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陳國良為南郵師生上思政課 分享他的座右銘

2020-12-02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今天(11月30日)了解到,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郵電大學教授陳國良為該校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陳國良院士是第一屆全國高校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主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產業部計算機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受邀參加當天講座的還有陳院士的學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雲霽。

  勤懇踏實投身工作  胸懷大志報效國家

  陳國良院士概括自己的一生為「二十四字人生路,工農兵學商踐行」。解放前,他出生在貧困的農村,從小就跟著大人下地幹活,很多農活,他都能幹得得心應手。解放後,他才有機會從小學讀到中學,直到接受高等教育。大學畢業後曾在工廠和部隊工作過,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國家的工業和國防建設領域,努力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貢獻。無論是學什麼、幹什麼,他都能夠勤勤懇懇投身其中,踏踏實實盡心盡力完成。「只管耕耘,不管收穫,老天不負有心人」是陳院士的座右銘。他的人生經歷也證明了——投身於事業中的人是終將有回報的。他用實際行動鼓勵同學們要珍惜時間,不負韶華,「勤懇踏實投身工作,胸懷大志報效國家」。

  陳國良院士

  陳國良院士1973年開始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已四十餘載,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他常說:「一所高校,做科學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書育人。高水平的學者、科研骨幹都應該給學生上課,讓學生體驗到創造的過程,追求到本質。」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學生王軒宇對此深有感觸,他說:「陳院士的一言一行都詮釋著老一輩計算機人的勤奮與踏實,這對於我們當代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同樣受用。」

  陳國良院士於1995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後成為了國家並行算法、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的重要基地。他系統地開展了並行算法的理論、設計和應用的研究,提出了並行算法研究的一系列新觀點和新方法,形成了「並行算法——並行計算機——並行編程」一體化研究體系。

  陳雲霽

  陳雲霽是陳國良院士的學生,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帶領智能處理器研究中心,研製了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晶片。相關技術廣泛應用於多種手機和伺服器產品中。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和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科學家獎,並被MIT技術評論評為全球35位傑出青年創新者。

  2020年4月28日,陳雲霽獲頒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他不僅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同學們上了一場生動的專業課,他還用特殊的方式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

  陳雲霽研究員對同學們說:「我的夢想是希望能夠在人工智慧方面鑽研下去。雖然可能我一生研究不盡這個領域的知識,但是我願意去追逐夢想。」他鼓勵同學們要胸懷大志,勇於追夢。

  在場的同學們聽了陳國良院士和陳雲霽研究員的講座後,備受鼓舞,感慨萬分。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學生成爽說出了同學們的共同心聲: 「陳國良院士和陳雲霽研究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我們上了一場生動的思政課,以後的人生會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堅  吳紅鯨  通訊員/顧禕雯 尚依琳 編輯/韓瑜 )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校長為本科生上思政課 以熱力學知識開篇
    在回答我們為什麼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宏大命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對臺下千餘名大學生這樣說。11月30日,張杰為在校本科生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課。院士、校領導為本科生上思政課在上海交大已經進行了很多年。
  • 牽引動力:防疫為先、發展為重、師生為本、安穩為上
    「91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志雲教授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專門創作「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書法作品,鼓舞師生鬥志、堅定必勝信心。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黨委委員翟婉明教授一邊參與實驗室疫情防控工作,一邊利用網絡堅持指導學生和持續推進國際學術期刊一流建設以及交通運輸學科國際化建設。實驗室黨委書記郭俊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靠前指揮抓研究、抓部署、抓落實,推動疫情防控黨委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南郵教授彼得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南郵教授彼得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劉魏2016-09-30 10:50分享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前他在大會現場,作為獲獎代表發言。他的重大發現讓我們能在很小的硬碟上存儲海量信息據悉,彼得•格林貝格爾是德國科學家。1939年出生,現年77歲。他1969年在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獲博士學位,1972年開始擔任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教授,是該中心固體物理研究所磁性薄膜和磁性多層膜領域首席研究員,主要研究固體物理學。
  • 【院士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應邀為師生講學
    他還介紹了鈉氣氛剝離石墨、高質量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化學製備等內容,以「興趣愛好」「萬小時定律」等勉勵師生們在科研探索中要保持興趣、勤奮和堅持,著重啟發師生們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培養科學思維。除了專業知識的講解,李景虹還分享了他的課題組圍繞石墨烯和石墨烯複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電化學分析與生物傳感相關應用的研究思路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永定一中師生作報告
    近日,「情系青少年,院士進校園」科普教育報告活動在永定一中新階梯教室舉行。活動由永定區科協主辦,永定一中承辦,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學校師生作題為《工程讓世界更美好》的報告,400多人參加聽講。報告中,塗善東院士從祖父塗演凡致力教育救國,開拓民智,並在永定一中的工作經歷說起為開頭,馬上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師生們倍感親切,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為大學生上思政課!
    當「強哥」出現在了你的思政課堂,用他獨一無二的「強哥觀點」為你解讀百年歷史、形勢政策、內政外交,你是不是會充滿驚喜?12月11日一大早,校黨委書記鄭強走進明向校區行遠樓A105教室,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教育培基國運興衰談起》為題,為2020級生物醫學、光信息專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而富有親和力,充滿濃濃愛國情懷和家國擔當的思政課,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反響。
  • 29歲上大學、31歲讀研,他曾是農藥廠工人,如今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順其自然、抓住機會,致力科研、樂在其中"——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專業1982屆校友李永舫的座右銘。從29歲考上大學,到當選中科院院士,他抓住每一個機遇,憑藉努力與勤奮,不僅成為了我國聚合物太陽電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還培養出了眾多青年科研人才。
  • 馬志明院士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通訊員 李詩睿  高春燕 攝影 宗琪琪)9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馬志明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學」為主題,在主樓小禮堂為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2020級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這也是「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今年迎來的首場講座。
  • 中科院院士陳顒受聘西北大學「雙聘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6年4月7日,中科院院士陳顒「雙聘院士」受聘儀式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
  • 院士領銜,師生比18:11 | NWU古生物學「豪華教學團隊」已上線
    在這個特殊的開學季,以舒德幹院士,張興亮、張志飛、劉建妮等長江學者領銜的地質學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教研室共18位教師(其中高級職稱14位)全員攜手,以大課串講的形式,用中英雙語為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11名碩博士生線上開授《高級門類古生物學+古生物學原理》這門專業平臺課。學生評價,「這陣容,太豪華!」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為西華大學作學術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伍迪)為慶祝建校60周年,西華大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來訪該校,並為學校相關專業老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精彩的前沿科技報告,報告由該校副校長餘孝其主持。
  • 張景中院士工作站 中科院南京分院微生物STEM實驗室落地金地未來
    張景中院士工作站掛牌  讓數學不再難學  張景中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他,還是一名知名的數學科普作家。他一生致力於讓數學變容易,出版了《新概念幾何》、《幫你學數學》、《數學家的眼光》等多部數學專著,盼萬千學子從中受益。
  • 王陽元院士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青年師生暢談人生感悟
    在紀念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為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長成才重要指示精神,結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總體安排,5月4日上午,學院黨委舉辦了主題為「與大師談談心——為理想而堅持奮鬥」的青年沙龍活動,邀請了有著60年黨齡、58年教齡的王陽元院士與青年師生代表進行座談交流,闡述他對黨的認識和感悟,分享人生理想信念的選擇和堅守。
  • 潘建偉院士為2020級本科生作「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
    10月13日晚,2020級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第二場主題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我校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作題為《探索的動機》的主題報告,帶領大家走進量子的神奇世界。報告會由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教授主持,2020級全體本科生到場聆聽。
  • 中科院丁林教授受聘合肥工業大學「雙聘院士」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韓玉潔 錢俊)1月3日,合肥工業大學舉行中科院丁林教授「雙聘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該校校長梁樑出席聘任儀式並為丁林院士頒發聘書。聘任儀式由該校黨委副書記陳剛主持。
  • 中國科學院謝毅院士為渤海大學師生作學術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徐娜)9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謝毅教授應渤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邀請,為該學院師生作了題為《二維世界中的新化學-兼與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探討如何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術報告。
  • 中科院院士鄧子新教授做客院士大學堂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同時迎接學校15周年校慶,5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鄧子新教授受邀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我本平凡科研案例背後的科學與人文思考」講座。
  • 中科院院士吳奇應邀到上海有機所作「黃耀曾科學與人文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吳奇作題為「從『何為基礎研究?』談起……」的報告,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所長唐勇主持此次講座,並為吳奇頒發了講座紀念證書。上海有機所的院士、領導班子、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生等300餘人到場聽講。
  • 中科院院士、北師大教授劉若莊病逝,為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
    今年以來,我國已送別29位兩院院士。作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培養出了多位量子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主持創建的「物質結構助教進修班」還走出了現已成為中科院院士的方維海。2019年,劉若莊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1925年5月25日,劉若莊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職員家庭,1943年考入輔仁大學化學系,依靠每年獲得的獎學金完成學業。
  •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為化學學院師生開展學術報告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程方益 攝影 張秋)1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來訪化學學院,做了題為「氫能與能源科技產業的發展淺議」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學院院長陳軍主持學術報告會。化學學院師生代表參加。