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兩會動物保護熱詞:為它們要福利 關係你我的福祉

2021-01-08 中國國情

中國網訊(記者 姚宇琛)5月28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回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建議及提案,動物保護成為熱點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呼聲越來越高,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為動物謀福利,也是為人類謀福祉。此次野生動物保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代表委員紛紛為動物保護髮聲。

趙皖平:建議儘快制定《動物保護法》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聯名30位代表,提交了一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的議案。

趙皖平代表指出,我國在緊急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同時,也應該儘快將《動物保護法》制定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引導民眾愛護動物,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善治。

趙皖平建議,應儘快制定一部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愛護動物法,將傳統的仁愛文化納入其中;在10年義務教育中強制納入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教育,教化民眾,養成文明、善待弱小和動物的習慣,減少暴力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愛護動物法框架下,針對不同的動物制定不同的保護策略和細則,防止各類動物受到虐待。制定切實可行的罰則,有效地懲罰針對動物的犯罪。對於嚴重虐待和虐殺動物行為,列入刑法,加重處罰。嚴禁網絡傳播虐待虐殺動物視頻,嚴格監督網絡媒體出現此類虐殺行為和虐殺動物視頻,管制虐殺動物的作案工具,禁止針對動物的犯罪工具在網絡流通售賣。

另外,在動物保護法未制定之前,趙皖平建議,在《治安管理法》中納入防止虐待動物一章,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範圍,有效改善社會風氣和治安,懲罰暴力血腥行為,有效維護社會長治久安。

孫建博: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執法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原山林場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孫建博建議,應儘快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及調整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孫建博指出,在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針對非法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雖然有一定的處罰措施,但是對於情節嚴重的情況並沒有作以明確說明。他建議,需要進一步規範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明確構成犯罪的標準,以此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同時要建立健全野生動物保護區監管機制及預警系統,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盜取野生動物、火災、故意破壞保護區、捕殺野生動物等現象,對於違規者則利用法律法規進行懲處,以加強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孫建博建議,在此名錄的基礎上增加部分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但仍需要加大保護與管理有關動物科目,如經專業機構評定,認為有較大概率攜帶病毒、寄生蟲等危險因素的野生動物;有重大科研價值、醫療價值等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對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有重大作用的野生動物。可將名錄名稱修改為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同時,也應對普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預測、預報和應急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鄂曉梅:建議制定《動物福利法》,規範虐待濫用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建議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她表示,應加快建設動物福利保護法律體系,在立法思想上,承認和確立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維護動物自然權利和基本福利的理念;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並在防止虐待濫用,農場動物的飼養、運輸、屠宰,以及實驗動物和毛皮貿易等方面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

此外,鄂曉梅建議,在目前動物福利立法嚴重落後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應該根據這些組織的動物福利指導原則和動物福利標準,在各行各業倡導實施動物福利最低標準。對於實施動物福利標準提高相關從業者生產成本的問題,可以向歐美國家學習,給予這些行業一定的補貼以彌補這些行業的損失;宣傳動物福利標準,提升國民動物福利保護意識。

史玉東:建議將貓犬等伴侶動物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創新部營養研究高級經理史玉東表示,相比野生動物保護已經引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伴侶動物的保護還稍顯薄弱。

他建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指導全國檢察機關深入開展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過程中,一併關注涉及伴侶動物的公益侵害及其危險,結合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法定領域以及公共衛生、網際網路、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拓展,全面、系統保護動物安全,進而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孫維: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範圍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陝西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提交了關於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建議。在孫維看來,我國有非常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列入名錄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僅是少部分,保護範圍遠遠不夠。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範圍,對野生動物實行全面保護,有利於維護生物鏈完整及物種之間的平衡。

此外,孫維還建議《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強系統性保護內容,對社會發展、民眾生產生活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多方面」「全過程」做整體性的界分與規定,形成環節流暢、邏輯嚴密的科學管理程序和管理系統。對確實與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野生動物,經公眾推薦、專家評定,應出臺目錄,允許人工飼養,實行清單管理。在清單中進一步細化利用類型,針對每個利用類型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以形成正確引導與有效約束。

馬全林:建議規範草原圍欄,強化野生動物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長馬全林指出,密集的圍欄將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分割壓縮,阻斷了野生動物遷徙、飲水路線。不僅造成草原生態系統碎片化,在野生動物遷徙覓食或為了躲避天敵而跳躍時,還極易被帶刺的鐵絲網掛死或刮傷。

馬全林建議,對全國圍欄開展調查摸底。制定圍欄及其設置的規範標準,增設必要的動物通道,對已經恢復或劃定為草原禁牧區、自然保護區的圍欄進行拆除。減少圍欄密度,淘汰帶刺網圍欄。對於偏遠保護區域,可設立警示牌,或使用無人機、電子監控系統等新的監測手段替代圍欄。加大宣傳教育,出臺野生動物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鼓勵農牧民積極落實草畜平衡制度。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建議將動物福利納入畜牧法

今年兩會前,農業農村部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增加有關動物福利的內容向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徵求了修改建議。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表示: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動物福利有相關立法,但在我國動物福利立法仍是空白。在《畜牧法》中增加動物福利的內容,可以支持養殖從業人員在養殖、運輸和屠宰環節更加人道地對待動物。

近年我國動物福利事業已取得迅速發展,我國出臺了多部動物福利標準、設立了多個科研項目,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舉辦了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並有近百家中國養殖企業獲得了國際動物福利獎項,畜牧從業者對於動物福利的概念和內涵也日漸清晰,同時消費者也對於健康和高品質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呼聲日益增高,動物福利的立法時機已經成熟。

相關焦點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詳解動物福利知識
    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消除貧困等問題密切相關,改善動物福利關乎人類發展。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詳解動物福利知識,呼籲人們善待動物,構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世界。什麼是動物福利?
  • 動物福利事關食品安全等人類福祉,請善待700億隻農場動物
    總結起來說,動物福利和人類福祉密不可分,善待動物就是善待人類,改善動物福利就是提高人類福祉。作為人類文明形態的一種存在方式,動物福利必將在主流文化之中佔有重要一席。(作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 趙中華)改善動物福利 提高食品安全
  • 動保視點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而動物福利則不反對將動物用於合理的食用、勞力和科學研究等,只是主張保障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不少人誤以為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相互衝突,覺得人的福利還沒有實現,就先不要考慮動物福利吧。殊不知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為什麼這樣說呢?
  •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以下簡稱「綠會」) 與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主題研討會在武漢江漢大學舉行,綠會秘書長周晉峰於20日下午在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在校師生做「動物福祉、食品安全、人類健康都需要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專題講座。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法律關係的主體不等於立法主體,立法主體必須是人或者人成立的機構,而法律關係的主體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動物雖然不能像人一樣用語言表達訴求,但可以通過監護、代理制度的設置,由它的主人或者代理人,代表它們做出某些行為。同時,法律權利主體範圍的擴大、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基礎等都為動物法律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條件,所以應該賦予動物法律權利。
  • 兩會你最關心啥?機器人主播幫你問
    2018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這是十九大之後的首次全國兩會,你最關心什麼?3月3日和3月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分別在北京召開。3月1日,現代快報兩會報導組將抵達北京,特派記者將第一時間為你帶來最鮮活的報導。今年兩會,你最關注什麼?又有什麼話想跟代表、委員說?我們上會幫你問。
  • 動物福利立法,這是一件有關全人類福祉的大事
    我們無法左右每一條生命的降世,但,其實我們有餘力去優待身邊的動物。去給予它們應得的每一項「福利」——動物福利。何為動物福利?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並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
  • 瑞典向芬蘭提供動物保護:「福祉帶來額外收入」
    芬蘭不是歐盟唯一重新實施「動物保護法」的國家。在瑞典,政府已經完成了第一個提出新法律的建議。新法將於2019年生效,但具體內容尚不清楚。生產動物的重大緊縮不一定是已知的。1988年的舊法已經多次補充。芬蘭和瑞典的「動物福利法」有很多共同之處。(MT 8.1)都強調動物的自然行為需求。
  • 胡藝:保護動物福利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儘管我國早就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並不具有普適性,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語焉不詳。前幾年有消息說國家擬出臺《動物保護法》,保護動物基本福利。該法擬規定,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鑽火圈,不僅要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我曾期待,《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法律保障。
  • 尋找市州兩會新「熱詞」
    尋找市州兩會新「熱詞」     坐標:樂山    熱詞點擊    四川旅遊首選地    在樂山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樂山進一步強化旅遊主導思路,首提「要對標四川旅遊首選地定位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周尊國老師從2005年底開始接觸動物福利,並很快參與到推動其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地建立起中國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之間的聯繫,在中國推出了福利養殖金獎項目,通過和養殖行業、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共同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的農場動物福利水平。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動物福利的核心是善待生命
    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並不衝突。「福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指代的意思不同。人的福利通常用於指代基本需求之外的額外的好處和利益;而在動物福利的概念中,如前文所述,動物的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非提供額外的享受。二者指代不同,因此並不衝突。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一些人以為動物福利是最近才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
  • 從禁食野味到動物福利,企業可以做些什麼?
    就「交易「環節,《決定》有兩處涉及,一是本來就有法律明文規定禁止交易的,二是「以食用為目的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禁止交易。這第二點的判定有點模糊和難度。但我想,這風口浪尖的時候,電商估計會從嚴把關。但長期看,這可能成為電商的新挑戰,跟「打假」一樣要消耗不少資源。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文/本報記者柳青 陸靜斐  禁止虐殺動物是文明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因為對待動物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人們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在現代社會,保護和善待動物不僅被看作道德問題,而且已被視為法律問題。如今虐殺動物事件中的主角多是青少年,這要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認識。
  • 「民法典」關鍵詞熱度攀升 人大代表呼籲動物保護成兩會熱點|兩會...
    據數據顯示,當日「兩會熱點」網絡聲量涉及內容與動物保護、刑法刑責等方面密切相關。據統計,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提出的關於「制定法律禁虐禁食貓狗等伴侶動物」受到網友普遍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制定法律禁虐禁食貓狗【聲量值16110】針對不文明養犬、偷盜毒殺貓狗肉產業鏈等問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陳瑋提出了關於制定《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的議案,建議要求貓、犬的所有人負起責任,禁止所有人虐待、食用貓狗,從源頭上控制流浪動物產生,建立救助體系。
  • 虐貓事件頻發,敲響「動物福利」保護警鐘
    近些年來,虐貓事件的事件頻頻發生,動物無辜遭受某些心理扭曲者的毒手,不僅讓人痛心憤怒,更為我們敲響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警鐘。 簡單來說,動物福利不反對動物利用,但反對任何形式的導致動物痛苦的行為和做法,包括態度。那些視流浪動物的生命為草芥、心理扭曲到以虐待動物為樂的行為是嚴重違背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要求的。
  •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徐愛龍創新,無疑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面對這一新的動員令,我們底氣十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並指出了下一步著力的重點: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相信只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抓落實,就一定能打造出「雙創」升級版,推動我國創新發展上臺階。
  • 動物福利保護立法繞不過的幾個困境
    」將更名為「反虐待動物法」,「禁食貓狗肉」也被寫進了專家建議稿。(見1月26日《重慶晚報》)  當動物福利保護由一個邊緣性話題,成長為擬立法的層面時,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因此,我們更需要探究,應該以一種怎樣的能被最大可能信仰和執行的「反虐待動物法」,來保障法律不流於過度動物福利保護的誤區,也不流於高來高去的法規不可行的尷尬局面。  動物福利更多發軔於倫理觀與道德觀的進步。
  • 有人拿動物做致命實驗,有人為動物拼命爭取福利
    例如,他們沒有討論動物的基本需求,也沒有對動物可能受到的傷害設限。」為解決三個 R 存在問題,DeGrazia 和 Beauchamp 提出的第一條原則是,只有當動物是解決問題的最合乎道德的方式時,才可以使用動物。
  • 保護動物,他們在行動
    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創意非凡,停止虐待動物」,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兼執行總監謝羅便臣女士表示:「我們希望能將民間的呼聲,通過代表、專家們傳遞出來,並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動動物福利立法的完善。」」,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提出制定《反虐待動物法》議案,「目前,中國沒有一部完整的旨在『尊重動物生命、保護動物不受虐待』的法律,動物保護立法存在大量空白,動物保護缺乏法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