教育!而蒙特梭利(也可譯為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成為了我強有力的幫手!

關於瑪利亞·蒙特梭利的故事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蒙特梭利教育觀的創始人,是義大利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還是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特梭利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自小性格就很自律、很獨立、最重要的是樂於幫助別人。

5歲的瑪利亞·蒙臺梭利就已經表現出對不幸兒童的關心和幫助!等到她26歲時,已經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開始著重於診治身心缺陷的兒童和智力落後的兒童。取得成果後,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這種教育方法,如果適用於正常兒童的教育,那麼效果會更顯著。於是開始正常兒童的教育工作,將蒙氏教育法完善起來,而她所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方法也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

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

兒童出生後三年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瑪利亞·蒙臺梭利

為什麼說三歲前這麼重要?

1、大腦發育的高峰期

0-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是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從最初的370克的腦重,僅是成人腦重的25%,發展到3歲時,幾乎達到成人腦重的80%-85%。增長的不僅僅是重量,還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繫。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通過20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出生後頭幾年,每秒鐘大腦會產生700個神經元連接。在3歲後,大腦的這種複雜性和豐富性基本定型,這段時間也是兒童在感知、記憶、思維形成的最敏感時期!所以說三歲前是教育的好時機,錯過是不可逆轉的!

2、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0-3歲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英國倫敦的精神病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在1980年做過一次關於1000名3歲兒童的研究,把1000名孩子分為不同的5種性格類型,等到2003年,這些成年人再次和卡斯比教授進行交談,結果跟3歲時的性格幾乎沒什麼變化!於是卡斯比教授提出了這樣的結論,3歲前是兒童性格養成、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

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蒙氏教育方法中,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所謂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某一個時間段,會產生敏感力。這種敏感力會促使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熱情!而三歲前,就要經歷多個這樣的敏感期,這正是養成好性格、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秩序敏感期:在孩子2-4歲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通過有秩序的環境,來對事物進行認知和熟悉。此時對秩序要求非常強烈,而且認為秩序是不可改變的。比如物品擺放的順序、做事情的順序、穿鞋子的順序等等。當孩子的秩序一旦被破壞,就可能引起情緒崩潰,比如孩子經常因為穿鞋子因為先穿了某隻腳而開始無理取鬧起來。

雖然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讓家長很頭痛,卻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敏感期,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對於每天的作息安排也要科學規律。比如玩具放在什麼地方、書本放在什麼地方,一旦某個物品放錯位置,還可以讓孩子幫忙歸位,這樣孩子將來在做家務,整理房間的能力上就不用愁!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刷牙、洗澡、起床,這也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律的生活方式,一旦這個秩序形成,你就不用追在孩子屁股後面,讓他刷牙,洗澡了!孩子以後不但自律,自理能力也很強!

二、開發大腦,提升數學和語言能力

0-3歲這個階段正值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而2-3歲,正是孩子數學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兩項能力的發展,關乎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數學能力表現在可以按照物品點清楚數量,並且能說出一共有多少。語言能力表現在詞彙量的積累,這個期間詞彙量積累越多,到之後語言能力爆發的越明顯。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沒怎麼教,5-6歲的時候已經能說上來上千個詞彙!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這個階段,發展孩子的數學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數學能力時,不要只教孩子數1、2、3。而是讓孩子對應具體的物品數數,比如數臺階、數蘋果等等。發展語言能力的時候,建議父母在0-3歲期間,跟孩子多說、多讀書,無意識間的詞彙積累量越多越好!如果想要雙語啟蒙的家庭,還可以在這個階段加入第二種語言!

相關焦點

  • 想要生個聰明娃,做好這三件事
    夢曦的娃兩歲多了,小傢伙特別聰明,積木、拼圖樣樣玩得得心應手,誰見了都忍不住誇上兩句,都說這孩子遺傳了爸媽的優點。前幾天,夢曦坐在家裡看寶寶智力書,書上說:「孩子的智力,主要靠X染色體遺傳。」看著玩耍的孩子,夢曦嘴角瘋狂上揚,忍不住頻頻點頭:「男孩遺傳媽媽的X染色體,這孩子聰明勁兒果然隨我。」
  • 家有女兒,父母做好3件事,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
    所以出生後,女孩子的心思特別細膩,敏感,佔有欲強。睡渣少:因為體內激素的差異,女寶寶大腦的活躍度比男寶寶稍低,吃睡的時間多,磨人的時間少。喜安靜:女孩屬於直覺敏感型,同樣的聲音,女寶寶聽到的噪音量比男寶寶大兩倍,所以長大後女兒更善於聽父母的話。親子互動更強:女兒更喜歡觀察父母或旁人的臉部和表情,所以更易和父母或旁人溝通。
  • 睡前帶孩子做2件事,幫助開發右腦,不僅聰明情商也高,但難堅持
    導讀孩子聰不聰明,始終是父母最為關注的中心點,那現在在智商的基礎上,父母同時還希望孩子情商也高。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劃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這兩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分工,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左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右邊,右半腦控制著身體的左邊。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文|西紅柿媽媽小暢暢一歲多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最近,暢暢媽媽給寶寶報了早教課程,花了一萬多塊錢。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
  • 過來人:提前做好這3件事,免得折騰太久
    到了要做四維彩超的孕周,孕檢時醫生會提前告知,對於這次產檢,大多數孕媽都非常重視,它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寶寶的情況,不過檢查前,不光是孕媽要做好心理準備,胎兒也得做好準備,否則胎兒不配合,四維彩超不能順利通過。
  • 人這一輩子,有3件事要做好,有3件不能碰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你做出來的小事反映出你的性格、決定著你的命運,所以人生往往就是在這一條條十字路口上出現了不同。人和人之所以千差萬別,是因為我們的選擇,也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優秀的人必然會做更多優秀的事,甚至會比普通人做得更好、看得更清。有些事情他們不會去做,因為他們一旦做了,就是萬丈深淵。「三做、三不做的事」,不知你是否總結過?
  • 45歲後,是疾病爆發期,少做三件事,做好四相伴,或能為健康加分
    45歲之後人進入中年時期,器官開始衰退,但疾病並沒有明顯的表現,只是在體內蠢蠢欲動。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疾病也會開始爆發,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到生命,而讓人所擔心的就是,疾病會接二連三出現,這段時間被稱為「疾病爆發期」。
  • 男人多少歲會「絕精」?這3件事趕緊戒掉,別讓「絕精期」提前
    導語: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女性的身體也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雖然都是呈下降狀態,但是在生育能力這方面卻會出現分歧。女性在40歲至50歲左右開始出現絕經而絕經後,也代表女性體內卵子不再產生,將會失去生育能力。
  • 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助力孩子輕鬆學習,父母也將更省心
    在生活中,聽到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不會聽你講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這也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講不聽或者聽了也不做的原因。對於年幼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尤其是在學業上。從來就沒有天生愛學習的孩子,孩子愛學習多是來自於父母精心的設計與培養。
  • 想要不被痛風困擾,嘗試做好這三件事,或能讓尿酸降低
    導語:這些年高尿酸的人越來越多,已超出2億人。所以高尿酸已成「三高」後的第四高,好多人都被高尿酸引起的痛風而困擾。所以高尿酸的人群,在平日的飲食中要注意不要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引起體內尿酸值升高,而被通風困擾。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這2種水果,含有高尿酸的人需要遠離。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狼孩故事」,再證「三歲為何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3歲決定孩子一生,不僅僅是「三歲看小」老話,英國政府也發表了教育白皮書:從4-5歲才開始的兒童教育已經遲了,如果不重視3歲前的教育,就無法保證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一、「狼孩故事」,再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狼人傳說不可盡信,但「狼孩故事」確實屢屢發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0年在印度被發現的兩名狼女孩。
  • 0-3歲是寶寶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每個父母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情商高,這樣未來才會更有出息,但孩子聰不聰明,除了父母遺傳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不過,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開發,從而錯過了0-3歲開發大腦的機會,家長只要睡前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那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開發右腦呢?
  • 身體3處變化,多是失眠在「攪和」,做好2件事,睡得更踏實
    對於這部分人來講,如果想讓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狀況能夠變得穩定一些,睡眠情況就要及時進行糾正。(三)容易脫髮很多中年人剛剛過了30歲,就開始出現嚴重的脫髮情況,不僅髮際線後移,頭頂更是明顯的成了一片開闊地。其中原因多半是因為睡眠不好或者長期熬夜所致,若是不想讓自己的形象外觀早早毀於一旦,失眠就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失眠的誘因有哪些呢?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孩子這種堪稱「怪異」的行為常常會令父母不解,特別是孩子為了研究昆蟲在地上一蹲半天,並且直接用手接觸泥土的時候,一般都會招來父母的阻攔和責罵。其實,這是孩子進入「細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現。一般來講,在1歲半到2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這一敏感期一直會持續到4歲。
  • 天才少女18歲讀麻省理工,26歲當哈佛博士,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階層
    六歲半的她已經開始看過查爾斯齊默的著作《高等代數的演變》,開始自學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分無情碾壓比她年長好幾十歲的外祖母。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個同樣是天才的母親。她的媽媽窮極一生都在證明納維斯託克方程,在生下她後不久就自殺身亡了。
  • 稻盛和夫:當你身處逆境時,學著做這2件事,是鹹魚也會翻身
    他的一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但最後還是逆襲了。他成功創辦兩家世界500強公司,還成為經營之聖,被很多人尊敬。很多人問過他什麼樣的精神讓他能夠有如此成就,稻盛和夫說,逆境其實才是鍛鍊一個人最好的時機,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要買。逆境時只要做好這2件事,就一定會有所成就。坦然面對「膽怯只會帶來背運,只有內心無比堅強,你才有改變這一切的勇氣。"
  • 《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要想成為「人上人」,需要做三件事!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一讀就讀了兩遍,然後我明白了,要想成為「人上人」,往往需要做三件「人下人」的事!他就是作家王蒙,王蒙是我國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是「人民藝術家」稱號的獲得者,而這本書是他在86歲高齡時寫的,由此可見這本書的份量,畢竟一位80多歲的老人的人生經驗,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反覆學習!《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一讀就讀了兩遍,讀後讓我感慨萬千,後悔自己讀晚了,不過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人上人」,就需要做三件「人下人」的事!第一件事:把自己看低一點!
  • 軍統大佬「戴老闆」的一生:雖問心無愧,唯獨這三件事心中有憾
    去世之前,據說戴笠曾對自己進行過總結,細數下來,這些年一共做過三件令他心中有遺憾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對胡蝶的遺憾眾所周知,戴笠為人十分好色,一生與無數民國紅顏都有過「露水姻緣」,只要是他看上的女人,不管結沒結婚、有沒有家室,基本上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 西格爾(Daniel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