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護生:怎樣為動物福利立法創造條件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資料圖

善待動物、反對虐待遺棄和殘害動物,不能停留在道德譴責方面,必須通過立法來懲戒和制止。因此,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了動物福利立法的呼籲。

但是,俗話說的好,法不責眾。一部法律如果沒有群眾基礎,就等於零,立了法而不能有效地執行,法律就成了一紙空文。為了保障法律的嚴肅性,條件不具備,不能有效執法,就沒法立法。許多專家是支持動物福利立法的,但群眾基礎還欠缺,關鍵是要多進行宣傳和教育,使人們意識到動物的生存條件(福利)確實需要立法保護,教育也不能單單是說教,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要注意趣味性、參與性,通過新聞、故事、散文、小品,以圖書、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體形式進行。

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立法嘗試。畢竟支持動物福利立法的人,目前還是少數呀。

不能圈內人自說自話,動物保護網站、寵物網站也多是動物愛好者上,要廣大公眾了解、支持動物保護工作,像了解環境保護那樣,了解動物福利。

兒童好同一張白紙,善待動物,要從娃娃抓起。從小讓孩子了解動物福利。

中國大眾可能主動學習辛格的《動物解放》、史懷澤(施韋策)的《敬畏生命》嗎?我們可能直接向他們灌輸宣傳這些書的內容嗎?虐殺流浪貓狗的人,可能聽你這些大道理嗎?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一位哲人說的好。

對不同人群,應有不同的方法。對大眾、對學者是完全不同的。大眾是絕大多數,是立法的基礎,專家不過是領先一步,有條件向公眾宣傳而已。

同時,專家學者也應對政府的公務員進行這一方面的宣傳教育。公務員要主動多了解國外相關的情況。

立法機構,只是在水到渠成時,將其推出而已。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科學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衷心希望在奧運會舉行前,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能通過地方性的《北京市小動物保護條例》這一法規以規範人的有關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動物福利保護立法繞不過的幾個困境
    」將更名為「反虐待動物法」,「禁食貓狗肉」也被寫進了專家建議稿。(見1月26日《重慶晚報》)  當動物福利保護由一個邊緣性話題,成長為擬立法的層面時,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因此,我們更需要探究,應該以一種怎樣的能被最大可能信仰和執行的「反虐待動物法」,來保障法律不流於過度動物福利保護的誤區,也不流於高來高去的法規不可行的尷尬局面。  動物福利更多發軔於倫理觀與道德觀的進步。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據流行病學分析,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為此動物保護立法的呼聲再次高漲。國外的動物保護立法實踐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動物保護法律體系亦日趨完善。而在我國,動物保護立法起步較晚且進展緩慢,對動物福利及權利方面的立法更為欠缺。儘管不少專家、學者為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做了很多努力,但立法進程仍很艱辛。
  • 給動物福利也是完善人類自己_人性化殺雞是怎樣一種「動物福利...
    山東以福利屠宰則為上限,由行業部門負責推薦,去引導相關企業使用,並不作強制性要求,應該說符合當前實際。  迄今為止,歐盟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都有農場動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或標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也有明確的農場動物福利條款。因此,我國畜牧產品的「福利認證」日漸迫切。
  • 動物福利立法,這是一件有關全人類福祉的大事
    何為動物福利?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並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OIE成立於1924年,是一個擁有181個成員國的國際政府間機構,致力於在全球範圍改善動物的健康。動物健康、獸醫服務和動物福利是OIE工作的三大核心領域。作為OIE的成員國,中國政府認可和支持OIE制定的各項動物福利標準,並在2007年後與OIE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諸多成果。倡導動物福利,虐待動物罪立法,正是OIE及其成員國履行動物保護義務的題中之義。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文/本報記者柳青 陸靜斐  禁止虐殺動物是文明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因為對待動物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人們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在現代社會,保護和善待動物不僅被看作道德問題,而且已被視為法律問題。如今虐殺動物事件中的主角多是青少年,這要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認識。
  • 改善動物福利,應先有動物分類
    日前,農業農村部官網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074號建議的答覆》,回應了人大代表「關於動物權益,制定《禁止虐待動物法》的建議」。《答覆》表示,對社會公眾普遍反對的殘忍虐殺動物等行為,由於缺乏相關立法規定而難以實施有效打擊,確有必要完善立法。
  • 加強動物福利立法,保障動物基本生存權利,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
    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不應該以破壞生態環境為手段,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實現短期利益的代價是否合理,人類在地球的生物鏈中只是其中的一環,不應該為了生存的長遠性而將自己居於地球的主宰地位來肆意的破壞環境。在人類追求短期利益的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大肆破壞其他物種的生存環境,捕殺動物,導致5%-20%的脊椎動物和樹木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並且使鳥類以及哺乳類的滅絕速度提高了100-200倍。
  • 我反對為貓狗立法,為動物立法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昨天我偶然看見網友「觀注灣灣」發表了一則微頭條,意思是反對為貓狗立法。該微頭條的地址在這裡: https://www.toutiao.com/w/i1684817109222407/ 。我雖然也反對為貓狗立法,但是關注點卻在這則微頭條的留言區。因為在留言區,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可以說是被西方綁架、扭曲後導致的觀念錯誤。
  • 中國首次將「動物福利」列入法律條文中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 實驗人員要愛護動物、不得虐待、傷害動物;在不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下,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給動物造成不必要的不安、痛苦和傷害……這些詞句,出現在日前報送國家科技部審批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修訂稿)中。
  • 促進動物保護立法 教育是先導因素
    會議由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永寧教授主持,對在調研活動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同學予以表彰,並正式向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教育聯盟頒發了成立資格證書。  會上,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楊宗科發表講話,提出「希望動物保護法教學科研能更上一層,希望動物保護法理論成果、立法實踐能更上一層,希望動物保護法方向國際交流能更上一層」,為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的工作發展指明了方向。
  • 我國《畜牧法》是農場動物保護的基本法,但缺失動物福利的概念
    在農場動物福利法立法體系方面,英國的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立法層次性強,既有《農場動物福利(英格蘭)條例》這類關於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的一般立法,也有《動物福利(屠宰或宰殺)條例》,《家禽屠宰法》和《動物福利(運輸)法令》這類關於農場動物屠宰以及運輸的專門的立法。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01、何為動物福利?周尊國老師以一段視頻進行了展示,動物福利包涵著身體健康、心理康寧和自然行為三個方面,不僅指動物免於遭受痛苦,更是指讓它們過得更好。給它們提供良好積極的生命體驗,給予動物所想和所需。超過50家國際品牌承諾使用慢速型雞種,並改善肉雞的生活條件,美國快餐連鎖賽百味(Subway)和露比星期二(Ruby Tuesday)成為最新一批承諾採用GAP(全球動物夥伴關係組織)標準飼養的慢速生長肉雞的快餐連鎖,兩家公司均在其網站上公布了過渡方案,均計劃在2024年前完成向慢速生長肉雞的轉變。
  • 動物福利壁壘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的
    動物福利立法是我國發展經濟貿易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推進,繼綠色壁壘後,出現了新的壁壘:動物福利壁壘。動物福利壁壘是由發達國家把自己能夠達到的嚴格的動物福利保護要求納入國際貿易規則體系之中,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的。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盤點兩會動物保護熱詞:為它們要福利 關係你我的福祉
    中國網訊(記者 姚宇琛)5月28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回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建議及提案,動物保護成為熱點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呼聲越來越高,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為動物謀福利,也是為人類謀福祉。
  • 談談動物保護的立法技術和倫理基礎
    在世界各國法律紛紛將動物納入保護範圍的背景下,看看動物保護法中的「動物」概念具體是怎樣界定,可以使我們對動物保護法律的倫理基礎有更清楚的認識。瑞士《聯邦動物保護法》只是簡單地說明了該法適用於脊椎動物。臺灣「動物保護法」中定義「動物」為「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科學應用動物、寵物及其它動物。」
  • 有人拿動物做致命實驗,有人為動物拼命爭取福利
    如今,三個 R 原則已經成為全世界實驗動物立法和監督的基石。但是,隨著每年繼續有數以百萬計的動物被用於生物醫學研究,一些人開始進一步呼籲科研機構減少動物的使用。例如,他們沒有討論動物的基本需求,也沒有對動物可能受到的傷害設限。」為解決三個 R 存在問題,DeGrazia 和 Beauchamp 提出的第一條原則是,只有當動物是解決問題的最合乎道德的方式時,才可以使用動物。
  • 伴侶動物是否能夠立法禁食?學者:現有劃分不合適
    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的基因跟野生個體沒有顯著差別,也沒有產生適應人工圈養環境所需的遺傳特性的改變,因此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依然還是野生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圈養的野生動物的行為有可能表現得馴服(tame),不是馴化(domestication)。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同樣需要法律保護,特別是動物福利方面的保護。
  • 嘉賓介紹:「疫情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網絡分享會
    由中國綠髮會主辦、動物福利大學聯合會(UFAW)支持的「新冠疫情COVID-19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Challenges of Animal Protection and Welfar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andemic)」網絡分享會將於2021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