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記者 姚宇琛)5月28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回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建議及提案,動物保護成為熱點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呼聲越來越高,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為動物謀福利,也是為人類謀福祉。此次野生動物保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代表委員紛紛為動物保護髮聲。
趙皖平:建議儘快制定《動物保護法》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聯名30位代表,提交了一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的議案。
趙皖平代表指出,我國在緊急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同時,也應該儘快將《動物保護法》制定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引導民眾愛護動物,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善治。
趙皖平建議,應儘快制定一部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愛護動物法,將傳統的仁愛文化納入其中;在10年義務教育中強制納入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教育,教化民眾,養成文明、善待弱小和動物的習慣,減少暴力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愛護動物法框架下,針對不同的動物制定不同的保護策略和細則,防止各類動物受到虐待。制定切實可行的罰則,有效地懲罰針對動物的犯罪。對於嚴重虐待和虐殺動物行為,列入刑法,加重處罰。嚴禁網絡傳播虐待虐殺動物視頻,嚴格監督網絡媒體出現此類虐殺行為和虐殺動物視頻,管制虐殺動物的作案工具,禁止針對動物的犯罪工具在網絡流通售賣。
另外,在動物保護法未制定之前,趙皖平建議,在《治安管理法》中納入防止虐待動物一章,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範圍,有效改善社會風氣和治安,懲罰暴力血腥行為,有效維護社會長治久安。
孫建博: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執法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原山林場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孫建博建議,應儘快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及調整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孫建博指出,在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針對非法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雖然有一定的處罰措施,但是對於情節嚴重的情況並沒有作以明確說明。他建議,需要進一步規範處罰措施,加大處罰力度,明確構成犯罪的標準,以此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同時要建立健全野生動物保護區監管機制及預警系統,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盜取野生動物、火災、故意破壞保護區、捕殺野生動物等現象,對於違規者則利用法律法規進行懲處,以加強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孫建博建議,在此名錄的基礎上增加部分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但仍需要加大保護與管理有關動物科目,如經專業機構評定,認為有較大概率攜帶病毒、寄生蟲等危險因素的野生動物;有重大科研價值、醫療價值等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對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有重大作用的野生動物。可將名錄名稱修改為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同時,也應對普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預測、預報和應急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鄂曉梅:建議制定《動物福利法》,規範虐待濫用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建議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她表示,應加快建設動物福利保護法律體系,在立法思想上,承認和確立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維護動物自然權利和基本福利的理念;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並在防止虐待濫用,農場動物的飼養、運輸、屠宰,以及實驗動物和毛皮貿易等方面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
此外,鄂曉梅建議,在目前動物福利立法嚴重落後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應該根據這些組織的動物福利指導原則和動物福利標準,在各行各業倡導實施動物福利最低標準。對於實施動物福利標準提高相關從業者生產成本的問題,可以向歐美國家學習,給予這些行業一定的補貼以彌補這些行業的損失;宣傳動物福利標準,提升國民動物福利保護意識。
史玉東:建議將貓犬等伴侶動物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創新部營養研究高級經理史玉東表示,相比野生動物保護已經引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伴侶動物的保護還稍顯薄弱。
他建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指導全國檢察機關深入開展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過程中,一併關注涉及伴侶動物的公益侵害及其危險,結合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法定領域以及公共衛生、網際網路、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拓展,全面、系統保護動物安全,進而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孫維: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範圍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陝西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提交了關於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建議。在孫維看來,我國有非常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列入名錄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僅是少部分,保護範圍遠遠不夠。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範圍,對野生動物實行全面保護,有利於維護生物鏈完整及物種之間的平衡。
此外,孫維還建議《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強系統性保護內容,對社會發展、民眾生產生活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多方面」「全過程」做整體性的界分與規定,形成環節流暢、邏輯嚴密的科學管理程序和管理系統。對確實與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野生動物,經公眾推薦、專家評定,應出臺目錄,允許人工飼養,實行清單管理。在清單中進一步細化利用類型,針對每個利用類型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以形成正確引導與有效約束。
馬全林:建議規範草原圍欄,強化野生動物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長馬全林指出,密集的圍欄將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分割壓縮,阻斷了野生動物遷徙、飲水路線。不僅造成草原生態系統碎片化,在野生動物遷徙覓食或為了躲避天敵而跳躍時,還極易被帶刺的鐵絲網掛死或刮傷。
馬全林建議,對全國圍欄開展調查摸底。制定圍欄及其設置的規範標準,增設必要的動物通道,對已經恢復或劃定為草原禁牧區、自然保護區的圍欄進行拆除。減少圍欄密度,淘汰帶刺網圍欄。對於偏遠保護區域,可設立警示牌,或使用無人機、電子監控系統等新的監測手段替代圍欄。加大宣傳教育,出臺野生動物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鼓勵農牧民積極落實草畜平衡制度。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建議將動物福利納入畜牧法
今年兩會前,農業農村部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增加有關動物福利的內容向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徵求了修改建議。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表示: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動物福利有相關立法,但在我國動物福利立法仍是空白。在《畜牧法》中增加動物福利的內容,可以支持養殖從業人員在養殖、運輸和屠宰環節更加人道地對待動物。
近年我國動物福利事業已取得迅速發展,我國出臺了多部動物福利標準、設立了多個科研項目,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舉辦了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並有近百家中國養殖企業獲得了國際動物福利獎項,畜牧從業者對於動物福利的概念和內涵也日漸清晰,同時消費者也對於健康和高品質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呼聲日益增高,動物福利的立法時機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