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福利事關食品安全等人類福祉,請善待700億隻農場動物

2021-01-14 公益慈善論壇

民以食為天,食品以安全、健康為要。人類每年都飼養了700多億隻農場動物作為食用,而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無法自由行動或自然生活的環境中。

用於人類食品源的大多數農場動物都生活在飽受痛苦和壓力的環境下。它們的生存環境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通過人道方式飼養的農場動物更加健康,動物的壽命得到延長、它們的生活更積極,生命也更健康。

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動物福利」一詞是英文Animal Welfare的直譯。這裡的「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我們平時所說的人的「福利」是兩個概念。動物福利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待動物,其內涵包括五個方面:一,使動物不受饑渴和營養不良的困擾;二,使動物免受環境不適的痛苦;三,使動物不受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四,使動物免於恐懼和悲傷;五,讓動物有適當條件自由表達天性。

「動物福利」有時會與「動物權利」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動物權利是一種社會思潮,認為動物享有不被虐待和利用的權利,應當與人類一樣同等對待。動物權利主義者反對各種形式的動物利用,大都奉行素食主義、不穿戴皮質飾品(包括皮鞋),不使用任何含有動物原料的產品、比如化妝品等。而動物福利則不反對將動物用於合理的食用、勞力和科學研究等,只是主張保障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不少人誤以為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相互衝突,覺得人的福利還沒有實現,就先不要考慮動物福利吧。殊不知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動物福利和人類的食品安全密切相關。例如,嚴重違背動物福利的非人道養殖場往往將大量動物圈養在擁擠、骯髒和狹小的空間,動物不僅遭受惡劣環境的折磨,而且極易患病和死亡。而農場主為了讓飼養在惡劣條件下的動物生存下去並迅速增重,也會給動物大量服用抗生素、抗菌藥及各種激素類藥物。這種非人道養殖方式不僅讓動物承受了巨大痛苦,生產的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也會因為獸藥殘留等問題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

而按照動物福利標準飼養動物,讓動物免於痛苦。把動物養得舒適、健康,從健康的動物身上獲取的食品對消費者來說也就安全、健康。動物福利所提倡的人道屠宰,不僅極大地減輕動物遭受屠宰時的痛苦,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在極端恐懼的應急狀態下分泌的腎上腺素等分泌物留存在肌肉中而對食用者的影響。

其次,動物福利和公眾健康密切相關。擁擠和惡劣的養殖環境會降低動物的免疫力,容易導致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大規模增殖、重組變異和擴散,再加上不規範的運輸和屠宰等問題,會加速疾病的傳播。比如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的爆發都與動物福利的缺失有關係。還有一些嚴重違反動物倫理的養殖方式,比如在食草動物的飼料中加入動物源性物質,甚至讓動物同類相食等做法,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比如狂牛症的的誘因就是在牛的飼料中摻入了廢棄的牛內臟和牛骨加工後的飼料成分。這個嚴重違背動物倫理所導致的慘痛教訓,不僅促使歐洲進一步重視動物福利,而且還把它和動物倫理結合起來。

第三,動物福利有利於出口貿易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動物源性產品生產國,產能過剩已經初見端倪。養雞業的產能過剩已經眾所周知,養豬業的產能過剩正在顯現。毫無疑問,中國養殖業的產能過剩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變得越來越嚴重。但從最近幾年的進出口情況來看,中國的動物源性產品出口量卻微乎其微,而且還在不斷萎縮。這與我國動物生產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動物福利標準的缺失,導致我國的養殖標準不符合西方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保護貿易標準。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中國完全可以從提高動物福利標準入手,擴大動物及其產品的出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國家在這方面已經有成功經驗。比如,畜牧業大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制定了較高的動物福利標準來為其產品出口保駕護航。最近的一個例子更是引人注目,因考慮到牛羊在長途海運過程中所經受的痛苦和可能在進口國遭受非人道屠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取消了許多活畜出口訂單,改為人道屠宰後出口肉製品。此舉不但沒有使其出口受到影響,反而因其對動物福利的重視而使其產品更受歡迎。

沒有土地和糧食資源優勢的丹麥,更依靠其較高的動物福利標準和科技的輔佐一舉成為公認的「養豬王國」。其優質的豬肉產品不僅讓國民受益,而且還大量出口。目前丹麥的豬肉產品80% 供出口,佔了全球豬肉出口份額的30%,佔其國家出口額的7%。

為了讓自己的國民吃上「放心肉」,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運用動物福利條款限制或禁止從某些國家進口肉源性產品,設置「動物福利壁壘」,這是中國雖然是肉製品產量大國,但出口量極低的原因之一。動物福利標準的缺失,不僅使產品難以出口,而且還會動搖國內消費者的信心,經濟條件好的消費者不惜高價從國外購買肉源性食品,而國內的養殖業則時不時處於虧損狀態。提倡福利養殖可以減少動物的痛苦、保護消費者利益、同時還幫助畜牧業健康發展。

第四,動物福利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也有關聯。動物福利水平低下的養殖企業,不僅讓動物遭受極大的痛苦,而且也會在衛生、排汙等方面嚴重汙染環境,危害公眾健康。同時,農場動物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左右。提高農場動物福利不僅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和生產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10%之多,有利於緩解氣候變化。

第五,動物福利關係到國家形象。動物福利是社會文明的重要象徵,如何對待動物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一個國家公開允許高密度圈養、活殺活剝式宰殺動物,對虐待動物的極端行為(比如虐貓、虐狗)也缺乏懲處的法律依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形象。通過法制為動物提供必要的保護,可以讓社會更和諧,也有助於改善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不少人以為動物福利是最近才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其實動物福利的理念中華民族自古有之,動物福利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記載從先秦時期就開始有:

在《莊子•秋水》中,莊子借海神之口勸誡人們要依照動物的天性來馴養動物,而不要採用「落馬首(在馬頭上套籠子),穿牛鼻(用繩子穿過牛鼻子)」等不人道的做法來控制動物。莊子的主張實際已經體現了動物福利的思想。

儒家的「仁愛」思想,不僅包括對待人,而且包括對待動物。《論語述而》中的「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不用多鉤漁具釣魚,不射殺夜宿的鳥),至今還閃爍著文明的光芒。孔子還將對待動物的態度納入「仁」的教化之中,用以修煉、提高學生的道德操守,並從中檢驗學生的德行高尚與否、寬厚與否。孔子的做法,和當今歐美國家通過動物福利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識高度一致。

《孟子•公孫丑上》裡面所說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體現了對動物遭受屠殺之前的恐懼、以及被殺戮時的痛苦的「惻隱之心」。孟子描述的這種源於善良的「惻隱之心」,正是今天推動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展人道屠宰的動力。

從以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動物福利思想不是從國外引進的「舶來品」,而是幾千年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推廣動物福利,也是弘揚中華文化。

不可否認,在認知和情緒感受方面,人與動物是有差距的。但是對於歡樂、痛苦和疼痛,科學已經證明人和動物有著相似的感受。因此,人類應該善待動物。人的優越性應該體現在以道德的方式善待他人乃至動物。

總結起來說,動物福利和人類福祉密不可分,善待動物就是善待人類,改善動物福利就是提高人類福祉。作為人類文明形態的一種存在方式,動物福利必將在主流文化之中佔有重要一席。(作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 趙中華)

改善動物福利 提高食品安全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近幾年,國內食品安全的熱點事件大部分集中在動物源性食品上。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養殖方式、養殖環境、運輸條件以及屠宰方法有關。

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藥物殘留,主要是獸藥和農藥;二是有毒有害物質,包括飼料中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質,和環境中的重金屬等汙染物殘留;三是各種致病因子,多由動物本身攜帶或食品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汙染所致。

近年來各地爆發的禽流感疫情為養殖業就帶來了巨大損失,也嚴重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已知的動物傳染病中有70%屬於人畜共患病。

而人道養殖可以做到讓動物更健康,減少藥物和抗生素的使用量,從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此外,我們的研究也表明,保障運輸、屠宰過程中動物的福利,能降低劣質肉產出率,對改善肉品質量安全狀況也有著顯著的效果。如果動物運輸時間超過八小時或在屠宰場宰前處置不當,會給動物造成很大應激,導致動物分泌激素等物質使肉質及pH值發生變化,出現「白肌肉」或「黑肌肉」等現象,嚴重降低肉類品質,也影響肉品安全。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中國是畜禽生產和消費大國,許多農場動物的飼養量居全球前列。但我國人口多,地區差異大,在改善農場動物福利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我國公眾、企業及政府對動物福利仍存在某些誤解,覺得人的福利還沒有得到保障,為何要關注動物的福利。也有些企業認為提高動物福利會增加企業投入及成本,影響企業效益。這些誤解和不正確的認識是目前在中國推廣動物福利的主要阻力。

動物福利的核心是善待動物,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動物福利不是給動物額外的「待遇」,而是改善動物的生存條件,保證它們最基本的生理、心理和行為方面的需求。例如,給動物提供舒適的環境,讓它們不受饑渴、疾病、傷痛和恐懼的困擾,能夠自由表達天性等,即動物福利「五項基本原則」。

全球每年有730億隻動物用於生產,其中還有10億貧困人口依賴動物作為食物、收入和經濟的主要來源。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因此也將改善農場動物的福利作為其全球的一項重要工作。

國外的實踐證明,採用人道養殖模式不僅有助於改善動物福利狀況,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還有助於實現養殖業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的福利養殖才剛剛起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希望引入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結合具體國情,尋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高福利養殖模式。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2006年至2012年間,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曾與中國7家農場合作,對「動物友好型」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使其成為國內高福利農場展示和教育基地,也讓更多人了解改善農場動物福利的重要性。這些示範農場項目結合當地的文化、氣候、物種、地形等因素,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高福利養殖方案,通過改善農場動物的福利,促進農場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表明,人道屠宰技術對提高企業勞動效率,降低劣質肉產出率,改善肉品質量安全狀況效果顯著。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多年人道屠宰培訓項目。該項目於2007年啟動,在有關部門及當地合作夥伴的支持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對全國2000多家屠宰企業的行業管理人員和企業技術人員開展了相關培訓,協助有關部門制訂了生豬人道屠宰技術規範和標準,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幫助動物就是幫助人類,提高動物的福利也有助於提高人類的福祉。人道與可持續農業項目就是要大大減少數以億計畜禽的痛苦,同時努力改善人類的食品安全及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作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高級科學顧問 孫全輝)

請善待700億隻農場動物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每年人類飼養了700多億隻農場動物作為食用,而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無法自由行動或自然生活的環境中。用於人類食品源的大多數農場動物都生活在飽受痛苦和壓力的環境下。

農場動物福利是全球面臨的最大動物福利問題——並且這一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到2050年,家畜產量將比2000年翻一番。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豬肉、羊肉和雞肉產品消費國,關注動物福利對於人口大國的中國而言同樣重要。

民以食為天,食品以安全、健康為要。通過人道方式飼養的農場動物更加健康,動物的壽命得到延長、它們的生活更積極,生命也更健康。而養殖戶也將通過更高品質的產品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人道養殖還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人道對待動物是其基礎,但對於人類和地球環境,則具有更加長遠的可持續意義。

人道養殖方式對於飼料、燃料和水的需求量比集約化養殖方式更低,因此,採用人道養殖方式能夠降低成本、減少汙染。

人道養殖方式能夠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收益並使當地食品更為健康。

通過種植作物和養殖家畜,人道養殖方式能夠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回收養分,改善土質。

當動物處於健康狀態並享受良好福利時,溫室氣體排放量通常會降低。


(資料圖片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供。)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幫助企業和養殖戶採用更加人道的養殖方式,為動物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使其能夠表達自然行為、自由活動,從而減少採用造成痛苦的必要措施,例如斷尾(通常用來防止集約化養殖場上擁擠的豬群相互攻擊),也減少為預防疾病使用的大量抗生素類藥物。

因此,我們與全世界政府、養殖戶和消費者合作——倡導改善農場動物福利。同時,我們還與企業合作,證明人道養殖方式能夠可持續發展並盈利。

變革已是大勢所趨。自從2009年,我們的人道屠宰培訓已使80億動物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2012年,許多公司已經逐步停止使用層架式雞籠——一種將母雞限制在小於A4紙大小空間內的籠子,轉而使用畜棚和自由放養方式。2013年歐盟下令禁止將妊娠期的母豬圈養在無法轉身的狹窄畜欄中。

讓每年700多億隻作為食物飼養的農場動物生活得更加「動」物,中國的養殖企業、加工行業、零售終端、和消費者都正在行動起來。(作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資深傳播經理 王曉軍)

相關焦點

  • 動保視點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動物福利」一詞是英文Animal Welfare的直譯。這而動物福利則不反對將動物用於合理的食用、勞力和科學研究等,只是主張保障動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不少人誤以為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相互衝突,覺得人的福利還沒有實現,就先不要考慮動物福利吧。殊不知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為什麼這樣說呢?
  •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以下簡稱「綠會」) 與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主題研討會在武漢江漢大學舉行,綠會秘書長周晉峰於20日下午在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在校師生做「動物福祉、食品安全、人類健康都需要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專題講座。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CIWF致力於實現全球農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食品商業和教育兩方面。CIWF與全球知名的食品公司、生產商、零售商、養殖企業以及食品服務行業合作,通過實施高效和福利良好的飼養系統,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在中國推動農場動物福利的發展。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動物福利的核心是善待生命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自然需要,科學合理地對待動物,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動物福利不是把動物的需求置於人類的需求之上,讓其享有與人類相近的福利。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並不衝突。「福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指代的意思不同。人的福利通常用於指代基本需求之外的額外的好處和利益;而在動物福利的概念中,如前文所述,動物的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非提供額外的享受。二者指代不同,因此並不衝突。保障動物的福利不僅不會影響人的福利,還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福祉。一些人以為動物福利是最近才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
  • 廣東德興食品籤署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福利養殖承諾
    此外,豬群的免疫力提高,健康程度更高,進一步保障了食品質量和安全。福利養殖是讓動物免於饑渴、病痛、恐懼、和環境不適的困擾並讓動物適度表達天性。福利養殖讓動物健康舒適少生病,從而避免抗生素和抗菌藥的濫用。其核心是善待動物,中國企業家依靠科技踐行福利養殖是對中華民族向善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弘揚。福利養殖讓食品更安全,讓養殖業健康發展。」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詳解動物福利知識
    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消除貧困等問題密切相關,改善動物福利關乎人類發展。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詳解動物福利知識,呼籲人們善待動物,構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世界。什麼是動物福利?
  • 關注動物福利 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摘要: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指出,武漢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源頭之一可能是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生動物所致。動物福利關係著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為做好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動物福利立法,加大懲戒力度。
  • 盤點兩會動物保護熱詞:為它們要福利 關係你我的福祉
    中國網訊(記者 姚宇琛)5月28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回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建議及提案,動物保護成為熱點話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呼聲越來越高,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為動物謀福利,也是為人類謀福祉。
  • 趙中華:動物福利認識存三大誤區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魏博 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6月27日訊 (記者魏博)近日,「農場動物福利促進獎」啟動儀式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這是中國首個針對農場動物福利的公益獎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消除貧困、災害防禦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密切相關。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給動物福利也是完善人類自己_人性化殺雞是怎樣一種「動物福利...
    山東以福利屠宰則為上限,由行業部門負責推薦,去引導相關企業使用,並不作強制性要求,應該說符合當前實際。  迄今為止,歐盟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都有農場動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或標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也有明確的農場動物福利條款。因此,我國畜牧產品的「福利認證」日漸迫切。
  •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馬文森:動物福利對於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連續三年在中國舉辦,已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農場動物福利的重要窗口。2019年9月19日—20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9第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會議期間,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和朝鮮代表馬文森接受中國網記者的專訪。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 我國《畜牧法》是農場動物保護的基本法,但缺失動物福利的概念
    在農場動物福利法立法體系方面,英國的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立法層次性強,既有《農場動物福利(英格蘭)條例》這類關於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的一般立法,也有《動物福利(屠宰或宰殺)條例》,《家禽屠宰法》和《動物福利(運輸)法令》這類關於農場動物屠宰以及運輸的專門的立法。
  • 專家:動物福利食品市場投資空間巨大
    ,但相較國外而言,動物福利食品在我國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然而尚未成熟的市場同時也孕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孫忠超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生產超過3100萬噸雞蛋,大約相當於5600億枚,如果按照1%(歐美國家按照動物福利標準生產的雞蛋佔總雞蛋數的5%)來計算,需要生產將近56億枚的高端福利雞蛋。但目前,國內規模化福利雞蛋產能僅不足5000萬枚,因此該領域有極大的投資發展空間。
  • 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暨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發布會在...
    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光宏圍繞《我國肉品品質加工安全控制技術》作報告。  發布會上舉行了動物福利產品的發布儀式,公布了首批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企業名單,並對其產品進行展播。這標誌著中國動物福利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農場動物福利產品產銷平臺全面啟動,有利於與世界動物福利產品接軌。
  • 動物福利立法,這是一件有關全人類福祉的大事
    何為動物福利?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並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而高水平動物福利則更需要疾病免疫和獸醫治療,適宜的居所、管理、營養、人道對待和人道屠宰。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而動物所受的對待則有其它術語加以描述,例如動物照料,飼養管理和人道處置。動物福利不僅僅是和諧、文明社會的並經之路,更是時代進步、人類長遠發展的必然要素。
  • 「歐盟和中國攜手推進動物福利事業」在線研討會即將召開!
    2017年,在第一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上,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統籌推進農場動物福利工作,是中國畜牧業各方從業者應當承擔起的歷史重任。中國將積極探索動物福利法治化道路。」2020年5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了《農場到餐桌戰略》,宣布了期待已久的對動物福利標準的審查。
  • 德青源堅持踐行動物福利 保障高品質蛋品供應
    談到動物福利時,容易進入兩個誤區。一是將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混為一談。二是覺得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相衝突。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善待生命與動物福利也再次被提出。2017年1月,習總書記提出了綠色生活方式作為對治措施,他要求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 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
    大咖訪談中國獸藥協會才學鵬會長: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2020年10月,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CAFA)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動物福利產業創新周」在上海隆重召開,同期舉辦了「2020動物福利科學(中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